枚叶式脱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26173发布日期:2020-08-21 14:46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枚叶式脱泡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码设备部件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枚叶式脱泡机。



背景技术:

如今,智能手机等电子触控产品所使用的触摸屏,在生产过程的贴合环节中都必须使用脱泡设备对其进行脱泡。在显示屏、触摸屏、偏光片等生产制造过程中,由于贴附环境、贴附工艺以及贴附方式等因素,在显示屏、触摸屏、偏光片等与液晶玻璃盒表面之间会残留气体。

目前广泛使用的脱泡设备均是单机脱泡、手动脱泡或半自动脱泡。这类脱泡设备不仅效率底,劳动强度高,使用人力多,而且在脱泡过程中需要将上一罐脱泡完成的产品全部取出后将新一轮的待脱泡产品放入后才能继续脱泡操作,造成了脱泡环节的不连续性,使得生产过程占有空间大,生产线路长。且工作人员长时间工作后容易产生疲劳,使得产品的质量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枚叶式脱泡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脱泡设备投入人力资源多、脱泡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枚叶式脱泡机,其包括:

托盘组件,其包括第一托盘和第二托盘;

脱泡组件,其包括侧面具有第一开口的第一脱泡箱体和侧面具有第二开口的第二脱泡箱体,第一脱泡箱体内设有第一腔体,第一腔体的一侧与第一开口连通,第一腔体内分别设有第一进出料传送带和第一脱泡器件,第一进出料传送带邻近第一开口的一端设有第一直线导轨,第一直线导轨上放置第一托盘;第二脱泡箱体内设有第二腔体,第二腔体的一侧与第二开口连通,第二腔体内设有第二进出料传送带和第二脱泡器件,第二进出料传送带邻近第二开口的一端设有第二直线导轨,第二直线导轨上放置第二托盘;

上下料组件,其包括桁架、对应第一托盘设置的第一机械手和对应第二托盘设置的第二机械手,桁架设置于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正上方,第一机械手与第二机械手均活动设置于桁架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第一直线导轨上还设有第一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带动第一托盘移动至第一腔体内;第二直线导轨上还设有第二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带动第二托盘移动至第二腔体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第一进出料传送带一侧还设有第一伺服电机,第一伺服电机用于驱动第一进出料传送带将第一托盘运输至第一直线导轨上;第二进出料传送带一侧还设有第二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用于驱动第二进出料传送带将第二托盘运输至第二直线导轨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上下料组件还包括上料皮带线和下料皮带线,上料皮带线对应第一机械手设置,并位于第一脱泡箱体的一侧;下料皮带线设置于第二脱泡箱体的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上料皮带线与第一脱泡箱体之间还设有用于缓存待脱泡产品的第一缓存区;下料皮带线与第二脱泡箱体之间还设有用于缓存脱泡后产品的第二缓存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第一托盘的上沿还设有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圈对应第一腔体的的顶部设置;第二托盘的上沿还设有第二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对应第一腔体的的顶部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第一直线导轨上还设有至少四个第一弹性柱体,至少四个第一弹性柱体用于将第一托盘顶起至预设高度;第二直线导轨上还设有至少四个第二弹性柱体,至少四个第二弹性柱体用于将第二托盘顶起至预设高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第一弹性柱体包括第一导柱、第一直线轴承和第一弹簧,第一导柱的一端容置于第一直线轴承的腔体内,第一导柱的另一端与第一托盘抵接,第一弹簧套设于第一导柱上;第二弹性柱体包括第二导柱、第二直线轴承和第二弹簧,第二导柱的一端容置于第二直线轴承的腔体内,第二导柱的另一端与第二托盘抵接,第二弹簧套设于第二导柱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第一直线轴承还设有防止第一导柱过度顶出的第一限位器件;第二直线轴承还设有防止第二导柱过度顶出的第二限位器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第一脱泡箱体的侧面还设有第一泄压口;第二脱泡箱体的侧面还设有第二泄压口。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机械手和第二机械手将待脱泡产品交替放置于第一托盘和第二托盘上,第一托盘与第二托盘轮流进入脱泡箱体内进行脱泡操作,进一步还可使用多个第一托盘和多个第二托盘轮流放置待脱泡产品进行脱泡操作,保证了脱泡环节的连续性,且脱泡环节中不需要工作人员进行手动操作,从而提高了脱泡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枚叶式脱泡机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枚叶式脱泡机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枚叶式脱泡机第三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枚叶式脱泡机第四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枚叶式脱泡机第五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枚叶式脱泡机第六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枚叶式脱泡机第七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枚叶式脱泡机第八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展示了本实施例枚叶式脱泡机的一个实施例,参见图1,在本实施例中,该枚叶式脱泡机包括托盘组件1、脱泡组件2和上下料组件3。

其中,参见图2,托盘组件1包括第一托盘11和第二托盘12。

参见图3,脱泡组件2包括侧面具有第一开口的第一脱泡箱体21和侧面具有第二开口的第二脱泡箱体22,第一脱泡箱体21内设有第一腔体211,第一腔体211的一侧与第一开口连通,第一腔体211内分别设有第一进出料传送带2111和第一脱泡器件2112,第一进出料传送带2111邻近第一开口的一端设有第一直线导轨2113,第一直线导轨2113上放置第一托盘11;第二脱泡箱体22内设有第二腔体221,第二腔体221的一侧与第二开口连通,第二腔体221内设有第二进出料传送带2211和第二脱泡器件2212,第二进出料传送带2211邻近第二开口的一端设有第二直线导轨2213,第二直线导轨2213上放置第二托盘12。

参见图4,上下料组件3包括桁架31、对应第一托盘11设置的第一机械手32和对应第二托盘12设置的第二机械手33,桁架31设置于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正上方,第一机械手32与第二机械手33均活动设置于桁架31上。

具体地,第一直线导轨2113上还设有第一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带动第一托盘11移动至第一腔体211内;第二直线导轨2213上还设有第二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带动第二托盘12移动至第二腔体221内。

进一步地,第一进出料传送带2111一侧还设有第一伺服电机,第一伺服电机用于驱动第一进出料传送带2111将第一托盘11运输至第一直线导轨2113上;第二进出料传送带2211一侧还设有第二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用于驱动第二进出料传送带2211将第二托盘12运输至第二直线导轨2213上。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一托盘11的个数设置为四个,第二托盘12的个数设置为四个,第一腔体211的个数设置为四个,第二腔体221的个数设置为四个。

进一步地,四个第一腔体211层叠放置,四个第二腔体221层叠放置,每一个第一腔体211连接一个第一直线导轨2113,每一个第二腔体221连接一个第二直线导轨2213;每一个第一直线导轨2113上放置一个第一托盘11,每一个第二直线导轨2213上放置一个第二托盘12。

进一步地,第一机械手32和/或第二机械手33将待脱泡产品放置于顶层的第一托盘11和顶层的第二托盘12上,当顶层的第一托盘11和/或顶层的第二托盘12放置预设数量的待脱泡产品后,顶层的第一导轨和/或顶层的第二导轨将满载的顶层的第一托盘11和/或顶层的第二托盘12运输至顶层的第一腔体211和/或顶层的第二腔体221内进行脱泡操作。

进一步地,当顶层的第一托盘11和/或顶层的第二托盘12进行脱泡操作时,第一机械手32和/或第二机械手33将待脱泡产品放置于下一层的第一托盘11和/或下一层的第二托盘12,并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所有托盘均处于工作状态。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法之一:第一机械手32将生产线上的多个待脱泡产品一一取下,并放置至位于顶部的第一托盘11

进一步地,当有托盘完成脱泡操作时,进出料传送带将托盘运回至直线导轨上,第一机械手32和/或第二机械手33将脱泡后产品夹取至外部,以供托盘接收新的待脱泡产品。

进一步地,第一脱泡箱体21的侧面还设有第一泄压口;第二脱泡箱体22的侧面还设有第二泄压口。

本实施例通过第一机械手32和第二机械手33将待脱泡产品交替放置于第一托盘11和第二托盘12上,第一托盘11与第二托盘12轮流进入脱泡箱体内进行脱泡操作,进一步还可使用多个第一托盘11和多个第二托盘12轮流放置待脱泡产品进行脱泡操作,保证了脱泡环节的连续性,且脱泡环节中不需要工作人员进行手动操作,从而提高了脱泡效率。

为了方便夹取外部的待脱泡产品和将脱泡后产品送至外部,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5,在本实施例中,上下料组件3还包括上料皮带线34和下料皮带线35,上料皮带线34对应第一机械手32设置,并位于第一脱泡箱体21的一侧;下料皮带线35设置于第二脱泡箱体22的一侧。

具体地,上料皮带线34与第一脱泡箱体21之间还设有用于缓存待脱泡产品的第一缓存区;下料皮带线35与第二脱泡箱体22之间还设有用于缓存脱泡后产品的第二缓存区。

本实施例通过上料皮带线34和第一缓存区将外部的待脱泡产品运送并缓存至第一机械手32的操作范围内,保证第一机械手32的夹取速度,同时通过下料皮带线35和第二缓存区将脱泡后产品进行下料和缓存,保证托盘能够第一时间空出以进行下一次脱泡操作,保证了脱泡机的连续性和脱泡效率。

为了保证脱泡操作的密封性,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托盘11的上沿还设有第一密封圈111,第一密封圈111对应第一腔体211的的顶部设置;第二托盘12的上沿还设有第二密封圈121,第二密封圈121对应第一腔体211的的顶部设置。

具体地,当托盘进入腔体内进行脱泡操作时,腔体内的高温高压气体使得密封圈膨胀凸出,凸出的密封圈向上抵接腔体的顶部,从而形成密封环境。

本实施例通过在托盘的边沿设置热膨胀的密封圈,通过密封圈膨胀凸出向上抵接腔体的顶部,形成密封环境,保证了脱泡环境的稳定性,从而降低了脱泡产品的次品率。

为了防止托盘底部反复摩擦产生机械损伤,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直线导轨2113上还设有至少四个第一弹性柱体2114,至少四个第一弹性柱体2114用于将第一托盘11顶起至预设高度;第二直线导轨2213上还设有至少四个第二弹性柱体2214,至少四个第二弹性柱体2214用于将第二托盘12顶起至预设高度。

具体地,参见图8,第一弹性柱体2114包括第一导柱21141、第一直线轴承21142和第一弹簧21143,第一导柱21141的一端容置于第一直线轴承21142的腔体内,第一导柱21141的另一端与第一托盘11抵接,第一弹簧21143套设于第一导柱21141上;第二弹性柱体2214包括第二导柱22141、第二直线轴承22142和第二弹簧22143,第二导柱22141的一端容置于第二直线轴承22142的腔体内,第二导柱22141的另一端与第二托盘12抵接,第二弹簧22143套设于第二导柱22141上。

进一步地,第一直线轴承21142还设有防止第一导柱21141过度顶出的第一限位器件21144;第二直线轴承22142还设有防止第二导柱22141过度顶出的第二限位器件22144。

本实施例通过多个弹性柱体将托盘顶起预设高度,防止托盘在直线导轨和腔体内移动时托盘底部反复摩擦造成机械损伤,造成托盘使用寿命缩短或安全隐患;当托盘在腔体内进行脱泡操作时,高压气体将托盘顶回,保证托盘在脱泡过程中不会产生移动。

以上对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其只作为范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该实用新型进行的等同修改或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改进等,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