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刺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机织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46241发布日期:2021-02-18 13:35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刺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机织布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刺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刺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机织布。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业内常用的现有技术是这样的:在一些特殊的体育运动的防护用具或军事行业当中,常常会用到防刺布,一般的防刺布只能做到防刺功能,但是作为衣服面料使用时,不具备透气的功能;在一些特殊领域,还要求防刺面料具有防辐射的功能,目前现有的防刺布不具备此功能;一般的防刺面料的横向抗拉性较弱,在某些活动当中易于损坏。
[0003]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1)不具备透气功能;
[0004]
(2)不具备防辐射功能,无法满足特定的需求;
[0005]
(3)横向抗拉性较弱,易于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0006]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刺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机织布。
[0007]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防刺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机织布包括:多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布层;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布层互相交织有经纬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两多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布层相互之间通过缝合连接在一起。
[0008]
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布层通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通过经纬编织的方法编织成高分子量聚乙烯布,再由两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布缝合而成。
[0009]
进一步,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布层下表面与所述金属纤维层上表面缝合,所述金属纤维层下表面与银纤维层上表面粘合,所述银纤维层下表面与碳纤维层上表面粘合,所述碳纤维层下表面与网布层上表面粘合。
[0010]
进一步,所述金属纤维层由金属纤维通过经纬编织的方法编织而成。
[0011]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
[0012]
(1)该实用新型内表面为网布层,具有极强的透气性,保证面料的舒适性;
[0013]
(2)该实用新型内部粘合有碳纤维层,保证了布料的强度,横向抗拉能力强,同时,碳纤维层还可吸收面料产生的静电。
[0014]
(3)该实用新型内部粘合有银纤维层,防辐射屏蔽率达百分之95及以上。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刺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机织布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金属纤维结构示意图。
[0017]
图中:1、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机织布层;2、金属纤维层;3、银纤维层;4、碳纤维层;5、网布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0019]
该实用新型提供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机织布在具备防刺功能的同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同时碳纤维层使该实用新型强度大幅提高并具有防止静电的功能,而银纤维层具有防辐射的功能,使本实用新型功能更具多样化。包括:多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布层;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布层互相交织有经纬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两多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布层相互之间通过缝合连接在一起。
[0020]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0021]
实施例1
[0022]
如图1-图2,防刺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机织布包括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布层1,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布层1通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通过经纬编织的方法编织成高分子量聚乙烯布,再由两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布缝合而成。
[0023]
实施例2
[0024]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布层1下表面与金属纤维层2上表面缝合,金属纤维层2下表面与银纤维层3上表面粘合,银纤维层3下表面与碳纤维层4上表面粘合,碳纤维层5下表面与网布层6上表面粘合。
[0025]
实施例3
[0026]
金属纤维层2由金属纤维通过经纬编织的方法编织而成。
[0027]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