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螨混纺复合面料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39169发布日期:2020-08-21 15:16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螨混纺复合面料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服装面料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防螨混纺复合面料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的质量,希望能获得有舒适感的衣着,以及卫生健康的居住环境。对于各种各样的纺织品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安全、安心、舒适、健康、卫生、清洁等"绿色"观念的形成,使纺织品的抗菌、防螨、防臭后整理加工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

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抗菌防螨面料,专利申请号为2015109113669的发明专利,该面料包括面料层与防水薄膜层,所述防水薄膜层为tpu薄膜层;所述面料层为由咖啡碳麻混纺层、防螨虫纤维层和蚕丝纤维混纺层依次粘合压制而成的复合面料层,所述复合面料层的厚度为1.5-1.8mm;且防螨虫纤维层为添加有防螨整理剂的再生聚酯纤维层,所述防螨整理剂为脱氢醋酸;

虽然上述抗菌防螨面料具有一定的抗菌防螨的作用,但该面料在制备时需要添加一定量的防螨整理剂等其他化合物,添加的化合物不仅影响面料内部纤维组织的本身具有的特性,同时提高了面料的制作工艺步骤,进而导致面料生产成本提高,同时添加的化合物容易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降低面料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防螨混纺复合面料及其制备工艺,本发明主要用于解决而现有的抗菌防螨面料具有一定的抗菌防螨的作用,但该面料在制备时需要添加一定量的防螨整理剂等其他化合物,添加的化合物不仅影响面料内部纤维组织的本身具有的特性,同时提高了面料的制作工艺步骤,进而导致面料生产成本提高,同时添加的化合物容易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降低面料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防螨混纺复合面料,所述面料包括天丝面料外层、中间混纺层和超细纤维内层;所述天丝面料外层是采用氧化铵为基础的溶剂纺丝技术制取;所述中间混纺层是由45%~75%涤纶、20%~45%麻料和5%~10%粘胶纤维混合纺织形成;所述中间混纺层的上下表面涂抹有光触媒膜;所述超细纤维内层采用10μm以下的超细纤维纺织面料,且超细纤维内层的组织内渗透有3m胶水的分子微料;

其中,中间混纺层是由不同成分的涤纶、麻料和粘胶纤维混合纺织形成,涤纶属于聚酯纤维,具有优良的弹性和回复性,面料挺括,不起皱,保形性好,强度高,弹性又好,经久耐穿并有优良的耐光性能,麻料是一种植物纤维,被誉为凉爽高贵的纤维,它吸湿性好,放湿也快,不易产生静电热传导大,迅速散热,较耐水洗,耐热性好;木材、棉短绒、芦苇等含天然纤维素的材料化学材料加工而成,也常称人造绵,具有天然纤维的基本性能,染色性能好,牢度好,织物柔软,比重大,悬垂好,吸湿性好,穿着凉爽,不易产静电、起毛和起球,进而中间混纺层通过涤纶、麻料和粘胶纤维混合组成,混纺织物能保持涤纶的坚牢、抗皱、尺寸稳定,可洗可穿性强的特点。粘胶纤维的混入,改善了织物的透气性,提高了抗熔孔性;降低了织物的起毛起球性和抗静电现象。

其中,光触媒是一种纳米级的金属氧化物材料二氧化钛比较常用,它通过高压喷洒的方式喷射的中间混纺层的外表面,干燥后在中间混纺层上形成薄膜,因中间混纺层采用的是涤纶、麻料和粘胶纤维混合制备的混纺织物,粘胶纤维的混入,改善了织物的透气性,提高了抗熔孔性,在光线的作用下,会产生类似光合作用的光催化反应。光触媒在特定波长388nm的光照射下,会产生类似植物中叶绿素光合作用的一系列能量转化过程,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而赋予光触媒表面很强的氧化能力,可氧化分解各种有机化合物和矿化部分无机物,并具有抗菌的作用。在光照射下,光触媒能吸收相当于带隙能量以下的光能,使其表面发生激励而产生电子e-和空穴h+。这些电子和空穴具有很强的还原和氧化能力,能与水或容存的氧反应,产生氢氧根自由基(·oh)和超级阴氧离子(·o)。这些空穴和氢氧根自由基的氧化能大于120kcal/mol,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几乎能将所有构成有机物分子的化学键切断分解。光触媒产生出氧化能力极强的自由氢氧基和活性氧,具有很强的光氧化还原功能,可氧化分解各种有机化合物和部分无机物,能破坏细菌的细胞膜和固化病毒的蛋白质,可杀灭细菌和分解有机污染物,把中间混纺层上的有机污染物分解成无污染的少量水h2o和二氧化碳co2。因此,光触媒能有效地降解中间混纺层面料中有毒有害气体;能有效杀灭多种细菌,抗菌率高达99.99%,并能将细菌或真菌释放出的毒素分解及无害化处理;同时还具备除臭、抗污等功能,进而降低了螨虫的生存空间,同时降低了螨虫的繁殖生存能力。

其中,天丝面料外层是采用氧化铵为基础的溶剂纺丝技术制取,当有温度时,天丝织物会膨胀,它好象壁垒一样,可以在防雨水和雪的侵入同时,仍保持它具有的透气性,在丝织物具有天然纤维一样的舒适性。

其中,超细纤维内层的超细纤维内层采用10μm以下的超细纤维纺织面料,可以有效的阻止螨虫或螨虫病菌渗透到人体上,使得螨虫只能够生存在中间混纺层与天丝面料外层,然后中间混纺层上涂抹的光触媒膜能有效杀灭多种细菌,抗菌率高达99.99%,并能将细菌或真菌释放出的毒素分解及无害化处理;同时还具备除臭、抗污等功能,清除了螨虫在中间混纺层之间的生存环境,进而降低了中间混纺层上螨虫的存活几率;且超细纤维内层的组织内渗透有3m胶水的分子微料,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又不影响织物的透气和透湿性,有效防止光触媒在光照状态下,在中间混纺层内把中间混纺层上的有机污染物分解成无污染产生少量的水h2o和二氧化碳co2,渗透到复合面料的外部,进而影响复合面料的防水透气效果。

本发明所述一种防螨混纺复合面料的制备工艺,该工艺适用于上述所述防螨混纺复合面料的制备;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面料制备:将天丝面料外层是采用氧化铵为基础的溶剂纺丝技术制备形成天丝面料外层;按一定比例选取涤纶纱、麻料纱和粘胶纤维,采用经平组织进行混合纺织,制备形成中间混纺层;所述超细纤维内层采用超细纤维在特定的纺织加工和独特的染色整理,且将3m胶水的分子微料通过渗透的方式渗入到超细纤维中,然后再经“复合”设备加工而成;天丝面料外层是采用氧化铵为基础的溶剂纺丝技术制取,当有温度时,天丝织物会膨胀,它好象壁垒一样,可以在防雨水和雪的侵入同时,仍保持它具有的透气性,便于混纺复合面料的透气性和舒适性;

s2:光触媒涂层:将s1中制备形成的中间混纺层放入到混合制备箱的一侧转动架上,通过牵引绳将中间混纺层牵引到涂料烘干装置内,通过涂料烘干装置高压喷洒的方式将纳米级的光触媒喷射到中间混纺层的外表面,然后通过烘干装置进行干燥,进行形成光触媒膜;通过高压喷洒的方式将光触媒原料涂抹在中间混纺层的外表面,因中间混纺层是通过涤纶、麻料和粘胶纤维混合组成,因涤纶属于聚酯纤维,具有优良的弹性和回复性,且粘胶纤维的混入,改善了织物的透气性,提高了抗熔孔性,进而高压喷洒的光触媒原料能够通过嵌入的方式镶嵌的中间混纺层的外表面,再通过pur热熔胶固定在中间混纺层上,有效防止采用为纳米级的光触媒,光触媒膜在中间混纺层上存放不稳定,导致光触媒产生脱落的现象,不仅影响光触媒对混纺复合面料的高效杀菌、除臭、抗污效果,同时增强了螨虫在混纺复合面料的生存能力。

s3:层压复合:先将s1步骤中制备的天丝面料外层和超细纤维内层分别活动安装到混合制备箱的上下两侧面,然后通过涂抹压合装置将pur热熔胶涂抹到光触媒膜的外表面,通过加热压紧辊将天丝面料外层和超细纤维内层贴合压紧到中间混纺层上,加热温度70-80℃,然后通过加热压合板将贴合的面料进行固化压合,固化温度45~55℃,固化湿度50%~60%,固化时间,18-36h,形成防螨混纺复合面料;采用pur热熔胶是分子结构中含有极性和化学活泼性的氨酯基-nhcoo-或异氰酸酯基-nco,与含有活泼氢的材料,如木材,皮革,织物,纸张,陶瓷等多孔材料和塑料,金属,玻璃,橡胶等表面光洁材料都有着优良的粘合力,同时pur热熔胶的粘接性和韧性弹性可调节,并有着优异的粘接强度,耐温性,耐化学腐蚀性和耐老化性,进而使得pur热熔胶不仅能够对天丝面料外层和超细纤维内层与中间混纺层之间形成稳定的粘合能力,同时pur热熔胶能够对高压喷洒的光触媒形成的光触媒膜与天丝面料外层和超细纤维内层之间形成稳定良好的粘结能力,同时有效防止光触媒膜在对有机污染物分解成无污染产生少量的水h2o和二氧化碳co2时,光触媒膜上产生少量的水,进而导致中间混纺层与超细纤维内层或天丝面料外层产生脱离的现象,进而影响混纺复合面料的使用寿命。

其中,所述混合制备箱的两侧外端面设置有转动架,且转动架上活动安装有收放筒;所述混合制备箱内部通过转动柱转动安装有多组输送辊,且多组输送辊之间分别设置有涂料烘干装置和涂抹压合装置;所述混合制备箱的侧壁活动安装有密封门,且封闭门上转动设置有转动杆,且转动杆上滑动套接有转动筒;所述转动筒上分别缠绕有天丝面料外层和超细纤维内层;

工作时,当需要混纺复合面料进行制备时,操作人员先将中间混纺层的收放筒安装在混合制备箱的左侧,同时将天丝面料外层和超细纤维内层通过密封门安装到混合制备箱内,然后通过牵引绳将中间混纺层的端部牵引到混合制备箱内,当中间混纺层到达涂料烘干装置时,涂料烘干装置先将胶黏剂均匀涂抹在中间混纺层的表面,然后再将光触媒通过高压喷洒的方式涂布到中间混纺层的表面,进而胶黏剂可以对纳米级的光触媒粘结在中间混纺层内,然后在通过涂料烘干装置对中间混纺层上涂布的光触媒进行烘干,使得光触媒在中间混纺层的表面形成光触媒膜;然后中间混纺层在输送辊的带动下运动到涂抹压合装置,涂抹压合装置上的涂抹层可以pur热熔胶涂抹到中间混纺层的表面,然后通过加热压紧辊将天丝面料外层和超细纤维内层转动压合到中间混纺层表面,然后通过加热压合板可以对三层混纺复合面料进行加热压合,进而制成防螨混纺复合面料;进而通过涂料烘干装置和涂抹压合装置的配合,涂料烘干装置可以将光触媒通过高压喷洒的方式均匀涂布在中间混纺层上,然后进行干燥作业,涂抹压合装置可以将中间混纺层涂布完成后的光触媒膜采用pur热熔胶通过热压合的方式将将天丝面料外层和超细纤维内层转动压合到中间混纺层表面,进而能够快速制备成防螨混纺复合面料。

优选的,涂料烘干装置包括固定板、条形导料筒、导料条、弹性金属孔条、导料管、高压喷头和固定加热仓;所述固定板沿着中间混纺层的上下表面对称设置在混合制备箱内,且固定板底端固定有条形导料筒;所述导料筒并排设置,且其中一个导料筒的底端设置有导料条,且其中另一个导料筒底端设置有弹性金属孔条;所述弹性金属孔条位于导料条的左侧,且弹性金属孔条位于混合制备箱的进料口一侧;并排设置的所述条形导料筒均通过导料管与外界设置光触媒原料存放筒和胶黏剂存放筒连通;所述导料条上均匀设置有高压喷头,且多个高压喷头均与条形导料筒连通;所述固定加热仓固定设置在导料条的另一侧,且固定加热仓与导料条之间设置有输送辊;所述固定加热仓内设置有电加热板;工作时,当牵引装置将中间混纺层送入到输送辊内时,输送辊可以将中间混纺层输送带对称设置的弹性金属孔条之间,条形导料筒内填充的胶黏剂会通过弹性金属孔条喷出,进而弹性金属孔条可以将胶黏剂均匀涂抹到中间混纺层内,使得中间混纺层的表面具有一定的粘性,然后输送辊将中间混纺层输送到导料条的底端面,导料条上均匀设置的多个高压喷头会将条形导料筒内填充的纳米级的光触媒通过高压喷洒的方式涂抹到中间混纺层上,高压喷洒到中间混纺层上的光触媒在胶黏剂的粘结下会紧密贴合到中间混纺层上,有效防止混纺复合面料在外界抖动或振动下,光触媒从中间混纺面料上掉落的现象,当光触媒涂布到中间混纺层后,输送辊将中间混纺层输送到固定加热仓内时,输送辊可以将光触媒挤压贴合到中间混纺层内,然后在通过固定加热仓对中间混纺层上涂布的光触媒进行烘干,进而形成光触媒膜通过高压喷洒的方式将光触媒原料涂抹在中间混纺层的外表面,因中间混纺层是通过涤纶、麻料和粘胶纤维混合组成,因涤纶属于聚酯纤维,具有优良的弹性和回复性,且粘胶纤维的混入,改善了织物的透气性,提高了抗熔孔性,进而高压喷洒的光触媒原料能够通过嵌入的方式镶嵌的中间混纺层的外表面,使得光触媒能够与中间混纺层进行混合粘结。

优选的,所述涂抹压合装置包括空腔导流板、涂抹层、加热网罩、加热压合板和电动伸缩杆;所述空腔导流板固定设置在固定加热仓的侧壁,且空腔导流板的底端面设置有涂抹层;所述空腔导流板内壁上设置有保温板,且空腔导流板通过导料管与外界的pur热熔胶存料筒连通;所述加热网罩固定设置在混合制备箱的上,且加热网罩位于加热压紧辊的一侧;所述加热网罩内通过电动伸缩杆安装有加热压合板,且加热压合板沿着中间混纺层对称设置;所述加热压合板的内部开设有加热腔,且加热腔内设置有电加热丝,且加热腔的底端设置有加热板;工作时,当中间混纺层涂抹上光触媒膜后,输送辊可以将中间混纺层输送到对称设置的空腔导流板,空腔导流板内填充的pur热熔胶会通过涂抹层涂抹到中间混纺层的外表面,然后将混合制备箱内转动安装的天丝面料外层和超细纤维内层通过加热压紧辊压紧贴合到涂抹有pur热熔胶的中间混纺层的外表面,同时加热压紧辊可以在加热的状态下会将天丝面料外层和超细纤维内层初步加热压紧到中间混纺层的外表面,然后加热压紧辊将热压贴合后的混纺复合面料输送到加热网罩内,加热网罩内设置的加热压合板在电动伸缩杆的带动下会挤压贴合到混纺复合面料的表面,进而加热压合板不仅可以将天丝面料外层和超细纤维内层紧密压合到中间混纺层表面,同时可以使得涂布的光触媒膜在pur热熔胶的热压合作用下,能够与中间混纺层、天丝面料外层和超细纤维内层进行形成整体压合,进一步提高混纺复合面料的高效制备作业。

优选的,所述涂抹层倾斜设置在空腔导流板的底端面,且涂抹刷的底端面设置涂抹毛刷;所述涂抹毛刷的底端部设置有弹性网孔层;工作时,当中间混纺层经过涂抹层进行涂抹pur热熔胶时,pur热熔胶会顺着涂抹层流入到涂抹毛刷的端部,然后经过涂抹毛刷底端设置弹性网孔层均匀的涂抹到中间混纺层表面,弹性网孔层在中间混纺层的带动下回产生振动,弹性网孔层的振动会带动涂抹毛刷产生摆动,进而使得涂抹毛刷上附着的胶体溶液流入到弹性网孔层内,进而增大弹性网孔层对中间混纺层上pur热熔胶的高效涂抹作业;同时防止涂抹毛刷直接与中间混纺层产生接触时,中间混纺层的运动会使得涂抹毛刷产生分叉,进而导致pur热熔胶在中间混纺层上产生分叉涂抹的现象,进而影响中间混纺层与天丝面料外层和超细纤维内层成型质量。

优选的,所述加热腔的底端开设有十字滑动槽,且十字滑动槽内通过滑动导向条滑动设置有加热板;所述加热板设置有多个,且多个加热板是由不同的导热金属材料组成;工作时,当电动伸缩杆带动加热压合板压合到贴合后的混纺复合面料,加热压合板底端设置的加热板能够将中间混纺层表面涂抹的pur热熔胶进行加热固压作业,同时加热板通过滑动导向条滑动设置的十字滑动槽内,进而便于对加热板进行更换作业,使得不同材料的加热板能够对混纺复合面料进行不同温度的加热作业,例如,金属铜加热板、金属铝加热板和金属铁加热板,进而操作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混合复合面料的加热时间与加热的温度,进而更换加热板的材质,便于对混纺复合面料进行加热固化作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通过超细纤维内层的超细纤维内层采用μm以下的超细纤维纺织面料,可以有效的阻止螨虫或螨虫病菌渗透到人体上,使得螨虫只能够生存在中间混纺层与天丝面料外层,然后中间混纺层上涂抹的光触媒膜能有效杀灭多种细菌,抗菌率高达99.99%,并能将细菌或真菌释放出的毒素分解及无害化处理;同时还具备除臭、抗污等功能,清除了螨虫在中间混纺层之间的生存环境,进而降低了中间混纺层上螨虫的存活几率。

2.本发明通过涂料烘干装置和涂抹压合装置的配合,涂料烘干装置可以将光触媒通过高压喷洒的方式均匀涂布在中间混纺层上,然后进行干燥作业,涂抹压合装置可以将中间混纺层涂布完成后的光触媒膜采用pur热熔胶通过热压合的方式将将天丝面料外层和超细纤维内层转动压合到中间混纺层表面,进而能够快速制备成防螨混纺复合面料。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混合制备箱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混合制备箱的内部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图3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中:混合制备箱1、转动架2、收放筒3、输送辊4、加热压紧辊5、涂料烘干装置6、固定板61、条形导料筒62、导料条63、弹性金属孔条64、导料管65、高压喷头66、固定加热仓67、电加热板68、涂抹压合装置7、空腔导流板71、涂抹层72、加热网罩73、加热压合板74、加热腔741、十字滑动槽742、电动伸缩杆75、密封门8、转动杆9、转动筒10、涂抹毛刷11、弹性网孔层12、加热板13。

具体实施方式

使用图1-图4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一种防螨混纺复合面料及其制备工艺进行如下说明。

本发明所述的所述的一种防螨混纺复合面料,所述面料包括天丝面料外层、中间混纺层和超细纤维内层;所述天丝面料外层是采用氧化铵为基础的溶剂纺丝技术制取;所述中间混纺层是由45%~75%涤纶、20%~45%麻料和5%~10%粘胶纤维混合纺织形成;所述中间混纺层的上下表面涂抹有光触媒膜;所述超细纤维内层采用10μm以下的超细纤维纺织面料,且超细纤维内层的组织内渗透有3m胶水的分子微料。

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所述一种防螨混纺复合面料的制备工艺,该工艺适用于上述所述防螨混纺复合面料的制备;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面料制备:将天丝面料外层是采用氧化铵为基础的溶剂纺丝技术制备形成天丝面料外层;按一定比例选取涤纶纱、麻料纱和粘胶纤维,采用经平组织进行混合纺织,制备形成中间混纺层;所述超细纤维内层采用超细纤维在特定的纺织加工和独特的染色整理,且将3m胶水的分子微料通过渗透的方式渗入到超细纤维中,然后再经“复合”设备加工而成;天丝面料外层是采用氧化铵为基础的溶剂纺丝技术制取,当有温度时,天丝织物会膨胀,它好象壁垒一样,可以在防雨水和雪的侵入同时,仍保持它具有的透气性,便于混纺复合面料的透气性和舒适性;

s2:光触媒涂层:将s1中制备形成的中间混纺层放入到混合制备箱1的一侧转动架2上,通过牵引绳将中间混纺层牵引到涂料烘干装置6内,通过涂料烘干装置6高压喷洒的方式将纳米级的光触媒喷射到中间混纺层的外表面,然后通过烘干装置进行干燥,进行形成光触媒膜;通过高压喷洒的方式将光触媒原料涂抹在中间混纺层的外表面,因中间混纺层是通过涤纶、麻料和粘胶纤维混合组成,因涤纶属于聚酯纤维,具有优良的弹性和回复性,且粘胶纤维的混入,改善了织物的透气性,提高了抗熔孔性,进而高压喷洒的光触媒原料能够通过嵌入的方式镶嵌的中间混纺层的外表面,再通过pur热熔胶固定在中间混纺层上,有效防止采用为纳米级的光触媒,光触媒膜在中间混纺层上存放不稳定,导致光触媒产生脱落的现象,不仅影响光触媒对混纺复合面料的高效杀菌、除臭、抗污效果,同时增强了螨虫在混纺复合面料的生存能力。

s3:层压复合:先将s1步骤中制备的天丝面料外层和超细纤维内层分别活动安装到混合制备箱1的上下两侧面,然后通过涂抹压合装置7将pur热熔胶涂抹到光触媒膜的外表面,通过加热压紧辊5将天丝面料外层和超细纤维内层贴合压紧到中间混纺层上,加热温度70-80℃,然后通过加热压合板74将贴合的面料进行固化压合,固化温度45~55℃,固化湿度50%~60%,固化时间,18-36h,形成防螨混纺复合面料;采用pur热熔胶是分子结构中含有极性和化学活泼性的氨酯基-nhcoo-或异氰酸酯基-nco,与含有活泼氢的材料,如木材,皮革,织物,纸张,陶瓷等多孔材料和塑料,金属,玻璃,橡胶等表面光洁材料都有着优良的粘合力,同时pur热熔胶的粘接性和韧性弹性可调节,并有着优异的粘接强度,耐温性,耐化学腐蚀性和耐老化性,进而使得pur热熔胶不仅能够对天丝面料外层和超细纤维内层与中间混纺层之间形成稳定的粘合能力,同时pur热熔胶能够对高压喷洒的光触媒形成的光触媒膜与天丝面料外层和超细纤维内层之间形成稳定良好的粘结能力,同时有效防止光触媒膜在对有机污染物分解成无污染产生少量的水h2o和二氧化碳co2时,光触媒膜上产生少量的水,进而导致中间混纺层与超细纤维内层或天丝面料外层产生脱离的现象,进而影响混纺复合面料的使用寿命。

其中,所述混合制备箱1的两侧外端面设置有转动架2,且转动架2上活动安装有收放筒3;所述混合制备箱1内部通过转动柱转动安装有多组输送辊4,且多组输送辊4之间分别设置有涂料烘干装置6和涂抹压合装置7;所述混合制备箱1的侧壁活动安装有密封门8,且封闭门上转动设置有转动杆9,且转动杆9上滑动套接有转动筒10;所述转动筒10上分别缠绕有天丝面料外层和超细纤维内层;工作时,当需要混纺复合面料进行制备时,操作人员先将中间混纺层的收放筒3安装在混合制备箱1的左侧,同时将天丝面料外层和超细纤维内层通过密封门8安装到混合制备箱1内,然后通过牵引绳将中间混纺层的端部牵引到混合制备箱1内,当中间混纺层到达涂料烘干装置6时,涂料烘干装置6先将胶黏剂均匀涂抹在中间混纺层的表面,然后再将光触媒通过高压喷洒的方式涂布到中间混纺层的表面,进而胶黏剂可以对纳米级的光触媒粘结在中间混纺层内,然后在通过涂料烘干装置6对中间混纺层上涂布的光触媒进行烘干,使得光触媒在中间混纺层的表面形成光触媒膜;然后中间混纺层在输送辊4的带动下运动到涂抹压合装置7,涂抹压合装置7上的涂抹层72可以pur热熔胶涂抹到中间混纺层的表面,然后通过加热压紧辊5将天丝面料外层和超细纤维内层转动压合到中间混纺层表面,然后通过加热压合板74可以对三层混纺复合面料进行加热压合,进而制成防螨混纺复合面料;进而通过涂料烘干装置6和涂抹压合装置7的配合,涂料烘干装置6可以将光触媒通过高压喷洒的方式均匀涂布在中间混纺层上,然后进行干燥作业,涂抹压合装置7可以将中间混纺层涂布完成后的光触媒膜采用pur热熔胶通过热压合的方式将将天丝面料外层和超细纤维内层转动压合到中间混纺层表面,进而能够快速制备成防螨混纺复合面料。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涂料烘干装置6包括固定板61、条形导料筒62、导料条63、弹性金属孔条64、导料管65、高压喷头66和固定加热仓67;所述固定板61沿着中间混纺层的上下表面对称设置在混合制备箱1内,且固定板61底端固定有条形导料筒62;所述导料筒并排设置,且其中一个导料筒的底端设置有导料条63,且其中另一个导料筒底端设置有弹性金属孔条64;所述弹性金属孔条64位于导料条63的左侧,且弹性金属孔条64位于混合制备箱1的进料口一侧;并排设置的所述条形导料筒62均通过导料管65与外界设置光触媒原料存放筒和胶黏剂存放筒连通;所述导料条63上均匀设置有高压喷头66,且多个高压喷头66均与条形导料筒62连通;所述固定加热仓67固定设置在导料条63的另一侧,且固定加热仓67与导料条63之间设置有输送辊4;所述固定加热仓67内设置有电加热板68;工作时,当牵引装置将中间混纺层送入到输送辊4内时,输送辊4可以将中间混纺层输送带对称设置的弹性金属孔条64之间,条形导料筒62内填充的胶黏剂会通过弹性金属孔条64喷出,进而弹性金属孔条64可以将胶黏剂均匀涂抹到中间混纺层内,使得中间混纺层的表面具有一定的粘性,然后输送辊4将中间混纺层输送到导料条63的底端面,导料条63上均匀设置的多个高压喷头66会将条形导料筒62内填充的纳米级的光触媒通过高压喷洒的方式涂抹到中间混纺层上,高压喷洒到中间混纺层上的光触媒在胶黏剂的粘结下会紧密贴合到中间混纺层上,有效防止混纺复合面料在外界抖动或振动下,光触媒从中间混纺面料上掉落的现象,当光触媒涂布到中间混纺层后,输送辊4将中间混纺层输送到固定加热仓67内时,输送辊4可以将光触媒挤压贴合到中间混纺层内,然后在通过固定加热仓67对中间混纺层上涂布的光触媒进行烘干,进而形成光触媒膜通过高压喷洒的方式将光触媒原料涂抹在中间混纺层的外表面,因中间混纺层是通过涤纶、麻料和粘胶纤维混合组成,因涤纶属于聚酯纤维,具有优良的弹性和回复性,且粘胶纤维的混入,改善了织物的透气性,提高了抗熔孔性,进而高压喷洒的光触媒原料能够通过嵌入的方式镶嵌的中间混纺层的外表面,使得光触媒能够与中间混纺层进行混合粘结。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涂抹压合装置7包括空腔导流板71、涂抹层72、加热网罩73、加热压合板74和电动伸缩杆75;所述空腔导流板71固定设置在固定加热仓67的侧壁,且空腔导流板71的底端面设置有涂抹层72;所述空腔导流板71内壁上设置有保温板,且空腔导流板71通过导料管65与外界的pur热熔胶存料筒连通;所述加热网罩73固定设置在混合制备箱1的上,且加热网罩73位于加热压紧辊5的一侧;所述加热网罩73内通过电动伸缩杆75安装有加热压合板74,且加热压合板74沿着中间混纺层对称设置;所述加热压合板74的内部开设有加热腔741,且加热腔741内设置有电加热丝,且加热腔741的底端设置有加热板13;工作时,当中间混纺层涂抹上光触媒膜后,输送辊4可以将中间混纺层输送到对称设置的空腔导流板71,空腔导流板71内填充的pur热熔胶会通过涂抹层72涂抹到中间混纺层的外表面,然后将混合制备箱1内转动安装的天丝面料外层和超细纤维内层通过加热压紧辊5压紧贴合到涂抹有pur热熔胶的中间混纺层的外表面,同时加热压紧辊5可以在加热的状态下会将天丝面料外层和超细纤维内层初步加热压紧到中间混纺层的外表面,然后加热压紧辊5将热压贴合后的混纺复合面料输送到加热网罩73内,加热网罩73内设置的加热压合板74在电动伸缩杆75的带动下会挤压贴合到混纺复合面料的表面,进而加热压合板74不仅可以将天丝面料外层和超细纤维内层紧密压合到中间混纺层表面,同时可以使得涂布的光触媒膜在pur热熔胶的热压合作用下,能够与中间混纺层、天丝面料外层和超细纤维内层进行形成整体压合,进一步提高混纺复合面料的高效制备作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涂抹层72倾斜设置在空腔导流板71的底端面,且涂抹刷的底端面设置涂抹毛刷11;所述涂抹毛刷11的底端部设置有弹性网孔层12;工作时,当中间混纺层经过涂抹层72进行涂抹pur热熔胶时,pur热熔胶会顺着涂抹层72流入到涂抹毛刷11的端部,然后经过涂抹毛刷11底端设置弹性网孔层12均匀的涂抹到中间混纺层表面,弹性网孔层12在中间混纺层的带动下回产生振动,弹性网孔层12的振动会带动涂抹毛刷11产生摆动,进而使得涂抹毛刷11上附着的胶体溶液流入到弹性网孔层12内,进而增大弹性网孔层12对中间混纺层上pur热熔胶的高效涂抹作业;同时防止涂抹毛刷11直接与中间混纺层产生接触时,中间混纺层的运动会使得涂抹毛刷11产生分叉,进而导致pur热熔胶在中间混纺层上产生分叉涂抹的现象,进而影响中间混纺层与天丝面料外层和超细纤维内层成型质量。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加热腔741的底端开设有十字滑动槽742,且十字滑动槽742内通过滑动导向条滑动设置有加热板13;所述加热板13设置有多个,且多个加热板13是由不同的导热金属材料组成;工作时,当电动伸缩杆75带动加热压合板74压合到贴合后的混纺复合面料,加热压合板74底端设置的加热板13能够将中间混纺层表面涂抹的pur热熔胶进行加热固压作业,同时加热板13通过滑动导向条滑动设置的十字滑动槽742内,进而便于对加热板13进行更换作业,使得不同材料的加热板13能够对混纺复合面料进行不同温度的加热作业,例如,金属铜加热板13、金属铝加热板13和金属铁加热板13,进而操作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混合复合面料的加热时间与加热的温度,进而更换加热板13的材质,便于对混纺复合面料进行加热固化作业。

防螨实验测试:

实验组一:中间混纺层是由45%涤纶、45%麻料和10%粘胶纤维混合纺织形成,且将中间混纺层、天丝面料外层和超细纤维内层通过防螨混纺复合面料的制备工艺进行制备,且在中间混纺层外表面形成光触媒膜;

实验组二:中间混纺层是由55%涤纶、40%麻料和5%粘胶纤维混合纺织形成,且将中间混纺层、天丝面料外层和超细纤维内层通过防螨混纺复合面料的制备工艺进行制备,且在中间混纺层外表面形成光触媒膜;

实验组三:中间混纺层是由60%涤纶、38%麻料和5%粘胶纤维混合纺织形成,且将中间混纺层、天丝面料外层和超细纤维内层通过防螨混纺复合面料的制备工艺进行制备,且在中间混纺层外表面形成光触媒膜;

对照组:选取现有的添加有防螨化合物的混纺复合面料;

采用国家标准gb/i24253-2009《纺织品防螨性能的评价》的评价标准,对上述实验组一、实验组二、实验组三和对照组进行防螨性能测试;

防螨性能测试表

上述实验表格中实验组一与对照组对比可以看出,实验组一中间混纺层中涂布的光触媒膜,在光照作用下,光触媒能有效地降解中间混纺层面料中有毒有害气体;能有效杀灭多种细菌,抗菌率高达99.99%,并能将细菌或真菌释放出的毒素分解及无害化处理;同时还具备除臭、抗污等功能,进而降低了螨虫的生存空间,同时降低了螨虫的繁殖生存能力;由实验组一、实验组二和实验组三对比可以看出,中间混纺层中当涤纶的添加量小于55%时,中间混纺层在多次水洗作业下,中间混纺层的弹性和回复性降低,同时会产生收缩,进而导致中间混纺层双涂布的光触媒膜产生破裂或收缩的现象,进而影响光触媒膜对中间混纺层面料中的有害物质的降解,进而降低了螨虫的驱逐率。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虽然本发明是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变换及等同替代。另外,针对特定情形或材料,可以对本发明做各种修改,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因此,本发明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而应当包括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全部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