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花装药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89882发布日期:2020-10-13 07:59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烟花装药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花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安全防爆的烟花装药生产线。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属于烟花生产大国,世界上80%以上的烟花是由我国生产的。而烟花生产过程属于一个非常危险的工作,稍有不慎就会导致重大的人身伤亡以及财产损失。

而为了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性,现有的烟花装药的多个工序多是分别在多个远离、独立的工房内完成,工序的接续则需要由工人人工搬运材料往来与不同工房之间,由此生产效率低下、工人劳动强度高,而即使如此,生产灾难性事故也时有发生,爆炸发生时,工人仍无法幸免于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烟花装药生产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安全性低、生产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烟花装药生产线,包括:工房;

所述工房包括:空饼上料间、亮珠上料间、开爆原料上料间、混药装填间、封口间以及成品间;所述空饼上料间、亮珠上料间、开爆原料上料间和封口间分别与所述混药装填间隔墙设置;

所述空饼上料间与所述混药装填间之间的第一墙体上设置有连通第一墙体两侧的第一传递窗口;所述第一传递窗口内,在靠近所述混药装填间一侧设置设有第一内隔离门,在远离所述混药装填间的另一侧设置设有第一外隔离门;所述第一内隔离门和所述第一外隔离门交替开启和关闭,用于始终保持所述空饼上料间与所述混药装填间的隔离状态;

所述封口间与所述混药装填间之间的第二墙体上设置有连通第二墙体两侧的第二传递窗口;所述第二传递窗口内,在靠近所述混药装填间一侧设置设有第二内隔离门,在远离所述混药装填间的另一侧设置设有第二外隔离门;所述第二内隔离门和所述第二外隔离门交替开启和关闭,用于始终保持所述封口间与所述混药装填间的隔离状态。

本申请中所述混药装填间与所述封口间、所述空饼上料间始终保持一种隔离状态,即使最为危险和最容易发生爆炸的混药装填间发生爆炸,也不会殃及封口间、空饼上料间内的工人和设备,从而可以将爆炸有效控制在混药装填间内,避免更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其中,所述空饼上料间设置有空饼输送机构,空饼输送机构用于将空饼输送至第一传递窗口处。而空饼输送机构形式比较多,优选地,空饼输送机构包括空饼输送轨道以及空饼推送机构;所述空饼输送轨道用于将空饼输送至靠近第一传递窗口处,所述空饼推送机构用于将所述空饼推入所述第一传递窗口内。

进一步地,所述亮珠上料间与所述混药装填间之间的第三墙体上设置有连通第三墙体两侧的第三传递窗口;所述第三传递窗口内,在靠近所述混药装填间一侧设置设有第三内隔离门,在远离所述混药装填间的另一侧设置设有第三外隔离门;所述第三内隔离门和所述第三外隔离门交替开启和关闭,用于始终保持所述亮珠上料间与所述混药装填间的隔离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传递窗口内底部设置有滑道,滑道倾斜设置,亮珠可通过滑道自所述亮珠上料间一侧自然滑入所述混药装填间一侧。

第三内隔离门和第三外隔离门的下端设置有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弹性部(弹性密封条);弹性部用于避免第三内隔离门和第三外隔离门在落下时挤压破损亮珠。

所述亮珠上料间内设置有亮珠仓或者亮珠称量装置,亮珠仓或者亮珠称量装置与所述滑道连通。其中,亮珠仓或者亮珠称量装置的底部出口可直接与滑道连接,或者通过中间转运机构转运,例如中间转运机构包括料斗,料斗在气缸等气动件的推动下可移动和/或翻转设置、往返于上述底部出口和所述第三传递窗口之间,从而实现亮珠的转送工作。

其中,所述混药装填间内设置有亮珠计量装填机构,亮珠计量装填机构上方入口与所述滑道连通,亮珠计量装填机构底部的出料口处为亮珠装填工位,亮珠落入亮珠计量装填机构内后,亮珠通过重量称量或者容器称量后,将设定剂量的亮珠通过出料口装填到亮珠装填工位上空饼的每一个内筒中。

进一步地,所述开爆原料上料间与所述混药装填间之间设置有第四墙体;第四墙体内埋设在若干个单料输送管;

所述开爆原料上料间内设置有若干个开爆药单料仓或开爆药单料计量装置;所述混药装填间内设置有混药机构;开爆药单料仓或开爆药单料计量装置的出料口通过单料输送管与所述混药机构上方的进料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开爆原料上料间内,相邻的两个所述开爆药单料仓或所述开爆药单料计量装置之间设置有分隔板(如接地的钢板)。

其中优选地,所述混药机构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通设置的漏斗、预混药管体和混药机;漏斗用于承接自若干个所述单料输送管内流出的若干种开爆单料;所述预混药管体的内径大小变化设置,即通过汇集-分散-汇集的方式实现若干种开爆药单料的预混合。

本申请的预混药管体的内部通道类似若干个接续设置的若干锥形漏斗,依靠开爆药单料自身重力,在下滑的输送途中不断混合,而混药机优选使用无搅拌装置的混药装置(例如滚筒式或摇摆方式混药装置),从而避免混药过程发生爆炸的同时,充分实现单料的充分均匀混合。

进一步地,所述混药机构下方承接有开爆药计量装填机构,开爆药计量装填机构通过摇摆方式将其分料仓内的多个计量容器装满,计量容器下方排料口处设置有气动开关,气动开关开启后将设定剂量的开爆药装填到空饼的每一个内筒中。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混药装填间外部的摇摆电机;

所述开爆药计量装填机构包括机架,机架上可摆转设置的所述分料仓;摇摆电机通过传动轴与所述分料仓连接,并带动所述分料仓摆动分料。

计量容器的出口处同样可设置气动开关,气动开关打开后,开爆药流入空饼的内筒中。以及,本申请通过将摆转电机设置在所述混药装填间外部,进而避免其产生的静电或电磁引爆开爆药,避免爆炸的发生。

进一步地,所述混药装填间内设有机器手臂,机器手臂从所述第一传递窗口处抓取空饼后,依次经过开爆药装填工位、亮珠装填工位后,将装药后的饼体送至所述第二传递窗口;所述饼体经第二传递窗口输入封口间内,由封口机构封堵饼体上的每个内筒的开口。其中,封口机构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例如包括输送带,以及瀑布式的木屑装填机构、封口药装填机构等。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递窗口内以及在第一内隔离门和所述第一外隔离门之间设置有第一气动输送机构;所述第一气动输送机构用于在第一内隔离门关闭以及第一外隔离门开启后承接自所述空饼上料间内输入的空饼,在第一外隔离门关闭以及第一内隔离门开启后将所述空饼输入所述混药装填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传递窗口内以及在第二内隔离门和所述第二外隔离门之间设置有第二气动输送机构;所述第二气动输送机构用于在第二外隔离门关闭以及第二内隔离门开启后承接自所述混药装填间内输入的饼体,在第二内隔离门关闭以及第二外隔离门开启后将饼体输入所述混药装填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动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输送气缸和空饼托盘;所述第一输送气缸用于将空饼托盘伸出和退回所述第一传递窗口进而实现空饼的转运。

具体而言,第一输送气缸驱动所述空饼托盘自所述第一外隔离门伸出,承接空饼后退回至第一外隔离门和第一内隔离门之间;和/或,第一输送气缸驱动所述空饼托盘自所述第一内隔离门伸出,将空饼送出。当然,空饼的输送方式还可以采用机械手抓取方式,利用机械手将空饼送入所述第一传递窗口内,或从所述第一传递窗口内取出空饼。

同理,所述第二气动输送机构包括第二输送气缸和饼体托盘;所述第二输送气缸用于将饼体托盘伸出和退回所述第二传递窗口进而实现饼体的转运。

进一步地,还包括成品间,所述成品间与所述封口间之间设置有第五墙体,第五墙体上开设有连通所述成品间与所述封口间的成品饼传递窗口;所述成品饼传递窗口内,在靠近所述封口间一侧设置设有第五内隔离门,在远离所述封口间的另一侧设置设有第五外隔离门;所述第五内隔离门和所述第五外隔离门交替开启和关闭,用于始终保持所述成品间与所述封口间的隔离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成品饼传递窗口内、以及在第五内隔离门和所述第五外隔离门之间设置有第五气动输送机构;所述第五气动输送机构用于在第五外隔离门关闭以及第五内隔离门开启后承接自所述封口间内输入的空饼,在第五内隔离门关闭以及第五外隔离门开启后将成品饼输入所述成品间。

为叙述方便,本申请根据烟花饼的工序状态依次定义为:装药前的空饼、装药后的饼体,以及封口后的成品饼。

进一步地,所述工房还包括电气间,电气间内设置有配电箱、机器人控制柜、电磁阀控制柜、总控制柜、操作控制台等,可实现整个生产线的自动控制。另外,各个传递窗口内的隔离门通过气缸驱动,可在平行于墙体的平面内平动,开启时,隔离门退入墙体内的夹层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亮珠上料间、开爆原料上料间、混药装填间和/或所述封口间内设置有用于冲洗粉尘的冲水管路、以及排水沟。

进一步地,所述工房外围设置有环形的防爆墙,所述防爆墙上设置有一个或若干个引流口,用于将爆炸产生的气流通过引流口向特定方向输出。

一般情况下,引流口面向人口稀少的区域,从而避免爆炸产生的气流对周围居民产生破坏性影响。

进一步地,所述空饼上料间、亮珠上料间、开爆原料上料间、混药装填间、封口间或者成品间的外侧设置有抗爆屏院,抗爆屏院包括防爆围墙,防爆围墙上开设有用于将爆炸产生的气流通过引流口向特定方向输出的导流口。

每个抗爆屏院分别设置在空饼上料间、亮珠上料间、开爆原料上料间、混药装填间、封口间或者成品间等工房的不同操作间外部,每个操作间的出口通入防爆屏院,当某个操作间发生爆炸事故时,抗爆屏院可最大程度地降低爆炸气流强度以及波及的范围,并通过爆炸气流导引到设定方向或区域。相对于环形的防爆墙的设置,抗暴屏院的抗爆效果和导流效果更优。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烟花装药生产线,使用机器人方式装填,实现了“人机分离、人药分离”、“一机替多人”;通过工房和设备的整体合规设计、施工、运营,保证“人机分离、人药分离”,降低事故和人员伤亡率;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升装填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工房的布局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第一传递窗口的结构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第一气动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空饼平台抬起时空饼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空饼平台落下时空饼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第三传递窗口的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混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工房的布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烟花装药生产线,包括:工房100和防爆墙200;所述工房100包括:空饼上料间120、亮珠上料间140、开爆原料上料间150、混药装填间110、封口间130以及成品间160;所述空饼上料间120、亮珠上料间140、开爆原料上料间150和封口间130分别与所述混药装填间110隔墙设置。

工房100外围设置有环形的防爆墙200,所述防爆墙200上设置有一个或若干个引流口210,用于将爆炸产生的气流通过引流口210向特定方向输出。一般情况下,引流口210面向人口稀少的区域,从而避免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对周围居民产生破坏性影响。

所述空饼上料间120与所述混药装填间110之间的第一墙体111上设置有连通第一墙体111两侧的第一传递窗口c10。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传递窗口c10内,在靠近所述混药装填间110一侧设置设有第一内隔离门m11,在远离所述混药装填间110的另一侧设置设有第一外隔离门m12;在电气间内控制系统的控制下,所述第一内隔离门m11和所述第一外隔离门m12交替开启和关闭,用于始终保持所述空饼上料间120与所述混药装填间110的隔离状态。

所述第一传递窗口c10内以及在第一内隔离门m11和所述第一外隔离门m12之间设置有第一气动输送机构s01;所述第一气动输送机构s01用于在第一内隔离门m11关闭以及第一外隔离门m12开启后承接自所述空饼上料间120内输入的空饼,在第一外隔离门m12关闭以及第一内隔离门m11开启后将所述空饼输入所述混药装填间110。

如图2所示,第一气动输送机构s01包括第一输送气缸s20和空饼托盘s10;所述第一输送气缸s20用于将空饼托盘伸出和退回所述第一传递窗口c10进而实现空饼的转运。

其中,第一输送气缸s20可以是单个气缸,仅仅负责将空饼托盘向第一墙体的一侧伸出,例如,第一输送气缸仅仅用于将空饼托盘推出并伸入混药装填间内,混药装填间内的机器人手臂自动从空饼托盘上抓取空饼。而空饼上料间设置有推送设备,负责将空饼推送进入第一传递窗口内。

更为优选地,如图3所示,第一输送气缸s20包括两个气缸,即一个内推气缸s21和一个外推气缸s22,空饼托盘s10与外推气缸s22的伸缩杆连接,外推气缸可迫使所述空饼托盘自所述第一外隔离门m12伸出并伸入空饼上料间,承接空饼后退回至第一外隔离门m12和第一内隔离门m11之间。外推气缸s22和空饼托盘s10可活动地设置在第一传递窗口内,内推气缸s21的伸缩杆与所述外推气缸s22连接,可迫使外推气缸s22、空饼托盘s10以及空饼自第一传递窗口伸入并伸入混药装填间内,空饼被抓走后,再迫使外推气缸s22和空饼托盘s10退回第一传递窗口内。

如图1所示,所述封口间130与所述混药装填间110之间的第二墙体112上设置有连通第二墙体112两侧的第二传递窗口c20;参照图2所示,所述第二传递窗口c20内,在靠近所述混药装填间110一侧设置设有第二内隔离门,在远离所述混药装填间110的另一侧设置设有第二外隔离门;所述第二内隔离门和所述第二外隔离门交替开启和关闭,用于始终保持所述封口间130与所述混药装填间110的隔离状态。

同理,所述第二传递窗口内以及在第二内隔离门和所述第二外隔离门之间设置有第二气动输送机构;参照第一气动输送机构,所述第二气动输送机构用于在第二外隔离门关闭以及第二内隔离门开启后承接自所述混药装填间110内输入的饼体,在第二内隔离门关闭以及第二外隔离门开启后将饼体输入所述混药装填间110。所述第二气动输送机构包括第二输送气缸和饼体托盘;所述第二输送气缸用于将饼体托盘伸出和退回所述第二传递窗口进而实现饼体的转运。

本申请中所述混药装填间110与所述封口间130、所述空饼上料间120始终保持一种隔离状态,即使最为危险和最容易发生爆炸的混药装填间110发生爆炸,也不会殃及封口间130、空饼上料间120内的工人和设备,从而可以将爆炸有效控制在混药装填间110内,避免更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与现有的生产线不同,本申请的安全等级更高,工房不仅仅满足于避免发生爆炸这个基本的设计需求,更是基于万一发生灾难性爆炸的假设前提下设计和建造的,即在某个分区内发生爆炸,首先尽量将该影响控制在分区内、避免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继续扩大。

其中,所述空饼上料间120设置有空饼输送机构300,空饼输送机构用于将空饼输送至第一传递窗口c10处。

本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5所示,空饼输送机构300包括:空饼输送轨道310和空饼推送机构;其中,空饼输送轨道310可以是输送带或输送辊道,空饼b1放置在空饼输送轨道上,空饼b1的轴向方向与被输送方向平行,以及空饼的开口方向与被输送方向相反,即空饼的内筒开口与空饼输送轨道靠近第一传递窗口的一端背向放置。空饼输送轨道310的两侧设置有限位杆等限位结构311,限定空饼严格按照被输送方向输送。

而空饼推送机构包括:机架(未示出),以及机架上设置的空饼平台320、翻转气缸340、夹持机构330和推饼气缸350;其中,空饼平台320可摆转地设置在空饼输送轨道310靠近第一传递窗口的末端,翻转气缸340的缸体铰接在机架上,翻转气缸340的伸缩杆则与空饼平台底部铰连接,在翻转气缸的驱动下,空饼平台翻起后竖立在空饼输送轨道310的末端,空饼输送轨道的执行件动作,空饼向前移动并抵靠在空饼平台上;夹持机构330设置在空饼平台上以及空饼左右两侧,夹持机构动作将空饼夹持住;然后,翻转气缸收缩将空饼平台落下并第一传递窗口的窗台面齐平,伸缩杆前端设置有推杆,推饼气缸的伸缩杆伸出,利用推杆将空饼推入第一传递窗口内。

本实施例中,空饼b1的轴向方向与被输送方向平行,以及空饼的开口方向与被输送方向相反,与空饼的生产、运输的状态基本吻合,空饼运入空饼上料间内,工人不需要耗费太多额外的力量,可将空饼顺势码放在空饼输送轨道上,输送轨道的两侧设置有限位结构,而在输送轨道的末端,利用空饼平台作为输送方向的末端的限位件,简单而方便。由此,本实施例中的空饼输送机构耗费人力少,生产效率高,在空饼输送轨道上的空饼使用完毕前,不需要工人看守,工人可远程监控,由此进一步提高了生产线的安全性。

亮珠上料间140与所述混药装填间110之间的第三墙体113上设置有连通第三墙体113两侧的第三传递窗口c30;如图6所示,所述第三传递窗口c30内,在靠近所述混药装填间110一侧设置设有第三内隔离门m31,在远离所述混药装填间110的另一侧设置设有第三外隔离门m32;所述第三内隔离门m31和所述第三外隔离门m32交替开启和关闭,用于始终保持所述亮珠上料间140与所述混药装填间110的隔离状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更优选地,所述第三传递窗口c30内底部设置有滑道c31,滑道c31倾斜设置,即第三传递窗口的底面倾斜设置,亮珠可通过滑道自所述亮珠上料间140一侧自然滑入所述混药装填间110一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三内隔离门m31和第三外隔离门m32的下端设置有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弹性部m33(弹性密封条);弹性部m33用于避免第三内隔离门m31和第三外隔离门m32在落下时挤压破损亮珠,以及防止隔离门与亮珠摩擦碰撞产生静电甚至花火,进而避免爆炸事故的发生。

如图1所示,所述亮珠上料间140内设置有亮珠仓或者亮珠称量装置l10,亮珠仓或者亮珠称量装置l10与滑道连通。其中,亮珠仓或者亮珠称量装置的底部出口可直接与滑道c31连接,或者通过中间转运机构转运,例如中间转运机构包括料斗,料斗在气缸等气动件的推动下可移动和/或翻转设置、往返于上述底部出口和所述第三传递窗口c30之间,从而实现亮珠的转送工作。亮珠仓或者亮珠称量装置l10可以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混药装填间110内设置有亮珠计量装填机构l20,亮珠计量装填机构l20上方入口与滑道c31连通,亮珠计量装填机构底部的出料口处为亮珠装填工位,亮珠落入亮珠计量装填机构内后,亮珠通过重量称量或者容器称量后,将设定剂量的亮珠通过出料口装填到亮珠装填工位上空饼的每一个内筒中。

如图1所示,开爆原料上料间150与所述混药装填间110之间设置有第四墙体114;第四墙体114内埋设在若干个单料输送管d10;

所述开爆原料上料间150内设置有若干个开爆药单料仓或开爆药单料计量装置d20;所述混药装填间110内设置有混药机构d30;开爆药单料仓或开爆药单料计量装置d20的出料口通过单料输送管d10与所述混药机构d30上方的进料口连接。开爆原料上料间150内,相邻的两个所述开爆药单料仓或所述开爆药单料计量装置d20之间设置有分隔板d40(如接地的钢板)。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混药机构d30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通设置的漏斗d31、预混药管体d32和混药机d33;漏斗用于承接自若干个所述单料输送管d10内流出的若干种开爆单料;所述预混药管体d20的内径大小变化设置,即通过汇集-分散-汇集的方式实现若干种开爆药单料的预混合。

本申请的预混药管体的内部通道类似若干个接续设置的若干锥形漏斗,依靠开爆药单料自身重力,在下滑的输送途中不断混合,而混药机优选使用无搅拌装置的混药装置(例如滚筒式或摇摆方式混药装置?),从而避免混药过程发生爆炸的同时,充分实现单料的充分均匀混合。

混药机d33下方承接有开爆药计量装填机构d50,开爆药计量装填机构d50通过摇摆方式将其分料仓内的多个计量容器装满,计量容器下方排料口处设置有气动开关,气动开关开启后将设定剂量的开爆药装填到空饼的每一个内筒中。

开爆药计量装填机构d50可以为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其摇摆电机设置在混药装填间110外部;开爆药计量装填机构包括机架,机架上可摆转设置的所述分料仓;摇摆电机通过传动轴与所述分料仓连接,并带动所述分料仓摆动分料。另外,计量容器的出口处同样可设置气动开关,气动开关打开后,开爆药流入空饼的内筒中。以及,本申请通过将摆转电机设置在所述混药装填间110外部,进而避免其产生的静电或电磁引爆开爆药,避免爆炸的发生。

所述混药装填间110内设有机器手臂j10(可以采用现有的机器人,例如pr10ex机器人),机器手臂从所述第一传递窗口c10处抓取空饼后,依次经过开爆药装填工位、亮珠装填工位后,将装药后的饼体送至所述第二传递窗口c20;装药后的饼体经第二传递窗口输入封口间130内,由封口机构f10封堵饼体上的每个内筒的开口。其中,封口机构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例如包括输送带,以及瀑布式的木屑装填机构、封口药装填机构等。

成品间160与所述封口间130之间设置有第五墙体131,第五墙体131上开设有连通所述成品间160与所述封口间130的成品饼传递窗口c50;与第一传递窗口类似,所述成品饼传递窗口c50内,在靠近所述封口间130一侧设置设有第五内隔离门,在远离所述封口间130的另一侧设置设有第五外隔离门;所述第五内隔离门和所述第五外隔离门交替开启和关闭,用于始终保持所述成品间160与所述封口间130的隔离状态。以及,成品饼传递窗口内、以及在第五内隔离门和所述第五外隔离门之间设置有第五气动输送机构(参照第一气动输送机构结构);所述第五气动输送机构用于在第五外隔离门关闭以及第五内隔离门开启后承接自所述封口间130内输入的空饼,在第五内隔离门关闭以及第五外隔离门开启后将成品饼输入所述成品间160。

为叙述方便,本申请根据烟花饼的工序状态依次定义为:装药前的空饼、装药后的饼体,以及封口后的成品饼。

本实施例中,所述工房100还包括电气间170,电气间170内设置有配电箱、机器人控制柜、电磁阀控制柜、总控制柜、操作控制台等,可实现整个生产线的自动控制。另外,各个传递窗口内的隔离门通过气缸驱动,类似于闸门,可在平行于墙体的平面内平动,开启时,隔离门向上被提起并退入墙体内的夹层槽内。

所述亮珠上料间140、开爆原料上料间150、混药装填间110和/或所述封口间130内设置有用于冲洗粉尘的冲水管路、以及排水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烟花装药生产线,使用机器人方式装填,实现了“人机分离、人药分离”、“一机替多人”;通过工房100和设备的整体合规设计、施工、运营,保证“人机分离、人药分离”,降低事故和人员伤亡率;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升装填的效率。

实施例2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烟花装药生产线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空饼上料间、亮珠上料间、开爆原料上料间、混药装填间、封口间或者成品间的外侧设置有抗爆屏院p10,抗爆屏院p10包括防爆围墙,防爆围墙上开设有用于将爆炸产生的气流通过引流口向特定方向输出的导流口。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的亮珠上料间140、混药装填间110、封口间130的外围分别设置有一个抗爆屏院p13、p12和p11。

每个抗爆屏院分别设置在空饼上料间、亮珠上料间、开爆原料上料间、混药装填间、封口间或者成品间等工房的不同操作间外部,每个操作间的出口通入防爆屏院,当某个操作间发生爆炸事故时,抗爆屏院可最大程度地降低爆炸气流强度以及波及的范围,并通过爆炸气流导引到设定方向或区域。相对于环形的防爆墙的设置,抗暴屏院的抗爆效果和导流效果更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