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放射性固废收集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52263发布日期:2021-04-20 23:50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放射性固废收集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放射性废料处理装置的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放射性固废收集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放射性同位素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应用,尤其在核医学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很多放射性同位素药品在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普通药物无法比拟的优势,因而成为了国内外首选的方法,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重大。
3.随着放射性药品的需求量逐年增加,药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废物也越来越多。由于放射性药品的特殊性,其生产和研究都必须在屏蔽手套箱或热室即屏蔽箱内进行,而对于生产和研究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固体废物,目前的临时处置方式有两种:
4.一种是对于废物产生量不多且总体放射性活度不高的情况。一般是在屏蔽箱内放置一个专用的收集容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固废直接丢入容器中进行收集暂存。
5.另一种方式,是对于废物产生量较多或总体放射性活度较大的情况。一般是在屏蔽箱底部设计一个专门的废物通道,将收集容器置于废物通道下方,容器外面再用铅屏蔽层包围起来,放射性固废通过废物孔道丢入收集容器中。
6.每隔一段时间或是容器存满后,打开屏蔽箱门或铅屏蔽层,将收集容器取出进行密封,再将其转移至铅屏蔽桶中,通过人工或转运小车转运至废物暂存间暂存,然后换上新的收集容器。
7.对于第一种方式,其主要的缺点在于:

收集容器会占用屏蔽箱内的可用空间;

收集容器转移过程中需要打开屏蔽箱门,而屏蔽箱内通常放射性剂量场都不会太低,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操作人员的受照剂量;

在将收集容器转移至铅屏蔽桶的过程中,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因为容器本身的屏蔽强度不够,操作人员依然会受到较大剂量的照射;

屏蔽箱通常本身空间就不大,因此容器的容积一般也比较小,一次可以收集的量非常有限。
8.而对于第二种方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缺点:

收集容器的铅屏蔽层每次转运时都要打开,更换容器后又要重新设置,操作非常不方便;

收集容器无法与屏蔽箱无缝对接,可能导致手套箱内的放射性气溶胶泄漏至外环境,造成人员内照射和环境污染;

与第一种方式一样,在将收集容器转移至铅屏蔽桶的过程中,操作人员会受到较大剂量的照射。
9.除此以外,以上两种方式,在将存满后的收集容器转移至废物暂存间的过程中还存在以下几不足:

因为收集容器的屏蔽桶通常都非常重,采用人工方式转运时至少需要2个人才能进行,即使是采用转运小车,还是需要由人工先将屏蔽桶放置于小车上,人员的劳动强度较大;

针对不同大小的收集容器,可能需要配置不同的屏蔽桶,使用统一的大号屏蔽桶,通用性不强。


技术实现要素:

10.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放射性固废收集转运装置,其能够使得转运罐连
通于屏蔽箱下方,方便投料;同时方便转运。
1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12.一种放射性固废收集转运装置,配合于屏蔽箱使用;所述屏蔽箱底部设置有废料口;所述放射性固废收集转运装置包括转运车和转运罐;所述转运车设置有升降平台;
13.所述转运罐配合所述升降平台设置,以使所述转运罐能够放置于所述升降平台;所述转运罐顶部配合所述废料口开设有进料口,以使所述进料口能够连通所述废料口。
14.进一步地,所述升降平台包括升降台、丝杠副和手轮;所述手轮传动连接于所述丝杠副;所述升降台配合于所述丝杠副设置,以使所述丝杠副能够驱动所述升降台升降;
15.进一步地,所述转运车包括底板和连接于所述底板的把手;所述丝杠副包括螺杆和螺母;所述螺杆能够旋转的竖直设置于所述底板;所述螺杆顶端设置有第一伞型齿轮;所述手轮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一端配合所述第一伞型齿轮设置有第二伞型齿轮,以使所述传动杆能够带动所述螺杆旋转;
16.所述升降台连接于所述螺母,以使所述升降台能够跟随所述螺母升降。
17.进一步地,所述升降台设置有若干导向杆;若干导向杆竖直设置于所述底板。
18.进一步地,所述升降台设置有4个导向杆;4个所述导向杆分别位于所述升降台的四角处。
19.进一步地,所述转运罐还设置有密封盖。
20.进一步地,所述转运罐与所述屏蔽箱之间设置有密封环。
21.进一步地,所述屏蔽箱下方配合所述转运车的车轮设置有定位凹坑,以使所述车轮进入定位凹坑时,所述进料口位于所述废料口的正下方。
22.进一步地,所述升降平台包括升降台、第一升降杆、第二升降杆、丝杠副和手轮;所述转运车包括底板和连接于所述底板的把手;所述丝杠副包括螺杆和螺母;
23.所述第一升降杆和第二升降杆交叉设置且所述第一升降杆铰接于第二升降杆;所述第一升降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底板另一端可滑动的设置于所述升降台底部;所述第二升降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升降台底部另一端铰接于所述螺母;
24.所述底板配合所述螺母设置有滑动槽,以使所述螺母能够在所述滑动槽内滑动;所述螺杆一端连接所述手轮,以使所述手轮转动即可使得所述螺母沿所述滑动槽滑动。
2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6.使用时,将转运罐放置于升降台并将转运车推动至屏蔽箱正下方,使得转运罐的进料口位于屏蔽箱的废料口正下方。随后,拨动手轮,使得螺杆旋转,进而带动升降台跟随螺母上升。升降台上升过程中,进料口逐渐靠近废料口并使得进料口与废料口对接。这就使得屏蔽箱与转运罐连通,且屏蔽箱与转运罐之间没有缝隙。有效避免屏蔽箱内的气溶胶通过屏蔽箱与转运罐之间的间隙泄漏。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可将产生的废料直接通过废料口投送至转运罐内。
27.需要转运废料时,拨动手轮使得升降台下降,进而使得屏蔽箱与转运罐分离。屏蔽箱与转运罐分离后,用屏蔽性好的盖子盖住转运罐的进料口即可。随后,推动转运车即可转运废料。
28.这种放射性固废收集转运装置能够连通屏蔽箱,方便废料直接投送至转运罐也避免废料暂存屏蔽箱造成空间浪费;同时还避免屏蔽箱内的气溶胶泄漏。废料直接投送至转
运罐使得废料转运时不需将废料取出或对其密封打包,简化过程的同时也避免气溶胶泄漏。转运罐和转运车的配合大大方便了废料的转运。另外,转运罐能够任意更换,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3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放射性固废收集转运装置与屏蔽箱配合的示意图;
3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转运车和转运罐配合的示意图;
3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运罐的示意图;
3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转运车的结构示意图。
34.图标:
[0035]1‑
屏蔽箱,11

废料口,2

转运车,21

底板,22

把手,23

第一支撑架,24
‑ꢀ
第二支撑架,25

第三支撑架,3

升降平台,31

升降台,32

手轮,33

螺杆,34
‑ꢀ
螺母,35

传动杆,36

第一伞型齿轮,37

第二伞型齿轮,38

导向杆,39

第一升降杆,391

第二升降杆,4

转运罐,41

进料口,42

密封盖,43

密封环,44

定位凹坑,45

不锈钢桶,46

对接铅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37]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8]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39]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40]
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41]
术语“平行”、“垂直”等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平行或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平行”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垂直”而言更加平行,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平行,而
是可以稍微倾斜。
[0042]
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竖直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0043]
实施例1:
[0044]
请参照图1

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放射性固废收集转运装置,配合于屏蔽箱1使用。屏蔽箱1为屏蔽手套箱或热室。屏蔽箱1底部设置有废料口11。使用时,操作人员将手伸进手套进而在屏蔽手套箱内部进行操作。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核废料扔进废料口11而排出屏蔽手套箱。
[0045]
放射性固废收集转运装置包括转运车2和转运罐4。转运车2包括底板21 和连接于底板21一端的把手22。底板21下方设置有若干滚轮。一般的,滚轮设置有4个且4个滚轮均能够锁紧,避免转运车2任意滑动。靠近把手22一端的两个滚轮为万向轮,方便操作人员移动转运车2。转运车2还设置有第一支撑架23、第二支撑架24和第三支撑架25。第一支撑架23位于底板21的前端;第二支撑架24升位于底板21的后端;第三支撑架25连接于把手22且水平向转运车2内部延伸。
[0046]
转运车2设置有升降平台3。位于底板21的前端降平台包括升降台31、丝杠副和手轮32。丝杠副包括螺杆33和螺母34。螺杆33通过轴承竖直设置于底板21;同时,螺杆33上端通过轴承连接于第二支撑架24。螺杆33顶端设置有第一伞型齿轮36。手轮32连接有传动杆35。传动杆35水平设置且通过轴承连接于第三支撑架25。传动杆35一端配合第一伞型齿轮36设置有第二伞型齿轮 37,以使传动杆35能够带动螺杆33旋转。手轮32位于把手22外侧,方便操作人员拨动手轮32。螺母34连接于升降台31。手轮32带动螺杆33转动时,升降台31跟随螺母34升降。
[0047]
转运罐4配合升降台31设置,以使转运罐4能够放置于升降台31。转运罐 4为屏蔽性讲好的铅罐。转运罐4顶部配合废料口11开设有进料口41。转运罐 4顶部抵紧屏蔽箱1底部时,进料口41连通废料口11。转运罐4的进料口41 还配合设置有铅制的密封盖42。
[0048]
使用时,将转运罐4放置于升降台31并将转运车2推动至屏蔽箱1正下方,使得转运罐4的进料口41位于屏蔽箱1的废料口11正下方。随后,拨动手轮 32,使得螺杆33旋转,进而带动升降台31跟随螺母34上升。升降台31上升过程中,进料口41逐渐靠近废料口11并使得进料口41与废料口11对接。这就使得屏蔽箱1与转运罐4连通,且屏蔽箱1与转运罐4之间没有缝隙。有效避免屏蔽箱1内的气溶胶通过屏蔽箱1与转运罐4之间的间隙泄漏。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可将产生的废料直接通过废料口11投送至转运罐4内。
[0049]
需要转运废料时,拨动手轮32使得升降台31下降,进而使得屏蔽箱1与转运罐4分离。屏蔽箱1与转运罐4分离后,用密封盖42盖住转运罐4的进料口41即可。随后,推动转运车2即可转运废料。
[0050]
实际中,转运罐4内部设置有不锈钢桶45。废料转移到指定位置后再锁定滚轮即可。不锈钢桶45内的固废在衰变达标之后,打开密封盖42,将罐体内的不锈钢桶45取出进行后续处理即可。同时,转运罐4设置有密封盖42和环状的对接铅盖46。转运罐4的开口处配合对接铅盖46设置呈阶梯状,对接铅盖 46盖设于转运罐4后,转运罐4顶部即为对接铅盖46的顶面,方便对接铅盖 46的顶面贴合屏蔽箱1的下底面。同时,对接铅盖46的内径小于转运罐
4的内径,使得对接铅盖46盖设于转运罐4时,转运罐4的开口小于不锈钢桶45的内径,保证废料始终能够扔进不锈钢桶45内。对接铅盖46的内孔径配合于密封盖42设置,使得密封盖42能够盖设于对接铅盖46。
[0051]
这种放射性固废收集转运装置能够连通屏蔽箱1,方便废料直接投送至转运罐4也避免废料暂存屏蔽箱1造成空间浪费。同时还避免屏蔽箱1内的气溶胶泄漏。废料直接投送至转运罐4使得废料转运时不需将废料取出或对其密封打包,简化过程的同时也避免气溶胶泄漏。转运罐4和转运车2的配合大大方便了废料的转运。另外,转运罐4能够任意更换,使用方便。
[0052]
本实施例中,升降台31设置有若干导向杆38。若干导向杆38竖直设置于底板21。实际中,导杆设置有4个且分别分布于升降台31的四角处。位于转运车2前端的两个导杆的顶端连接于第一支撑架23;位于转运车2后端的两个导杆的顶端连接于第二支撑架24。导杆用于稳定升降台31,保证升降台31能够稳定的沿导杆升降。
[0053]
本实施例中,转运罐4与屏蔽箱1之间设置有密封环43。转运罐4抵紧屏蔽箱1底部时,转运罐4与屏蔽箱1夹紧密封环43,进而密封,有效避免屏蔽箱1内的气溶胶经过转运罐4与屏蔽箱1之间的间隙泄漏。同时,密封盖42盖设于进料口41时,密封盖42与转运罐4之间夹紧密封环43,有效避免转运罐 4内的气溶胶经过转运罐4与密封盖42之间的间隙泄漏。实际中,密封环43设置有两个。即屏蔽箱1与对接铅盖46设置有密封环43且对接铅盖46上表面设置有密封环43。对接铅盖46上表面的密封环43即能够使得屏蔽箱1与对接铅盖46之间密封,还能够使得对接铅盖46与密封盖42之间密封。
[0054]
本实施例中,屏蔽箱1下方配合转运车2的车轮设置有定位凹坑44,以使车轮进入定位凹坑44时,进料口41位于废料口11的正下方。转运车2推入时,车轮进入定位凹坑44即可使得进料口41位于废料口11的正下方,这就方便了操作者使用。
[0055]
实施例2:
[0056]
本实施例是实施例1的一种变形。如图4所示,升降平台3包括升降台31、第一升降杆39、第二升降杆391、丝杠副和手轮32。转运车2包括底板21和连接于底板21的把手22。丝杠副包括螺杆33和螺母34。
[0057]
第一升降杆39和第二升降杆391交叉设置且第一升降杆39的中部铰接于第二升降杆391的中部。第一升降杆39和第二升降杆391设置呈剪刀状。第一升降杆39的一端铰接于底板21另一端可滑动的设置于升降台31底部。第二升降杆391的一端铰接于升降台31底部另一端铰接于螺母34。第一升降杆39与与底板21的铰接端和第二升降杆391与升降台31的铰接端位于同侧。
[0058]
底板21配合螺母34设置有滑动槽,其宽度略大于螺母34的宽度,以使螺母34能够在滑动槽内滑动。螺杆33一端连接手轮32,以使手轮32转动即可使得螺母34沿滑动槽滑动。
[0059]
使用时,拨动手轮32即可使得升降台31升降,进而使得转运罐4贴合屏蔽箱1或使得转运罐4脱离屏蔽箱1。
[006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