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低温抗菌玻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50717发布日期:2021-04-06 12:03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低温抗菌玻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抗菌玻璃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耐低温抗菌玻璃。



背景技术:

抗菌玻璃亦称绿色玻璃,是一种新型生态功能材料,具备杀菌和抑菌功能的深加工玻璃,在具有自洁净玻璃全部功能的基础上,突破了普通自洁净玻璃杀菌对紫外线的依赖,实现了常态下全天候抗菌、抑菌、杀菌的功能,抗菌玻璃属镀膜类抗菌玻璃,是在“自洁”膜层基础上,采用纳米“分散”、“修饰”技术,将抗菌剂以化学键合的方式与玻璃结合,因此,膜层均匀度、硬度极高,属镀膜玻璃类最高水平,又由于“抗菌”玻璃其抗菌镀膜层是建立在自洁膜层之上,所以,抗菌玻璃在保留并提高了光催化自洁及杀菌功能的同时,又摆脱了“自洁”玻璃抗菌的光约束性,抗菌玻璃是一种“全天候”的真正意义上的抗菌功能玻璃。

目前现有的抗菌玻璃,耐低温效果差,当人们在使用抗菌玻璃时,容易因低温导致其出现损坏,无法满足人们日常使用需求,不方便人们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耐低温抗菌玻璃,具备耐低温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抗菌玻璃耐低温效果差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低温抗菌玻璃,包括抗菌玻璃基层,所述抗菌玻璃基层的正面设置有防撞层,所述防撞层远离抗菌玻璃基层的一侧设置有透光层,所述透光层远离防撞层的一侧设置有耐候层。

优选的,所述防撞层包括玻璃纤维层,所述玻璃纤维层远离防撞层的一侧设置有pvb胶片层,所述pvb胶片层的厚度与玻璃纤维层的厚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透光层包括聚碳酸酯层,所述聚碳酸酯层远离透光层的一侧设置有透明聚酰胺层,所述透明聚酰胺层的厚度与聚碳酸酯层的厚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耐候层包括聚四氟乙烯层,所述聚四氟乙烯层远离耐候层的一侧设置有低压聚乙烯层,所述低压聚乙烯层的厚度与聚四氟乙烯层的厚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防撞层的表面位于抗菌玻璃基层的内腔,所述透光层的表面位于防撞层的内腔,所述耐候层的表面位于透光层的内腔。

优选的,所述抗菌玻璃基层的厚度大于防撞层的厚度,所述防撞层的厚度大于透光层的厚度和耐候层的厚度,所述耐候层的厚度与透光层的厚度相同。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耐低温抗菌玻璃,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抗菌玻璃基层、防撞层、玻璃纤维层、pvb胶片层、透光层、聚碳酸酯层、透明聚酰胺层、耐候层、聚四氟乙烯层和低压聚乙烯层的相互配合,达到了耐低温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抗菌玻璃耐低温效果差的问题,当人们在使用抗菌玻璃时,不会因低温导致其出现损坏,可以满足人们日常使用需求,方便人们使用。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pvb胶片层,其中pvb胶片为半透明膜片,对石英玻璃有很好粘结力,具有透明、耐热、耐寒、机械强度高等特性,是制造夹层玻璃用的优良粘合材料,pvb膜能吸收冲击能量,减少破碎片飞溅,这种安全玻璃广泛应用于汽车、建筑、展柜,各种防弹玻璃等,在具有安全性能的同时,还有优异的隔音,隔热,安保,防震,遮阳等性能,是市面上理想的安全玻璃加工材料,通过设置聚碳酸酯层,其中具高强度及弹性系数、高冲击强度、使用温度范围广,高度透明性及自由染色性,成形收缩率低、尺寸安定性良好,耐疲劳性佳,耐候性佳,电气特性优,通过设置低压聚乙烯层,其中低压聚乙烯是无臭、无味、无毒的白色颗粒或粉末,熔点131℃,密度0.910-0.925g/cm³,软化点120-125℃,脆化温度-70℃,最高使用温度100℃,具有优良的耐热、耐寒、耐磨性及介电性、化学稳定性,在室温下几乎不溶于任何有机溶剂能耐多种酸碱及各种盐类溶液的腐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撞层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透光层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耐候层剖面图。

图中:1、抗菌玻璃基层;2、防撞层;21、玻璃纤维层;22、pvb胶片层;3、透光层;31、聚碳酸酯层;32、透明聚酰胺层;4、耐候层;41、聚四氟乙烯层;42、低压聚乙烯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4,一种耐低温抗菌玻璃,包括抗菌玻璃基层1,抗菌玻璃基层1的正面设置有防撞层2,防撞层2远离抗菌玻璃基层1的一侧设置有透光层3,透光层3远离防撞层2的一侧设置有耐候层4;

防撞层2包括玻璃纤维层21,玻璃纤维层21远离防撞层2的一侧设置有pvb胶片层22,pvb胶片层22的厚度与玻璃纤维层21的厚度相同,通过设置pvb胶片层22,其中pvb胶片为半透明膜片,对石英玻璃有很好粘结力,具有透明、耐热、耐寒、机械强度高等特性,是制造夹层玻璃用的优良粘合材料,pvb膜能吸收冲击能量,减少破碎片飞溅,这种安全玻璃广泛应用于汽车、建筑、展柜,各种防弹玻璃等,在具有安全性能的同时,还有优异的隔音,隔热,安保,防震,遮阳等性能,是市面上理想的安全玻璃加工材料;

透光层3包括聚碳酸酯层31,聚碳酸酯层31远离透光层3的一侧设置有透明聚酰胺层32,透明聚酰胺层32的厚度与聚碳酸酯层31的厚度相同,通过设置聚碳酸酯层31,其中具高强度及弹性系数、高冲击强度、使用温度范围广,高度透明性及自由染色性,成形收缩率低、尺寸安定性良好,耐疲劳性佳,耐候性佳,电气特性优;

耐候层4包括聚四氟乙烯层41,聚四氟乙烯层41远离耐候层4的一侧设置有低压聚乙烯层42,低压聚乙烯层42的厚度与聚四氟乙烯层41的厚度相同,通过设置低压聚乙烯层42,其中低压聚乙烯是无臭、无味、无毒的白色颗粒或粉末,熔点131℃,密度0.910-0.925g/cm³,软化点120-125℃,脆化温度-70℃,最高使用温度100℃,具有优良的耐热、耐寒、耐磨性及介电性、化学稳定性,在室温下几乎不溶于任何有机溶剂能耐多种酸碱及各种盐类溶液的腐蚀;

防撞层2的表面位于抗菌玻璃基层1的内腔,透光层3的表面位于防撞层2的内腔,耐候层4的表面位于透光层3的内腔;

抗菌玻璃基层1的厚度大于防撞层2的厚度,防撞层2的厚度大于透光层3的厚度和耐候层4的厚度,耐候层4的厚度与透光层3的厚度相同,通过设置抗菌玻璃基层1、防撞层2、玻璃纤维层21、pvb胶片层22、透光层3、聚碳酸酯层31、透明聚酰胺层32、耐候层4、聚四氟乙烯层41和低压聚乙烯层42的相互配合,达到了耐低温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抗菌玻璃耐低温效果差的问题,当人们在使用抗菌玻璃时,不会因低温导致其出现损坏,可以满足人们日常使用需求,方便人们使用。

使用时,通过设置玻璃纤维层21和pvb胶片层22,对抗菌玻璃基层1在使用时起到了增加使用强度的作用,通过设置聚碳酸酯层31和透明聚酰胺层32,对对抗菌玻璃基层1在使用时起到了透光性强及耐疲劳效果好的作用,通过设置聚四氟乙烯层41和低压聚乙烯层42,对抗菌玻璃基层1在使用时起到了耐低温效果好的作用,当人们在使用抗菌玻璃时,不会因低温导致其出现损坏,可以满足人们日常使用需求,方便人们使用。

本申请文件中所有的部件,根据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本申请文件中各层之间的连接关系和具体结构均采用现有技术,诸如通过机械方法、通过粘合剂、通过各种焊接方法(诸如热焊接、超声焊接、熔剂、焊接、以及机械焊接)在此不再作出具体叙述,本申请文件中所有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