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聚丙烯片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00521发布日期:2021-06-18 16:11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菌聚丙烯片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聚丙烯片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菌聚丙烯片材。



背景技术:

聚丙烯,简称pp,是一种半结晶的热塑性塑料,具有较高的耐冲击性,机械性质强韧,抗多种有机溶剂和酸碱腐蚀,在工业界有广泛的应用,是平常常见的高分子材料之一,聚丙烯无毒、无味,密度小,强度、刚度、硬度耐热性均优于低压聚乙烯,可在100度左右使用,具有良好的电性能和高频绝缘性,不受湿度影响。聚丙烯片材,不仅透明度高、阻隔性好、密度低,而且可以回收利用,在加热或燃烧时不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不危害人体健康,也不腐蚀设备,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包装材料,聚丙烯片材通过热成型等二次加工形式可制成各种制品,主要用于食品、医药、医疗器械等包装。如加工成果冻盒、乳品包装盒、快餐盒、冷饮容器、托盘、微波炉用具等可用于食品包装,加工成泡罩可用于药品片剂、胶囊等固体制剂的包装等。

但是其在实际使用时,综上所述的聚丙烯制品在使用过程中,其表面都需要经常用手触摸,这样就使得聚丙烯制品表面容易堆积很多细菌,而且聚丙烯制品在包装或者储存一些酸碱性较强的东西时,容易造成聚丙烯制品过快遭到腐蚀。

因此,发明一种抗菌聚丙烯片材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菌聚丙烯片材,通过由丙酸钙和聚乙烯吡咯烷酮混合制成的抗菌层,从而可以有效的提高片材本体的抗菌灭菌性能,通过由聚对苯二甲酸二乙酯材料制成的防静电层,从而可以有效的提高片材本体的防静电性能,通过由纳米氧化铝以及氢氧化镁材料混合制成阻燃层,从而可以有效的提高片材本体的阻燃耐高温菌性能,通过由聚苯乙烯材料制成薄膜防护层,从而可以有效的提高片材本体的抗拉强度和抗撕裂性能,以解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菌聚丙烯片材,包括片材本体,所述片材本体从上到下包括有抗菌层、防静电层、聚丙烯基层、阻燃层和薄膜防护层,所述抗菌层的内壁和防静电层的外壁之间连接有第一黏结层,所述防静电层的内壁和聚丙烯基层的外壁之间连接有第二黏结层,所述聚丙烯基层的内壁和阻燃层的外壁之间连接有第三黏结层,所述阻燃层的内壁和薄膜防护层的外壁之间连接有第四黏结层,且所述抗菌层和薄膜防护层相向的一侧分别等间距连接有多个第一凸出连接部和第二凸出连接部,每个所述第一凸出连接部的一端均贯穿第一黏结层延伸至防静电层内,每个所述第二凸出连接部的一端均贯穿第四黏结层延伸至阻燃层内。

优选的,所述抗菌层由丙酸钙和聚乙烯吡咯烷酮混合制成,所述抗菌层的厚度400-600μm。

优选的,所述防静电层由聚对苯二甲酸二乙酯材料制成,所述防静电层的厚度为300-400μm。

优选的,所述阻燃层由纳米氧化铝以及氢氧化镁材料混合制成,所述阻燃层的厚度为200-250μm。

优选的,所述薄膜防护层由聚苯乙烯材料制成,所述薄膜防护层的厚度为50-100μm。

优选的,所述第一黏结层、第二黏结层、第三黏结层和第四黏结层均由乙烯-丙烯酸共聚树脂材料制成,所述第一黏结层、第二黏结层、第三黏结层和第四黏结层的厚度均为1-3μm。

优选的,所述聚丙烯基层包括有多个第一聚丙烯绳、第二聚丙烯绳和第三聚丙烯绳,多个所述第一聚丙烯绳、第二聚丙烯绳和第三聚丙烯绳呈两两相互缠绕设置。

优选的,所述薄膜防护层的外壁上等间距设有多个分隔区,每个所述分隔区内均开设有透气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通过由丙酸钙和聚乙烯吡咯烷酮混合制成的抗菌层,从而可以有效的提高片材本体的抗菌灭菌性能,通过由聚对苯二甲酸二乙酯材料制成的防静电层,从而可以有效的提高片材本体的防静电性能,通过由纳米氧化铝以及氢氧化镁材料混合制成阻燃层,从而可以有效的提高片材本体的阻燃耐高温菌性能,通过由聚苯乙烯材料制成薄膜防护层,从而可以有效的提高片材本体的抗拉强度和抗撕裂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的a区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聚丙烯基层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薄膜防护层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片材本体;11、抗菌层;111、第一凸出连接部;12、防静电层;13、聚丙烯基层;131、第一聚丙烯绳;132、第二聚丙烯绳;133、第三聚丙烯绳;14、阻燃层;15、薄膜防护层;151、第二凸出连接部;152、分隔区;153、透气孔;16、第一黏结层;17、第二黏结层;18、第三黏结层;19、第四黏结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5所示的一种抗菌聚丙烯片材,包括片材本体1,所述片材本体1从上到下包括有抗菌层11、防静电层12、聚丙烯基层13、阻燃层14和薄膜防护层15,所述抗菌层11的内壁和防静电层12的外壁之间连接有第一黏结层16,所述防静电层12的内壁和聚丙烯基层13的外壁之间连接有第二黏结层17,所述聚丙烯基层13的内壁和阻燃层14的外壁之间连接有第三黏结层18,所述阻燃层14的内壁和薄膜防护层15的外壁之间连接有第四黏结层19,且所述抗菌层11和薄膜防护层15相向的一侧分别等间距连接有多个第一凸出连接部111和第二凸出连接部151,每个所述第一凸出连接部111的一端均贯穿第一黏结层16延伸至防静电层12内,每个所述第二凸出连接部151的一端均贯穿第四黏结层19延伸至阻燃层14内,通过第一黏结层16、第二黏结层17、第三黏结层18和第四黏结层19的作用,从而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了抗菌层11、防静电层12、聚丙烯基层13、阻燃层14和薄膜防护层15之间的粘附强度,而且还提高了聚丙烯片材的抗撕裂性能。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抗菌层11由丙酸钙和聚乙烯吡咯烷酮混合制成,所述抗菌层11的厚度为400-600μm。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防静电层12由聚对苯二甲酸二乙酯材料制成,所述防静电层12的厚度为300-400μm。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阻燃层14由纳米氧化铝以及氢氧化镁材料混合制成,所述阻燃层14的厚度为200-250μm。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薄膜防护层15由聚苯乙烯材料制成,所述薄膜防护层15的厚度为50-100μm。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黏结层16、第二黏结层17、第三黏结层18和第四黏结层19均由乙烯-丙烯酸共聚树脂材料制成,所述第一黏结层16、第二黏结层17、第三黏结层18和第四黏结层19的厚度均为1-3μm。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聚丙烯基层13包括有多个第一聚丙烯绳131、第二聚丙烯绳132和第三聚丙烯绳133,多个所述第一聚丙烯绳131、第二聚丙烯绳132和第三聚丙烯绳133呈两两相互缠绕设置,通过多个第一聚丙烯绳131、第二聚丙烯绳132和第三聚丙烯绳133之间呈两两相互缠绕的设计,从而可以有效的提高聚丙烯基层13的抗拉强度,进而提高了片材的抗拉强度和抗撕裂性能。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薄膜防护层15的外壁上等间距设有多个分隔区152,每个所述分隔区152内均开设有透气孔153,通过薄膜防护层15外壁上的多个透气孔153的设计,从而可以有效的提高薄膜防护层15的透气性能。

本实用工作原理:

参照说明书附图1-5,通过由丙酸钙和聚乙烯吡咯烷酮混合制成的抗菌层11,从而可以有效的提高片材本体1的抗菌灭菌性能,通过由聚对苯二甲酸二乙酯材料制成的防静电层12,从而可以有效的提高片材本体1的防静电性能,通过由纳米氧化铝以及氢氧化镁材料混合制成阻燃层14,从而可以有效的提高片材本体1的阻燃耐高温菌性能,通过由聚苯乙烯材料制成薄膜防护层15,从而可以有效的提高片材本体1的抗拉强度和抗撕裂性能。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