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弹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11730发布日期:2021-07-02 19:29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防弹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护装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弹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防弹结构一般采用pc板和eva板的组合,或者背弹面增加芳纶织物,但是这两种防弹结构的凹陷值为40mm以上,该凹陷值仍然偏高,且舒适感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弹结构,以解决现有的防弹结构凹陷值较高、舒适感较差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弹结构,包括:

防弹层,所述防弹层包括多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编织结构一,相邻两层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编织结构一的编织方向呈90°布置,所述防弹层的面密度在20g/m2-50g/m2

舒适层,所述舒适层设置在所述防弹层的内侧并用于与人体柔性接触,所述舒适层的面密度为15g/m2-20g/m2;和

抗凹陷层,所述抗凹陷层设置在所述防弹层和所述舒适层之间。

作为上述防弹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舒适层包括多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编织结构二,相邻两层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编织结构二的编织方向呈90°布置。

作为上述防弹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编织结构一和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编织结构二均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和胶粘剂制成。

作为上述防弹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舒适层包括层叠设置的芳纶预浸料和弹性体。

作为上述防弹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抗凹陷层设置为多层芳纶ud布,相邻两层所述芳纶ud布的编织方向呈90°布置。

作为上述防弹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芳纶ud布由芳纶纤维和热固性树脂制成,所述热固性树脂的树脂含量在10%-30%。

作为上述防弹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抗凹陷层设置为板结构。

作为上述防弹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抗凹陷层设置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板,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板的厚度在0.2mm-0.5mm。

作为上述防弹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抗凹陷层设置为碳纤维板,所述碳纤维板的厚度在0.2mm-0.3mm。

作为上述防弹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抗凹陷层设置为芳纶预浸料板,所述芳纶预浸料板的厚度在0.2mm-0.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当子弹冲击该防弹结构时,防弹结构的防弹层经过剪切破坏进而拉伸变形,吸收、消耗子弹的能力,抗凹陷层设置在防弹层的内侧,能够在较小的变形量条件下吸收绝大部分的冲击能量,从而降低非贯穿性伤害,提高安全系数并能够将凹陷值降到40mm以下,舒适层设置在抗凹陷层的内侧,并与人直接接触,提高了接触舒适感。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防弹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二的防弹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三的防弹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四的防弹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五的防弹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

100-防弹层;200-舒适层;300-抗凹陷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实施例一

实施例一提供一种防弹结构,图1是实施例一的防弹结构的示意图。

该防弹结构包括位于其表层的防弹层100、位于防弹层100内侧的抗凹陷层300以及位于抗凹陷层300内侧的舒适层200。

防弹层100包括四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编织结构一,相邻两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编织结构一的编织方向呈90°布置,即,底层和第三层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编织结构一的编织角度为0,第二层和第四层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编织结构一的编织角度为90°。

需要说明的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编织结构一的层数不限于4,例如可以为5层、6层、10层等,本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分子量在150万以上的聚乙烯成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极高的分子量(普通的聚乙烯的分子量通常只有2-30万)赋予其优异的使用性能,而且属于价格适中、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具有较好的耐磨、耐冲击、耐腐蚀、耐低温、不易粘附、不易系数、密度小的综合性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耐冲击性能是pc的两倍、abs的5倍、pom的10倍。

需要说明的是,防弹层100的面密度在20g/m2-50g/m2。在本实施例中,防弹层100的面密度为25g/m2,当然,防弹层100的面密度可以为20g/m2、30g/m2或45g/m2,本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舒适层200包括三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编织结构二,相邻两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编织结构二的编织方向呈90°布置。需要说明的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编织结构一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编织结构二均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和胶粘剂制成,其区别在于组成的面密度不同,舒适层200的面密度为15g/m2-20g/m2,本实施例中,舒适层200的面密度为15g/m2

抗凹陷层300为柔性的,抗凹陷层300设置为三层芳纶ud布,相邻两层芳纶ud布的编织方向呈90°布置。

本文所用的“层”可包含单向取向纤维的单层片、单向取向纤维的多个未固结层片、单向取向纤维的多个固结层片、机织物、多个固结的机织物或由许多纤维形成的任何其它织物结构,包括毡、垫和其它结构,如包含无规取向纤维的那些,“层”描述大致平面布置。各纤维层具有外顶面和外底面。单向取向纤维的“单层片”包含以单向基本平行阵列排列的非重叠纤维的布置。这种类型的纤维布置在本领域中也被称作“单带”、“单向带”、“ud”或“udt”。

进一步,本文的纤维是指长度远大于宽度和厚度的横向尺寸的细长体。用于本实用新型的纤维的横截面可千差万别,它们的横截面可以是圆形、扁平或长椭圆形。因此术语“纤维”包括具有规则或不规则横截面的单丝、带、条等,但该纤维优选具有基本圆形横截面。

需要说明的是,芳纶ud布由芳纶纤维和热固性树脂制成,所述热固性树脂的树脂含量在10%-30%,本实施例中,芳纶ud布中的热固性树脂的树脂含量在20%。

经过测试,实施例一的防弹结构的凹陷结果为36.1mm,凹陷评价较好,舒适性评价较好。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提供一种防弹结构,图2是实施例二的防弹结构的示意图。

该防弹结构包括位于其表层的防弹层100、位于防弹层100内侧的抗凹陷层300以及位于抗凹陷层300内侧的舒适层200。

防弹层100包括三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编织结构一,相邻两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编织结构一的编织方向呈90°布置,即,底层和第三层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编织结构一的编织角度为0,第二层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编织结构一的编织角度为90°。

防弹层100的面密度在20g/m2-50g/m2。在本实施例中,防弹层100的面密度为28g/m2

舒适层200包括层叠设置的芳纶预浸料和弹性体。在本实施例中,舒适层包括底层的芳纶浸润料和弹性体,芳纶浸润料与人体直接接触,弹性体在芳纶浸润料的内侧。

需要说明的是,舒适层200的面密度为15g/m2-20g/m2,本实施例中,舒适层200的面密度为18g/m2

抗凹陷层300为柔性的,抗凹陷层300设置为四层芳纶ud布,相邻两层芳纶ud布的编织方向呈90°布置。

需要说明的是,芳纶ud布由芳纶纤维和热固性树脂制成,所述热固性树脂的树脂含量在10%-30%,本实施例中,芳纶ud布中的热固性树脂的树脂含量在20%。

经过测试,实施例二的防弹结构的凹陷结果为36.5mm,凹陷评价较好,舒适性评价较好。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提供一种防弹结构,图3是实施例三的防弹结构的示意图。

该防弹结构包括位于其表层的防弹层100、位于防弹层100内侧的抗凹陷层300以及位于抗凹陷层300内侧的舒适层200。

防弹层100包括三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编织结构一,相邻两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编织结构一的编织方向呈90°布置,即,底层和第三层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编织结构一的编织角度为0,第二层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编织结构一的编织角度为90°。

防弹层100的面密度在20g/m2-50g/m2。在本实施例中,防弹层100的面密度为25g/m2

舒适层200包括五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编织结构二,相邻两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编织结构二的编织方向呈90°布置。

需要说明的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编织结构一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编织结构二均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和胶粘剂制成,其区别在于组成的面密度不同,舒适层200的面密度为15g/m2-20g/m2,本实施例中,舒适层200的面密度为17.5g/m2

需要说明的是,舒适层200可采用实施例二的层叠设置的芳纶预浸料和弹性体进行替换。

抗凹陷层300设置为板结构。

本实施例中,抗凹陷层300设置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板。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板的厚度在0.2mm-0.5mm。在本实施例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板的厚度为0.3mm。

经过测试,实施例三的防弹结构的凹陷结果为33.8mm,凹陷评价较好,舒适性评价较好。

实施例四

实施例四提供一种防弹结构,图4是实施例四的防弹结构的示意图。

该防弹结构包括位于其表层的防弹层100、位于防弹层100内侧的抗凹陷层300以及位于抗凹陷层300内侧的舒适层200。

防弹层100包括三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编织结构一,相邻两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编织结构一的编织方向呈90°布置,即,底层和第三层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编织结构一的编织角度为0,第二层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编织结构一的编织角度为90°。

防弹层100的面密度在20g/m2-50g/m2。在本实施例中,防弹层100的面密度为25g/m2

舒适层200包括两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编织结构二,两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编织结构二的编织方向呈90°布置。

需要说明的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编织结构一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编织结构二均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和胶粘剂制成,其区别在于组成的面密度不同,舒适层200的面密度为15g/m2-20g/m2,本实施例中,舒适层200的面密度为18g/m2

需要说明的是,舒适层200可采用实施例二的层叠设置的芳纶预浸料和弹性体进行替换。

抗凹陷层300设置为板结构。

本实施例中,抗凹陷层300设置为碳纤维板。

需要说明的是,碳纤维板的厚度在0.2mm-0.3mm。在本实施例中,碳纤维板的厚度为0.25mm。

经过测试,实施例四的防弹结构的凹陷结果为36.7mm,凹陷评价较好,舒适性评价较好。

实施例五

实施例五提供一种防弹结构,图5是实施例五的防弹结构的示意图。

该防弹结构包括位于其表层的防弹层100、位于防弹层100内侧的抗凹陷层300以及位于抗凹陷层300内侧的舒适层200。

防弹层100包括三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编织结构一,相邻两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编织结构一的编织方向呈90°布置,即,底层和第三层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编织结构一的编织角度为0,第二层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编织结构一的编织角度为90°。

防弹层100的面密度在20g/m2-50g/m2。在本实施例中,防弹层100的面密度为23g/m2

舒适层200包括两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编织结构二,两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编织结构二的编织方向呈90°布置。

需要说明的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编织结构一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编织结构二均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和胶粘剂制成,其区别在于组成的面密度不同,舒适层200的面密度为15g/m2-20g/m2,本实施例中,舒适层200的面密度为19.5g/m2

需要说明的是,舒适层200可采用实施例二的层叠设置的芳纶预浸料和弹性体进行替换。

抗凹陷层300设置为板结构。

本实施例中,抗凹陷层300设置为芳纶预浸料板。

需要说明的是,芳纶预浸料板的厚度在0.2mm-0.5mm。在本实施例中,芳纶预浸料板的厚度为0.3mm。

经过测试,实施例五的防弹结构的凹陷结果为37.7mm,凹陷评价较好,舒适性评价较好。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