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柔软增白无纺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30900发布日期:2021-07-13 15:09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柔软增白无纺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纺布,具体涉及一种超柔软增白无纺布。



背景技术:

无纺布又称不织布,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因具有布的外观和某些性能而称其为布。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趋提高,对无纺布的功能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无纺布容易撕裂、容易从直角方向裂开以及质量太轻。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的超柔软增白无纺布,使得其质地厚实,无纺布的结构强度更好,抗撕裂性能好,无纺布的吸水透气性能更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超柔软增白无纺布,其质地厚实,无纺布的结构强度更好,抗撕裂性能好,无纺布的吸水透气性能更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柔软增白无纺布,包括由上而下相互粘接的顶面层和底面层;所述底面层的厚度是所述顶面层厚度的1.2倍;所述顶面层的端部离散突出烫印有吸水性能优异的吸水块,所述吸水块呈六边型设置,所述吸水块由超细绒毛编织而成;所述顶面层与所述底面层内均设置有多个增加面料弹性和结构强度的中空腔体,所述中空腔体上针刺有吸水透气的孔洞,相邻两个所述中空腔体之间形成有用于透气的狭缝;所述底面层为经过增白柔软整理的无纺布胚布,所述无纺布胚布的表面均匀开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的孔径小于所述孔洞的孔径。

作为优选的,所述顶面层由第一系统的经纱线和第一系统的纬纱线交替编织而成。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系统的经纱线包括由外而内依次设置的纤维外层和纤维内层;所述纤维外层内斜向设置有连接纤维。

作为优选的,所述纤维内层的中心开设有减轻纱线自重增加透气性能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周圈植有增加柔软度的超细绒毛。

作为优选的,所述纤维内层内填充有支撑纤维,所述支撑纤维呈条状设置,所述支撑纤维上形成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的弯折角度呈90°。

作为优选的,所述纤维内层与所述纤维外层之间增设有增加面料保形性能的保形区。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系统的纬纱线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内层纱线和外层纱线,所述内层纱线中填充有加强纤维,多根所述加强纤维相互配合形成三角形狭缝。

作为优选的,所述顶面层上设置有斜纹提花区;所述斜纹提花区采用四针道编织,编织的花型以四路为一个循环,四路花型依次为;第一路依次为集圈组织、成圈组织、浮线、集圈组织;第二路依次为浮线、浮线、成圈组织、集圈组织;第三路依次为成圈组织、成圈组织、集圈组织、成圈组织;第四路依次为浮线、集圈组织、集圈组织、浮线。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系统的经纱线的纤度为56dtex,所述第一系统的纬纱线的纤度为58dtex。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相互粘接的顶面层和底面层,其能够使得无纺布的层次丰富,质地更加厚实,吸水性能更好。

2、本实用新型的顶面层的端部离散突出烫印有吸水性能优异的吸水块,其能够使得面料具有较好的吸水性能;顶面层与所述底面层内均设置有多个增加面料弹性和结构强度的中空腔体,使得无纺布的结构强度更好,抗撕裂性能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能够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系统的经纱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斜纹提花区的织造方式示意图;

图4为第一系统的纬纱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面层,2-透气孔,3-中空腔体,4-顶面层,5-吸水块,21-纤维外层,22-保形区,23-支撑纤维,24-通孔,25-超细绒毛,31-集圈组织,32-成圈组织,33-浮线,41-外层纱线,42-加强纤维,43-内层纱线,44-三角形狭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参照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柔软增白无纺布,包括:

由上而下相互粘接的顶面层4和底面层1。

上述底面层1的厚度是顶面层4厚度的1.2倍。优选的,通过设置相互粘接的顶面层4和底面层1,其能够使得无纺布的层次丰富,质地更加厚实,吸水性能更好。

上述顶面层4的端部离散突出烫印有吸水性能优异的吸水块5,吸水块5呈六边型设置,上述吸水块5由超细绒毛25编织而成。

进一步的,上述顶面层4与底面层1内均设置有多个中空腔体3。上述中空腔体3能够增加面料弹性和结构强度。

上述中空腔体3上针刺有吸水透气的孔洞,相邻两个中空腔体3之间形成有用于透气的狭缝。通过设置上述孔洞,能够使得面料的透气透湿性能更好。

上述底面层1为经过增白柔软整理的无纺布胚布,无纺布胚布质地柔软轻薄,无纺布胚布的表面均匀开设有透气孔2,透气孔2的孔径小于孔洞的孔径。

上述顶面层4由第一系统的经纱线和第一系统的纬纱线交替编织而成。

优选的,上述第一系统的经纱线包括由外而内依次设置的纤维外层21和纤维内层,纤维外层21内斜向设置有连接纤维。

其中,纤维内层的中心开设有减轻纱线自重增加透气性能的通孔24,通孔24的周圈植有增加柔软度的超细绒毛25。

纤维内层内填充有支撑纤维23,支撑纤维23呈条状设置,支撑纤维23上形成有弯折部,弯折部的弯折角度呈90°。

纤维内层与所述纤维外层21之间增设有增加面料保形性能的保形区22。

进一步的,上述第一系统的纬纱线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内层纱线43和外层纱线41,内层纱线43中填充有加强纤维42,多根加强纤维42相互配合形成三角形狭缝44。

上述第一系统的经纱线的纤度为56dtex,第一系统的纬纱线的纤度为58dtex。上述第一系统的经纱线和第一系统的纬纱线内部结构丰富,能够使得无纺布的抗撕裂性能更好。

顶面层4上设置有斜纹提花区;所述斜纹提花区采用四针道编织,编织的花型以四路为一个循环,四路花型依次为;第一路依次为集圈组织31、成圈组织32、浮线33、集圈组织31;第二路依次为浮线33、浮线33、成圈组织32、集圈组织31;第三路依次为成圈组织32、成圈组织32、集圈组织31、成圈组织32;第四路依次为浮线33、集圈组织31、集圈组织31、浮线33。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能够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