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避免抽丝的抗菌除臭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53802发布日期:2021-08-06 12:46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避免抽丝的抗菌除臭面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面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避免抽丝的抗菌除臭面料。



背景技术:

我国加入国际贸易组织之后,纺织工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纺织工业面临着传统的产品品种因缺乏新面貌、新功能而正在不断地逐渐退出国际市场的新形势,另一方面我国传统的纺织设备因效率低、用工多、适应性差、成本高而难以继续,我国纺织工业的用工成本从国际市场上来看仍然占有一定的有时,但这一优势正在丧失之中。

然而随着纺织技术的不断更新升级,新的功能性纤维布不断地满足纺织品市场的需求,不通的面料经过加工成服装后,人们在穿着过程中会不同程度地接触到各种细菌,再加上人体上的汗液及汗渍,都会使细菌不同程度地附着在衣物上,同时也要尽量减少细菌对人体的不利影响,因此,需要一种可避免抽丝的抗菌除臭面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避免抽丝的抗菌除臭面料,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在穿着过程中会不同程度地接触到各种细菌,再加上人体上的汗液及汗渍,都会使细菌不同程度地附着在衣物上,同时也要尽量减少细菌对人体的不利影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避免抽丝的抗菌除臭面料,包括面料本体、弹力层和纳米抗菌层,所述面料本体从外到内依次设有耐磨层、弹力层、竹纤维层、远红外抑菌层、隔温层、粘接层、纳米抗菌层和透气层,所述耐磨层内设有天丝纤维线和氨纶纱线,且耐磨层内表面设有氨纶纱球,并且天丝纤维线和氨纶纱线的一端与氨纶纱球相互连接,所述氨纶纱球的内表面分别连接有弹力纬线和弹力经线,所述纳米抗菌层内设有有机凝胶,且有机凝胶外侧连接有抑菌布,并且抑菌布内设有通腔,所述纳米抗菌层内表面设有抗菌颗粒,所述天丝纤维线中端连接有涤纶线绳。

优选的,所述弹力层内表面等间距分布有氨纶纱球,且氨纶纱球的直径大于弹力层的网径。

优选的,所述竹纤维层与远红外抑菌层和弹力层贴合连接,且竹纤维层的厚度大于透气层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纳米抗菌层内填充有抗菌颗粒,且纳米抗菌层与透气层为粘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天丝纤维线等间距分布在弹力层内,且天丝纤维线的两端分别均与氨纶纱球相互连接。

优选的,所述抑菌布与有机凝胶为粘性连接,且抑菌布内等间距分布有通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可避免抽丝的抗菌除臭面料,

1.通过在面料内设有弹力层,在氨纶纱球的作用下,能够对氨纶纱线和天丝纤维线进行固定,能够使面料受力更加均匀,并且氨纶纱球直径大于弹力纬线和弹力经线连接处的缝隙,能够避免面料出现脱丝或抽丝;

2.通过在纳米抗菌层内填充抗菌颗粒,能够很好的对细菌进行抑制,避免细菌在面料内滋生,同时配合抑菌布对细菌或污渍进行清除,抑菌布能够在处于张开状态时,使外部的污渍脱落,并从通腔的风压将污渍颗粒排出,增加了抗菌的同时,还增加了面料的清洁度;

3.通过增加远红外抑菌层,不仅具有的远红外线放射性能,能够在使用者穿着这种面料时,可以吸收太阳光等的远红外线并转换成热能,也可将人体的热量反射而获得保暖效果,同时配合纳米抗菌布料层能够有效抑制细菌的生长,防止衣服长时间穿戴后滋生细菌,提升了服装面料的抗菌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部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弹力层内部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纳米抗菌层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氨纶纱球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抑菌布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面料本体;2、耐磨层;3、弹力层;4、竹纤维层;5、远红外抑菌层;6、隔温层;7、粘接层;8、纳米抗菌层;9、透气层;10、氨纶纱球;11、氨纶纱线;12、天丝纤维线;13、弹力纬线;14、弹力经线;15、有机凝胶;16、抑菌布;17、抗菌颗粒;18、涤纶线绳;19、通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避免抽丝的抗菌除臭面料,包括面料本体1、弹力层3和纳米抗菌层8,面料本体1从外到内依次设有耐磨层2、弹力层3、竹纤维层4、远红外抑菌层5、隔温层6、粘接层7、纳米抗菌层8和透气层9,耐磨层2内设有天丝纤维线12和氨纶纱线11,且耐磨层2内表面设有氨纶纱球10,并且天丝纤维线12和氨纶纱线11的一端与氨纶纱球10相互连接,氨纶纱球10的内表面分别连接有弹力纬线13和弹力经线14,纳米抗菌层8内设有有机凝胶15,且有机凝胶15外侧连接有抑菌布16,并且抑菌布16内设有通腔19,纳米抗菌层8内表面设有抗菌颗粒17,天丝纤维线12中端连接有涤纶线绳18。

弹力层3内表面等间距分布有氨纶纱球10,且氨纶纱球10的直径大于弹力层3的网径,弹力层3是由多组氨纶纱球10组成,并相互与纱线相互连接,在氨纶纱球10的作用下,不仅可以对纱线进行固定,并且能够防止纱线扯断或拉丝脱离面料,能够很好的对纱线进行缓冲保护,从而增加了面料的耐久度;

竹纤维层4与远红外抑菌层5和弹力层3贴合连接,且竹纤维层4的厚度大于透气层9的厚度,竹纤维层4的材质特征,使面料能够更加的耐磨,并且竹纤维层4内粗细分布不均匀,纤维面料表面有微细的凹槽,在增加透气性的同时,并配合远红外抑菌层5,使面料具有天然的抗菌抑菌、吸湿透气的优良特性;

纳米抗菌层8内填充有抗菌颗粒17,且纳米抗菌层8与透气层9为粘性连接,纳米抗菌层8内部由抗菌颗粒17填充而成,能够增加面料的抗菌性能,避免细菌在面料了滋生,能够起到抗菌的同时,还能够起到抑制细菌滋生的效果,从而增加了面料整体的抗菌性能;

天丝纤维线12等间距分布在弹力层3内,且天丝纤维线12的两端分别均与氨纶纱球10相互连接,天丝纤维线12的形状结构,并且与多个氨纶纱球10相互连接,在面料受到大力拉扯时,天丝纤维线12根据自身的材质特性,能够以逐渐向外扩大,并配合氨纶纱线11,可以使面料整体受力更加均匀,并且能够快速的进行复位,避免局部出现褶皱,从而增加了面料的强度;

抑菌布16与有机凝胶15为粘性连接,且抑菌布16内等间距分布有通腔19,抑菌布16分为多组并由有机凝胶15固定两端,在面料因活动拉扯处于弯折状态时,抑菌布16内部密度较大,利用张开的状态将表面沾附的细菌弹开脱落,并由自然风从通腔19吹入,能够将细菌排出面料外,从而进一步的增加面料的抗菌性能。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可避免抽丝的抗菌除臭面料时,氨纶纱球10分布在弹力层3内,并由弹力纬线13和弹力经线14交织在氨纶纱球10的两端,能够增加面料整体的强度,使面料受力更加均匀,并且氨纶纱线11和天丝纤维线12配合中端的涤纶线绳18,能够在面料处于拉扯或局部挤压时,能够很好的缓冲外部的压力,能够避免面料线出现扯断或崩断的情况,并且氨纶纱球10大于交织而成面料的网径,能够对氨纶纱线11和天丝纤维线12进行有效的固定和限位,避免错位而导致面料局部出现松垮的情况,并配合耐磨层2,能够增加面料的耐磨性,竹纤维层4配合远红外抑菌层5,能够很好的增加抗菌的同时,还能够增加面料的透气性,透气层9能够保证面料穿戴的舒适性,避免面料透气性不足而产生闷热的感觉,隔温层6能够保证面料内部的热量不会流失,同时也可以减少外部温度对面料的影响,粘接层7能够保证面料层之间的连接强度,抑菌布16分为多组并由有机凝胶15固定两端,在面料因活动拉扯处于弯折状态时,抑菌布16内部密度较大,利用张开的状态将表面沾附的细菌弹开脱落,并由自然风从通腔19吹入,能够将细菌排出面料外,从而进一步的增加面料的抗菌性能,增加了整体的实用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