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防地雷车的双层V形防雷底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18691发布日期:2021-07-09 14:20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防地雷车的双层V形防雷底板的制作方法
一种适用于防地雷车的双层v形防雷底板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属于防地雷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防地雷车的双层v形防雷底板。


背景技术:

2.防地雷车是通过特定的车体防护结构达到对车内人员与结构进行保护,以避免地雷爆破伤害的一类特殊车辆。当防地雷车受到爆炸冲击波的作用时,底部会受到一个很大的向上瞬时强动载荷,继而产生较大的变形,造成车辆内部结构以及成员需要承受很大的初始峰值载荷,从而形成对车辆内部结构和成员的最大伤害。因此,防地雷车的防雷结构是最重要的结构之一。在防地雷车的车体结构中,底部防护板主要采用的方案有单层平底、单层浅v型、单层深v型、双v型中空或双v型带夹层的结构,这些设计方案对提高防地雷车的抗冲击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单层与平底结构防护能力有限,且只靠增加板厚来增强防护能力的做法增加了防地雷车自身的重量,降低了其机动性,因此,现有防地雷车的防雷底板采用v型结构是一种普遍的形式,而双v型中空或双v型带夹层结构较为复杂,且因为中空结构或者填充较软缓冲材料的夹层结构的存在,而使内层防雷板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为克服现有防地雷车的防护板结构复杂且内层防雷板无法充分发挥作用的缺陷,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防地雷车的双层v形防雷底板,该防护结构新颖、轻质且具有优良抗冲击能力,可最大限度的保护装甲车辆内设备和成员的安全。
4.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防地雷车的双层v形防雷底板,包括:双层v形防护底板、侧板、横梁和网状加强结构,所述侧板设置在双层v形防护底板的两侧,在双层v形防护底板与两个侧板共同围合的u区域内,沿侧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用来连接双层v形防护底板与侧板的横梁,所述网状加强结构设置在相邻两个横梁之间,且网状加强结构固定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横梁上,所述双层v形防护底板包括由外至内依次层叠设置的外层防雷板和内层防雷板。
5.优选地,所述双层v形防护底板中部形成的v形夹角为α,所述α为100

166度。
6.优选地,所述网状加强结构包括至少两个横向设置的横板和与横板相交的至少两个竖向设置的竖板,且在横板与竖板之间形成矩形腔体。
7.优选地,在矩形腔体内填充有非金属泡沫。
8.优选地,在侧板的外壁上还设有脚踏板。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0.1、本实用新型取消了传统外层防雷板与内层防雷板之间的中空或夹层结构,采用外层防雷板与内层防雷板叠装紧贴设置的双层v形防护底板结构,提升双层v形防护底板整体在爆炸冲击波时的阻抗性能,同时在双层v形防护底板与两个侧板共同围合的u区域内间
隔设置有多个横梁和网状加强结构,该设计即能加强侧板与双层v形防雷底板之间的连接,也能够提升整体的阻抗强度。
11.2、本实用新型将双层v形防雷底板的底部设计成100

160度的v形,使爆破时产生的冲击波在直接接触双层v形防雷底板时发生反射或绕射,从而实现防御作用。
12.3、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设计,在不过多增加整车重量的同时,极大提升了防雷能力,达到重量与防护相均衡的效果。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三维示意图;
14.图2为图1的主视图;
15.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16.其中:1双层v形防护底板、11外层防雷板、12内层防雷板、2侧板、3横梁、4网状加强结构、41横板、42竖板、5脚踏板。
具体实施方式:
17.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适用于防地雷车的双层v形防雷底板,包括:双层v形防护底板1、侧板2、横梁3和网状加强结构4。
18.所述双层v形防护底板1中部形成的v形夹角为α,所述α为100

166度,该角度在发生爆炸冲击波时,能够提供较好的反射或绕射,提高防雷效果。所述双层v形防护底板1包括由外至内依次层叠设置的外层防雷板11和内层防雷板12,所述外层防雷板11与内层防雷板12通过紧固件实现两者之间的固定,所述紧固件可以选用螺栓螺母结构,也可以选用其他能够起到紧固作用的同类结构。所述外层防雷板11采用屈服强度约1300mpa,抗拉强度约1700mpa的高强度钢板,内层防雷板12采用屈服强度约980mpa,抗拉强度约1000mpa的高强度钢板。通过加大外层防雷板11的强度和刚度,加大内层防雷板12的韧性,且使大外层防雷板11的强度大于内层防雷板12,使内层防雷板12的韧性大于外层防雷板11,利用外层防雷板11的高强度来抵抗爆炸冲击波,利用内层防雷板12的高韧性防止双层v形防护底板1产生贯穿破损,从而实现防雷作用。
19.所述侧板2采用屈服强度约980mpa,抗拉强度约1000mpa的高强度钢板,其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双层v形防护底板1的两侧。根据需要可以在侧板2的外壁上还设有脚踏板5。
20.为了将强双层v形防雷底板内侧的整体阻抗强度,在双层v形防护底板1与两个侧板2共同围合的u区域内设有横梁3和网状加强结构4。
21.所述横梁3采用屈服强度约980mpa,抗拉强度约1000mpa的高强度钢板,其为用来连接双层v形防护底板1与侧板2,其沿侧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本实施例以五个横梁3为例进行介绍。每个横梁3的下部与双层v形防护底板1和侧板2贴合,且横梁3的两侧通过紧固件固定在侧板2上,所述横梁3的中部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双层v形防护底板1上。
22.所述网状加强结构4设置在相邻两个横梁3之间,且焊接在相邻的横梁3上。所述网状加强结构4包括至少两个横向设置的横板41和与横板41相交的至少两个竖向设置的竖板42,且在横板41与竖板42之间形成矩形腔体,横板41和竖板42均采用屈服强度约980mpa,抗拉强度约1000mpa的高强度钢板。为了逐渐弱化双层v形防雷底板在受到爆炸冲击波时冲击
力,所述矩形腔体的尺寸优选为10*10cm,并在矩形腔体内填充有非金属泡沫,利用非金属泡沫材料自身的特性,实现对冲击波的弥散效应,将其弱化。
2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这些具体实施方式都是基于本实用新型整体构思下的不同实现方式,而且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