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间堆热管理系统及工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38441发布日期:2021-08-27 13:36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间堆热管理系统及工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核反应堆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间堆热管理系统及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空间堆为我们探索深空奥秘、发掘深海资源、维护国土安全提供一种全新的手段,如何进行高效可靠度的热管理是发展空间堆技术的关键问题。热管是一种非能动传热设备,其利用工质的相变(蒸发和冷凝)来传递热量,并通过吸液芯毛细力等作用维持工质循环。相比于传统的传热设备,热管具有结构简单、传热效率高、等温性好、非能动等特性。特别是热管不需要循环泵的参与并利用汽化潜热进行传热,热管的传热效率相比于传统设备,结构简化,传热效率提高,避免单点失效。同时热管可选用不同工质以适用于不同的温度范围,因而,采用热管进行传热的散热设备,结构简化,安全性提高。然而,传统的热管散热器一般是固定的,结构仍有优化的空间。本设计针对空间堆系统,提出一种空间堆热管理系统,分别针对反应堆系统和散热系统做出设计,为空间堆的热管理提供参考。



技术实现要素:

为实现在有限空间下的散热需求,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空间堆热管理系统及工作方法,该空间堆热管理系统结构简化,利用热管非能动特点省略循环泵等管路设备,同时折叠设计大幅节省了占地空间,本发明可应用于汽车、航天器等装备的散热。

本发明采取以下设计方案:

一种空间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空间堆堆芯11、堆芯热量导出系统12、能量转换系统13依次连接组成的能量产生转换系统,能量转换系统13、余热导出系统14、余热热交换器15依次连接组成的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余热导出系统14由冷却水管、循环水泵、冷却水箱组成,热量通过余热导出系统14由能量转换系统13传导至余热热交换器15中,分布于空间堆堆芯11的轴向和径向位置的堆芯屏蔽体16,能量产生转换系统、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堆芯屏蔽体16组成的反应堆系统1,热管23、散热翅片24嵌套组成的散热单元,热管夹套223固定于角度盘221,两个角度盘221通过传动轴222和连杆连接实现啮合,两个热管夹套端通过传热软管224连接,另一端安装热管,角度盘221、传动轴222、连杆、热管夹套223、传热软管224组成的角度调节器22,若干散热单元两端通过定位架21固定组成的散热器扇片;若干散热扇片之间通过角度调节器22依次连接组成的折叠式热管散热器系统2设置在反应堆系统1两侧,所述余热热交换器15与定位架21连接,实现反应堆系统1和折叠式热管散热器系统2的连接;所述能量产生转换系统、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通过能量转换系统13连接,实现反应堆热量产生、转换、余热导出的功能;所述堆芯热量导出系统12穿过堆芯屏蔽体16,实现空间堆堆芯11产生能量的导出和辐射屏蔽。

所述空间堆堆芯11采用快中子反应堆、超热中子反应堆或热中子反应堆,堆芯采用慢化棒或控制棒、可燃毒物和控制转鼓进行空间堆堆芯功率控制,慢化棒或控制棒材料选用银-铟-铬、不锈钢、氧化破或碳化硼,可燃毒物材料选择氧化钆或碳化硼,控制转鼓材料选择碳化硼和铍的组合。

所述堆芯热量导出系统12采用回路式冷却方案,采用水、钠、铅铋、氦或氙作为冷却剂;采用回路式冷却方案时,堆芯热量导出系统12由热端、冷端、驱动泵、冷却水箱及之间的连接管路组成,热腿段插入堆芯,由管内工质吸收堆芯热量,经管路流至与能量转换系统13相连的冷腿段,热量通过导热与辐射传递至能量转换系统13,再由驱动泵作用下返回冷却水箱中。

所述堆芯热量导出系统12采用热管冷却方案,热管工质选用丙醇、乙醇、奈、水、汞、铷、铯、钾、钠、锂或银材料作为工作介质,实现由低温到高温区间的覆盖;采用热管冷却方案时,堆芯热量导出系统12由多根热管组成,热管蒸发段插入堆芯,吸收堆芯裂变释放出的能量,冷凝段与能量转换系统13相连,依靠导热进行热量传递。

所述能量转换系统13选用锑化铋温差发电器或斯特林发动机、热离子发电器。

所述堆芯屏蔽体16采用石墨、水、铅、氢化锂、碳化硼材料、钨层逐层交错排列方案,水层既能够慢化高能中子,又能够用来冷却;碳化硼层用来吸收中子,钨层用来屏蔽光子。

所述散热翅片24选用导热良好且具有较好延展性的金属,并在表面进行刻蚀以增强散热能力;所述热管23和散热翅片24组成基本的散热单元;所述热管23与散热翅片24采用一体式制造,增强可靠性;或所述热管23与散热翅片24采用焊接、套管等机械固定方式进行组合。

所述导热良好且具有较好延展性的金属采用铜或铝。

所述角度调节器22作为传热部件,热量通过热管23-热管夹套223-传热软管224-热管夹套223-热管23进行传递;所述热管夹套223采用导热性强的金属材料进行制造以减少传热热阻;所述热管夹套223与热管23之间采用导热良好且润滑性好的材料进行润滑和传热;所述传热软管224内部填充有导热介质进行热量传递,导热介质根据工作温度选用丙醇、乙醇、奈、导热油、水、汞、铷、铯、钾、钠或锂;所述角度调节器22作为机械部件,传动轴222转动带动角度盘221和热管夹套223运动,通过调节两个角度盘221的啮合角度调节相邻散热器扇片之间的开合角度,实现热管辐射散热器散热面积的改变和折叠的功能;完全伸展达到最佳的换热,或折叠减小占地面积,实现散热可控。

所述一种空间堆热管理系统的工作方法,空间堆堆芯11中发生核裂变释放的能量通过堆芯热量导出系统12导出到能量转换系统13,在能量转换系统13中热量转变为电能、机械能可直接利用的能量供空间堆使用,能量转换系统13中剩余热量通过余热导出系统14导入余热热交换器15,余热热交换器15将热量传递给折叠式热管散热器系统2;在折叠式热管散热系统2中,热量由余热热交换器15传递到角度调节器22,角度调节器22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后将热量传递到热管23,热管23和散热翅片24组合形成散热单元;由于热管的传热效率高、等温性好,热量高效的通过热管23传递到散热翅片24,在散热翅片24上通过辐射和对流作用传递到环境中实现散热;散热功率较小时,通过角度调节器22将折叠式热管散热器系统2折叠,减小所需空间。

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备如下优点:

本发明中反应堆系统结构简单,采用二回路设计,一回路可选择多种能量传输与转换方式的组合,便于模块化设计,二回路采用折叠式热管散热器可实现散热面积的扩展和折叠,实现散热能力的动态调节,热管非能动、高效传热、等温性好等特性无需额外的循环泵,简化结构,节省空间,有利于实现安全高效散热。

本发明针提出一种空间堆热管理系统,本发明结构紧凑,质量较轻,可采用非能动设计能够极大地提升空间堆热管理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空间堆热管理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热管冷却式反应堆系统的示意图。

图3为回路冷却式反应堆系统的示意图。

图4为角度调节器的示意图。

图5为折叠式热管散热器扇片的示意图。

图6为热管与翅片装配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实例、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空间堆热管理系统,包括包括空间堆堆芯11、堆芯热量导出系统12、能量转换系统13依次连接组成的能量产生转换系统,能量转换系统13、余热导出系统14、余热热交换器15依次连接组成的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余热导出系统14由冷却水管、循环水泵、冷却水箱组成,热量通过余热导出系统14由能量转换系统13传导至余热热交换器15中,分布于空间堆堆芯11的轴向和径向位置的堆芯屏蔽体16,能量产生转换系统、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堆芯屏蔽体16组成的反应堆系统1,热管23、散热翅片24嵌套组成的散热单元,热管夹套223固定于角度盘221,两个角度盘221通过传动轴222和连杆连接实现啮合,两个热管夹套端通过传热软管224连接,另一端安装热管,角度盘221、传动轴222、连杆、热管夹套223、传热软管224组成的角度调节器22,若干散热单元两端通过定位架21固定组成的散热器扇片;若干散热扇片之间通过角度调节器22依次连接组成的折叠式热管散热器系统2;所述能量产生转换系统、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通过能量转换系统13连接,实现反应堆热量产生、转换、余热导出的功能;所述堆芯热量导出系统12穿过堆芯屏蔽体16,实现空间堆堆芯11产生能量的导出和辐射屏蔽;所述能量产生转换系统、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堆芯屏蔽体16组成的反应堆系统1;所述余热热交换器15与定位架21连接,实现反应堆系统1和折叠式热管散热器系统2的连接。

如图2所示为热管冷却式反应堆系统的示意图,空间堆堆芯11中发生核裂变释放的能量通过热管和堆芯热量导出系统12导出到能量转换系统13,在能量转换系统13中热量转变为电能、机械能等可直接利用的能量供空间堆使用,能量转换系统13中剩余热量通过余热导出系统14导入余热热交换器15,余热热交换器15将热量传递给折叠式热管散热器系统2。

如图3所示为回路冷却式反应堆系统的示意图,空间堆堆芯11中发生核裂变释放的能量通过回路式的堆芯热量导出系统12导出到能量转换系统13,在能量转换系统13中热量转变为电能、机械能等可直接利用的能量供空间堆使用,能量转换系统13中剩余热量通过余热导出系统14导入余热热交换器15,余热热交换器15将热量传递给折叠式热管散热器系统2。

图4为角度调节器的示意图,传动轴222传递来自控制机构的转动力矩带动角度盘221旋转,角度盘221的旋转使得固定有热管23的热管夹套223移动,导致两个热管23的夹角变化。热量传递的方向为热管23-热管夹套223-传热软管224-热管夹套223-热管23。

如图5所示为折叠式热管散热器扇片的示意图,热量由余热热交换器15传递到定位架21,热量按照集流管21—角度调节器22—热管23—翅片24的次序依次在散热器扇片之间传递,热量在散热翅片24上通过辐射及对流最终传递到环境中,实现散热。

如图6所示为热管与翅片装配的示意图,所述热管23和散热翅片24组成基本的散热单元;热管23和散热翅片24通过套管进行连接,为改善传热,热管23与散热翅片24的间隙可选用石墨等高导热材料粉末。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空间堆堆芯11可采用快中子反应堆、超热中子反应堆、热中子反应堆,堆芯采用慢化棒或控制棒、可燃毒物、控制转鼓等方案进行空间堆堆芯功率控制,慢化棒或控制棒材料选用银-铟-铬、不锈钢、氧化破或碳化硼等材料,可燃毒物材料选择氧化钆或碳化硼等,控制转鼓材料选择碳化硼和铍的组合。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堆芯热量导出系统12可采用回路式冷却方案,采用水、钠、铅铋、氦或氙等作为冷却剂。。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堆芯热量导出系统12可采用热管冷却方案,热管工质可选用丙醇、乙醇、奈、水、汞、铷、铯、钾、钠、锂或银等材料作为工作介质,实现由低温到高温区间的覆盖。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能量转换系统13可选用锑化铋温差发电器、斯特林发动机或热离子发电器等方式。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堆芯屏蔽体16采用石墨、水、铅、氢化锂、碳化硼材料逐层交错排列方案。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热管23可根据热管辐射散热器散热量的需要和工作温度,选用丙醇、乙醇、奈、水、汞、铷、铯、钾、钠、锂或银等材料作为工作介质,实现由低温到高温区间的覆盖;所述散热翅片24可选用铜、铝等导热良好且具有较好延展性的金属,并在表面进行刻蚀以增强散热能力;所述热管23和散热翅片24组成基本的散热单元;所述热管23可与散热翅片24可采用一体式制造,增强可靠性;或所述热管23与散热翅片24可采用焊接、套管等机械固定方式进行组合。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角度调节器22由角度盘221、传动轴222、连杆、热管夹套223、传热软管224组成,两个角度盘221通过传动轴222和连杆连接实现啮合,角度盘221上分别固定热管夹套223,两个热管夹套224一端通过传热软管224连接,另一端分别插入热管23;所述若干散热单元通过定位架21组合形成散热器扇片;所述散热器扇片之间通过角度调节器22相互连接;所述角度调节器(22)作为传热部件,热量通过热管23-热管夹套223-传热软管224-热管夹套223-热管23进行传递;所述热管夹套223可采用铜、铝等导热性较强的金属材料进行制造以减少传热热阻;所述热管夹套223与热管23之间可采用石墨等导热良好且润滑性好的材料进行润滑和传热;所述传热软管224内部填充有导热介质进行热量传递,导热介质根据工作温度可选用丙醇、乙醇、奈、导热油、水、汞、铷、铯、钾、钠或锂;所述角度调节器22作为机械部件,传动轴222转动带动角度盘221和热管夹套223运动,通过调节两个角度盘221的啮合角度调节相邻散热器扇片之间的开合角度,实现热管辐射散热器散热面积的改变和折叠的功能;可完全伸展达到最佳的换热,也可折叠减小占地面积,实现散热可控。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空间堆堆芯11中发生核裂变释放的能量通过堆芯热量导出系统12导出到能量转换系统13,在能量转换系统13中热量转变为电能、机械能等可直接利用的能量供空间堆使用,能量转换系统13中剩余热量通过余热导出系统14导入余热热交换器15,余热热交换器15将热量传递给折叠式热管散热器系统2。在折叠式热管散热系统2中,热量由余热热交换器15传递到角度调节器22,角度调节器22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后将热量传递到热管23,热管23和散热翅片24组合形成散热单元。由于热管的传热效率高、等温性好,热量可以高效的通过热管23传递到散热翅片24,在散热翅片24上通过辐射和对流等作用传递到环境中实现散热。由于散热扇片2是偏平的,且通过角度调节器22相互连接,可以设置多个折叠式热管散热器系统2来获得较大的传热面积。散热功率较小时,可以通过角度调节器22将折叠式热管散热器系统2折叠,减小所需空间。通过上述设计,热管辐射散热器可以获得大范围的散热功率,同时热管辐射散热器储存所需的占地空间也大大缩小,省略了循环泵及管线,提升了热管辐射散热器的性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