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能动余热排出装置及核反应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08630发布日期:2022-03-12 03:14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非能动余热排出装置及核反应堆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核反应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能动余热排出装置及核反应堆。


背景技术:

2.核反应堆停堆之后,堆芯仍会产生大量衰变热。在事故停堆后,现有的泳池式反应堆主要依靠能动的方式排出余热,采用的非能动方式是利用主泵惰转维持一段时间的一回路循环。主泵的惰转飞轮会增加主泵的成本和制造难度,遇到地震可能会失灵。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能动余热排出装置及核反应堆。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非能动余热排出装置,用于安装在核反应堆的水池内,包括储液箱、曲管和冷却剂;曲管呈s形,曲管的一端连通储液箱的底部,曲管的另一端用于连通衰减筒出口的水平管段,冷却剂填充在储液箱和曲管内。
6.进一步,曲管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竖直管段、第一u形管段、第二u形管段和第二竖直管段,第一竖直管段的一端连通储液箱的底部,第一u形管段的管口朝上布置,第二u形管段的管口朝下布置,第一u形管段的一端连通第一竖直管段的另一端,第一u形管段的另一端连通第二u形管段的一端,第二u形管段的另一端连通第二竖直管段的一端,第二竖直管段的另一端用于连通衰减筒出口的水平管段。
7.进一步,第一竖直管段的一端高于第二u形管段的u形底部。
8.进一步,第二竖直管段的另一端低于第一u形管段的u形底部。
9.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核反应堆,包括水池、设置在水池内的堆芯、上升筒、衰减筒、换热系统和上述的非能动余热排出装置,堆芯、上升筒和衰减筒安装在水池的内部且从下至上依次连通,换热系统的一端连通衰减筒出口的水平管段,换热系统的另一端连通水池;非能动余热排出装置安装在水池的内部且位于衰减筒的上方,曲管的另一端连通衰减筒出口的水平管段。
10.进一步,换热系统包括主泵、板式换热器和连接管道,主泵的一端连通衰减筒出口的水平管段,主泵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管道连通板式换热器的一侧,板式换热器的另一侧连通水池。
11.进一步,曲管的另一端垂直连通衰减筒出口的水平管段。
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非能动余热排出装置,能用于安装在核反应堆的水池内;并且曲管呈s形,曲管的一端连通储液箱的底部,曲管的另一端用于连通衰减筒出口的水平管段,冷却剂填充在储液箱和曲管内,利用在曲管处形成的水封作用,避免经过堆芯加热的冷却剂与外界空间直接接触,可以避免在核反应堆的回路开口时向外界环境产生额外的散热量,保证了核反应堆的热效率和经济性,并且在核反应堆发生
主泵断电事故时,可以依靠核反应堆的水池与储水箱之间的液位差产生的驱动作用,保证在主泵断电后保持一定流量流经堆芯,通过调整储水箱的尺寸可以调整事故后回路流量大小和持续时间,从而无需设置主泵的惰转飞轮,增加核反应堆的抗震性和经济性。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非能动余热排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核反应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16.实施例一
17.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非能动余热排出装置1,用于安装在核反应堆的水池2内,本非能动余热排出装置1包括储液箱11、曲管12和冷却剂13,冷却剂13填充在储液箱11和曲管12内。曲管12呈s形,曲管12的一端连通储液箱11的底部,曲管12的另一端用于连通核反应堆的衰减筒出口的水平管段。容易理解的,本实施例的曲管12的形状并非与s形一模一样,而是只曲管12的与s形一样存在至少两个连续的弯折点。
18.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曲管12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竖直管段121、第一u形管段122、第二u形管段123和第二竖直管段124,第一竖直管段121的一端连通储液箱11的底部,第一u形管段122的管口朝上布置,第二u形管段123的管口朝下布置,第一u形管段122的一端连通第一竖直管段121的另一端,第一u形管段122的另一端连通第二u形管段123的一端,第二u形管段123的另一端连通第二竖直管段124的一端,第二竖直管段124的另一端用于连通衰减筒出口的水平管段。值得注意的是,第一竖直管段121的一端高于第二u形管段123的u形底部;第二竖直管段124的另一端低于第一u形管段122的u形底部。那么,在使用时,当整个非能动余热排出装置1与核反应堆连通,曲管12处形成的水封作用,避免经过堆芯加热的冷却剂13与外界空间直接接触,可以避免在核反应堆的回路开口时向外界环境产生额外的散热量,保证了核反应堆的热效率和经济性,并且在核反应堆发生主泵断电事故时,可以依靠核反应堆的水池2与储水箱之间的液位差产生的驱动作用,保证在主泵断电后保持一定流量流经堆芯,通过调整储水箱的尺寸可以调整事故后回路流量大小和持续时间,从而无需设置主泵的惰转飞轮,增加核反应堆的抗震性和经济性。
19.实施例二
20.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核反应堆,包括水池2、设置在水池2内的堆芯3、上升筒4、衰减筒5、换热系统6和实施例一中的非能动余热排出装置1。其中堆芯3、上升筒4和衰减筒5安装在水池2的内部且从下至上依次连通,换热系统6的一端连通衰减筒5出口的水平管段,换热系统6的另一端连通水池2;非能动余热排出装置1安装在水池2的内部且位于衰减筒5的上方,曲管12的另一端连通衰减筒5出口的水平管段。也即是说,冷却液在水池2内,从堆芯3、上升筒4和衰减筒5依次流动换热之后,会通过衰减筒5出口的水平管段进入换热系统6,经过换热系统6的换热冷却之后再次进入水池2,并且向下流动至堆芯3底部,从而进行再次换热。
21.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换热系统6包括主泵61、板式换热器62和连接管道63,主泵
61的一端连通衰减筒5出口的水平管段,主泵61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管道63连通板式换热器62的一侧,板式换热器62的另一侧连通水池2。容易理解的是,换热系统6的板式换热器62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换成其他换热器。
22.进一步,曲管12的另一端垂直连通衰减筒5出口的水平管段。由于冷却剂13流经堆芯3、上升筒4和衰减筒5时压降的影响,冷却剂13在u型曲管12段形成水封现象,将堆芯3流出的高温冷却剂13与外界环境通过储水箱中低温冷却剂13进行隔离,减小系统的散热量。
23.并且,在系统正常运行时,堆芯3部分会产生少量不凝性裂变气体,在多用途非能动余热排出装置1的作用下,不凝裂变气体在浮升力作用下流入至u型曲管12内,并将气体储存在u型管顶部。
24.而且在发生池外回路管道破口事故时,由于池外回路所处高度普遍低于水池2液位高度,所以水池2内的冷却剂13在虹吸作用下将不断的流出水池2,但在多用途非能动余热排出装置1的作用下,水池2液位降至u型曲管12与主回路连接处时虹吸作用会被破坏,从而保证水池2事故下的冷却剂13储量。
25.本发明的装置并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只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得出其他的实施方式,同样属于本发明的技术创新及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