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性层叠体和导电性粘合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83132发布日期:2022-06-29 13:34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导电性层叠体和导电性粘合带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导电性层叠体和导电性粘合带。


背景技术:

2.导电性层叠体和在该层叠体上设置有导电性粘合剂层的导电性粘合带(以下,有时将导电性层叠体和导电性粘合带统称为导电性层叠体等。)从其操作的容易性出发,用于从电气、电子设备等放射出的不需要的泄漏电磁波的屏蔽用途、由其它电气、电子设备产生的有害的空间电磁波的屏蔽用途、防止静电带电的接地用途等。
3.导电性层叠体等伴随着电气、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和薄型化,要求总厚度小且为薄型。另外,导电性层叠体等除为高导电性以外,为了防止发生与其它构件的接触而导致的短路等,还要求一侧的表面(与发挥导电性的面相反侧的面)具有绝缘性。
4.此外,近年,电气、电子设备实现了外观和内部的设计性、显示图像的品质、图像辨识性等的提高,特别是尝试了使内置于该设备内部的电子部件的颜色统一为黑色而实现内部设计性的提高。因此,要求这样的内部设计性的部分中使用的导电性层叠体,为了与黑色电子部件的黑色同步表现出一体感,要求漆黑性、哑光感等黑色设计性、隐蔽性等表面黑色性高。应予说明,在本说明书中,导电性层叠体等的设计性、黑色性是指:主要从导电性层叠体等的具有绝缘性的面侧辨识到的物性。
5.例如在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导电性片,其具有:在树脂膜的两面形成有金属层作为导电层的基底基材、设置于该基底基材的第1主面的遮光性绝缘层、以及设置于该基底基材的第2主面的导电性粘合层。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导电性片中,作为遮光性绝缘层,使用由被黑色着色剂着色的绝缘性树脂形成的黑色着色层。
6.另外,在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片材,其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作为基底基材,使用在上述基底基材的一个侧面具有着色层且在另一个侧面具有透明粘合剂层的粘合带,在作为导电层的软质铝基材的第1主面贴合该粘合带,在软质铝基材的第2主面设置有另一透明粘合剂层。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5810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7-8262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2-92281号公报
8.然而,为了防止异物混入电气、电子设备等的内部,导电性层叠体等的与导电层侧相反侧的表面有时利用用于除去异物的醇进行擦拭。此时,为了不产生通过擦拭而导致的外观上的缺陷,要求位于导电性层叠体等的与导电层侧相反侧的最外表面的着色层的耐醇性。
9.作为提高着色层的耐醇性的方法,例如通常已知提高构成着色层的树脂的硬度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但是,在成为基底基材的树脂膜的表面形成设置有着色层的着
色膜时,如果将包含硬度高的树脂的着色油墨印刷于薄膜的基底基材,则上述着色膜容易大幅卷曲,在导电性层叠体等的制造中,在与导电层、特别是厚度薄的金属层的贴合中,容易产生因产生褶皱等而导致良品收率变低等生产率的不良情况。上述不良情况特别是在生产线上连续制造导电性层叠体的情况、制造大尺寸导电性层叠体的情况下变得显著。
10.另外,在导电层表面直接形成包含硬树脂的着色层的方法中,需要着色层单体发挥绝缘性,厚度薄的着色层难以确保充分的表面绝缘性。另外,为了作为着色层发挥功能,需要增多着色剂的添加量,有时着色层的绝缘性因着色剂具有的导电性而降低。
11.因此,在导电性层叠体等中,存在难以兼顾良好的耐醇性和表面绝缘性、以及导电性层叠体等的生产率提高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12.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在与导电层相反侧的最外表面显示良好的耐醇性和表面绝缘性,以及生产率优异的导电性层叠体和导电性粘合带。
13.本发明人等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进行深入研究,结果发现:根据具有着色膜层的导电性层叠体、以及在该导电性层叠体上设置有粘合剂层的导电性粘合带,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从而完成本发明;上述着色膜层具备着色层,上述着色层具有特定玻璃化转变温度。
14.即,本发明提供一种导电性层叠体,其具有导电层、设置于上述导电层的一个侧面上的粘合剂或粘接剂层、以及设置于上述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的与上述导电层相反侧的面上的着色膜层,上述导电层为金属箔,上述着色膜层具有树脂膜层以及与上述树脂膜层的与至少上述导电层相反侧的面相接的着色层,上述着色层包含树脂固化物和着色材料,上述着色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3℃~70℃的范围内。
15.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导电性粘合带,其具有上述导电性层叠体和设置于上述导电性层叠体的导电层一侧的表面的导电性粘合剂层。
16.本发明的导电性层叠体和具备该导电性层叠体的导电性粘合带能够在与导电层相反侧的最外表面显示良好的耐醇性和表面绝缘性,以及生产率优异。因此,本发明的导电性层叠体和导电性粘合带可优选应用于小型化、薄型化的要求、耐醇性和表面绝缘性的要求高的便携电子设备的电路部件的保护用途。
附图说明
17.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导电性层叠体的示例的示意截面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导电性粘合带的示例的示意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以下,分别对本发明的导电性层叠体和导电性粘合带进行说明。
19.i.导电性层叠体本发明的导电性层叠体具有导电层、设置于上述导电层的一个侧面上的粘合剂或粘接剂层、以及设置于上述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的与上述导电层相反侧的面上的着色膜层,上述导电层为金属箔,上述着色膜层具有树脂膜层以及与上述树脂膜层的与至少上述
导电层相反侧的面相接的着色层,上述着色层包含树脂固化物和着色材料,上述着色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3℃~70℃的范围内。
20.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导电性层叠体的示例的示意截面图。图1例示的本发明的导电性层叠体10具有:金属箔即导电层1、设置于导电层1的一个侧面(第1主面)上的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2、以及设置于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2上的着色膜层3。着色膜层3具有树脂膜层4以及与树脂膜层4的与导电层1相反侧的面相接的着色层5。着色层5含有树脂固化物和着色剂,在规定的范围内具有玻璃化转变温度。树脂膜层4成为本发明的导电性层叠体10中的一个最外表面(着色膜层一侧的表面)层。
21.本发明的导电性层叠体具有依次层叠有由金属箔形成的导电层、粘合剂或粘接剂层以及期望的构成的着色膜层的层构成,且着色层在规定的范围内具有玻璃化转变温度,由此能够在着色膜层一侧的表面显示良好的耐醇性和高的表面绝缘性。另外,本发明的导电性层叠体在其制造过程中贴合着色膜层和金属箔时不易产生褶皱等,能够以高生产率进行制造。
22.本发明的导电性层叠体具有:在导电层即金属箔的一个侧面(第1主面)隔着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设置有着色膜层的构成。有时将本发明的导电性层叠体的表面中位于导电层的上述一个侧面(隔着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设置有着色膜层的面)侧的表面称为导电性层叠体的着色膜一侧的表面,将位于上述导电层的与上述一个侧面相反侧的面(第2主面)侧的表面称为导电性层叠体的导电层一侧的表面。另外,本发明的导电性层叠体通常一侧最外表面层为着色膜层,另一侧最外表面层为导电层。
23.以下,对本发明的导电性层叠体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
24.1.导电层本发明中的导电层是承担导电性层叠体的导电性的层。在本发明中,上述导电层为金属箔。在此,金属箔是指由金属构成的层,是将金属制成微级(microlevel)厚度的箔。本发明的导电性层叠体通过使导电层为金属箔,从而与石墨片、金属蒸镀膜等相比,能够发挥高电磁波屏蔽性。
25.金属箔只要是由期望的金属材料构成的箔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铜箔、铝箔、镍箔、不锈钢箔等。其中,从导电性和电磁波屏蔽特性优异的观点出发,最优选铜箔。
26.另外,铜箔可以为电解铜箔,也可以为压延铜箔,其中,与贴合于导电层的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或者制成后述的导电性粘合带时,与配置于导电层的与着色膜层侧相反侧的面(第2主面)的粘合剂层的粘接性优异,因此电解铜箔最优异。
27.导电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厚度优选为3μm以上,优选为5μm以上,另外,上述厚度优选为40μm以下,优选为20μm以下。更具体而言,导电层的厚度优选为3μm以上且40μm以下,优选为5μm以上且20μm以下。通过将导电层的厚度设为上述范围内,从而即使导电性层叠体的总厚度小,也能够良好发挥导电性。应予说明,如果导电层的厚度超过上述范围,则有时导电性层叠体的薄型化变得困难,另一方面,如果不满足上述范围,则有时难以得到导电性、电磁波屏蔽性。
28.导电层的十点平均表面粗糙度rz优选为2.0μm以下。其原因在于,通过使导电层的表面粗糙度rz为上述范围内,制成与导电层贴合的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或制成后述的导电性粘合带时,能够对贴合于导电层的第2主面的薄膜的导电性粘合剂层、绝缘性粘合剂层
充分发挥粘接性。作为导电层的十点平均表面粗糙度rz,更优选为0.01μm以上,0.1μm以上,另外,上述rz为2.0μm以下、1.5μm以下、1.3μm以下、1.1μm以下、0.9μm以下。
29.另外,导电层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优选为0.01μm以上且1.0μm以下,更优选为0.01μm以上且0.7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5μm以上且0.3μm以下。通过使导电层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上述范围内,制成与导电层贴合的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或后述的导电性粘合带时,能够对贴合于导电层的与着色膜层侧相反侧的面(第2主面)的薄膜的粘合剂层充分发挥粘接性。
30.导电层的十点平均表面粗糙度rz和算术平均粗糙度ra是指:jis b0601:2013规定的值,使用东京精密公司制造的handysurf+,对导电层的表面的任意3处(分别为纵50μm
×
横50μm的范围)进行表面测定,将测定得到的3点的平均值作为导电层的十点平均表面粗糙度rz和算术平均粗糙度ra。
31.2.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本发明中的粘合剂或粘接剂层是配置于导电层与着色膜层之间、将导电层与着色膜层贴合的层,可以是粘合剂层,也可以是粘接剂层。应予说明,有时将接合导电层和着色膜层的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称为接合层进行说明。
32.在接合层为粘合剂层的情况下,粘合剂层的组成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适当选择使用(甲基)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聚酯系粘合剂组合物、苯乙烯-二烯嵌段共聚物系粘合剂、乙烯基烷基醚系粘合剂组合物、聚酰胺系粘合剂组合物、氟系粘合剂组合物、蠕变特性改良型粘合剂组合物、放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组合物等公知的粘合剂组合物。粘合剂成分可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2种以上。
33.另外,在接合层为粘接剂层的情况下,粘接剂层的组成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适当选择使用乙酸乙烯酯树脂系粘接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树脂(eva)系粘接剂、α-烯烃(异丁烯-马来酸酐树脂)系粘接剂、丙烯酸树脂系粘接剂、苯乙烯-丁二烯橡胶系粘接剂、氯乙烯树脂系粘接剂、氯丁橡胶系粘接剂、腈橡胶系粘接剂、再生橡胶系粘接剂、sbr系粘接剂、氨基甲酸酯树脂系粘接剂、有机硅树脂系粘接剂、改性有机硅树脂系粘接剂、环氧
·
改性有机硅树脂系粘接剂、环氧系粘接剂、甲硅烷基化氨基甲酸酯树脂系粘接剂等通用的粘接剂。粘接剂成分可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2种以上。
34.其中,从能够使着色膜层与导电层的密合性更良好出发,上述接合层优选为粘合剂层,从得到高粘接可靠性出发,更优选上述粘合剂层包含(甲基)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作为粘合剂成分。上述(甲基)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必须包含(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丙烯酸系共聚物)作为基础聚合物,可根据需要包含交联剂、增粘剂、软化剂、增塑剂、填充剂、抗老化剂、着色剂等适宜的添加剂。
35.(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是以(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为主成分的聚合物,根据需要通过使用能够与(甲基)烷基酯共聚的单体(共聚性单体)来制备。即,丙烯酸系聚合物可以为均聚物,也可以为共聚物。
36.作为构成(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例如可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仲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
(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五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六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七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九烷基酯、(甲基)丙烯酸二十烷基酯等(甲基)丙烯酸c1-20烷基酯[优选(甲基)丙烯酸c4-18烷基(直链状或支链状烷基)酯]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根据目标粘合性等适当选择。(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2种以上。含有30%以上的丙烯酸丁酯,粘接性
·
耐热性优异,故优选。
[0037]
另外,作为能够与上述(甲基)烷基酯共聚的共聚性单体,例如可举出(甲基)丙烯酸、衣康酸、马来酸、富马酸、巴豆酸、异巴豆酸等含羧基单体或其酸酐;乙烯基磺酸钠等含磺酸基单体;苯乙烯、取代苯乙烯等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丙烯腈等含氰基单体;乙烯、丙烯、丁二烯等烯烃类;乙酸乙烯酯等乙烯基酯类;氯乙烯;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n-乙烯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基)丙烯酰胺等含酰胺基单体;(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甘油二甲基丙烯酸酯等含羟基单体;(甲基)丙烯酸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酰基吗啉等含氨基单体;环己基马来酰亚胺、异丙基马来酰亚胺等含酰亚胺基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甲基缩水甘油酯等含环氧基单体;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酸酯等含异氰酸酯基单体、以及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四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二乙烯基苯等多官能性共聚性单体(多官能单体)等。共聚性单体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作为共聚性单体,可优选使用具有羧基等官能团的改性用单体。含有0.5~4.0%的丙烯酸时,粘接性
·
耐热性优异,故优选。
[0038]
(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为30万以上、50万以上、60万以上,另外,上述重均分子量(mw)优选为120万以下、100万以下、90万以下。更具体而言,(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为30万~120万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为50万~100万的范围内,更优选为60万~90万的范围内。通过使(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mw)在上述范围内,从而上述黑色粘合剂层即使厚度薄,也能够对导电层和绝缘部发挥良好的粘接性和耐热性。
[0039]
重均分子量(mw)可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gpc)进行测定。更具体而言,作为gpc测定装置,可使用东曹株式会社制造的“sc8020”,以聚苯乙烯换算值计,在以下gpc测定条件下进行测定而求出。(gpc的测定条件)
·
样品浓度:0.5重量%(四氢呋喃溶液)
·
样品注入量:100μl
·
洗脱液:四氢呋喃(thf)
·
流速:1.0ml/min
·
柱温(测定温度):40℃
·
柱:东曹株式会社制造的“tskgel gmhhr-h”·
检测器:差示折射
[0040]
应予说明,本说明书中的重均分子量(mw)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为通过上述方法和条件测定得到的值。
[0041]
为了提高粘合力,粘合剂层也优选含有增粘树脂。通过使粘合剂层含有增粘树脂,可提高拉伸强度、拉伸断裂强度,因此,通过根据使用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适当添加增粘树脂,能够调整本发明的导电性层叠体的拉伸强度、拉伸断裂强度。作为增粘树脂,例如可举出松香、松香的酯化合物等松香系树脂;二萜烯聚合物、α-蒎烯-苯酚共聚物等萜烯系树脂;脂肪族系(c5系)、芳香族系(c9)等石油树脂;以及苯乙烯系树脂、酚醛系树脂、二甲苯树脂等。增粘树脂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
[0042]
其中,在上述粘合剂层包含以正丁基(甲基)丙烯酸(换而言之(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为主要单体成分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情况下,优选混合包含松香系树脂和苯乙烯系树脂。其原因在于,通过并用这两种增粘树脂,从而更容易实现兼顾粘合剂层的薄化和粘合力。
[0043]
为了提高初始粘接力,上述粘合剂层优选包含常温下为液态的增粘树脂。作为常温下为液态的增粘树脂,例如可举出常温下为固体的增粘树脂的液态树脂、加工油、聚酯系增塑剂、聚丁烯等低分子量的液态橡胶。特别优选萜烯酚醛树脂。作为市售品,包括安原化学公司制造的yp-90l等。增粘树脂的添加量优选相对于(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100质量份添加1~20质量份。
[0044]
相对于(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100质量份,优选以10质量份~70质量份的范围包含上述增粘树脂,更优选为20质量份~60质量份的范围。通过将增粘树脂的量设为上述范围,可提高粘合剂层的粘合力。
[0045]
粘合剂层的凝胶分率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5~95质量%的范围。其原因在于,即使粘合剂层的厚度薄,也容易表现出充分的粘接性。其中,粘合剂层的凝胶分率更优选为10~70质量%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15~50质量%的范围。
[0046]
凝胶分率为:将熟化后的粘合剂层浸渍于甲苯中,测定放置24小时后残留的不溶成分的干燥后的质量,以相对于原来质量的百分率表示。凝胶分率(质量%)=[(粘合剂层的甲苯浸渍后质量)/(粘合剂层的甲苯浸渍前质量)]
×
100
[0047]
粘合剂层在25℃的储能模量优选为1
×
104以上且5
×
105pa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
×
104以上且1
×
105pa以下。其原因在于,通过将粘合剂层的储能模量设为上述范围,从而即使为薄膜,也容易高度兼顾润湿性(初始粘性)和粘接性以及加工性。
[0048]
粘合剂层在25℃的储能模量可利用粘弹性试验机进行测定。更具体而言,作为粘弹性试验机,可以使用ta instruments japan公司制造的粘弹性试验机(ares 2kstd),在以下测定条件下进行测定而求出。
·
试验片厚度:2mm
·
频率:1hz
·
压缩载荷:40~60g
[0049]
应予说明,在本说明书中,粘合剂层在25℃的储能模量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为利用上述方法和条件测定得到的值。
[0050]
(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可通过溶液聚合法、乳液聚合法、紫外线照射聚合法等惯
用聚合方法来制备。
[0051]
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可以为无色透明,也可以为有色,从进一步提高导电性层叠体的设计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有色,其中,优选为暗色,更优选为黑色。通过使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呈现有色,特别是呈黑色,从而即使在厚度薄的导电性层叠体中,通过着色层呈现的颜色与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呈现的颜色的协同效果,也能够发挥高设计性、隐蔽性。另外,为了通过着色层单体来发挥设计性、隐蔽性,需要加厚着色层,与此相对,通过将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设为有色,能够抑制与设计性、隐蔽性的提高相伴的导电性层叠体的总厚度增大。
[0052]
在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为有色的情况下,上述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包含着色剂。作为着色剂,没有特别限定,可使用颜料、染料等。在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呈现黑色的情况下,作为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含有的黑色着色剂,可举出有机系黑色颜料、无机系黑色颜料、黑色染料等。黑色着色剂可单独使用1种或组合使用2种以上。另外,黑色着色剂优选绝缘性或导电性低。其原因在于,能够降低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的导电性,提高导电性层叠体的表面绝缘性。
[0053]
作为无机系黑色颜料,例如可举出炭黑(炉法炭黑、槽法炭黑、乙炔黑、热解炭黑、灯黑等)、石墨、氧化铜、二氧化锰、苯胺黑、苝黑、钛黑、花青黑、活性炭、铁氧体、磁铁矿、氧化铬、氧化铁、二硫化钼、铬络合物、复合氧化物系黑色色素等。另外,作为有机系黑色颜料,例如可举出苯胺黑、偶氮系颜料、蒽醌系有机黑色色素等。其中,导电性层叠体的颜色容易与电气、电子设备中使用的构件的颜色同化,遮光性和分散性优异,特别是从能够表现出黑色的着色层与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的重叠带来的高隐蔽性出发,上述黑色着色剂优选炭黑。
[0054]
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中的着色剂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定,可设为通过与着色层的重叠而能够发挥期望的表面设计性、隐蔽性的量,例如在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的总量(100质量%)中,优选为1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质量%以上且4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0质量%以上且35质量%以下。通过使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中的着色剂的含量在上述范围,从而即使厚度薄,也能够发挥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的绝缘性、与着色膜层、导电层的粘接性,进而能够提高与着色层的重叠带来的表面设计性、隐蔽性。
[0055]
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的厚度优选为0.5μm以上、1μm以上、1.5μm以上,另外,上述厚度优选为5μm以下、3μm以下、2.5μm以下。更具体而言,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的厚度优选为0.5μm以上且5μm以下,优选为1μm以上且3μm以下,最优选为1.5μm以上且2.5μm以下。其原因在于,通过将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的厚度设为上述范围内,容易兼顾作为导电性层叠体的粘接强度和薄度。特别是在将本发明的导电性层叠体用作电子部件用电磁波屏蔽时,容易兼顾要求的粘接强度和薄度。另外,在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含有着色剂的情况下,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单体中的颜色的浓度提高,能够提高与着色层的重叠带来的表面设计性、隐蔽性。
[0056]
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优选导电性低或显示绝缘性。其原因在于,通过降低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的导电性,能够提高导电性层叠体的着色膜层一侧的表面的绝缘性。具体而言,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的表面电阻率优选为1
×
109ω/

以上,进一步优选1
×
10
10
ω/

以上,更优选为1
×
10
11
ω/

以上。通过使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的表面电阻率为上述范围,
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能够显示高绝缘性,能够进一步提高由着色膜层发挥的绝缘性。由此,本发明的导电性层叠体能够在着色膜层一侧的表面显示更高的绝缘性。应予说明,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的表面电阻率越大越好,通常可设为1
×
10
18
ω/

以下、1
×
10
16
ω/

以下、1
×
10
14
ω/

以下、1
×
10
12
ω/

以下。
[0057]
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的表面电阻率是指按照jis-k6911测定得到的值,可使用电阻率计(advantest制造数字超高电阻/微小电流计r8340、tr42box),对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施加500v的电压来测定。
[0058]
在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为有色的情况下,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的隐蔽率只要是通过与后述的着色层的重叠而能够发挥期望的表面着色性的大小就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2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上,更优选为40%以上。另外,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的上述隐蔽率越高越优选,其上限可设为100%。其原因在于,通过将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的隐蔽率设为上述范围,能够抑制导电层的色调的影响导致的导电性层叠体的着色膜层一侧的表面的设计性、隐蔽性降低,特别是在使用黑色油墨层作为着色层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导电层的色调的影响导致的导电性层叠体表面的黑色性和隐蔽性降低。
[0059]
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的隐蔽率可以通过下述方法测定。将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贴附于隐蔽率试验纸(日本testpanel工业公司制造)的白色面和黑色面,通过jis-z-8722规定的颜色的测定方法,分别测定贴附于白色面和黑色面的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的三刺激值中表示明亮度的y值。使用测色光泽计“cm-3500d”(minolta公司制造),测定2度视野中的标准光c。将测定得到的y值代入到以下式,可测定隐蔽率。隐蔽率(%)=(贴附于黑色面的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的y值/贴附于白色面的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的y值)
×
100%
[0060]
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可通过在导电层或着色膜层的树脂膜层上涂布粘合剂或粘接剂而形成。作为涂布方法,可举出凹版涂布、逗号涂布、棒涂、模涂、唇涂、丝网涂布等。其中,为了进行薄膜的涂布,优选凹版涂布,其中最优选微凹版涂布。
[0061]
3.着色膜层本发明中的着色膜层是隔着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设置于导电层的一个侧面(第1主面)上的层。本发明中的着色膜层具有树脂膜层、以及以与上述树脂膜层的与至少上述导电层相反侧的面相接的方式设置的着色层。即,在着色膜层中,着色层不隔着其它层直接形成于上述树脂膜层的与至少上述导电层相反侧的面。上述着色膜层中的着色层包含树脂固化物和着色材料,上述着色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规定的范围内。
[0062]
本发明的导电性层叠体通过在最外表面具有具备上述特征的着色膜层,能够使着色膜层一侧的表面的耐醇性良好。另外,通过使着色膜层具有树脂膜层与着色层的层叠结构,能够显现着色层带来的设计性、隐蔽性,并且即使为薄型,着色膜层整体也能够显现良好的绝缘性。
[0063]
着色膜层只要在树脂膜层的与至少上述导电层相反侧的面上直接配置着色层即可,也可以在树脂膜层的两面分别直接配置着色层。即,上述着色膜层可以具有与树脂膜层的与导电层相反侧的面(以下,作为树脂膜层的第1面。)相接的第一着色层和与导电层侧的面(以下,作为树脂膜层的第2面。)相接的第二着色层。
[0064]
另外,在着色膜层中,配置于树脂膜层的第1面的着色层可以是单层,也可以是通
过多色印刷等具有2层以上的多层结构的多层体。在树脂膜层的第2面中也相同。在着色层为多层体的情况下,构成多层体的各层不隔着其它层,直接接触而层叠。
[0065]
(1)树脂膜层作为构成本发明中的着色膜层的树脂膜层,没有特别限定,可举出公知的显示绝缘性的树脂膜。具体而言,可举出聚酯膜、聚酰亚胺膜、聚酰胺膜、聚氨酯膜、聚烯烃膜等。其中,从厚度薄且维持绝缘性,并且不易破裂容易发挥强度出发,优选聚酯膜或聚酰亚胺膜,从能够进一步薄化且绝缘性优异出发,特别优选聚酯膜。
[0066]
树脂膜层的厚度只要是能够发挥期望的绝缘性的大小就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1μm以上、1.5μm以上、2μm以上。另外,上述厚度优选为16μm以下、13μm以下、6μm以下、4.5μm以下、3μm以下、2.5μm以下。更具体而言,上述树脂膜层的厚度优选为1μm以上且13μm以下,其中,进一步优选为1μm以上且6μm以下,最优选为1.5μm以上且2.5μm以下。通过使树脂膜层的厚度在上述范围内,容易发挥高绝缘性。另外,通过使树脂膜层的厚度在上述范围内,能够减小着色膜层的厚度和导电性层叠体的总厚度,除耐醇性、表面绝缘性和生产率提高以外,还能够实现导电性层叠体的薄型化。
[0067]
为了提高与着色层的密合性,树脂膜层可以进行易粘接处理。易粘接处理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可应用公知的处理,例如可以设置电晕处理等表面处理、底涂层等。
[0068]
(2)着色层构成本发明中的着色膜层的着色层是包含树脂固化物和着色材料,且玻璃化转变温度在规定范围内的层。着色层与树脂膜层的表面直接相接。本发明的导电性层叠体,通常着色膜层的设置于上述树脂膜层的与导电层侧相反侧的面上的着色层可位于导电性层叠体的着色膜一侧的表面的最外表面。
[0069]
本发明中的着色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3℃~70℃的范围内。通过使着色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上述规定的范围内,能够兼顾良好的耐醇性和表面绝缘性。另外,在隔着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将着色膜层与导电层贴合时,能够抑制着色膜层的卷曲等引起的褶皱等产生,能够提高生产率。
[0070]
应予说明,为了提高表面的耐醇性,在将包含硬度高的树脂的着色油墨印刷于薄膜的树脂膜而形成着色层的情况下,存在无法充分得到着色层与树脂膜的密合性,树脂层与树脂膜层之间容易发生层间剥离的趋势。但是,根据本发明,通过设定为规定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来代替提高形成于树脂膜层上的着色层的树脂的硬度,在提高耐醇性的同时能够提高树脂膜层与着色层的密合性。由此,能够制成层间密合性高的导电性层叠体。
[0071]
着色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只要为43℃~70℃的范围内即可,其中,着色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为45~68℃的范围内,特别优选为50℃~65℃的范围内。其原因在于,在能够进一步提高耐醇性,并且在着色膜的形成中将着色油墨涂布于薄的树脂膜层而形成着色层的情况下,能够更有效抑制着色膜的卷曲产生,能够进一步提高导电性层叠体的生产率,耐醇性与生产率的兼顾更优异。此外,通过上述制造方法能够使着色膜层薄型化,因此也能够实现导电性层叠体的薄型化。玻璃化转变温度是按照iso3146,使用dsc进行测定而测定得到的值。
[0072]
着色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通过着色层含有的树脂固化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树脂固化物与着色材料的配合比例等来调整,其中,树脂固化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非常有助于
着色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因此可主要通过树脂固化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来调整。
[0073]
<着色层的组成>着色层包含树脂固化物和着色材料。着色层,例如,可通过将包含2液固化型树脂和着色材料的着色油墨涂布于树脂膜层的一个侧面,并使其干燥而形成,上述2液固化型树脂包含主剂和固化剂。着色层即为由着色油墨的固化物形成的层,包含主剂和固化剂的2液固化型树脂的固化物相当于着色层中的树脂固化物。
[0074]-树脂固化物-上述着色层中包含的树脂固化物只要是能够使着色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规定范围的树脂即可。树脂固化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为43℃~70℃的范围内,更优选为45~68℃的范围内,特别优选为50℃~65℃的范围内。玻璃化转变温度是按照iso 3146,使用dsc进行测定而测定得到的值。树脂固化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例如,可通过调整树脂固化物的前体即2液固化型树脂的主剂与固化剂的配合比率、交联度来适当调整。作为树脂固化物,只要是显示绝缘性、玻璃化转变温度落入上述范围内的树脂固化物就没有特别限定,可使用通用树脂的固化物,例如可举出聚酯系树脂的固化物。其中,树脂固化物为包含以聚酯多元醇为主成分的多元醇成分和以多官能异氰酸酯为主成分的异氰酸酯成分的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为包含上述多元醇成分的异氰酸酯成分的聚酯系树脂的固化物,其原因在于,通过组合着色层和树脂膜层,能够实现良好的耐醇性和表面绝缘性、以及导电性层叠体的生产率提高。另外,其原因在于,包含上述组成的树脂固化物的着色层,特别是与包含聚酯系树脂固化物的树脂膜层的密合性变得良好。应予说明,主成分是指:含有的成分中含有比率最高的成分,例如以聚酯多元醇为主成分的多元醇成分是指:在多元醇成分中含有的聚酯多元醇最多。以多官能异氰酸酯为主成分的异氰酸酯成分也相同。其中,树脂固化物为多元醇成分与异氰酸酯成分的反应固化物,优选为多元醇成分为聚酯多元醇、异氰酸酯成分为多官能异氰酸酯的聚酯系树脂的固化物。
[0075]
在着色层的树脂固化物为包含以聚酯多元醇为主成分的多元醇成分和以多官能异氰酸酯为主成分的异氰酸酯成分的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的情况下,上述着色层可通过以下方法形成:将以聚酯多元醇为主成分的多元醇成分作为主剂,将以多官能异氰酸酯为主成分的异氰酸酯成分作为固化剂,使用包含2液固化型树脂和着色材料的着色油墨来形成,上述2液固化型树脂包含上述主剂和固化剂。
[0076]
(多元醇成分)在着色层包含含有以聚酯多元醇为主成分的多元醇成分和以多官能异氰酸酯为主成分的异氰酸酯成分的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的情况下,多元醇成分包含的聚酯多元醇的分子量没有特别限定,质均分子量优选为1000~400000的范围内。如果聚酯多元醇的质均分子量为1000以上,则得到的固化树脂的印刷适应性、涂布适应性和耐醇性容易变得合适,通过设为400000以下,容易提高干燥性、抗粘连性。聚酯多元醇的质均分子量进一步优选为2000~350000的范围内,更优选为3000~300000的范围内。
[0077]
上述质均分子量为基于凝胶渗透色谱法(gpc)的标准聚苯乙烯换算。作为测定条件,柱使用tskgel gmhxl[东曹制造],柱温40℃,洗脱液为四氢呋喃,流量为1.0ml/分钟,标准聚苯乙烯使用tsk标准聚苯乙烯。
[0078]
聚酯多元醇是具有2个以上羟基的化合物。作为上述聚酯多元醇,可举出使1种以
上多元酸与1种以上多元醇反应而得到的聚酯多元醇、使ε-己内酯等环状酯化合物进行开环聚合反应而得到的聚酯多元醇、将它们共聚而得到的聚酯多元醇等。
[0079]
作为用于制备聚酯多元醇的多元酸,均可使用公知的原料。作为多元酸,例如可以单独使用以下多元酸或者以下多元酸的两种以上的混合物,琥珀酸、己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十二烷二甲酸、马来酸酐、富马酸、1,3-环戊烷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酸、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1,4-萘二甲酸、2,5-萘二甲酸、2,6-萘二甲酸、萘二甲酸、联苯二甲酸、1,2-双(苯氧基)乙烷-p,p
’‑
二甲酸以及这些二羧酸的酸酐或酯形成性衍生物;对羟基苯甲酸、对(2-羟乙氧基)苯甲酸以及这些二羟基羧酸的酯形成性衍生物、二聚酸等多元酸。上述二聚酸是指:油酸、亚油酸等c18的不饱和脂肪酸通过狄尔斯-阿尔德型二聚化反应而得到的产物,市售在不饱和键中加成氢使其饱和而得到的物质等各种物质。代表性的二聚酸是由c18的一元羧酸0~5质量%、c36二聚酸70~98%和c54的三聚酸0~30质量%构成的二聚酸。
[0080]
作为用于制备聚酯多元醇的多元醇,均可使用公知的原料。作为多元醇的具体例,可举出乙二醇、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3-甲基-10-戊二醇、1,6-己二醇、新戊二醇、甲基戊二醇、二甲基丁二醇、丁基乙基丙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四乙二醇、二丙二醇、三丙二醇、双羟基乙氧基苯、1,4-环己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三乙二醇、聚己内酯二醇、二聚物二醇、双酚a、氢化双酚a等二醇类;丙内酯、丁内酯、ε-己内酯、δ-戊内酯、β-甲基-δ-戊内酯等环状酯化合物通过开环聚合反应而得到的聚酯类;通过常规方法使乙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丙二醇、三亚甲基乙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新戊二醇等具有2个活性氢原子的化合物中的1种或2种以上与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丁烷、氧化苯乙烯、表氯醇、四氢呋喃、环己亚基等单体中的1种或2种以上进行加成聚合而得到的聚醚类等多元醇。这些各种多元醇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使用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0081]
多元醇成分只要包含聚酯多元醇作为主成分即可,也可以仅包含聚酯多元醇,只要能够将着色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设为规定范围内,则除聚酯多元醇以外,还可以包含除聚酯多元醇以外的1种或2种以上的多元醇。
[0082]
(异氰酸酯成分)在着色层包含含有以聚酯多元醇为主成分的多元醇成分和以多官能异氰酸酯为主成分的异氰酸酯成分的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的情况下,异氰酸酯成分是与上述以聚酯多元醇为主成分的多元醇成分反应的成分,其以多官能异氰酸酯为主成分。
[0083]
多官能异氰酸酯只要是在一个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异氰酸酯基的多官能异氰酸酯即可,其中,可优选使用具有2个异氰酸酯基的二异氰酸酯。作为多官能异氰酸酯,具体可举出芳香族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四甲基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亚苄基二异氰酸酯、低分子二醇类与上述芳香族二异氰酸酯的预聚物等)、脂肪族二异氰酸酯(1,6-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2,2,4-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赖氨酸二异氰酸酯、乙二醇、丙二醇等低分子二醇类与上述脂肪族二异氰酸酯的预聚物等)、脂环族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氢化4,4
’‑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甲基亚环己基二异氰酸酯、异亚丙基二环己基-4,4
’‑
二异氰酸酯、低分子二醇类与上述脂环族二异氰酸酯的预聚物等)以及它们的两种以上的混合物、上述二异氰酸酯与多元醇的加成物、上述二异氰酸酯的异氰脲酸酯体、缩二脲体、脲基甲酸酯体等。其中,脂肪族或脂环族二异氰酸酯、以及它们
的加成物、异氰脲酸酯体、缩二脲体或脲基甲酸酯体,固化收缩引起的卷曲少,适合用于薄膜。
[0084]
异氰酸酯成分可以含有1种多官能异氰酸酯,也可以含有2种以上多官能异氰酸酯。另外,异氰酸酯成分只要包含多官能异氰酸酯作为主成分即可,只要能够使着色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规定范围内,则也可以含有其它异氰酸酯。
[0085]
树脂固化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可通过适当组合多元醇成分和异氰酸酯成分的配合比等来实现,以聚酯多元醇为主成分的多元醇成分(主剂)与以多官能异氰酸酯为主成分的异氰酸酯成分(固化剂)的配合比例可根据主剂的主成分即聚酯多元醇的羟值、多官能异氰酸酯具有的异氰酸酯基的数量而适当调整。例如,优选以多元醇成分具有的羟基与异氰酸酯成分具有的异氰酸酯基之比(羟基/异氰酸酯基)成为1/0.5~1/10(当量比)的方式进行配合,更优选为1/0.6~1/5。
[0086]
(其它)着色层中的树脂固化物的含量可以根据用途等适当调整,优选为着色层中的30~90质量%,优选为40~80质量%,优选为50~65质量%。其原因在于,能够使玻璃化转变温度为规定的范围内,耐醇性变得良好。应予说明,着色层中的含量,即与形成着色层的着色油墨的固体成分中的含量同义。另外,着色层中的树脂固化物可以为1种,也可以含有2种以上。
[0087]-着色材料-作为着色材料,可使用不含卤素的公知惯用的颜料、染料,可根据着色层呈现的颜色适当选择。例如,从耐候性、耐热性、对于油墨树脂的分散性出发,在黑色的情况下优选上述粘接剂层或粘合剂层的项目中说明的黑色着色剂、其中优选炭黑,在白色的情况下优选氧化钛、碳酸钙、硫酸钡,在黄色的情况下优选氧化铁黄,在红色的情况下优选氧化铁红,在蓝色的情况下优选酞菁蓝,在银色的情况下优选铝粉,在珠光的情况下优选云母钛粉。其中,炭黑容易使导电性层叠体的颜色与电气、电子设备中使用的构件的颜色相同,隐蔽性优异,故优选。
[0088]
作为着色材料的添加量,可以根据用途等适当调整,优选在着色层中以10~70质量%的范围内含有。作为着色层中的着色材料的含量,更优选为20~60质量%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为35~50质量%的范围内。如果为10质量%以上,则能够适宜实现隐蔽性,如果为70质量%以下,则能够实现适宜的分散性和与树脂膜的密合性。应予说明,着色层中的含量,即与形成着色层的着色油墨的固体成分中的含量同义。
[0089]-任意的成分-着色层和形成该着色层的着色油墨可以含有任意的材料。作为上述任意的材料,例如可举出纤维素系树脂等分散剂、封闭剂、二丁基锡等交联促进剂等通用的油墨含有的添加剂。
[0090]
另外,着色层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可以包含上述树脂固化物以外的树脂。着色层中包含的着色材料以外的树脂中,树脂固化物的比例优选为9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5质量%以上,特别优选实质上不含有上述树脂固化物以外的树脂。
[0091]
<着色层的构成>着色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1.0~4.0μm的范围内,其中优选为1.5~3.5μ
m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为2.0~3.0μm的范围内。通过使厚度为1μm以上,能够实现由着色层带来的适宜的设计性。另外,着色层也能够牢固密合于难以进行电晕处理等易粘接处理的薄的树脂膜,因此能够提高着色膜层和导电性层叠体整体的层间密合性。另一方面,通过使厚度为4μm以下,能够更有效抑制着色膜层的卷曲的发生,能够进一步提高导电性层叠体的生产率。另外,本发明的导电性层叠体,除耐醇性、表面绝缘性和生产率的提高以外,还能够实现薄型化。在着色层为多层体的情况下,着色层的厚度是指多层体的总厚度。
[0092]
着色层的铅笔硬度优选为hb~2h,进一步优选为f~h。通过设为hb以上,能够实现适宜的耐醇性,通过设为2h以下,着色膜层的卷曲的程度得到抑制,能够提高导电性层叠体的生产率。另外,能够提高着色层与树脂膜层的密合性,能够使导电性层叠体整体的层间密合性更良好。着色层的硬度可基于jis k5600的刮痕硬度(铅笔法)进行测定。
[0093]
在着色层为多层体的情况下,构成多层体的各层只要各层能够显示上述规定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则组成等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各层中含有的树脂固化物优选显示上述规定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0094]
(3)任意的构成着色膜层,除上述着色层和树脂膜层以外,在构成中还可以包含消光层。消光层通常配置于着色层的表面,上述着色层配置于树脂膜层的与导电层相反侧的面(树脂膜层的第1面)。换而言之,在着色膜层在构成中包含消光层的情况下,上述着色膜层可制成至少依次层叠有消光层、着色层和树脂膜层的构成,上述消光层位于导电性层叠体的着色膜一侧的表面的最外表面。应予说明,在消光层配置于着色层上的情况下,上述消光层不隔着其它层直接与着色层表面相接而配置。
[0095]
通过在树脂膜层的与导电层侧相反侧的面上设置有上述着色膜层的着色层上还具有消光层,除使着色膜层一侧的表面的耐醇性和表面绝缘性良好以外,还能够调整着色膜层的亮度l
*
、色度a
*
和色度b
*
、以及60
°
光泽度值的各物性,能够提高导电性层叠体整体的设计性、隐蔽性。特别优选在调整60
°
光泽度值方面设置消光层。
[0096]
在本发明中,消光层显示规定范围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消光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与上述着色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范围相同,可以为43℃~70℃的范围内,优选为45~68℃,进一步优选为50℃~65℃。由此,能够提高消光层的耐醇性。玻璃化转变温度是按照iso 3146,使用dsc进行测定而测定得到的值。
[0097]
消光层是包含树脂粘结剂和微粒的层。作为微粒,可举出二氧化硅、碳酸钙、硫酸钡等通用的微粒。另外,消光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主要起因于树脂粘结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因此,作为树脂粘结剂,可从消光层中通用的树脂中适当选择使用上述规定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范围内的树脂。其中,上述消光层优选在氨基甲酸酯系树脂中分散有二氧化硅颗粒。
[0098]
消光层的厚度只要能够发挥期望的功能的大小就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0.3μm以上,0.4μm以上,0.5μm以上。另外,消光层的厚度只要是不对导电性层叠体的总厚度产生大的影响的大小即可,优选为3μm以下,2μm以下,1.5μm以下。更具体而言,消光层的厚度优选为0.3μm以上且3μm以下,其中,优选为0.5μm以上且1.5μm以下。
[0099]
消光层可通过将公知的表面处理剂涂布于着色层的与树脂膜层侧相反侧的表面来形成,上述公知的表面处理剂含有在树脂粘结剂中分散有微粒而得到的亚光剂(即,消光
剂)。
[0100]
(3)其它本发明中的着色膜层可将上述树脂膜层和上述着色层适当组合而构成,其组合没有限定,其中,树脂膜层为聚酯膜,着色层为包含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的层的组合,在树脂膜层与着色层的密合性进一步提高,能够实现着色膜层内的层间密合性和导电性层叠体整体的层间密合性的提高方面,更优选,上述树脂组合物包含以聚酯多元醇为主成分的多元醇成分和以多官能异氰酸酯为主成分的异氰酸酯成分。
[0101]
本发明中的着色膜层的表面电阻率优选为1
×
109ω/

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
×
10
10
ω/

以上,更优选为1
×
10
11
ω/

以上。通过使着色膜层的表面电阻率在上述范围,从而本发明的导电性层叠体能够在着色膜层一侧的表面维持更高的绝缘性。应予说明,着色膜层的表面电阻率越大越好,通常可设为1
×
10
18
ω/

以下、1
×
10
16
ω/

以下、1
×
10
14
ω/

以上、1
×
10
12
ω/

以下。
[0102]
着色膜层的表面电阻率是指按照jis-k6911测定得到的值,可使用电阻率计(advantest制造数字超高电阻/微小电流计r8340,tr42box),对着色膜层施加500v的电压来测定。
[0103]
从确保设计性、隐蔽性、遮光性的观点出发,本发明中的着色膜的总光线透射率优选为1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以下,最优选为1%以下。总光线透射率是按照jis k7105测定得到的总光线透射率tt。
[0104]
(4)着色膜层的制造方法着色膜层可通过以下方法得到:使用将上述着色材料、以及包含树脂固化物的前体即主剂和固化剂的树脂组合物溶解、分散于有机溶剂而得到的着色油墨,通过期望的印刷方法印刷于树脂膜层的表面,使其干燥而形成着色层。作为着色油墨的印刷方法,可举出直接凹版印刷、反向凹版印刷、小径凹版印刷等公知的印刷方法,其中,优选即使是薄型的树脂膜层也不易破损,印刷适应性优异的直接凹版印刷。
[0105]
形成着色层的着色油墨使用的有机溶剂没有特别限定,将着色材料分散于聚酯多元醇时以及为了稀释,优选含有不具有羟基的有机溶剂。作为不具有羟基的有机溶剂,均可使用公知的有机溶剂。例如可举出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乙酸溶纤剂等酯类、丙酮、甲乙酮、异丁基酮、环己酮等酮类、四氢呋喃、二噁烷等醚类、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烃系、二氯甲烷、二氯乙烷等卤代烃类、二甲基亚砜、二甲基磺酰胺等。优选乙酸乙酯、甲乙酮。
[0106]
4.导电性层叠体本发明的导电性层叠体的总厚度优选为6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μm以上,更优选为15μm以上。另外,上述总厚度优选小于45μm,进一步优选小于38μm,更优选小于25μm。更具体而言,本发明的导电性层叠体的总厚度优选为10μm以上且小于45μm,进一步优选为15μm以上且小于45μm,更优选为15μm以上且小于25μm。通过将导电性层叠体的总厚度设为上述范围内,能够制成总厚度小且薄型,并且在着色膜层一侧的表面能够发挥良好的耐醇性和表面绝缘性,以及生产率优异的导电性层叠体。另外,在为薄型的同时,能够实现导电性、电磁波屏蔽性、层间密合性、以及设计性和隐蔽性等各特性的兼顾。
[0107]
本发明的导电性层叠体优选具有上述层构成,上述着色膜层一侧的表面的、由cie l
*a*b*
表色系统规定的亮度l
*
、色度a
*
和色度b
*
分别显示规定的值。导电层的色调得到抑制,
在导电性层叠体的着色膜层一侧的表面,色浓度和色调优异,能够呈现质感高的黑色。由此,本发明的导电性层叠体除耐醇性、表面绝缘性和生产率的效果以外,还能够在薄型的同时发挥优异的表面设计性和隐蔽性。
[0108]
详细而言,本发明的导电性层叠体的着色膜层一侧的表面的、由cie l
*a*b*
表色系统规定的亮度l
*
优选为20以上,其中,优选为21以上,优选为21.5以上,优选为22以上,优选为22.5以上。另外,亮度l
*
优选为27以下,其中,优选为25以下,优选为24以下,优选为23以下。更具体而言,亮度l
*
优选为20以上且27以下,其中,优选21以上且25以下,进一步优选21.5以上且24以下,更优选22以上且23以下。本发明的导电性层叠体通过使从着色膜层一侧的表面测定的亮度l
*
为上述范围内,从而作为导电性层叠体能够表现出漆黑性优异的设计性,在电气、电子设备内与其它着色部件并用时,能够与其它部件呈现的颜色产生一体感。特别是在至少着色层为黑色的情况下,在电气、电子设备内能够与其它黑色部件呈现一体感,黑色设计性进一步提高。
[0109]
本发明的导电性层叠体的着色膜层一侧的表面的、由cie l
*a*b*
表色系统规定的色度a
*
优选为-2以上,其中,优选为-1.5以上,优选为-1以上,优选为-0.5以上,优选为0以上。另外,色度a
*
优选为2以下,其中,优选为1.5以下,优选为1以下,优选为0.5以下。更具体而言,色度a
*
优选为-2以上且2以下,其中,优选为-1以上且1以下,更优选为-0.5以上且0.5以下。本发明的导电性层叠体通过使从着色膜层一侧的表面测定的色度a
*
在上述范围内,能够表现出作为导电性层叠体的优异的着色设计性,在电气、电子设备内与其它着色部件并用时,能够与其它部件呈现的颜色产生一体感。特别是在至少着色层为黑色的情况下,在电气、电子设备内能够与其它黑色部件产生一体感。
[0110]
本发明的导电性层叠体的着色膜层一侧的表面的、由cie l
*a*b*
表色系统规定的色度b
*
优选为-2以上,优选为-1.5以上、-1以上。另外,色度b
*
优选为2以下,优选为1.5以下、1以下、0.5以下、0以下。更具体而言,色度b
*
优选为-2以上且2以下,其中,优选为-2以上且0以下,优选为-1.5以上且0.5以下,优选为-1.5以上且0以下,优选为-1以上且0以下。本发明的导电性层叠体通过使从着色膜层一侧的表面测定的色度b
*
在上述范围内,能够表现出作为导电性层叠体的优异的着色设计性,在电气、电子设备内与其它着色部件并用时,能够与其它部件呈现的颜色产生一体感。特别是在至少着色层为黑色的情况下,在电气、电子设备内能够与其它黑色部件产生一体感。
[0111]
本发明的导电性层叠体着色膜层一侧的表面的、由cie l
*a*b*
表色系统规定的亮度l
*
优选为20以上且27以下,色度a
*
优选为-2以上且2以下,色度b
*
优选为-2以上且2以下。其中,亮度l
*
优选为21以上且25以下,色度a
*
优选为-1以上且1以下,色度b
*
优选为-1.5以上且0.5以下,亮度l
*
更优选为21.5以上且24以下,色度a
*
更优选为-0.5以上且0.5以下,色度b
*
更优选为-1以上且0以下。
[0112]
本发明的导电性层叠体的着色膜层一侧的表面的cie色度值(l
*
、a
*
、b
*
)可分别按照jis z 8722进行测定。具体为,使用konica minolta制spectrophotometer cm-5,按照c光谱为2
°
的测定基准jis z 8722,从导电性层叠体的着色膜层一侧的表面测定得到的值。
[0113]
另外,本发明的导电性层叠体的着色膜层一侧的表面的60
°
光泽度值优选为1以上且5以下,优选为1以上且4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以上且3以下。本发明的导电性层叠体通过使从着色膜层一侧的表面测定的60℃光泽度值在上述范围内,从而光泽感得到抑制,作为
导电性层叠体能够表现出亚光感优异的设计性,在电气、电子设备内与其它着色部件并用时,能够抑制由光泽感引起的导电性层叠体的显眼,与其它部件呈现的颜色产生一体感。特别是在至少着色层为黑色的情况下,能够表现出黑色哑感优异的设计性,在电气、电子设备内能够与其它黑色部件产生一体感。
[0114]
60
°
光泽度值是对导电性层叠体的着色膜层一侧的表面,按照jis z 8741以60
°
的设定角度测定得到的光泽度。测定可使用市售的测定装置(例如byk公司制造的cat no.4563micro-tri-光泽度计)进行测定。
[0115]
本发明的导电性层叠体通过具有上述的层构成,能够在为薄型的同时,在着色膜层一侧的表面显示高绝缘性,另一方面,在导电层一侧的表面显示高导电性。
[0116]
本发明的导电性层叠体的着色膜层一侧的表面的表面电阻率优选为1
×
108ω/

以上,优选为1
×
109ω/

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
×
10
10
ω/

以上,更优选为1
×
10
11
ω/

以上。本发明的导电性层叠体通过使着色膜层一侧的表面的表面电阻率在上述范围,能够在着色膜层一侧的表面发挥更高的绝缘性。应予说明,导电性层叠体的着色膜层一侧的表面的表面电阻率越大越好,通常可设为1
×
10
18
ω/

以下、1
×
10
16
ω/

以下、1
×
10
14
ω/

以下、1
×
10
12
ω/

以下。
[0117]
另外,本发明的导电性层叠体的导电层一侧的表面的表面电阻率优选为10mω/

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mω/

以下,更优选为0.6mω/

以下。本发明的导电性层叠体通过使导电层一侧的表面的表面电阻率在上述范围,能够在导电层一侧的表面发挥更高的导电性。应予说明,导电性层叠体的导电层一侧的表面的表面电阻率越小越好,通常可设为0.001mω/

以上。
[0118]
导电性层叠体的着色膜层一侧的表面和导电层一侧的表面的表面电阻率是指分别依据jis-k6911测定得到的值,可使用电阻率计(三菱化学公司制造loresta mcp-t600),使4端子的探针接触导电性层叠体的着色膜层一侧的表面或导电层一侧的表面来测定。
[0119]
5.导电性层叠体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导电性层叠体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其中,具有着色膜层形成工序、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形成工序、以及导电层形成工序,上述着色膜层形成工序是在树脂膜层的至少一个侧面上涂布能够在规定的范围内具有固化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着色油墨而形成具有着色层和树脂膜层的着色膜层的工序,上述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形成工序是在上述着色膜层的上述树脂膜层侧的面上涂布粘合剂或粘接剂,形成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的工序,上述导电层形成工序是在上述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上贴合金属箔作为导电层的工序;该制造方法能够抑制产生卷曲、褶皱而制造导电性层叠体,因此生产率优异,另外,能够形成不易产生层间剥离的层叠构成,故优选,。
[0120]
在着色膜层形成工序中,在树脂膜层上涂布着色油墨的方法只要干燥后的着色层的厚度成为期望的大小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使用凹版涂布法等。
[0121]
另外,在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形成工序中,涂布粘合剂或粘接剂的方法只要干燥后的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的厚度成为期望的大小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使用微凹版涂布法、模涂法、唇涂法等公知的方法。
[0122]
6.导电性层叠体的用途本发明的导电性层叠体通过在单体或后述的导电性层叠体的导电层一侧的表面
设置粘合剂层,能够广泛应用于对表面的耐醇性、绝缘性要求高的用途。其中,可优选用作小型化、薄型化的要求、耐醇性的要求高的便携电子设备的电路部件的保护用途、薄型的移动设备等电气或电子设备的内部和外部的电磁波屏蔽用途或接地用途。
[0123]
ii.导电性粘合带本发明的导电性粘合带具有上述“i.导电性层叠体”一项中说明的导电性层叠体和设置于上述导电性层叠体的导电层一侧的表面的导电性粘合剂层。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导电性粘合带的示例的示意截面图,导电性粘合带20在导电性层叠体10的导电层1一侧的表面设置有导电性粘合剂层11。
[0124]
本发明的导电性粘合带能够在着色膜层一侧的表面显示良好的耐醇性和表面绝缘性,而且生产率优异。
[0125]
另外,本发明的导电性粘合带除上述功能以外,还能够实现总厚度小的薄型化,还能够实现导电性、电磁波屏蔽性、层间密合性、设计性、遮蔽性等各特性的兼顾。
[0126]
1.导电性层叠体本发明中的导电性层叠体与上述“i.导电性层叠体”一项中说明的内容相同,因此此处省略说明。
[0127]
2.导电性粘合剂层本发明中的导电性粘合剂层含有粘合剂成分和导电填料。
[0128]
作为导电填料,可使用镍粉、铜粉、银粉、金粉、导电性炭黑、金属镀覆的玻璃、树脂粉等。其中,镍粉对导电性层叠体中的导电层即金属箔的导电性,特别是对铜箔、不锈钢箔的导电性优异,故更优选。
[0129]
作为导电性粘合剂层中的导电填料的含量,可设为能够发挥期望的导电性的量,没有特别限定,在导电性粘合剂层的总量(100质量%)中,优选为0.1质量%~80质量%的范围内,优选为0.5质量%~40质量%的范围内,最优选为0.8质量%~10质量%的范围内。其原因在于,如果导电填料的含量为上述范围内,则即使为薄型也容易兼顾导电性和粘接性。
[0130]
作为构成导电性粘合剂层的粘合剂成分,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从丙烯酸系粘合剂、橡胶系粘合剂、有机硅系粘合剂、氨基甲酸酯系粘合剂、聚酯系粘合剂、苯乙烯-二烯嵌段共聚物系粘合剂、乙烯基烷基醚系粘合剂、聚酰胺系粘合剂、氟系粘合剂、蠕变特性改良型粘合剂、放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等公知的粘合剂中适当选择使用。粘合剂成分可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2种以上。
[0131]
其中,作为粘合剂成分,特别是丙烯酸系粘合剂的粘接可靠性高,因此可优选使用。丙烯酸系粘合剂以(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作为粘合性成分或主剂,其中根据需要可包含交联剂、增粘剂、软化剂、增塑剂、填充剂、抗老化剂、着色剂等适当的添加剂。(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是以(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为单体主成分的聚合物,根据需要通过使用能够与(甲基)烷基酯共聚的单体(共聚性单体)来制备。
[0132]
作为丙烯酸系共聚物,可优选使用以碳原子数1~14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为主要单体成分的丙烯酸系共聚物,作为碳原子数1~14的(甲基)丙烯酸酯,例如可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正己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
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单体,可使用它们中的1种或2种以上。其中,优选烷基的碳原子数为4~12的(甲基)丙烯酸酯,进一步优选碳原子数为4~9的具有直链或支链结构的(甲基)丙烯酸酯。其中,可优选使用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它们可以各自单独使用,也可以并用。
[0133]
丙烯酸系共聚物中的碳原子数1~14的(甲基)丙烯酸酯的含量优选为构成丙烯酸系共聚物的单体成分中的80质量%~98.5质量%,更优选为90质量%~98.5质量%。
[0134]
另外,丙烯酸系共聚物也优选将高极性乙烯基单体共聚,作为高极性乙烯基单体,可举出具有羧基的乙烯基单体、具有羟基的乙烯基单体、具有酰胺基的乙烯基单体等,可使用它们中的1种或2种以上。其中,含羧基的单体容易将粘合剂的粘接性调整至合适的范围,故可优选使用。
[0135]
作为具有羧基的乙烯基单体,可使用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衣康酸、马来酸、(甲基)丙烯酸二聚体、巴豆酸、环氧乙烷改性琥珀酸丙烯酸酯等,其中,优选使用丙烯酸作为共聚成分。
[0136]
在使用具有羧基的乙烯基单体的情况下,其含量优选为构成丙烯酸系共聚物的单体成分中的0.2质量%~15质量%,更优选为0.4质量%~1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0.5质量%~6质量%。通过以该范围含有,容易将粘合剂的粘接性调整至合适的范围。
[0137]
作为具有羟基的单体,例如可使用(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6-羟基己酯等含羟基(甲基)丙烯酸酯。
[0138]
另外,作为具有酰胺基的单体,可举出n-乙烯基吡咯烷酮、n-乙烯基己内酰胺、丙烯酰基吗啉、丙烯酰胺、n,n-二甲基丙烯酰胺等。
[0139]
作为其它高极性乙烯基单体,可举出乙酸乙烯酯、环氧乙烷改性琥珀酸丙烯酸酯、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等含磺酸基单体、(甲基)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苯氧基乙酯等末端烷氧基改性(甲基)丙烯酸酯。
[0140]
高极性乙烯基单体的含量,其总量优选为构成丙烯酸系共聚物的单体成分中的0.2质量%~15质量%,更优选为0.4质量%~1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0.5质量%~6质量%。通过以该范围含有,容易将粘合剂的粘接性调整为适宜的范围。
[0141]
(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为50万以上、60万以上、70万以上。另外,(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为200万以下、180万以下、160万以下、120万以下、100万以下。通过将(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mw)设为上述范围内,导电性粘合剂层能够对导电性层叠体中的导电层具有良好的初始粘接性。更具体而言,(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在50万~120万的范围内,更优选在50万~100万的范围内。
[0142]
(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可通过溶液聚合法、乳液聚合法、紫外线照射聚合法等惯用的聚合方法来制备。
[0143]
为了提高粘合力,导电性粘合剂层可以添加增粘树脂。作为增粘树脂,例如可举出松香、松香的酯化合物等松香系树脂;二萜烯聚合物、α-蒎烯-苯酚共聚物等萜烯系树脂;脂肪族系(c5系)、芳香族系(c9)等石油树脂;苯乙烯系树脂;酚醛系树脂;二甲苯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等。其中,为了薄型且提高粘合力,优选包含松香系树脂,其中,更优选包含聚合
松香系树脂。另外,除松香系树脂以外,还可以混合包含苯乙烯系树脂。
[0144]
另外,为了提高初始粘接力,优选混合使用常温下为液态的增粘树脂。作为常温下为液态的增粘树脂,例如可举出上述增粘树脂的液态树脂、加工油、聚酯系增塑剂、聚丁烯等低分子量液态橡胶。特别优选萜烯酚醛树脂。作为市售品,包括安原化学公司制造的yp-90l等。
[0145]
作为增粘树脂的添加量,相对于丙烯酸系共聚物100质量份优选为10质量份~70质量份的范围内。更优选为20质量份~60质量份的范围内。通过在上述范围内添加增粘树脂,能够提高粘合力。
[0146]
导电性粘合剂层的凝胶分率没有特别限制,为10~60质量%,即使厚度薄也容易表现出充分的粘接性,故优选,更优选为20~5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25~45质量%。
[0147]
导电性粘合剂层的凝胶分率为:将熟化后的导电性粘合剂层浸渍于甲苯中,测定放置24小时后残留的不溶成分的干燥后的质量,以相对于原质量的百分率表示。凝胶分率(质量%)=[(导电性粘合剂层的甲苯浸渍后质量)/(导电性粘合剂层的甲苯浸渍前质量)]
×
100
[0148]
导电性粘合剂层在25℃的储能模量优选为1
×
104以上且5
×
105pa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
×
104以上且1
×
105pa以下。其原因在于,通过使导电性粘合剂层在25℃的储能模量在上述范围,从而即使是薄膜的导电性粘合剂层,也容易高度兼顾粘接性和加工性。应予说明,导电性粘合剂层在25℃的储能模量是通过与上述粘合剂层在25℃的储能模量的测定方法相同的方法和条件测定得到的值。
[0149]
上述导电性粘合剂层可以为单层结构,也可以为在导电性基材的两面分别设置有导电性粘合剂层的多层结构。作为导电性粘合剂层为多层结构时的上述导电性基材,可举出金属箔基材、对湿式的聚酯系无纺布基材实施镀覆而得到的基材等。作为金属箔的材质,可举出金、银、铜、铝、镍、铁、锡、它们的合金。另外,作为上述对湿式的聚酯系无纺布基材实施镀覆而得到的基材,可举出使用非电解镀金属作为该镀覆的基材。作为镀覆的金属,可举出铜、镍、银、铂、铝,其中,从导电性、成本的观点出发,优选铜或镍。应予说明,上述导电性基材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设为1μm以上~50μm以下。
[0150]
导电性粘合剂层的厚度可设为能够发挥导电性和粘合性(或者粘接性)的大小,优选为2μm以上且60μm以下,其中,优选为3μm以上且10μm以下。通过将导电性粘合剂层的厚度设为上述范围内,能够减小本发明的导电性粘合带的总厚度,并且进一步提高导电性。
[0151]
另外,在导电性粘合剂层为多层结构的情况下,多层结构整体的厚度优选为3μm以上且60μm以下,其中,优选为5μm以上且10μm以下。
[0152]
在本发明的导电性粘合带中,导电性粘合剂层可以设置于导电性层叠体的导电层一侧的表面上的整个区域,也可以以图案状设置于导电性层叠体的导电层一侧的表面上。在导电性粘合剂层设置成图案状的情况下,在导电性层叠体的导电层一侧的表面上的未配置导电性粘合剂层的区域中,导电层的表面可以露出,也可以在上述区域配置绝缘性粘合剂层,导电性粘合剂层与绝缘性粘合剂层分别交替配置成图案状。导电性粘合剂层和绝缘性粘合剂层交替配置成图案状的方式能够提高粘接性,故优选。
[0153]
在导电性层叠体的导电层一侧的表面上分别以图案状交替配置导电性粘合剂层和绝缘性粘合剂层的情况下,上述绝缘性粘合剂层除不包含导电性粘合剂层的导电填料以
外,可制成与导电性粘合剂层相同。
[0154]
3.任意的构成本发明的导电性粘合带至少在构成中包含上述导电性层叠体和导电性粘合剂层,也可以包含其它构成。例如,可以在导电性粘合剂层的与上述导电性层叠体相反侧的面上进一步设置剥离层。其原因在于,通过设置剥离层,能够保护导电性粘合带。
[0155]
作为剥离层,可以适当选择使用公知的剥离层。对树脂膜进行脱模处理得到的树脂膜的平滑性优异,故优选。其中,从耐热性优异的观点出发,优选聚酯膜。
[0156]
为了赋予易剥离性,剥离层优选对表面进行剥离处理。具体而言,剥离层的表面优选设置有剥离处理层。作为剥离处理层,可由双面粘合带的剥离层用途中使用的通用的剥离处理剂形成。作为上述剥离处理剂,例如可举出有机硅系、氟系、长链烷基系剥离处理剂等。剥离处理层可以通过层压、涂布而形成。
[0157]
剥离层的剥离力可以根据使用方式等适当调整,对于导电性粘合带的剥离力可设为0.01n/20mm~2n/20mm,优选设为0.05n/20mm~0.15n/20mm。在剥离剥离层时,容易抑制导电性粘合带的变形。剥离力可通过以下方法测定:在导电性粘合带的导电性粘合剂层的露出面,作为剥离层,以50μm厚度的pet膜为衬里,以0.3m/min~10m/min的速度在180
°
方向剥离而测定。
[0158]
4.导电性粘合带本发明的导电性粘合带的总厚度优选为10μm以上且5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μm以上且45μm以下,更优选为20μm以上且40μm以下。通过将导电性粘合带的总厚度设为上述范围内,从而总厚度小且为薄型,并且能够发挥良好的耐醇性和表面绝缘性,此外还能够良好发挥导电性、电磁波屏蔽性、层间密合性、设计性、隐蔽性等功能。此外,能够以高生产率得到上述导电性粘合带。应予说明,本说明书中所谓的导电性粘合带的总厚度不包括剥离层的厚度。
[0159]
本发明的导电性粘合带的从导电性层叠体一侧的表面测定得到的、由cie l
*a*b*
表色系统规定的亮度l
*
、色度a
*
、色度b
*
优选分别在上述“i.导电性层叠体”一项中说明的、从导电性层叠体的着色膜层一侧的表面测定得到的、由cie l
*a*b*
表色系统规定的亮度l
*
、色度a
*
、色度b
*
的范围内。其原因在于,cie l
*a*b*
表色系统规定的亮度l
*
、色度a
*
和色度b
*
的平衡变得良好,本发明的导电性粘合带能够发挥良好的着色设计性、隐蔽性。此时,介于着色膜层与导电层之间的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为有色,特别是更优选黑色的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
[0160]
另外,本发明的导电性粘合带的从导电性层叠体一侧的表面测定得到的60
°
光泽度值优选处于上述“i.导电性层叠体”一项中说明的、从导电性层叠体的着色膜层一侧的表面测定得到的60
°
光泽度值的范围内。
[0161]
本发明的导电性粘合带的导电性层叠体一侧的表面的cie色度值(l
*
、a
*
、b
*
)和60
°
光泽度值分别是以与上述“i.导电性层叠体”一项中说明的导电性层叠体的着色膜层一侧的表面的cie色度值(l
*
、a
*
、b
*
)和60
°
光泽度值的测定方法相同的方法和条件测定得到的值。
[0162]
本发明的导电性粘合带的从导电性层叠体一侧的表面测定得到的表面电阻率优选处于上述“i.导电性层叠体”一项中说明的、从导电性层叠体的着色膜层一侧的表面测定
得到的表面电阻率的范围内。
[0163]
另外,本发明的导电性粘合带的从导电性粘合剂一侧的表面测定得到的表面电阻率优选为10mω/

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mω/

以下,更优选为0.6mω/

以下。应予说明,导电性粘合带的从导电性粘合剂一侧的表面测定得到的表面电阻率越小越好,通常可设为0.001mω/

以上。
[0164]
应予说明,导电性粘合带的导电性层叠体一侧的表面和导电性粘合剂层一侧的表面的表面电阻率是指分别依据jis-k6911测定得到的值,可使用电阻率计(三菱化学公司制造的loresta mcp-t600),使4端子的探针接触导电性粘合带的导电性层叠体一侧的表面或导电性粘合剂层一侧的表面来测定。
[0165]
5.导电性粘合带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导电性粘合带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使用具有以下工序的制造方法来制造:准备上述“i.导电性层叠体”一项中说明的导电性层叠体的工序;制备包含导电性填料和粘合剂成分的导电性粘合剂的工序;在上述导电性层叠体的导电层一侧的表面上,以干燥后厚度成为期望的大小的方式涂布导电性粘合剂,形成导电性粘合剂层的工序。
[0166]
本发明的导电性粘合带的用途可设为与上述“i.导电性层叠体”一项中说明的用途相同。
[0167]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上述实施方式为例示,具有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记载的技术思想实质相同的构成、发挥相同作用效果的技术方案均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实施例】
[0168]
以下,记载本发明的实施例而更具体地进行说明。应予说明,在粘合剂的制造中,表示材料的配合量的“份”表示“质量份”。
[0169]
(粘合剂a的制造)将丙烯酸正丁酯:97.98份、丙烯酸:2份、丙烯酸-4-羟基丁酯:0.02份、作为聚合引发剂的偶氮二异丁腈:0.2份,在乙酸乙酯溶液中,在80℃进行溶液聚合8小时,得到质均分子量:90万的丙烯酸系聚合物。在该丙烯酸系聚合物:100份中添加聚合松香酯(商品名“d-135”荒川化学公司制造):5份和歧化松香酯(商品名“ke-100”荒川化学公司制造):20份、石油树脂(商品名“ftr6100”:25份),添加乙酸乙酯,制备固体成分40%的粘合剂溶液。在上述粘合剂溶液中进一步添加异氰酸酯系交联剂(商品名“nc40”dic公司制造):0.8份,搅拌混合至均匀,由此制备粘合剂a。粘合剂a的凝胶分率为20%,25℃的储能模量为9
×
104pa。
[0170]
(粘合剂b的制造)将丙烯酸正丁酯:97.98份、丙烯酸:2份、丙烯酸-4-羟基丁酯:0.02份、作为聚合引发剂的偶氮二异丁腈:0.2份,在乙酸乙酯溶液中,在80℃进行溶液聚合8小时,得到质均分子量:90万的丙烯酸系聚合物。在该丙烯酸系聚合物:100份中添加聚合松香酯(商品名“d-135”荒川化学公司制造):5份、歧化松香酯(商品名“ke-100”荒川化学公司制造):20份、石油树脂(商品名“ftr6100”:25份),添加乙酸乙酯,制备固体成分40%的粘合剂溶液。接下来,在上述粘合剂溶液中添加dic制造的黑色着色剂“dicton black ar8555”(炭黑含量:45%(固体成分比),树脂固体成分浓度49%)10份,利用搅拌机混合均匀,进一步添加异氰
酸酯系交联剂(商品名“nc40”dic公司制造):1.2份,搅拌混合至均匀,由此制备粘合剂b。粘合剂b的凝胶分率为20%,25℃的储能模量为8
×
104pa。
[0171]
(导电性粘合剂a的制备)在具备冷凝管、搅拌机、温度计和滴液漏斗的反应容器中,将丙烯酸正丁酯75.0质量份、丙烯酸-2-乙基己酯19.0质量份、乙酸乙烯酯3.9质量份、丙烯酸2.0质量份、丙烯酸-2-羟基乙酯0.1质量份和作为聚合引发剂的2,2
’‑
偶氮二异丁腈0.1质量份溶解于乙酸乙酯100质量份中,氮置换后,在80℃聚合12小时,由此得到重均分子量60万的丙烯酸系聚合物b。
[0172]
接着,在丙烯酸系聚合物b的固体成分100质量份中配合聚合松香季戊四醇酯(荒川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pensel d-135”,软化点135℃)10质量份和歧化松香甘油酯(荒川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superester a-100”,软化点100℃)10质量份,使用乙酸乙酯,将丙烯酸系聚合物的固体成分浓度调整至40质量%,由此得到丙烯酸系粘合剂溶液b。
[0173]
使用分散搅拌机,将丙烯酸系粘合剂溶液b(固体成分浓度40质量%)100质量份、镍粉(福田金属箔粉工业公司制造“ni255t”串珠状导电性颗粒,d50:26.0μm)0.4质量份、作为交联剂的异氰酸酯系交联剂(dic株式会社制造“burnock nc40”,固体成分40质量%)2质量份、作为稀释溶剂的乙酸乙酯70质量份混合10分钟,由此制备导电性粘合剂a。
[0174]
(聚酯多元醇树脂a的制造)在具备搅拌机、温度计、回流冷凝器和氮气导入管的四口烧瓶中添加间苯二甲酸50质量份、新戊二醇50质量份、甲苯60质量份和甲乙酮40质量份,搅拌下在80℃使其反应10小时,得到树脂固体成分50%、质均分子量40000的聚酯多元醇树脂a。
[0175]
(聚酯多元醇树脂b的制造)在具备搅拌机、温度计、回流冷凝器和氮气导入管的四口烧瓶中添加间苯二甲酸40质量份、新戊二醇60质量份、甲苯60质量份和甲乙酮40质量份,搅拌下在80℃使其反应10小时,得到树脂固体成分50%、质均分子量40000的聚酯多元醇树脂b。
[0176]
(聚酯多元醇树脂c的制造)在具备搅拌机、温度计、回流冷凝器和氮气导入管的四口烧瓶中添加间苯二甲酸63质量份和新戊二醇37质量份,搅拌下在80℃反应1小时,然后添加甲苯60份、甲乙酮40质量份,搅拌下在80℃使其反应10小时,得到树脂固体成分50%、质均分子量50000的聚酯多元醇树脂c。
[0177]
(聚酯聚氨酯树脂d的制造)在具备搅拌机、温度计、回流冷凝器和氮气导入管的四口烧瓶中添加间苯二甲酸50质量份、新戊二醇50质量份、甲苯80质量份、甲乙酮40质量份,搅拌下在80℃使其反应4小时,然后将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40质量份和甲乙酮20质量份混合,在100℃反应约1小时,得到树脂固体成分50%、质均分子量40000的聚酯聚氨酯树脂d。
[0178]
(聚酯多元醇树脂e的制造)在具备搅拌机、温度计、回流冷凝器和氮气导入管的四口烧瓶中添加间苯二甲酸67质量份和新戊二醇33质量份,搅拌下在80℃反应2小时,然后添加甲苯60份、甲乙酮40质量份,搅拌下在80℃使其反应10小时,得到树脂固体成分50%、质均分子量80000的聚酯多元醇树脂e。
[0179]
(聚酯多元醇树脂f的制造)在具备搅拌机、温度计、回流冷凝器和氮气导入管的四口烧瓶中添加间苯二甲酸25质量份、新戊二醇75质量份、甲苯60质量份、甲乙酮40质量份,搅拌下在80℃使其反应10小时,得到树脂固体成分50%、质均分子量20000的聚酯多元醇树脂f。
[0180]
(黑色油墨a的制造)添加聚酯多元醇树脂a(树脂固体成分50质量%)100质量份、degussa公司制造的炭黑“carbonspecial 250p”40质量份、无机填料(富士silysia公司制造的“sylophobic 704”硅烷偶联处理:基于库尔特计数法的平均粒径为3.5μm)5质量份、甲乙酮23质量份、甲苯13质量份、乙酸乙酯6质量份、乙酸正丙酯3质量份、异丙醇3质量份,利用砂磨机湿式分散约1小时,在产物中添加dic公司制造的固化剂“kr90”(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缩二脲体,固体成分40质量%)2份、乙酸乙酯300份,制成黑色油墨a。黑色油墨固体成分中的炭黑含量为42质量%。
[0181]
(黑色油墨b的制造)添加聚酯多元醇树脂b(树脂固体成分50%)100质量份、degussa公司制造的炭黑“carbonspecial 250p”40质量份、无机填料(富士silysia公司制造的“sylophobic 704”硅烷偶联处理:基于库尔特计数法的平均粒径为3.5μm)5质量份、甲乙酮23质量份、甲苯13质量份、乙酸乙酯6质量份、乙酸正丙酯3质量份、异丙醇3质量份,利用砂磨机湿式分散约1小时,在产物中添加dic公司制造的固化剂“kr90”(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缩二脲体,固体成分40%)2份、乙酸乙酯300份,制成黑色油墨b。黑色油墨固体成分中的炭黑含量为42%。
[0182]
(黑色油墨c的制造)添加聚酯多元醇树脂c(树脂固体成分50%)100质量份、degussa公司制造的炭黑“carbonspecial 250p”40质量份、无机填料(富士silysia公司制造的“sylophobic 704”硅烷偶联处理:基于库尔特计数法的平均粒径为3.5μm)5质量份、甲乙酮23质量份、甲苯13质量份、乙酸乙酯6质量份、乙酸正丙酯3质量份、异丙醇3质量份,利用砂磨机湿式分散约1小时,在产物中添加dic公司制造的固化剂“kr90”(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缩二脲体,固体成分40%)2份、乙酸乙酯300份,制成黑色油墨c。黑色油墨固体成分中的炭黑含量为42%。
[0183]
(黑色油墨d的制造)添加聚酯聚氨酯树脂d(树脂固体成分50%)100质量份、degussa公司制造的炭黑“carbonspecial 250p”40质量份、无机填料(富士silysia公司制造的“sylophobic 704”硅烷偶联处理:基于库尔特计数法的平均粒径为3.5μm)5质量份、甲乙酮23质量份、甲苯13质量份、乙酸乙酯6质量份、乙酸正丙酯3质量份、异丙醇3质量份,利用砂磨机湿式分散约1小时,在产物中添加dic公司制造的固化剂“kr90”(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缩二脲体,固体成分40%)2份、乙酸乙酯300份,制成黑色油墨d。黑色油墨固体成分中的炭黑含量为42%。
[0184]
(黑色油墨e的制造)添加聚酯多元醇树脂e(树脂固体成分50%)100质量份、degussa公司制造的炭黑“carbonspecial 250p”40质量份、无机填料(富士silysia公司制造的“sylophobic 704”硅烷偶联处理:基于库尔特计数法的平均粒径为3.5μm)5质量份、甲乙酮23质量份、甲苯13质量份、乙酸乙酯6质量份、乙酸正丙酯3质量份、异丙醇3质量份,利用砂磨机湿式分散约1小时,在产物中添加dic公司制造的固化剂“kr90”(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缩二脲体,固体成
分40%)2份、乙酸乙酯300份,制成黑色油墨f。黑色油墨固体成分中的炭黑含量为42%。
[0185]
(黑色油墨f的制造)添加聚酯多元醇树脂f(树脂固体成分50%)100质量份、degussa公司制造的炭黑“carbonspecial 250p”40质量份、无机填料(富士silysia公司制造的“sylophobic 704”硅烷偶联处理:基于库尔特计数法的平均粒径为3.5μm)5质量份、甲乙酮23质量份、甲苯13质量份、乙酸乙酯6质量份、乙酸正丙酯3质量份、异丙醇3质量份,利用砂磨机湿式分散约1小时,在产物中添加dic公司制造的固化剂“kr90”(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缩二脲体,固体成分40%)2份、乙酸乙酯300份,制成黑色油墨g。黑色油墨固体成分中的炭黑含量为42%。
[0186]
1.导电性层叠体的制造[实施例1-1]在东丽制造的聚酯膜lumirror 2f51(厚度:2μm)上以干燥厚度成为2μm的方式凹版涂布黑色油墨a,形成着色层,在40℃熟化1天而得到黑色油墨涂布膜a(着色膜层a)。黑色油墨a的固化物即着色膜层a的着色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1℃。应予说明,着色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是按照iso 3146,使用dsc测定得到的值。以下,对于其它实施例和比较例中的着色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定也相同。
[0187]
接下来,在黑色油墨涂布膜a的聚酯膜侧的面上,以干燥后厚度成为1μm的方式凹版涂布粘合剂b,在70℃干燥2分钟而形成黑色的粘合剂层b后,将作为导电层的古河电气工业制造的电解铜箔nc-ws6μm(厚度:6μm)贴合于粘合剂层b侧的面,进一步在40℃熟化2天,得到导电性层叠体i。
[0188]
[实施例1-2]使用黑色油墨b代替黑色油墨a来形成着色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1相同得到黑色涂布膜b(着色膜层b)和导电性层叠体ii。黑色油墨b的固化物即着色膜b的着色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8℃。
[0189]
[实施例1-3]使用黑色油墨c代替黑色油墨a来形成着色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1相同得到黑色油墨涂布膜c(着色膜层c)和导电性层叠体iii。黑色油墨c的固化物即着色膜c的着色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68℃。
[0190]
[实施例1-4]使用东丽制造的聚酯膜lumirror s10#12(厚度:12μm)代替东丽制造的聚酯膜lumirror 2f51(厚度:2μ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1相同得到黑色油墨涂布膜a1(着色膜层a1)和导电性层叠体iv。黑色油墨a的固化物即着色膜a1的着色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1℃。
[0191]
[实施例1-5]使用东丽杜邦制造的聚酰亚胺膜kapton 20en(厚度:5μm)代替东丽制造的聚酯膜lumirror 2f51(厚度:2μ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1相同得到黑色油墨涂布膜a2(着色膜a2)和导电性层叠体v。黑色油墨a的固化物即着色膜a2的着色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1℃。
[0192]
[实施例1-6]作为导电层,使用古河电气工业制造的电解铜箔nc-ws15μm(厚度:15μm)代替古河电气工业制造的电解铜箔nc-ws6μm(厚度:6μ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1相同得到导电性层
叠体vi。黑色油墨a的固化物即着色膜a的着色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1℃。
[0193]
[实施例1-7]作为导电层,使用古河电气工业制造的电解铜箔nc-ws30μm(厚度:30μm)代替古河电气工业制造的电解铜箔nc-ws6μm(厚度:6μ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1相同得到导电性层叠体vii。黑色油墨a的固化物即着色膜a的着色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1℃。
[0194]
[比较例1-1]使用黑色油墨d代替黑色油墨a,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得到黑色油墨涂布膜d(着色膜d)和导电性层叠体viii。黑色油墨d的固化物即着色膜d的着色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0℃。
[0195]
[比较例1-2]使用黑色油墨e代替黑色油墨a,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得到黑色油墨涂布膜e(着色膜e)和导电性层叠体ix。黑色油墨e的固化物即着色膜e的着色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72℃。
[0196]
[比较例1-3]使用黑色油墨f代替黑色油墨a,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得到黑色油墨涂布膜f(着色膜f)和导电性层叠体x。黑色油墨f的固化物即着色膜f的着色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1℃。
[0197]
[比较例1-4]将总厚度为10μm的粘合带(dic株式会社制造的“il-10bmf”,黑色着色层(含有氨基甲酸酯树脂,厚度:1.5μm)/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厚度:4.5μm)/透明粘合剂层(厚度:4μm)的层叠构成(“/”表示层叠界面)。)贴合于作为导电层的福田金属箔粉工业制造的电解铜箔cf-t8g-dk-35(厚度35μm)的平滑面,由此制作导电性层叠体xi。导电性层叠xi中的黑色着色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0℃。
[0198]
[比较例1-5]在厚度5μm的pet膜(帝人-杜邦膜(株)公司制造的“mylar”)的单面,以3g/m2(干燥涂布量换算)涂布使用异氰酸酯系固化剂(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公司制造的“coronate l”)的聚酯树脂(尤尼吉可(株)公司制造的“ue3220”),在涂膜上层叠厚度7μm的软质铝箔(日本制箔(株)1030n-0材)作为导电层a。另外,在上述pet膜的另一面,通过相同的方法层叠厚度7μm的软质铝箔(1030n-0材,日本制箔(株))作为导电层b,制成基底基材。
[0199]
接下来,在该基底基材的一个侧面上以干燥厚度成为3μm的方式涂布绝缘黑色油墨(将苯胺黑分散于聚酯树脂而成的油墨)并使其干燥,形成黑色着色层,由此得到导电性层叠体xii。导电性层叠体xii的黑色着色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75℃。
[0200]
2.导电性粘合带的制造[实施例2-1]首先,利用辊涂机将上述导电性粘合剂a以干燥厚度成为5μm的方式涂布于剥离膜(nippa公司制造的“pet25
×
j0l”),在100℃干燥1分钟,将其贴合于导电性层叠体i的铜箔面,进一步在40℃下熟化2天,得到导电性粘合带。
[0201]
[实施例2-2]使用导电性层叠体ii代替导电性层叠体i,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1相同得到导电
性粘合带。
[0202]
[实施例2-3]使用导电性层叠体iii代替导电性层叠体i,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1相同得到导电性粘合带。
[0203]
[实施例2-4]使用导电性层叠体iv代替导电性层叠体i,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1相同得到导电性粘合带。
[0204]
[实施例2-5]使用导电性层叠体v代替导电性层叠体i,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1相同得到导电性粘合带。
[0205]
[实施例2-6]使用导电性层叠vi代替导电性层叠体i,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1相同得到导电性粘合带。
[0206]
[实施例2-7]使用导电性层叠体vii代替导电性层叠体i,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1相同得到导电性粘合带。
[0207]
[比较例2-1]使用导电性层叠体viii代替导电性层叠体i,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1相同得到导电性粘合带。
[0208]
[比较例2-2]使用导电性层叠体ix代替导电性层叠体i,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1相同得到导电性粘合带。
[0209]
[比较例2-3]使用导电性层叠体x代替导电性层叠体i,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1相同得到导电性粘合带。
[0210]
[比较例2-4]使用导电性层叠体xi代替导电性层叠体i,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1相同得到导电性粘合带。
[0211]
[比较例2-5]使用导电性层叠体xii代替导电性层叠体i,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1相同得到导电性粘合带。
[0212]
[评价]利用以下测定方法评价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导电性层叠体、以及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导电性粘合带的性能。
[0213]
(厚度)使用厚度计(nikon公司制造digimicro mfc-101)测定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导电性层叠体以及导电性粘合带的厚度。
[0214]
(薄度)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导电性层叠体的厚度,按照以下评价基准评价。

:小于25μm〇:25μm以上且小于45μm
×
:45μm以上
[0215]
(耐醇性)对于导电性层叠体的着色膜层一侧的表面(在比较例1-4和比较例1-5中为黑色着色层一侧的表面)的同一部位,使用浸入有乙醇的棉棒擦拭50次,评价发生着色层掉色和棉棒着色时的擦拭次数。

:次数为50次以上。〇:次数为25次以上且小于50次。
×
:次数为24次以下。
[0216]
(生产率)通过以下方法制成实施例1-1~1-7和比较例1-1~1-4的导电性层叠体的大型尺寸(中文“大型”的日语原文为“大判”)。首先,通过与实施例1-1~1-7和比较例1-1~1-3的导电性层叠体中的着色膜层的制造方法相同的方法,制成宽度1040mm
×
长度1000m的大型黑色油墨涂布膜(大型着色膜层)。接下来,在上述大型黑色油墨涂布膜(大型着色膜层)的树脂膜层侧的面上,利用凹版涂布机以20m/min的速度凹版涂布黑色粘合剂b,在70℃干燥30秒,形成1030mm宽度、长度1000m、干燥后厚度1μm的粘合剂层。
[0217]
接着,在形成于大型黑色油墨涂布膜的树脂膜层侧的面的粘合剂层上贴合宽度1040mm
×
长度1000m的金属箔,制成大型导电性层叠体。比较例1-4使用宽度1040mm
×
长度1000m、总厚度为10μm的粘合带(dic株式会社制造的“il-10bmf”),在大型上述粘合带的透明粘合剂层侧的面上贴合宽度1040mm
×
长度1000m的金属箔,制成大型导电性层叠体。
[0218]
按照以下基准评价利用上述方法制造大型导电性层叠体时的生产率。应予说明,凹版涂布机的迹线(pathline)为50m。另外,收率将得到的大型导电性层叠体的有效区域(宽度1000mm
×
长度1000m=1000m2)作为分母,通过能够生产几m2的良品(无褶皱)来进行评价。

:能够无问题地进行生产,收率为90%以上(良品900m2以上)。〇:部分混入褶皱,但收率为80%以上且小于90%。
×
:与金属箔贴合时产生褶皱,收率小于80%。
[0219]
(密合性)在导电性层叠体的着色膜层一侧的表面(在比较例1-4和比较例1-5中为黑色着色层一侧的表面)贴附nichiban公司制造的玻璃纸胶带,利用拇指指腹摩擦5、6次进行压接,压接后放置1分左右后,抓住表里的玻璃纸胶带的一端在180
°
方向猛烈剥离(剥离速度:50m/分钟左右)。评价剥离后的导电性层叠体的状态。〇:着色层未剥离或连同树脂膜层一起被撕碎
×
:着色层从树脂膜层剥离。
[0220]
(l
*
、a
*
、b
*
)使用分光测色计(konica minolta制造的spectrophotometer cm-5),按照c光谱为2
°
的测定基准jis z 8722,从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导电性层叠体的着色膜层一侧的表面(在比较例1-4和比较例1-5中为黑色着色层一侧的表面)分别测定cie色度值(l
*
、a
*
、b
*
)。
[0221]
(设计性)评价是否为l
*
=20~25、a
*
=-1~1、b
*
=-2~0。

:l
*
、a
*
、b
*
全部落入上述范围。〇:l
*
、a
*
、b
*
中的2个落入上述范围。
×
:l
*
、a
*
、b
*
中的2个以上偏离上述范围。
[0222]
(绝缘性)使用电阻率计(三菱化学公司制造loresta mcp-t600),在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导电性层叠体的着色膜层一侧的表面(在比较例1-4和比较例1-5中为黑色着色层一侧的表面)接触4端子的探针,测定着色膜层一侧的表面的表面电阻率。按照以下评价基准评价。〇:9.9
×
107ω/

以上的表面电阻率(过载)
×
:小于9.9
×
107ω/

的表面电阻率
[0223]
(导电性)使用电阻率计(三菱化学公司制loresta mcp-t600),在实施例1-1~1-7和比较例1-1~1-5的导电性层叠体的导电层一侧的表面接触4端子的探针,测定导电性层叠体的导电层一侧的表面的表面电阻率。按照以下评价基准评价。

:0.6mω/

以下〇:超过0.6mω/

且为10mω/

以下
×
:超过10mω/

[0224]
(导电性粘合带的粘接力)将实施例2-1~2-7和比较例2-2~2-5的样品切割成25mm宽度
×
100mm长度,贴附于sus板,利用2kg辊往复加压1次后,在23℃、50%rh下放置1小时,测定在180
°
方向以300mm/min的速度剥离时的粘接力。
[0225]
将结果示于表1~4。
[0226]
【表1】
[0227]
【表2】
[0228]
【表3】
[0229]
【表4】
[0230]
根据上述表1~4可知,实施例的导电性层叠体i~vii的耐醇性和表面绝缘性良好,此外大型制造时的生产率良好。另一方面,比较例的导电性层叠体viii~xii的耐醇性、表面绝缘性和生产率中的至少1个不良,无法实现兼顾。导电性层叠体i~vii与导电性层叠体xi相比,总厚度小,但cie色度值分别在期望的范围内,因此由黑色带来的设计性和隐蔽性高。导电性层叠体i~vii通过具有依次层叠着色膜层中的着色层和着色膜层中的树脂膜层、粘合剂层和金属箔而得到的层叠结构,从而与在金属箔上直接设置着色层的导电
性层叠体xii相比,表面绝缘性良好。附图标记说明
[0231]1…
导电层(金属箔),2

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3

着色膜层,4

树脂膜层,5

着色层,10

导电性层叠体,11

导电性粘合剂层,20

导电性粘合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