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驱虫除异味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42825发布日期:2022-06-29 00:03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驱虫除异味面料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面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驱虫除异味面料。


背景技术:

2.面料的应用相当广泛,可以应用在例如服装、床上用品、车载用品等。现有的面料一般更侧重于使用强度以及接触舒适性,然而,以服装为例,由于在温度较高的夏季、或者较为恶劣的生活环境中,蚊虫较多且人体出汗较为严重,容易导致服装面料产生异味且招惹蚊虫,降低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驱虫除异味面料,旨在解决传统面料无法驱虫及除异味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驱虫除异味面料,包括面料主体,所述面料主体具有相对设置的前侧与后侧,所述面料主体包括自后至前依次层叠设置的基层、驱虫层以及除臭层;
5.所述驱虫层包括海绵载体以及多个第一皂体粒子,所述海绵载体的外表面分散开设有多个第一孔洞,多个所述第一皂体粒子一一对应联结于多个所述第一孔洞内,且具有自所述第一孔洞显露出的接触面,所述第一皂体粒子的制成材质包括驱虫药剂;
6.所述除臭层的制成材质包括竹炭纤维。
7.可选地,所述除臭层包括多个所述竹炭纤维,多个所述竹炭纤维分别沿所述面料主体的经向及纬向交叉编织设置。
8.可选地,多个所述竹炭纤维之间限定出多个透气孔;
9.多个所述第一皂体粒子在所述除臭层上的投影区域一一对应落入多个所述透气孔的所在位置处。
10.可选地,所述海绵载体的后表面分散开设有多个第二孔洞;
11.所述驱虫层还包括多个第二皂体粒子,多个所述第二皂体粒子一一对应联结于多个所述第二孔洞内,且自所述第二孔洞显露出,所述第二皂体粒子的制成材质包括止痒药剂。
12.可选地,所述第二皂体粒子的后表面与所述海绵载体的后表面平齐设置。
13.可选地,所述面料主体还包括第一分隔层及第二分隔层,所述第一分隔层设于所述基层与所述驱虫层之间,所述第二分隔层设于所述驱虫层与所述除臭层之间;
14.其中,所述第一分隔层及所述第二分隔层的制成材质为透气隔水材质。
15.可选地,所述透气隔水材质包括经向和纬向膨胀型聚四氟乙烯纤维。
16.可选地,所述第二分隔层具有朝向对应的所述第一皂体粒子设置的干涉部,所述干涉部用以在外力驱动所述驱虫层与所述第二分隔层朝靠近的方向变形时,与所述第一皂体粒子的所述接触面之间产生干涉。
17.可选地,所述第二分隔层对应所述第一皂体粒子处凸设有多个摩擦凸起,多个所述摩擦凸起构成所述干涉部。
18.可选地,所述摩擦凸起的外表面呈弧面状设置。
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基层用以对整个面料主体的结构形成支撑;驱虫层内的海绵载体具有足够的柔软性和韧性,有助于提高面料主体的使用舒适度和使用强度;第一皂体粒子联结在第一孔洞内,使得当海绵载体受力变形时,第一皂体粒子仍与海绵载体保持稳固连接,并缓慢释放具有驱虫效果的驱虫气流;除臭层中的竹炭纤维有助于对经过的气流进行抗菌除臭。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面料主体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22.图2为图1中面料主体的各个面料层的分解示意图;
23.图3为图1中a-a处的剖面示意图,其中,面料主体未变形;
24.图4为图1中a-a处的剖面示意图,其中,面料主体变形。
25.附图标号说明:
26.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面料主体230第二皂体粒子100基层300除臭层200驱虫层310竹炭纤维210海绵载体311透气孔211第一孔洞400第一分隔层212第二孔洞500第二分隔层220第一皂体粒子510干涉部221接触面511摩擦凸起
27.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0.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
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1.面料的应用相当广泛,可以应用在例如服装、床上用品、车载用品等。现有的面料一般更侧重于使用强度以及接触舒适性,然而,以服装为例,由于在温度较高的夏季、或者较为恶劣的生活环境中,蚊虫较多且人体出汗较为严重,容易导致服装面料产生异味且招惹蚊虫,降低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32.鉴于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驱虫除异味面料,请参阅图1至图4,附图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驱虫除异味面料的具体实施例。
33.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驱虫除异味面料包括面料主体1,所述面料主体1具有相对设置的前侧与后侧,所述面料主体1包括自后至前依次层叠设置的基层100、驱虫层200以及除臭层300;所述驱虫层200包括海绵载体210以及多个第一皂体粒子220,所述海绵载体210的外表面分散开设有多个第一孔洞211,多个所述第一皂体粒子220一一对应联结于多个所述第一孔洞211内,且具有自所述第一孔洞211显露出的接触面221,所述第一皂体粒子220的制成材质包括驱虫药剂;所述除臭层300的制成材质包括竹炭纤维310。
3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基层100用以对整个面料主体1的结构形成支撑;驱虫层200内的海绵载体210具有足够的柔软性和韧性,有助于提高面料主体1的使用舒适度和使用强度;第一皂体粒子220联结在第一孔洞211内,使得当海绵载体210受力变形时,第一皂体粒子220仍与海绵载体210保持稳固连接,并缓慢释放具有驱虫效果的驱虫气流;除臭层300中的竹炭纤维310有助于对经过的气流进行抗菌除臭。
35.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上及以下实施例中涉及的前后向并不构成对所述驱虫除异味面料的使用方位的限制,仅用于表征所述驱虫除异味面料中各个组成构件的相对方位关系,在实际应用时,所述前后向可以具体指竖直方向的上下向、水平方向等。
36.此外,本实用新型对所述驱虫除异味面料的具体应用不作限制,可以应用在任意适宜的产品,例如服装、床上用品、车载用品、学习用品等,但为了便于理解,在以下实施例中,均以所述驱虫除异味面料应用在服装为例进行说明,此时,所述面料主体1的后侧对应的是靠近并朝向人体的一侧、所述面料主体1的前侧对应的是远离并背对人体的一侧,当然,若将上述前后侧反向亦可。
37.所述基层100的作用在于对所述面料主体1形成支撑和连接,其具体表现形式不作限制,由于所述基层100的后表面与人体皮肤接触,因此,所述基层100的至少后表面可设置有亲肤棉层,例如由棉布、无纺布等材质制成,以提高在与人体皮肤接触时的舒适度。所述基层100一般设置为具有透气性,以使得所述驱虫层200内的驱虫气流能够自所述基层100通过,对进入服装内的蚊虫进行驱赶。
38.所述基层100与所述除臭层300之间相间,以在所述相间处限定出容纳腔,所述驱
虫层200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可以是完全填充在整个所述容纳腔的空间内,也可以是容设在容纳腔的至少部分空间内。
39.所述海绵载体210较为柔软,且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能力;所述海绵载体210由于其固有特性,在成型过程中形成多个三维网络结构,也即多个孔洞,多个所述孔洞中的至少部分孔洞构成所述第一孔洞211,将所述第一皂体粒子220充分地、均匀地包埋于所述第一孔洞211中,使得第一皂体粒子220能够与海绵载体210粘结,实现第一皂体粒子220与海绵载体210之间的稳固联结,避免在使用过程中、例如在所述海绵载体210受外力作用而变形时,第一皂体粒子220自所述第一孔洞211脱出。
40.所述第一皂体粒子220的制成材质包括驱虫药剂。所述驱虫药剂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具体设置。可以理解,所述第一皂体粒子220包括驱虫药剂,且可参照香皂的制备工艺,制备成皂体形态。
41.将第一皂体粒子220包埋在海绵载体210的第一孔洞211中的具体方式有多种,其中例如,可在所述海绵载体210的成型过程中,当海绵载体210膨胀而使得第一孔洞211扩大时,加入带有第一皂体粒子220的料体,使得第一皂体粒子220进入第一孔洞211内,并在所述海绵载体210收缩而使得第一孔洞211缩小时,将第一皂体粒子220充分包埋。
42.所述第一孔洞211可分散布设在所述海绵载体210的任一外表面上,且多个所述第一孔洞211的尺寸及形状不作限制。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孔洞211分散布设在基层100的前表面时,使得第一皂体粒子220的接触面221朝前显露出,从而使得产生的驱虫气流能够直接经由除臭层300,向外扩散,在蚊虫未到达人体体表之前,即达到驱虫效果。
43.所述除臭层300设置在所述驱虫层200的前侧,能够对经过除臭层300的气流进行除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除臭层300被设置为不会消除所述驱虫层200所产生的驱虫药剂;所述除臭层300的制成材质可以是竹炭纤维310,既能实现抗菌除臭功能,且无毒害作用。
44.所述基层100、所述驱虫层200及除臭层300等面料层各自的形状、尺寸可作相同设置,例如,设置所述基层100、所述驱虫层200及除臭层300三者的形状及尺寸大致相当;当然,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至少部分相异,例如,设置所述基层100及所述除臭层300的尺寸大于所述驱虫层200的尺寸。此外,所述驱虫层200可以是呈连续状延伸布设在所述容纳腔内,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分区块设置,例如,主要对应人体较易出汗、产热较多、或者更易于接触蚊虫的部位设置。
45.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除臭层300包括多个所述竹炭纤维310,多个所述竹炭纤维310分别沿所述面料主体1的经向及纬向交叉编织设置。所述面料主体1的经向及纬向也即呈相互交叉的方向。所述竹炭纤维310的相互交叉设置,既能简化加工复杂度,且有助于通过交叉设置增加多个竹炭纤维310之间的相互干涉,从而增加所述除臭层300的整体强度。
46.多个所述竹炭纤维310交叉设置后围合构成了多个透气孔311,所述透气孔311的布设方式及形状、尺寸不作限制,例如,多个所述透气孔311可呈阵列布设、呈辐射状布设、呈涡环状布设、或者随机分散布设;所述透气孔311的形状可以是圆形、菱形等多边形等。多个所述透气孔311的尺寸可作相同设置,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至少部分相异,此处不作一一详述。
47.在一实施例中,当多个所述竹炭纤维310之间限定出多个所述透气孔311;多个所
述第一皂体粒子220在所述除臭层300上的投影区域一一对应落入多个所述透气孔311的所在位置处。如此设置,有助于减少第一皂体粒子220的前方的遮挡,从而使得第一皂体粒子220产生的驱虫气流能够顺利向前扩散出。
48.此外,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海绵载体210的后表面分散开设有多个第二孔洞212;所述驱虫层200还包括多个第二皂体粒子230,多个所述第二皂体粒子230一一对应联结于多个所述第二孔洞212内,且自所述第二孔洞212显露出,所述第二皂体粒子230的制成材质包括止痒药剂。
49.所述第二皂体粒子230与第二孔洞212的具体设置,可参考上述第一皂体粒子220及所述第一孔洞211,此处不作一一赘述。所述第二皂体粒子230形成在所述海绵载体210的后表面,从而能够将产生的驱虫气流朝后扩散,缩短与人体体表之间的距离,使得该驱虫气流能够直接作用在面料主体1与人体体表之间,对进入面料主体1与人体体表之间区域的蚊虫进行驱赶或者消灭。
50.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皂体粒子230的后表面与所述海绵载体210的后表面平齐设置。也即,使得所述驱虫层200的后表面大致平整,而所述驱虫层200的后表面可以设置为平直面,也可以设置为弧度较大的弧面,此处不作限制。当所述驱虫层200的后表面大致平整,有助于增加所述面料主体1的后侧与人体体表之间的接触舒适度,从而提高所述驱虫除异味面料的使用舒适度。
51.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面料主体1还包括第一分隔层400及第二分隔层500,所述第一分隔层400设于所述基层100与所述驱虫层200之间,所述第二分隔层500设于所述驱虫层200与所述除臭层300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分隔层400及所述第二分隔层500的制成材质为透气隔水材质。如此设置,使得所述第二分隔层500能够阻隔外界水汽进入驱虫层200、所述第一分隔层400能够阻隔面料主体1与人体体表之间的水汽进入驱虫层200;由于第一皂体粒子220、第二皂体粒子230大致呈现为皂体结构,过多的水汽容易导致第一皂体粒子220、第二皂体粒子230过度消耗,且导致容纳腔内粘滑污染。
52.所述透气隔水材质的具体方案有多种,其中例如pvc透气隔水膜、tpu透气隔水膜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透气隔水材质包括经向和纬向膨胀型聚四氟乙烯纤维(eptfe)。eptfe具有高透气性、低吸水率,能够在高度防水的同时,不阻碍气流的通过。
53.接着,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分隔层500具有朝向对应的所述第一皂体粒子220设置的干涉部510,所述干涉部510用以在外力驱动所述驱虫层200与所述第二分隔层500朝靠近的方向变形时,与所述第一皂体粒子220的所述接触面221之间产生干涉。
54.可以理解,人体动作较大的部位,例如腋下、肘部一般容易产热、积汗,更易于招惹蚊虫。在本实施例中,当面料主体1受到外力作用而变形时,一般会挤压面料主体1,也即带动第二分隔层500与驱虫层200相互靠近,此时,第二分隔层500处的干涉部510能够与第一皂体粒子220的接触面221之间产生滑动抵接,相互干涉,从而有助于将第一皂体粒子220中的部分结构刮出,使得更多的驱虫气流产生,加大驱虫效果。
55.具体而言,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分隔层500对应所述第一皂体粒子220处凸设有多个摩擦凸起511,多个所述摩擦凸起511构成所述干涉部510。多个所述摩擦凸起511的凸出高度设置为适宜范围内,既不能设置为较为,使得过渡消耗第一皂体粒子220、且造成接触不适,也不能设置为较小,导致干涉失效;所述摩擦凸起511的硬度稍大于第一皂体粒
子220的硬度设置。
56.接着,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摩擦凸起511的外表面呈弧面状设置。所述弧面状设置,能够确保摩擦凸起511与接触面221之间的滑动顺畅,且不至于形成尖锐凸起而刺破第一皂体粒子220、基层100、或者人体。
5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