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稳定、保暖、不易起球的针织服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00692发布日期:2021-11-22 16:19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结构稳定、保暖、不易起球的针织服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结构稳定、保暖、不易起球的针织服装。


背景技术:

2.针织套装,即针织套头卫衣、针织拉链衫和针织长裤,既具有一定的保暖性又具有良好的透气性,适合在春秋季节、气温大约在10℃—

10℃的情况下穿着,深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春秋针织运动套装主要采用如下方案来实现:
3.(1)选用夹丝布,夹丝布一般为三层结构,分为面层、底层、夹丝层,面层和底层常采用26s

60s的精梳棉、50

150d涤纶纱,绑纱层常采用75

150d的涤纶纱或30

70d的锦纶纱,不同层选用不同的材料会有不同的外观和服用效果,具体如下:
4.1、选用棉+棉的夹丝布、空气层:面层、底层一般选用26s

60s的精梳棉,中间绑纱层一般选用75d

150d的涤纶纱或30

70d的锦纶纱,形成了棉夹涤或棉夹锦的结构,绝大部分夹丝布、空气层都是这种结构,优点是可确保外观是比较高档的棉质感,贴身穿着的也是亲肤舒适的棉材质,缺点是面里层都是棉材质,在穿着和洗涤过程中,变形、起球、水洗掉色等问题十分严重。
5.2、选用涤+棉的夹丝布、空气层:一层选用26s

60s的精梳棉,另一层选用50

150d涤纶纱,绑纱层选用75

150d的涤纶纱或30

70d的锦纶纱,少部分夹丝布、空气层都是这种结构,用棉做里层、涤做面层,优点是即能充分发挥里层棉亲肤、贴身穿着舒适的优势,又能充分发挥面层涤纶有型、不起球的优势;用棉做外层、涤做里层,优点是确保外观是棉质的,比较高档,贴身穿着的是涤纶,没有冰凉感;缺点是无论面里层如何选择,始终有一层是棉材质,在穿着和洗涤过程中,变形、起球、水洗掉色等问题比较严重。
6.3、选用涤+涤的夹丝布、空气层:面里层选用50

150d涤纶纱,绑纱层选用75

150d的涤纶纱或30

70d的锦纶纱,少部分夹丝布、空气层都是这种结构,优点是面里层都是涤纶材质,便宜、挺括、有型、透气、不起球、不掉毛、不沾毛、洗后不掉色,缺点是亲肤性不好,有静电,贴身穿着不舒服。
7.除此之外该类夹丝布外层都为平纹结构,外观单调无趣,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不足。
8.(2)选用复合布,复合布是两多种面料粘合在一起的新型材料,这种材料能不受机器的限制,将风格截然不同的面料复合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面料风格的单调性,常见的复合面料如下:
9.1、平纹/pu膜复合摇粒:面层一般选用30s左右的精梳棉/pu膜,底层选用50d

100d的涤纶纱,通过贴合的方式获得表层为棉平纹/pu,里层为摇粒绒的针织面料,此类面料的优点是保暖性较好,缺点是外层为普通棉平纹/pu膜,视觉效果较为普通,且选用pu膜面层时,面料的透气性较差,选用棉面层时,经多次洗涤衣物容易变形。
10.2、珠地布复合摇粒:面层珠地网眼一般采用30s

40s的精梳棉,底层摇粒选用50d

100d的涤纶纱,该复合材料在外观上拥有珠地网眼的凹凸结构,在穿着舒适度上有摇粒绒的蓬松结构,保暖性好,但面层摇粒摸起来手感粗糙,手感不够细腻,容易变形。
11.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1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稳定、保暖、不易起球、不易掉毛的针织服装。
13.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14.一种结构稳定、保暖、不易起球的针织服装,包括由面料拼接而成的服装本体,以面料靠近人体的一面为内表面,相对的一面为外表面,面料包括复合在一起的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第一面料的内表面与第二面料的外表面复合在一起,所述第一面料为锦纶编织而成的经编面料,第二面料为割断间隔织物的连接纱并在切割处形成绒毛部的割纱面料,所述间隔织物为涤纶编织而成的双针床经编面料,双针床经编面料包括由前针床编织而成的第一织物层、由后针床编织而成的第二织物层以及在前针床和后针床中交替垫纱并将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连接在一起的所述连接纱,所述绒毛部形成在割纱面料的内侧。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锦纶为40d/34f的全拉伸丝,所述涤纶为75d/144f的拉伸变形丝。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面料中还设有第一氨纶,第一氨纶的规格为40d,第一氨纶和所述锦纶以单针床经编机编织而成,单针床经编机具有两把梳栉,设为gb1和gb2,gb1的垫纱组织为1

0/1

2/1

0/2

3//,gb2的垫纱组织为1

1/2

2//。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连接纱以编链组织交织在所述第一织物层中,所述连接纱以编链组织交织在所述第二织物层中。
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二面料中还设有第二氨纶,第二氨纶的规格为40d,第二氨纶以衬垫组织交织在所述第一织物层和所述第二织物层中。
1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复合为粘合。
2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面料的克重为400g/m2。
21.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第一面料作为外层,采用锦纶经编面料,结构较为稳定,防脱散效果好,第二面料作为内层,采用割断间隔织物的连接纱的方式形成,间隔织物为涤纶双针床经编面料,形成具有绒毛部的割绒面料,绒毛顺滑,没有起球的风险,细小绒毛,能容纳更多的静止空气,增加了保暖性。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间隔织物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面料对应的gb1的垫纱示意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面料对应的gb2的垫纱示意图。
27.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间隔织物的垫纱示意图。
28.图中:
29.服装本体100
ꢀꢀꢀꢀꢀꢀꢀꢀꢀꢀꢀꢀꢀꢀꢀ
第一面料11
30.第二面料12
ꢀꢀꢀꢀꢀꢀꢀꢀꢀꢀꢀꢀꢀꢀꢀꢀ
锦纶111
31.第一氨纶112
ꢀꢀꢀꢀꢀꢀꢀꢀꢀꢀꢀꢀꢀꢀꢀ
第一织物层121
32.第二织物层122
ꢀꢀꢀꢀꢀꢀꢀꢀꢀꢀꢀꢀꢀ
连接纱123
33.涤纶124
ꢀꢀꢀꢀꢀꢀꢀꢀꢀꢀꢀꢀꢀꢀꢀꢀꢀꢀꢀ
第二氨纶125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35.参照图1至图6,一种结构稳定、保暖、不易起球的针织服装,包括由面料拼接而成的服装本体100,以面料靠近人体的一面为内表面,相对的一面为外表面。面料包括复合(具体可以采用粘合)在一起的第一面料11和第二面料12,第一面料11的内表面与第二面料12的外表面复合在一起。
3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面料11为锦纶111编织而成的经编面料,锦纶111纱线具有密度小,织物轻,弹性好,耐疲劳破坏,化学稳定性也很好,耐碱不耐酸、弹性好等特点。采用的是经编的织造方式,经编与纬编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所形成的线圈沿垂直方向或经纱方向排列,由相邻的纱线相互套接而成,具有防脱散型,面料结构稳定性、强度等性能优于常见的纬编面料。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面料11中还设有第一氨纶112,第一氨纶112的规格为40d,第一氨纶112和所述锦纶111以单针床经编机编织而成,单针床经编机具有两把梳栉,设为gb1和gb2,gb1的垫纱组织为1

0/1

2/1

0/2

3//,gb2的垫纱组织为1

1/2

2//。该编织结构在第一、第二、第三横列只横跨两个纵横编织,而第四横列横跨三个纵行进行编织,故织物表面会形成规律性的横纹纹路;gb2采用的原料是40d氨纶,其不成圈,采用一穿一空的方式,衬垫入gb1所形成的延展线中,因为氨纶的加入,使得该面布具有优良的弹性。
37.第二面料12为割断间隔织物的连接纱123并在切割处形成绒毛部的割纱面料,所述间隔织物为涤纶124编织而成的双针床经编面料,双针床经编面料包括由前针床编织而成的第一织物层121、由后针床编织而成的第二织物层122以及在前针床和后针床中交替垫纱并将第一织物层121和第二织物层122连接在一起的所述连接纱123,所述绒毛部形成在割纱面料的内侧。
3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锦纶111为40d/34f的全拉伸丝(即fdy),所述涤纶124为75d/144f的拉伸变形丝(即dty)。本实用新型中的d,业界亦称为丹尼尔数,其系指9000米纱线的重量(单位为克)。其中的f,其系指一根纱线中微细纤维的根数。
3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连接纱123以编链组织交织在所述第一织物层121中,所述连接纱123以编链组织交织在所述第二织物层122中。
4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二面料12中还设有第二氨纶125,第二氨纶125的规格为40d,第二氨纶125以衬垫组织交织在所述第一织物层121和所述第二织物层122中。具体地,涤纶124在两个针床(前针床和后针床)上都垫纱成圈形成第一织物层121和第二织物层122,同时将第一织物层121和第二织物层122连接起来,形成夹层式的立体间隔织物,再将间隔织物从连接纱123的中部剖开,得到两块割纱面料,每块割纱面料都有绒毛部,双针床经编机具有6把梳栉,设为gb1、gb2、gb3、gb4、gb5、gb6,其中gb1、gb6使用的原料是40d氨纶,gb2、gb3、gb4、gb5使用的是75d/144f dty涤纶124,垫纱方式如图6所示。
41.一般的夹丝布、空气层的克重在250—350g/m2之间,用于冬季针织套装制作克重
较低、保暖性差,本技术的面料的克重为400g/m2,克重较高,解决了普通夹丝布、空气层克重较低的问题。
42.常见的复合布的内层采用抓毛布、摇粒布等,手感粗糙不够细腻,且穿着是具有掉毛起球等问题,本技术的内层采用第二面料12,经编双针床编织的间隔织物剖开连接纱123所形成,其连接纱123采用的是75d/144f dty涤纶124,144f的涤纶124剖断形成的绒毛细密、有光泽、手感柔软顺滑,且绒毛部的主题部分与第一织物层121或第二织物层122一起形成编链结构,紧密的缠绕在一起,故不会有掉毛的风险,绒毛顺滑,根根分明,没有起球的风险,无数的细小绒毛,能容纳更多的静止空气,增加了保暖性。
43.常见的复合布面层采用的一般为纬编织造的棉制/涤制的平纹、夹丝布、珠地布,存在品相差、易起毛球、容易变形、没有弹性的特点,本技术采用的40d/34ffdy锦纶111,且采用经编的方法,通过垫纱方式的设置,使得该外观和手感都具有梭织面料的特点,结构稳定性好,不容易变形,不容易起毛起球,同时在编织手法上采用了变化经平组织,使得外观上看起来具有规律性横纹,提高了面料视觉效果。另外本技术的面层和底层都采用了氨纶作为原料,使得该发明具有较好的弹性。
44.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