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静电聚酯薄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14508发布日期:2022-01-29 14:25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静电聚酯薄膜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分子塑料薄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静电聚酯薄膜。


背景技术:

2.聚酯薄膜是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原料,采用挤出法制成厚片,再经拉伸制成的薄膜材料。聚酯薄膜、环保胶片、pet胶片、乳白胶片等印刷包装耗材,广泛用于玻璃钢行业、建材行业、印刷行业、医药卫生,聚酯薄膜因其综合性能优良而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3.但是,目前市面上一些聚酯薄膜容易产生静电,同时在使用过程中的强度和抗拉伸性相对比较差,导致薄膜使用周期较短,同时在薄膜转运过程中,一些支撑薄膜的纸管两端由于暴露在外部,这样很容易导致纸管两端出现折损的现象,导致纸管的支撑性变差,随着薄膜使用变得越来越少,进而可能会导致纸管出现折损的现象,进而导致薄膜破损的现象。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防静电聚酯薄膜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防静电、耐冲击性、阻燃性和抑菌性,同时具有较高强度和很好的抗撕裂型,同时能对纸管的端口进行很好的保护,提高纸管的支撑性,有效的避免纸管损害折弯的概率,对薄膜起到保护性的防静电聚酯薄膜。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静电聚酯薄膜包括:缠绕在纸管上的聚酯薄膜本体,所述聚酯薄膜本体包括基础层、抗静电层、阻燃层、抑菌层、支撑层、保护层和加强层,所述抗静电层设置在所述基础层的下方,所述阻燃层设置在所述抗静电层的下方,所述抑菌层设置在所述阻燃层的下方,所述支撑层设置在所述抑菌层的下方,所述保护层设置在所述支撑层的下方,所述加强层设置在所述保护层的下方。
7.优选的,所述纸管上还设置有两个保护套,两个所述保护套分别设置在所述纸管的两端,两个所述保护套上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上均设置支撑机构,并且两个所述保护套上均设置有两个固定机构。
8.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多个弹簧和四个支撑块,多个所述弹簧均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杆上,四个所述支撑块分别固定安装在多个所述弹簧上。
9.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安装槽、丝杆、限位杆、连接杆和固定块,所述安装槽开设在所述保护套上,所述丝杆转动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限位杆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槽上,所述连接杆螺纹套设在所述丝杆上,并且所述连接杆与所述限位杆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块固定安装在所述连接杆上。
10.优选的,所述丝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驱动块。
11.优选的,所述固定块呈环形设计。
12.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静电聚酯薄膜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静电聚酯薄膜:
14.1、聚酯薄膜本体通过第一层基础层、第二层抗静电层、第三层阻燃层、第四层抑菌层、第五层支撑层、第六层保护层和第七层加强层的相互配合,可以使聚酯薄膜本体具有很好的防静电性、耐冲击性、阻燃性和抑菌性,同时很好的加强了聚酯薄膜本体的强度、抗撕裂性,以及聚酯薄膜本体的热稳定性;
15.2、通过保护套可以对纸管的端口进行很好的保护,提高纸管的使用寿命,通过支撑机构可以对纸管端口的内部进行支撑,有效的降低纸管端口出现损坏折弯的情况,提高纸管的支撑强度,从而对纸管和聚酯薄膜本体进行保护,通过固定就可以很好的将保护套固定在纸管的端口上,对纸管的端口进行保护,同时避免保护套掉落,通过驱动块方便转动丝杆,通过固定块的环形设置,可以使固定块更好的对纸管端口的外部进行夹持固定。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静电聚酯薄膜的第一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7.图2本实用新型中聚酯薄膜本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静电聚酯薄膜的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图3中的a部分放大示意图;
20.图5为图4中的b部分放大示意图;
21.图6为图3中支撑杆、弹簧和支撑块的侧视装配示意图。
22.图中标号:1、聚酯薄膜本体;2、纸管;101、基础层;102、抗静电层;103、阻燃层;104、抑菌层;105、支撑层;106、保护层;107、加强层;3、保护套;4、支撑杆;5、弹簧;6、支撑块;7、安装槽;8、丝杆;9、限位杆;10、连接杆;11、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4.第一实施例:
25.请结合参阅图1-2。防静电聚酯薄膜包括:缠绕在纸管2上的聚酯薄膜本体1,所述聚酯薄膜本体1包括基础层101、抗静电层102、阻燃层103、抑菌层104、支撑层105、保护层106和加强层107,所述抗静电层102设置在所述基础层101的下方,所述阻燃层103设置在所述抗静电层102的下方,所述抑菌层104设置在所述阻燃层103的下方,所述支撑层105设置在所述抑菌层104的下方,所述保护层106设置在所述支撑层105的下方,所述加强层107设置在所述保护层106的下方,通过第一层101基础层、第二层抗静电层102、第三层阻燃层103、第四层抑菌层104、第五层支撑层105、第六层保护层106和第七层加强层107的相互配合,可以使聚酯薄膜本体1具有很好的防静电性、耐冲击性、阻燃性和抑菌性,同时很好的加强了聚酯薄膜本体1的强度、抗撕裂性,以及聚酯薄膜本体1的热稳定性。
26.本实施例中:
27.使用时,聚酯薄膜本体1总共分为六层,第一层基础层101为聚丙烯材质,有效的提高聚酯薄膜本体1的耐冲击、韧性好,第二层抗静电层102为丙烯酸类树脂材质,可以有效的防止聚酯薄膜本体1产生静电,第三层阻燃层103为聚四氟乙烯,使聚酯薄膜本体1具有很好的阻燃性,第四层抑菌层104为银离子和复合纳米材料合成的纳米结合土层,使聚酯薄膜本
体1具有很好的抑菌性,第五层保护层106为聚氨酯树脂材料,具有强度高,抗撕裂性,可以对整个聚酯薄膜本体1形成保护作用,延长聚酯薄膜本体1的使用周期,第七层加强层107为二氧化钛材质,能提高聚酯薄膜本体1的耐候性和热稳定性。
28.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静电聚酯薄膜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静电聚酯薄膜,聚酯薄膜本体1通过第一层101基础层、第二层抗静电层102、第三层阻燃层103、第四层抑菌层104、第五层支撑层105、第六层保护层106和第七层加强层107的相互配合,可以使聚酯薄膜本体1具有很好的防静电性、耐冲击性、阻燃性和抑菌性,同时很好的加强了聚酯薄膜本体1的强度、抗撕裂性,以及聚酯薄膜本体1的热稳定性。
30.第二实施例:
31.基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防静电聚酯薄膜,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出另一种防静电聚酯薄膜。第二实施例仅仅是第一实施例的优选的方式,第二实施例的实施对第一实施例的单独实施不会造成影响。
3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33.请结合参阅图3-6,防静电聚酯薄膜还包括两个保护套3,两个所述保护套3分别设置在所述纸管2的两端,两个所述保护套3上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杆4,两个所述支撑杆4上均设置支撑机构,并且两个所述保护套3上均设置有两个固定机构,通过保护套3可以对纸管2的端口进行很好的保护,提高纸管2的使用寿命。
34.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多个弹簧5和四个支撑块6,多个所述弹簧5均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杆4上,四个所述支撑块6分别固定安装在多个所述弹簧5上,通过支撑机构可以对纸管2端口的内部进行支撑,有效的降低纸管2端口出现损坏折弯的情况,提高纸管2的支撑强度,从而对纸管2和聚酯薄膜本体1进行保护。
35.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安装槽7、丝杆8、限位杆9、连接杆10和固定块11,所述安装槽7开设在所述保护套3上,所述丝杆8转动安装在所述安装槽7内,所述限位杆9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槽7上,所述连接杆10螺纹套设在所述丝杆8上,并且所述连接杆10与所述限位杆9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块11固定安装在所述连接杆10上,通过固定就可以很好的将保护套3固定在纸管2的端口上,对纸管2的端口进行保护,同时避免保护套3掉落。
36.所述丝杆8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驱动块,通过驱动块方便转动丝杆8。
37.所述固定块11呈环形设计,通过固定块11的环形设置,可以使固定块11更好的对纸管2端口的外部进行夹持固定。
38.本实施例中:
39.使用时,首先将支撑块6放入纸管2端口内,在将支撑块6放入纸管2端口内时,纸管2会对支撑块6进行挤压,支撑块6对弹簧5后进行挤压,随着弹簧5被挤压和复位,支撑块6从内部对纸管2的端口进行支撑,可以有效的加强纸管2端口的强度,有效的降低纸管2端口出现损坏折弯的情况,提高纸管2的支撑强度,从而对纸管2和聚酯薄膜本体1进行保护;
40.然后通过驱动块转动丝杆8,在限位杆9的作用下,丝杆8带动连接杆10移动,连接杆10带动固定块11移动,从而对纸管2的外部进行固定夹持,这样就可以将保护套3很好的固定在纸管2的端口上,避免掉落,同时对纸管2的端口进行保护,同理反向操作就可以将固定块11脱离纸管2。
41.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静电聚酯薄膜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4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静电聚酯薄膜,通过保护套3可以对纸管2的端口进行很好的保护,提高纸管2的使用寿命,通过支撑机构可以对纸管2端口的内部进行支撑,有效的降低纸管2端口出现损坏折弯的情况,提高纸管2的支撑强度,从而对纸管2和聚酯薄膜本体1进行保护,通过固定就可以很好的将保护套3固定在纸管2的端口上,对纸管2的端口进行保护,同时避免保护套3掉落,通过驱动块方便转动丝杆8,通过固定块11的环形设置,可以使固定块11更好的对纸管2端口的外部进行夹持固定。
43.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设备结构和附图主要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描述,在该设计原理的技术上,装置的动力机构、供电系统及控制系统等的设置并没有完全描述清楚,而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上述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可清楚获知其动力机构、供电系统及控制系统的具体。
4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