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韧性耐刺穿包装膜和包装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33785发布日期:2022-05-17 10:08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韧性耐刺穿包装膜和包装袋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膜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韧性耐刺穿包装膜和包装袋。


背景技术:

2.包装对于工业产品保护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常见金属行业所用的包装材料为复合膜,但现有复合膜韧性不佳、不耐穿刺和阻隔性较差等缺点,导致在金属运输过程中出现破裂,金属暴露在空气中与水和氧气接触容易生锈,对金属的性能有消极影响,造成金属产品资源的浪费。
3.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07028421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五金配件的包装膜,包装膜从外到内依次包括第一pe层、第一tie层、pa层、第二tie层和第二pe层,pa层为经过改性处理制成的耐磨尼龙层。该包装膜具有防刺穿性能,但是隔气隔水性能、韧性和热封层的气密性均欠佳,不利于金属的长期保存,且包装膜不耐用。
4.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金属包装用薄膜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韧性耐刺穿包装膜。
6.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韧性耐刺穿包装膜,为多层共挤膜,所述共挤膜由表至里依次包括尼龙表层、聚乙烯内层、阻隔芯层和热封层,所述阻隔芯层包括evoh层,所述尼龙表层为共聚尼龙层。
7.为了进一步增强包装膜的阻隔性能,提高包装膜的耐刺穿性能,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阻隔芯层为pa/evoh的层叠结构,或为pa/evoh/pa的层叠结构,所述阻隔芯层的厚度占所述共挤膜总厚度的30~35%。pa/evoh的层叠结构中,pa层通过粘合层与热封层连接,或与聚乙烯内层连接。
8.为了表层达到最佳的耐刺穿性能,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尼龙表层的厚度占所述共挤膜总厚度的8~10%。
9.为了提高包装膜热封层的气密性和韧性,且保证热封层的抗污性,防止与金属接触的贴合面吸附异物,对保存金属的性能和外观有消极影响,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热封层为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层,所述热封层的厚度占所述共挤膜总厚度的30~35%。
10.为了提高包装膜的膜厚均匀性,进一步提高包装膜的韧性,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聚乙烯内层为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混合层。
11.为了提高粘接层的粘合强度,进一步提高包装膜的韧性,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尼龙表层与聚乙烯内层、聚乙烯内层与阻隔芯层、阻隔芯层与热封层之间通过粘接层连接,所述粘接层为聚乙烯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改性共混。
12.为了优化包装膜的层叠数和层厚,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共挤膜为九层,所述阻隔芯层为pa/evoh/pa的层叠结构,所述共挤膜的总厚为70~200微米。
13.为了提高阻隔芯层的韧性,增强阻隔芯层的阻隔性和耐刺穿性,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阻隔芯层中的尼龙层为共聚尼龙层。
1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包装袋,由上述的韧性耐刺穿包装膜的热封层贴合热封制得。
15.优选的技术方案为:还包括印刷层,所述印刷层为bopp层、bopa层和bope层中的一种,所述印刷层与所述包装膜复合。
16.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17.本实用新型包装膜结构合理,通过尼龙表层和阻隔芯层共同作用增强了包装膜的耐刺穿性;尼龙表层为共聚尼龙层提高包装膜表层的韧性,进一步提高包装膜的耐刺穿性;阻隔芯层包括evoh层增强包装膜的阻隔性能。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包装膜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包装膜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包装膜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对比例包装膜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尼龙表层;2、聚乙烯内层;3、阻隔芯层;4、热封层;5、印刷层;31、尼龙层;32、evoh层;50、第一粘接层;51、第二粘接层;52、第三粘接层。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4.实施例1
25.如图1所示,韧性耐刺穿包装膜为九层共挤膜,粘接层包括第一粘接层50、第二粘接层51和第三粘接层52,共挤膜由表至里依次为尼龙表层1、第一粘接层50、聚乙烯内层2、第二粘接层51、阻隔芯层3、第三粘接层52和热封层4,其中,阻隔芯层3包括evoh层32和尼龙层31,阻隔芯层3为pa/evoh/pa的层叠结构。
26.热封层4为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层,聚乙烯内层2为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混合层,阻隔芯层3中的尼龙层31为共聚尼龙层,第一粘接层50、第二粘接层51和第三粘接层52均为聚乙烯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改性共混粘接层。
27.包装膜的总膜厚为100μm,其中,尼龙表层1为10μm、第一粘接层50为6μm、聚乙烯内层2为10μm、第二粘接层51为6μm、阻隔芯层3为32μm、第三粘接层52为6μm和热封层4为30μm;其中,阻隔芯层3中两层尼龙单元层的层厚均为10μm,evoh层32为12μm。
28.强韧性耐刺穿包装袋,由上述的韧性耐刺穿包装膜的热封层贴合热封制得,包装袋的规格490mm*700mm*100μm。
29.实施例2
30.如图2所示,实施例2基于实施例1,区别在于,韧性耐刺穿包装膜为七层共挤膜,阻隔芯层3为evoh单层,七层共挤膜的膜结构式为pa/tie/pe/tie/evoh/tie/pe,阻隔芯层3为
12μm,其他膜层的层厚不变,各膜层的材质也不变,包装膜的总膜厚为80μm。
31.实施例3
32.如图3所示,实施例3基于实施例1,区别在于,包装膜的表层复合印刷层5,印刷层5为bopa层,bopa层的层厚为10μm,包装膜的总膜厚为110μm。
33.对比例
34.如图4所示,对比例基于实施例1,区别在于,韧性耐刺穿包装膜为七层共挤膜,未包括尼龙表层,其他膜层的层厚不变,七层共挤膜的膜结构式为pe/tie/pa/evoh/pa/tie/pe。
35.包装膜物理机械性能检测
36.1、抗穿刺性能:检测标准gb/t 10004-2008;检测方法:采用2.5mm的针头对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得的薄膜进行常温穿刺强度测试和低温穿刺强度测试。测试温度:常温测试指测试温度为25℃;低温测试指测试温度为-38℃。
37.2、落镖冲击测试:检测标准gbt9639.1-2008;
38.3、拉伸强度测定:测试标准gb/t1040.3-2006;
39.4、断裂伸长率测定:测试标准gb/t1040.3-2006;
40.5、水蒸气透过量:检测标准gb/t1037-1988;
41.6、氧气透过量:检测标准gb/t1038-2000;
42.实施例和对比例包装袋的物理机械性能检测结果见下表:
[0043][0044]
落镖冲击≥400g,常温抗刺穿性≥15n,低温抗刺穿性≥10n,为合格产品。实施例1较于对比例,通过尼龙表层和阻隔芯层共同作用不仅增强了包装膜的耐刺穿性,且增强了落镖冲击。
[0045]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