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穿刺性的拉伸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45316发布日期:2022-07-13 07:29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穿刺性的拉伸膜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拉伸膜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耐穿刺性的拉伸膜。


背景技术:

2.拉伸膜是一种透明、富有弹性及强度且无毒无害的柔软聚乙烯塑料薄膜,具有防潮、防尘和提高效益的特点,能达到保护产品及降低成本之目的,随着拉伸膜的实际使用,发现现有的拉伸膜易被刺穿,为提高拉伸膜的防护性能,耐穿刺性的拉伸膜孕育而生,实际使用具有操作简单、结构稳定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3.然而现有的耐穿刺性的拉伸膜,当缠绕物品完毕后,需要断开耐穿刺性的拉伸膜,耐穿刺性的拉伸膜的断裂端会重新进行缠绕,由于耐穿刺性的拉伸膜的透明度较高,自转缠绕的耐穿刺性的拉伸膜,操作工人难以寻找到断裂端,为耐穿刺性的拉伸膜的使用带来不便,其次,当需要断开耐穿刺性的拉伸膜时,操作工人要借助工具,当操作工人周围不具备操作工具时,难以将耐穿刺性的拉伸膜断开,为耐穿刺性的拉伸膜的断开使用带来不便。
4.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耐穿刺性的拉伸膜,具备能够便于寻找耐穿刺性的拉伸膜的断裂端、在不借助工具的前提下,操作工人可徒手断开耐穿刺性的拉伸膜的优点,进而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7.(二)技术方案
8.为实现上述能够便于寻找耐穿刺性的拉伸膜的断裂端、在不借助工具的前提下,操作工人可徒手断开耐穿刺性的拉伸膜的优点,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9.一种耐穿刺性的拉伸膜,包括缠绕筒,所述缠绕筒的侧壁缠绕安装有拉伸膜体,所述缠绕筒的两端均套接安装有防护罩,所述拉伸膜体由薄膜内层和两组耐穿刺层组成,所述拉伸膜体的两侧开设有多组撕断槽。
10.进一步的,所述缠绕筒的两端端部均固定安装有外螺纹管,两组所述防护罩的远离端均开设有贯穿孔,两组所述外螺纹管的一端分别挂穿两组所述贯穿孔,两组所述外螺纹管的侧壁均套接安装有内螺纹环,所述缠绕筒的两端侧壁均固定套接安装有阻挡孔板,两组所述防护罩的侧壁均开设有让位通槽,所述拉伸膜体的一端两侧分别位于两组所述让位通槽的内部。
11.进一步的,两组所述外螺纹管与两组所述内螺纹环相互啮合。
12.进一步的,两组所述贯穿孔的内壁开设有多组球窝,且多组所述球窝的内部均设置有滚珠。
13.进一步的,多组所述球窝开口处的截面尺寸小于多组所述滚珠的最大截面尺寸。
14.进一步的,多组所述撕断槽的内部设置有多组胶滴,所述拉伸膜体的上下面均设
置有两组防护层,四组所述防护层与拉伸膜体之间设置有第一胶水层,同侧两组所述防护层之间设置有第二胶水层。
15.进一步的,所述薄膜内层位于两组所述耐穿刺层之间,两组所述耐穿刺层由聚酰胺材料制得。
16.(三)有益效果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耐穿刺性的拉伸膜,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8.(1)、本实用新型采用了防护罩,实际使用耐穿刺性的拉伸膜时,操作工人用手拉扯拉伸膜体的一端,使其贯穿两组让位通槽,随着拉伸膜体的卷出,拉伸膜体会推动两组防护罩旋转,当拉伸膜体断开时,拉伸膜体的一端依旧贯穿两组让位通槽,此时拉伸膜体的一端被两组防护罩支起,便于操作工人下次快速找出拉伸膜体的断裂端,当需要卸下两组防护罩时,利用两组外螺纹管与两组内螺纹环相互啮合,操作工人用手顺、逆时针旋转两组内螺纹环,当两组外螺纹管与两组内螺纹环分离时,此时可抽出两组防护罩,两组防护罩旋转时,多组滚珠受缠绕筒的摩擦力作用,分别在多组球窝的内部滚动,由于多组滚珠表面光滑,能够削减两组防护罩的旋转阻力,通过设置的防护罩,能够便于寻找耐穿刺性的拉伸膜的断裂端,为耐穿刺性的拉伸膜的使用带来便利。
19.(2)、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撕断槽,当需要断开拉伸膜体时,操作工人用手相向远离同侧两组防护层的开合处,操作工人持续用力,可将粘合的同侧两组防护层分离,此时多组撕断槽外置空气中,操作工人可选择任意一组撕断槽,沿一组撕断槽可撕断拉伸膜体,拉伸膜体另一侧的多组撕断槽为备用使用,多组胶滴起到粘合多组撕断槽的作用,当拉伸膜体断开时,操作工人可用手扯断多余的四组防护层,通过设置的撕断槽,在不借助工具的前提下,操作工人可徒手断开耐穿刺性的拉伸膜,为耐穿刺性的拉伸膜的断开使用带来便利。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耐穿刺性的拉伸膜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缠绕筒的截面示意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防护罩的立体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拉伸膜体的部分截面示意图;
25.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第一胶水层的部分截面示意图;
26.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图2中a的放大图;
27.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图5中b的放大图。
28.图中:
29.1、缠绕筒;2、拉伸膜体;3、防护罩;4、薄膜内层;5、耐穿刺层;6、撕断槽;7、外螺纹管;8、内螺纹环;9、阻挡孔板;10、贯穿孔;11、球窝;12、滚珠;13、让位通槽;14、胶滴;15、防护层;16、第一胶水层;17、第二胶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3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耐穿刺性的拉伸膜。
32.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1-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耐穿刺性的拉伸膜,包括缠绕筒1,缠绕筒1的侧壁缠绕安装有拉伸膜体2,缠绕筒1的两端均套接安装有防护罩3,拉伸膜体2由薄膜内层4和两组耐穿刺层5组成,拉伸膜体2的两侧开设有多组撕断槽6,薄膜内层4和两组耐穿刺层5均为现有结构,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33.在一个实施例中,缠绕筒1的两端端部均固定安装有外螺纹管7,两组防护罩3的远离端均开设有贯穿孔10,两组外螺纹管7的一端分别挂穿两组贯穿孔10,两组外螺纹管7的侧壁均套接安装有内螺纹环8,缠绕筒1的两端侧壁均固定套接安装有阻挡孔板9,两组防护罩3的侧壁均开设有让位通槽13,拉伸膜体2的一端两侧分别位于两组让位通槽13的内部,通过设置的防护罩3,能够便于寻找耐穿刺性的拉伸膜的断裂端,为耐穿刺性的拉伸膜的使用带来便利。
34.在一个实施例中,两组外螺纹管7与两组内螺纹环8相互啮合,便于调节两组内螺纹环8的使用位置。
35.在一个实施例中,两组贯穿孔10的内壁开设有多组球窝11,且多组球窝11的内部均设置有滚珠12,多组滚珠12能够削减两组防护罩3与缠绕筒1的摩擦阻力。
36.在一个实施例中,多组球窝11开口处的截面尺寸小于多组滚珠12的最大截面尺寸,避免因多组球窝11开口处的截面尺寸过大,导致多组滚珠12脱离多组球窝11的内部。
37.在一个实施例中,多组撕断槽6的内部设置有多组胶滴14,拉伸膜体2的上下面均设置有两组防护层15,四组防护层15与拉伸膜体2之间设置有第一胶水层16,同侧两组防护层15之间设置有第二胶水层17,通过设置的撕断槽6,在不借助工具的前提下,操作工人可徒手断开耐穿刺性的拉伸膜,为耐穿刺性的拉伸膜的断开使用带来便利。
38.在一个实施例中,薄膜内层4位于两组耐穿刺层5之间,两组耐穿刺层5由聚酰胺材料制得。
39.工作原理:
40.实际使用耐穿刺性的拉伸膜时,操作工人用手拉扯拉伸膜体2的一端,使其贯穿两组让位通槽13,随着拉伸膜体2的卷出,拉伸膜体2会推动两组防护罩3旋转,当拉伸膜体2断开时,拉伸膜体2的一端依旧贯穿两组让位通槽13,此时拉伸膜体2的一端被两组防护罩3支起,便于操作工人下次快速找出拉伸膜体2的断裂端,当需要卸下两组防护罩3时,利用两组外螺纹管7与两组内螺纹环8相互啮合,操作工人用手顺、逆时针旋转两组内螺纹环8,当两组外螺纹管7与两组内螺纹环8分离时,此时可抽出两组防护罩3,两组防护罩3旋转时,多组滚珠12受缠绕筒1的摩擦力作用,分别在多组球窝11的内部滚动,由于多组滚珠12表面光滑,能够削减两组防护罩3的旋转阻力,通过设置的防护罩3,能够便于寻找耐穿刺性的拉伸膜的断裂端,为耐穿刺性的拉伸膜的使用带来便利,同时,当需要断开拉伸膜体2时,操作工
人用手相向远离同侧两组防护层15的开合处,操作工人持续用力,可将粘合的同侧两组防护层15分离,此时多组撕断槽6外置空气中,操作工人可选择任意一组撕断槽6,沿一组撕断槽6可撕断拉伸膜体2,拉伸膜体2另一侧的多组撕断槽6为备用使用,多组胶滴14起到粘合多组撕断槽6的作用,当拉伸膜体2断开时,操作工人可用手扯断多余的四组防护层15,通过设置的撕断槽6,在不借助工具的前提下,操作工人可徒手断开耐穿刺性的拉伸膜,为耐穿刺性的拉伸膜的断开使用带来便利。
41.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