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用约束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63925发布日期:2022-09-09 19:37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警用约束叉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抓捕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警用约束叉。


背景技术:

2.约束叉是抓捕人员用于抓捕某类人员的一种抓捕械具。申请号为201420576255.8,名称为警用约束叉的专利中公开了支撑杆、设于支撑杆端部的抓捕环、通过扭簧转动设于抓捕环开口端的限位块,通过一推一拉的操作实现对某类人员的束缚,解决传统抓捕某类人员时,不可避免与某类人员直接接触,造成负伤甚至牺牲、甚至罪犯逃脱的问题。但是因其前端的抓捕环为刚性结构,叉套尺寸固定,实战时叉套部位受限,一般只能叉套和约束下肢且易挣脱,更重要的是由于叉头尺寸固定而无法约束或限制某类人员上肢的自由活动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4.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警用约束叉,首先是实现对某类人员的上肢、颈部的有效插套和约束,特别是当叉套某类人员上肢时,能够最大限度的干扰和影响某类人员持械上肢的自主攻击行为,减少出警人员受伤害的危险性,而一旦叉套成功,则可以有效约束上肢,对持械某类人员具有良好的抓捕和束缚效果,其次是提高对某类人员下肢约束的有效性,避免被限制人在短时间内挣脱。
5.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警用约束叉,包括:
6.叉杆;
7.叉头,其设于所述叉杆一端,所述叉头远离叉杆的一端开口设置,且开口处相对设置一对复位转杆以封闭开口,当给予一对复位转杆朝向叉杆的力时,一对复位转杆转动打开开口;
8.第一约束带,其两端分别与一对复位转杆的相对端固接。
9.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约束带为弹性带状结构,进一步优选的,第一约束带的周长尺寸略小于正常人体的小臂周长,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10.优选的是,还包括:第二约束带,其为非弹性带状结构,两端分别与一对复位转杆的相对端固接,且位于第一约束带外周,当无外力作用时,第二约束带的长度大于第一约束带长度,进一步优选的,第二约束带的其周长尺寸略大于正常人体的颈部周长,可依据具体的情况确定。
11.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约束带、第二约束带的对应的端部叠设后,装订安装孔;
12.每个复位转杆自由端凹陷具有安装槽,以容纳所述第一约束带、第二约束带叠设的端部,并固定。
13.优选的是,每个复位转杆与对叉头的对应开口端部间通过锁止组件连接,每个锁止组件包括:
14.连接件,其固设于所述叉头开口端,且所述复位转杆与所述连接件转动连接;
15.限位杆,其设于所述连接件上,当所述复位转杆封闭开口时,所述复位转杆与所述限位杆抵接,以限定所述复位转杆自由端沿远离叉杆方向的移动;
16.拉簧,其一端与所述复位转杆位于连接件内的一端连接,另一端设于连接件上,当无外力作用时,所述拉簧拉动所述复位转杆封闭开口。
17.优选的是,还包括:
18.下固定块,其固设于所述叉杆与插头连接的一端;
19.上固定块,其可拆卸对接设于所述下固定块顶端,且配合所述下固定块形成固定叉头的弧形通道。
20.优选的是,所述叉杆由至少两节支杆对接固定组成。
21.优选的是,相邻两节支杆通过一组连接机构对接固定,每组连接机构包括:
22.滑块组、保护套,所述滑块组、保护套设于其中一支杆端部外侧,且沿远离该支杆端部方向依次设置,所述滑块组包括沿所述支杆周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滑块,所述保护套与所述支杆螺接;
23.容纳槽,其设于另一支杆端部,所述容纳槽侧壁具有与每个滑块对应的滑道,每个滑道包括依次连通且垂直设置的插入部、转向部、定位部,所述插入部沿支杆长度方向设置,且贯穿对应支杆端部形成使滑块进入的缺口,所述定位部、插入部位于转向部同侧;
24.其中,当滑块分别位于对应定位部时,转动保护套,使其端部与相对支杆端部抵接,以使相邻两节支杆对接固定。
25.优选的是,所述滑块组包括沿所述支杆周向等间隔设置的两个。
26.优选的是,所述叉杆远离叉头的一端设置直线型、环状的手柄,当所述手柄为直线型时,所述手柄与所述叉杆间通过助推机构连接,所述助推机构包括:
27.助推槽,其沿所述手柄端部凹陷形成,所述助推槽内壁内缩形成挡环,挡环将所述助推槽沿远离槽底的方向分隔为第一槽体、第二槽体,所述第一槽体侧壁贯穿具有通孔,所述第二槽体侧壁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一个滑槽;
28.助推杆,其设于所述叉杆端部,且与所述叉杆连接处具有与滑槽匹配的助推块,以使所述助推杆滑动设于助推槽内,且端部穿过所述挡环,穿出端与所述助推槽槽底间设置弹簧;
29.限位块,其弹性设于所述第一槽体内,且自由端从所述通孔穿出,所述限位块贯穿具有限位孔,所述助推杆穿出所述限位孔,其中,所述限位孔内设置定位杆,所述助推杆侧壁两端设置与定位杆匹配的限位槽,当按压所述限位块,使定位杆脱离限位槽时,所述助推杆滑动穿过所述限位孔,当所述定位杆限位于靠近弹簧的限位槽时,所述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30.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31.通过复位转杆配合锁止组件的设置,能够触碰式实现自动反向锁止,对某类人员快速约束,一招制敌;进一步,配合第一约束带、第二约束带的设置,提高对上肢、胫部、下肢约束有效性,避免被限制人在短时间内挣脱,特别是对持械上肢具有良好的约束效果。
32.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33.图1为本发明的其中一种技术方案所述警用约束叉的结构示意图;
34.图2为本发明的其中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叉头的结构示意图;
35.图3为本发明的其中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叉头的结构示意图;
36.图4为本发明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7.图5为本发明的其中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助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8.图6为本发明的其中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助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9.图7为本发明的其中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助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40.图8为本发明的其中一种技术方案所述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41.附图标记具体为:叉杆1;叉头2;复位转杆20;安装槽21;第一约束带3;第二约束带30;安装孔31;连接件4;限位杆40;滑块5;保护套50;容纳槽51;插入部52;转向部53;定位部54;下固定块6;上固定块60;弧形通道61;手柄7;助推槽8;挡环80;第一槽体81;第二槽体82;通孔83;滑槽84;助推杆85;助推块86;弹簧87;限位槽88;限位块9;限位孔90;定位杆91。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43.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44.如图1-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警用约束叉,包括:
45.叉杆1;
46.叉头2,其设于所述叉杆1一端,所述叉头2远离叉杆1的一端开口设置,且开口处相对设置一对复位转杆20以封闭开口,当给予一对复位转杆20朝向叉杆1的力时,一对复位转杆20转动打开开口;
47.第一约束带3,其两端分别与一对复位转杆20的相对端固接。
4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警用约束叉长度不低于1.5m,优选的所述警用约束叉长度不低于2m,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信用约束叉的长度不低于2.1m,所述叉头2为前端具有开口的喇叭状,优选为u型,所述叉头2在开口端形成两个连接端,每个连接端对应设置一个复位转杆20,所述复位转杆20与叉头2的连接端可转动连接,且在不受外力作用时,能够自动实现复位,封闭开口,此时,一对叉头2相对且共直线设置,当给予一对复位转杆20朝向叉杆1的力时,一对复位转杆20转动打开开口,当一对叉头2相对且共直线设置时,给予一对复位转杆20远离叉杆1的力,不能带动复位转杆20转动;所述第一约束带为弹性带状结构、非弹性带状结构的一种,所述第一约束带3的大小依据实际固定部位设定,所述叉杆1、叉头2的主要材料可为高强特制铝合金,抗破坏强度高与普通铝合金5.6倍,使用过程中,警用约束叉用于实现对上肢、胫部、下肢的约束,以约束上肢手腕为例:抓捕人员握持叉杆1,将叉头2朝向某类人员的身体(手臂)进行推送,当叉头2 与某类人员的手臂接触后,继续推送的力给予一对复位转杆20朝向叉杆1的力时,一对复位转杆20转动打开开口,某类人员的手臂进入叉头2,同时,进入第一约束带3的约束空间,再无外力作用下或者某类人员向后拉扯力的作用下,一对复位转杆20封闭开口,实现对某类人员的抓捕;采用这种技术方案,传统的叉
头2为刚性结构,叉头2尺寸固定,实战时叉套部位明显受限,多不能满足对上肢的叉套,即使对下肢也会容易挣脱,通过约束带的使用,实现对约束部位的部分或全部缠绕,增强防挣脱效果。
49.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约束带3为弹性带状结构。采用这种方案,所述第一约束带3为弹性带状结构,相对于非弹性带状结构,在实现对下肢、脖颈、上肢圈设固定的要求的同时,相对于非弹性带状结构可适当缩小所述第一约束带3长度,提高约束效果,进一步增强防挣脱效果。
50.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如图2所示,还包括:第二约束带30,其为非弹性带状结构,两端分别与一对复位转杆20的相对端固接,且位于第一约束带3外周,当无外力作用时,第二约束带30的长度大于第一约束带3长度。第二约束带30的长度限定满足当约束相应的身体部位时,以使该身体部位不与叉头2底端接触,采用这种方案,通过内层弹性带状结构实现对约束部位的部分或全部缠绕,增强防挣脱效果,配合外层非弹性带状结构,对约束部位实现保护,避免用力过度对某类人员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与传统的人工控制开口和闭合相比,复位转杆20配合第一约束带3、第二约束带30的设置速度快且成功率高,且反锁功能无须人工二次操作,简单有效,可靠性高,速度快捷方便。
51.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约束带3、第二约束带30的对应的端部叠设后,装订安装孔31,所述第一约束带3、第二约束带30端部处理形成固定点;
52.每个复位转杆20自由端凹陷具有安装槽21,以容纳所述第一约束带3、第二约束带 30叠设的端部,并螺栓固定(螺栓穿过安装孔31)。采用这种方案,通过安装槽21配合安装孔31的设置提高安装稳定性,同时便于第一约束带3、第二约束带30的更换。
53.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如图2所示,每个复位转杆20与对叉头2的对应开口端部间通过锁止组件连接,每个锁止组件包括:
54.连接件4,其固设于所述叉头2开口端,且所述复位转杆20与所述连接件4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连接件4为u型件,依据图2所处方位,所述u型件的顶端、底端、左端均开口设置;
55.限位杆40,其设于所述连接件4上,具体的,所述限位杆40设于所述连接件4的相对侧壁间,当所述复位转杆20封闭开口时,此时所述复位转杆20水平设置,所述复位转杆20的底端面与所述限位杆40的顶面抵接,以限定所述复位转杆20自由端沿远离叉杆 1方向的移动,即不使所述复位转杆20自由端(与另一复位转杆20相对的一端)沿远离叉杆1方向继续移动;
56.拉簧,其一端与所述复位转杆20位于连接件4内的一端连接,另一端设于连接件4 后端壁上,且位于所述复位转杆20位于连接件4内的一端下方,对所述复位转杆20位于连接件4内的一端形成向下拉扯的力,当无外力作用时,所述拉簧拉动所述复位转杆20 封闭开口。采用这种方案,能够触碰式实现快速有效的约束,在约束部位的同时,自动反向锁止,避免被限制人瞬间挣脱。
57.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如图1-2所示,还包括:
58.下固定块6,其固设于所述叉杆1与插头连接的一端,所述下固定块6与所述叉杆1 间可采用固接、可拆卸连接(具体可为螺接)中的任一种连接方式;
59.上固定块60,其可拆卸对接设于所述下固定块6顶端,且配合所述下固定块6形成
固定叉头2的弧形通道61(上固定块60、下固定块6相对的一侧均具有通槽,两通槽对接形成)。采用这种方案,安装过程中,将所述叉头2底端放置于所述下固定块6的通槽内对接上固定块60,并将上固定块60、下固定块6通过螺栓固定,以将叉杆1与叉头2 固定连接。
60.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如图1所示,所述叉杆1由至少两节支杆对接固定组成。采用这种方案,所述叉杆1可以为单杆,也可以为至少两节支杆对接固定组成,对接的方式为现有的任一种,具体可为螺接。
61.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如图1、图4所示,相邻两节支杆通过一组连接机构对接固定,每组连接机构包括:
62.滑块5组、保护套50,所述滑块5组、保护套50设于其中一支杆端部外侧,且沿远离该支杆端部方向依次设置,所述滑块5组包括沿所述支杆周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滑块 5,所述保护套50与所述支杆螺接;
63.容纳槽51,其设于另一支杆端部,所述容纳槽51侧壁具有与每个滑块5对应的滑道,每个滑道包括依次连通且垂直设置的插入部52、转向部53、定位部54,所述插入部52 沿支杆长度方向设置,且贯穿对应支杆端部形成使滑块5进入的缺口,所述定位部54、插入部52位于转向部53同侧;
64.其中,当滑块5分别位于对应定位部54时,转动保护套50,使其端部与相对支杆端部抵接,以使相邻两节支杆对接固定,优选的,当所述滑块5位于对应定位部54时,所述滑块5的顶端不突出所述定位部54顶面。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滑块5组包括至少两个滑块5,优选的,所述滑块5组包括2-3个滑块5,进一步优选的,至少两个滑块5 等间隔设置,所述支杆端部具有外螺纹,所述保护套50内侧壁具有相应的内螺纹,以使所述保护套50与所述支杆螺接,优选的,所述另一支杆的端部固接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凸出该支杆的部分构成容纳槽51,使用过程中,其中一支杆上的滑块5与另一支杆上的插入部52一一对应,并相对运动至滑块5与插入部52抵接,沿转向部53方位转动具有滑块5的支杆,以使所述滑块5在转向部53内移动,至与定位部54侧壁抵接,沿支杆周向使一对支杆相背离移动,以使滑块5抵接设于定位部54远离对应转向部53的一端,转动保护套50至保护套50与另一支杆端部(连接套端部)抵接,实现相邻支杆间的固定,采用这种方案,通过保护套50的设置,配合容纳槽51和滑块5的设置,提高连接稳固性,同时具备防解锁功能,增强某类人员解锁难度。
65.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滑块5组包括沿所述支杆周向等间隔设置的两个。采用这种方案,实现稳定固接的同时,减少滑道设置,满足对接固定的功能的同时,保证叉杆1 的抗弯、抗拉能力。
66.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如图1、图3所示,所述叉杆远离叉头的一端设置直线型、环状的手柄7,环状手柄7根据实际可为三角形、类三角形(三角形的边具有一定的弧度)、方形、圆形等能够提供一个闭合环中的一种,如图5-8所示,当所述手柄7为直线型时,所述手柄7与所述叉杆间通过助推机构连接,所述助推机构包括:
67.助推槽8,其沿所述手柄7端部凹陷形成,所述助推槽8内壁内缩形成挡环80,挡环 80将所述助推槽8沿远离槽底的方向分隔为第一槽体81、第二槽体82,所述第一槽体81 侧壁贯穿具有通孔83,所述第二槽体82侧壁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一个滑槽84,优选为关于第二槽体82中心轴对称设置的两个;
68.助推杆85,其设于所述叉杆端部,且与所述叉杆连接处具有与滑槽84匹配的助推
块 86,以使所述助推杆85滑动设于助推槽8内,且所述助推杆85的端部穿过所述挡环80,穿出端与所述助推槽8的槽底间设置有弹簧87,其中,所述助推杆85优选与所述叉杆一体成型;
69.限位块9,其弹性设于所述第一槽体81内,且自由端从所述通孔83穿出,所述限位块9贯穿具有限位孔90,所述助推杆85穿出所述限位孔90,其中,所述限位孔90内设置定位杆91,所述助推杆85侧壁两端设置与定位杆91匹配的限位槽88,当按压所述限位块9,使定位杆91脱离限位槽88时,所述助推杆85滑动穿过所述限位孔90,当所述定位杆91限位于靠近弹簧87的限位槽88时,所述弹簧87处于压缩状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挡环80优选与所述助推槽8一体成型,如图5所述,所述限位块9可上下按压设置,当不提供外力作用时,所述限位块9凸出于所述通孔83,使用过程中,当需要对某类人员进行抓捕,且不使用助推机构助推时,所述定位杆91位于所述助推杆85远离弹簧87的限位槽88内,所述助推块86与滑槽84靠近弹簧87的一端抵接,所述限位块 9自由端从所述通孔83穿出,所述弹簧87处于压缩状态,抓捕人员将叉头朝向某类人员的抓捕部位进行推送实行抓捕;
70.当需要对某类人员进行抓捕,且使用助推机构助推时,抓捕人员将叉头朝向某类人员的抓捕部位进行推送的同时按压所述限位块9,使定位杆91脱离限位槽88时,所述助推杆85在弹簧87作用下朝向某类人员移动,提高叉头朝向某类人员移动的速度,提高抓捕效果,同时,当某类人员被抓捕后,解除对限位块9的作用力,所述定位杆91位于所述助推杆85靠近弹簧87的限位槽88内,实现定位的同时,延长抓捕人员与某类人员的距离,提高保护效果。采用这种方案,所述直线型手柄7为防滑手柄7,便于抓捕人员握持,环状手柄7提供便于操作人员握持的空间,具备防抢夺功能。
71.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发明的说明的。对本发明警用约束叉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72.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