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功能层的复合橡塑板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63714发布日期:2022-08-17 08:20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功能层的复合橡塑板材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功能层的复合橡塑板材。


背景技术:

2.目前,橡塑发泡保温材料已经广泛应用于中央空调系统的保温、管道系统的隔热等领域。然而,橡塑发泡保温材料在较为恶劣的使用环境中,容易较快出现老化的情况,且耐油、耐酸碱腐蚀性较差,限制了其在部分腐蚀性场景下的应用;此外,橡塑发泡保温材料在用于医院等特殊环境下时,无抗病毒和抗菌的功能,易造成发霉和滋生细菌的问题;在用于电子洁净室的通风管道保温中,容易吸附尘埃,导致难以满足洁净厂房需求的问题。因此,针对不同的使用环境和使用要求,当前的橡塑发泡保温材料难以满足使用要求,使用寿命低。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之一,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功能层的复合橡塑板材,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橡塑发泡保温材料难以满足使用要求,使用寿命低的问题。
4.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功能层的复合橡塑板材,其包括:
5.保温层;
6.夹层,其通过粘合剂粘接于上述保温层的一侧表面;
7.功能层,其通过粘合剂粘接于上述夹层远离保温层的一侧表面。
8.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夹层为抗冲击层,上述功能层为etfe膜层。
9.一些实施例中,上述etfe膜层朝向上述抗冲击层的一侧为粗糙面,上述etfe膜层远离上述抗冲击层的一侧为光滑面。
10.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抗冲击层为pvc层或pet层。
11.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夹层为防火阻断层。
12.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防火阻断层由耐火纤维布制成。
13.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功能层为耐油防腐层。
14.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功能层为抗病毒层。
15.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功能层为抗静电层。
16.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粘合剂为阻燃压敏胶或阻燃热熔胶,上述保温层与夹层之间的粘合剂形成第一粘合层,上述夹层与功能层之间的粘合剂形成第二粘合层。
17.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1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功能层的复合橡塑板材,包括保温层、夹层和功能层,且夹层通过粘合剂粘接于保温层的一侧表面,功能层通过粘合剂粘接在夹层远离保温层的一侧表面;上述具有功能层的复合橡塑板材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其保温层、夹层和功能层之间相互粘接固定,且功能层为该复合橡塑板材针对其待使用环境所设置的保护层,因此,可满足不同的使用环境和使用要求,且使用效果好,寿命长。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具有功能层的复合橡塑板材的爆炸示意图。
21.附图标记:
22.1、保温层;2、夹层;3、功能层;4、第一粘合层;5、第二粘合层。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4.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功能层的复合橡塑板材,该具有功能层的复合橡塑板材包括保温层1、夹层2和功能层3。
25.上述夹层2通过粘合剂粘接于上述保温层1的一侧表面。上述功能层3通过粘合剂粘接在上述夹层2远离保温层1的一侧表面。
26.本实施例的具有功能层的复合橡塑板材,夹层通过粘合剂粘接于保温层的一侧表面,功能层通过粘合剂粘接在夹层远离保温层的一侧表面;上述具有功能层的复合橡塑板材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其保温层、夹层和功能层之间相互粘接固定,且功能层为该复合橡塑板材针对其待使用环境所设置的保护层,因此,可满足不同的使用环境和使用要求,且使用效果好,寿命长。
27.优选地,上述夹层2为抗冲击层,上述功能层3为etfe(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膜层,由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材料制成。
28.本实施例中,上述保温层1为橡塑发泡保温层,由复合橡塑发泡保温材料制成。当夹层2为抗冲击层,功能层3为etfe膜层时,etfe膜层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化学稳定性能与防腐蚀性能,可有效增强复合橡塑板材的耐候性,使复合橡塑板材兼具优异的保温性和耐候性,且使用寿命长。
29.其中,etfe膜材料的长期使用的环境允许温度为-200~150℃,且其在火灾环境中达到熔点后会出现熔洞,熔洞边界燃烧蔓延,但不产生明火,也不会滴落,按gb8624《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方法》被定为b1级难燃材料。此外,etfe膜材料经长时间曝晒试验表明其力学性能并无变化,且膜面光洁,还可抗灰尘和污迹的侵蚀,在雨水中还具有较好的自洁性,膜面还具有良好的抗冰雹冲击韧性。
30.可选地,etfe膜层为银色,能够反光、热,使其有良好的热反射功能,且其极限抗拉强度在40mpa以上,在低于20mpa时膜材料呈现弹性状态,允许折叠,具有良好的抗撕裂能力。
31.本实施例中,当etfe膜材超过使用寿命后,还可回收,可重新整合,或热熔成颗粒状原材料待用。
32.进一步地,上述etfe膜层朝向上述抗冲击层的一侧为粗糙面,以便于粘合剂通过该粗糙面将etfe膜层与抗冲击层紧固粘接。上述etfe膜层远离上述抗冲击层的一侧为光滑面。
33.本实施例中,上述抗冲击层为pvc(聚氯乙烯)层,由阻燃半硬质pvc片材制成。
34.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抗冲击层还可为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由阻燃半硬质pet片材制成。
35.由于上述抗冲击层具有一定厚度和硬度,能够提供复合材料良好的抗冲击性能,确保在室外安装使用时能够抵挡一定外力冲击,以防止保温层1受损破坏,有效防止保温失效。
36.优选地,上述保温层1的厚度为3-100mm,上述抗冲击层的厚度为0.03-0.2mm,上述etfe膜层的厚度为0.03-0.1mm。
37.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上述夹层2还可为防火阻断层,通过该防火阻断层可有效增加复合橡塑板材的防火功能和防火等级。
38.本实施例中,上述防火阻断层由耐火纤维布制成。该耐火玻纤布可为玻璃纤维布、陶瓷纤维布、玄武岩纤维布、高硅氧纤维布等可有效进行防火隔断的纤维布。通过耐火纤维布的隔离火源及火焰的作用,可提高复合橡塑板材的整体防火等级。
39.可选地,从经济、美观角度,玻璃纤维布的经纬纱密度的可取范围分别是44
±
3根/英寸和31
±
3根/英寸。
40.优选地,上述保温层1为橡塑发泡保温层。
41.进一步地,当复合橡塑板材需要实现高防火耐油耐腐蚀性能时,夹层2为防火阻断层,功能层3为耐油防腐层。
42.本实施例中,通过作为功能层的耐油防腐层,可增强复合橡塑板材的耐油耐腐蚀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43.可选地,上述耐油防腐层为阻燃pvc膜,耐油防腐层的厚度可选为0.03-0.3mm。
44.本实施例中,该阻燃pvc膜的配方按重量份包括:聚氯乙烯100份、氯化石蜡20份、氢氧化镁10份、三氧化二锑7份、硼酸锌2份、硫化锌1份、硬脂酸0.2份、稳定剂2份和颜料1.5份。
45.进一步地,当复合橡塑板材需要实现高防火抗病毒抗菌性能时,夹层2为防火阻断层,功能层3为抗病毒层。
46.本实施例中,通过作为功能层的抗病毒层,可使复合橡塑板材具备抗病毒功能。
47.可以理解的是,抗病毒层可由掺杂了如银离子等抗病毒助剂的母材制成,以实现抗病毒抗菌功能,其中,母材可以是pvc膜或pu涂层等。
48.可选地,上述抗病毒层为掺杂了纳米银离子的阻燃pvc膜或阻燃pu涂层。
49.优选地,上述抗病毒层为掺杂了纳米银离子的阻燃pvc膜层,其按重量份包括:聚氯乙烯100份、氯化石蜡20份、氢氧化镁10份、三氧化二锑7份、硼酸锌2份、硫化锌1份、硬脂酸0.2份、稳定剂2份、颜料1.5份和纳米银离子2份。
50.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抗病毒层为掺杂了纳米银离子的阻燃pu涂层,其按重量份包括:聚氨酯40份、水40份、氯化石蜡2份、磷系阻燃剂9份、溴系阻燃剂6份、三氧化二锑1份以及纳米银离子2份。
51.进一步地,当复合橡塑板材需要实现高防火抗静电性能时,夹层2为防火阻断层,功能层3为抗静电层。
52.本实施例中,通过作为功能层的抗静电层,可使复合橡塑板材具备抗静电功能,防止吸附尘埃。
53.可以理解的是,抗静电层可由掺杂了抗静电剂的母材制成,以实现抗静电功能,其中,母材可以是pvc膜或pu涂层等。
54.可选地,上述抗静电层为掺杂了抗静电剂的阻燃pvc膜或阻燃pu涂层。
55.优选地,上述抗静电层为掺杂了抗静电剂的阻燃pvc膜层,其按重量份包括:
56.聚氯乙烯100份、氯化石蜡20份、氢氧化镁10份、三氧化二锑7份、硼酸锌2份、硫化锌1份、硬脂酸0.2份、稳定剂2份、颜料1.5份和抗静电剂2份。
57.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抗静电层为掺杂了抗静电剂的阻燃pu涂层,其按重量份包括:聚氨酯40份、水40份、氯化石蜡2份、磷系阻燃剂9份、溴系阻燃剂6份、三氧化二锑1份以及抗静电剂2份。
58.本实施例中,上述粘合剂为阻燃压敏胶或阻燃热熔胶。
59.其中,上述保温层1与夹层2之间的粘合剂形成第一粘合层4,上述夹层2与功能层3之间的粘合剂形成第二粘合层5。
60.本实施例的具有功能层的复合橡塑板材,其保温层、夹层和功能层之间相互粘接固定,且功能层为该复合橡塑板材针对其待使用环境所设置的保护层,通过该保护层可满足不同的使用环境和使用要求,且使用效果好,寿命长。
6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6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63.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