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表层耐增塑剂抽出的聚氯乙烯防水卷材及其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62176发布日期:2022-08-09 19:49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表层耐增塑剂抽出的聚氯乙烯防水卷材及其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高分子防水材料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表层耐增塑剂抽出的聚氯乙烯(pvc)防水卷材及其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2.pvc防水卷材可用于屋面防水和地下防水,由于pvc防水卷材中含有大量液体增塑剂,使用一段时间后,在风吹日晒雨水冲刷作用下,pvc表层因增塑剂迁移而变硬脆化。另一方面,普通pvc防水卷材只有表面一层耐候层,易于老化变硬变脆。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发明一种多层结构的面层贴膜pvc防水卷材,通过面层贴合一种薄膜来阻隔增塑剂向表面迁移,可解决pvc防水卷材表层易于老化变硬问题。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5.一种表层耐增塑剂抽出的聚氯乙烯防水卷材,包括依次设置的多层共挤膜、耐候层、内增强层、背层,多层共挤膜的宽度小于卷材宽度规格,为卷材留出焊接边,多层共挤膜由pe层、pa层、eva层三种材质层构成,其中,pe层位于最外层,eva层与耐候层邻接。
6.进一步的,多层共挤膜的厚度为0.1-0.3mm,多层共挤膜的宽度比卷材宽度小60-80mm。
7.进一步的,多层共挤膜通过多层共挤工艺制成。
8.进一步的,内增强层的材质为网格布。
9.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表层耐增塑剂抽出的聚氯乙烯防水卷材的加工设备,以解决表层耐增塑剂抽出的聚氯乙烯防水卷材的加工问题。
10.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11.一种表层耐增塑剂抽出的聚氯乙烯防水卷材的加工设备,包括多层共挤膜轴、张力辊、耐候层挤出机模具、背层挤出机模具、若干压延辊筒,多层共挤膜轴上绕设有多层共挤膜,耐候层挤出机模具、背层挤出机模具并排设置,压延辊筒、张力辊、多层共挤膜轴位于耐候层挤出机模具、背层挤出机模的下方,且张力辊、多层共挤膜轴位于压延辊筒的上游。
12.进一步的,压延辊筒包括用于对多层共挤膜、耐候层、内增强层、背层进行压延冷却的第一压延辊筒、第二压延辊筒,第一压延辊筒、第二压延辊筒的下游还设有第三压延辊筒。
13.进一步的,还包括若干导引辊,导引辊包括第一导引辊、第二导引辊、第三导引辊、第四导引辊,其中,第一导引辊、第二导引辊、第三导引辊设于第一压延辊筒与多层共挤膜之间,第四导引辊位于第三压延辊筒的下游。
14.进一步的,张力辊位于第一导引辊、第二导引辊之间。
1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表层耐增塑剂抽出的聚氯乙烯防水卷材
及其加工设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1)采用多层层合结构,通过在耐候层面贴合一层多层共挤膜作为增塑剂隔离层,使增塑剂被阻隔在pvc防水卷材之内,无法迁移到卷材面层之外的自然环境中,造成污染,对于环境保护有积极意义,同时使卷材长期保持柔软,防止卷材面层因增塑剂挥发而变硬变脆开裂,加强了pvc防水卷材耐候性,增加其使用寿命;
17.(2)多层共挤膜的eva层与pvc同为极性树脂,根据同质相容原则,它与pvc有良好的粘合性,而pa层耐高温,对增塑剂有优秀的阻隔作用,pe层为隔离加强层,为非极性聚合物,有良好的耐增塑剂、耐环境气候老化特性;pvc卷材的耐候层主要起到延缓pvc卷材自然老化作用,pvc卷材内增强层可增强卷材强度,背层将被置于背光面;
18.(3)加工方便快捷,通过挤出,分别形成pvc卷材耐候层和背层,通过压延,一次性将多层共挤膜、耐候层、内增强层、背层复合在一起,经冷却定型,制成4层复合防水卷材。
附图说明
19.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pvc防水卷材的产品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pvc防水卷材的生产工艺流程简图。
22.附图标记说明:
23.1、pe层;2、pa层;3、eva层;4、焊接边;5、耐候层;6、内增强层;7、背层;8、多层共挤膜;9、第一导引辊;10、张力辊;11、第二导引辊;12、第三导引辊;13、耐候层挤出模具;14、第一压延辊筒;15、背层挤出模具;16、第二压延辊筒;17、第三压延辊筒;18、贴膜pvc防水卷材;19、第四导引辊。
具体实施方式
2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
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7.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28.一种表层耐增塑剂抽出的聚氯乙烯(pvc)防水卷材,如图1所示,采用多层层合结构,通过在耐候层5表面贴合一层多层共挤膜作为增塑剂隔离层,使增塑剂被阻隔在pvc防水卷材之内,无法迁移到卷材面层之外。使卷材长期保持柔软,防止卷材面层因增塑剂挥发而变硬变脆开裂,加强了pvc防水卷材耐候性,增加其使用寿命。
29.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pvc防水卷材由四层构成:多层共挤膜、耐候层5、内增强层6、背层7,预留焊接边4。
30.多层共挤膜的厚度为0.1mm-0.3mm,宽度比pvc卷材宽度规格小80mm,为pvc卷材留出焊接边4。多层共挤膜由pe层1、pa层2、eva层3三种材质层构成,通过多层共挤工艺制成,可由厂家定制。eva层3的一面与pvc卷材耐候层5贴合。因为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与pvc(聚氯乙烯)同为极性树脂,根据同质相容原则,它与pvc有良好的粘合性,而pa(聚酰胺)层2耐高温,对增塑剂有优秀的阻隔作用。因为pe(聚乙烯)为非极性聚合物,有良好的耐增塑剂、耐环境气候老化特性,所以pe层1作为隔离加强层,置于防水卷材的面层,施工时将被置于面向大自然,可隔离耐候层5中的增塑剂向空气挥发和随雨雪迁移到土壤或江河湖泊。pvc卷材耐候层5主要起到延缓pvc卷材自然老化作用,pvc卷材内增强层6为网格布,可增强卷材强度,背层7将被置于背光面。
31.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表层耐增塑剂抽出的聚氯乙烯防水卷材的加工设备,主要部分有挤出、压延复合、冷却。如图2所示,包括多层共挤膜轴、张力辊10、若干导引辊、耐候层挤出机模具13、背层挤出机模具15、若干压延辊筒,多层共挤膜轴上绕设有多层共挤膜8,耐候层挤出机模具13、背层挤出机模具15并排设置,压延辊筒、张力辊10、多层共挤膜轴位于耐候层挤出机模具13、背层7挤出机模的下方,且张力辊10、多层共挤膜轴位于压延辊筒的上游。
32.压延辊筒包括用于对多层共挤膜8、耐候层5、内增强层6、背层7进行压延冷却的第一压延辊筒14、第二压延辊筒16,第一压延辊筒14、第二压延辊筒16的下游还设有第三压延辊筒17。
33.导引辊包括第一导引辊9、第二导引辊11、第三导引辊12、第四导引辊19,其中,第一导引辊9、第二导引辊11、第三导引辊12设于第一压延辊筒14与多层共挤膜8之间,第四导引辊19位于第三压延辊筒17的下游。
34.加工时,通过耐候层挤出机模具13、背层挤出机模具15,分别形成pvc卷材耐候层5和背层7。内增强层6的网格布从耐候层挤出机模具13、背层挤出机模具15之间,在第一压延辊筒14、第二压延辊筒16上边交会处,进入耐候层5和背层7之间,而多层共挤膜8,通过第一导引辊9、第二导引辊11、第三导引辊12,贴近耐候层5。通过压延,最终在第一压延辊筒14、第二压延辊筒16挤压定型、冷却作用下,一次性将背层7、内增强层6、耐候层5、多层共挤膜8四层复合在一起,经第三压延辊筒17进一步冷却后,通过第四导引辊19制成四层复合的贴膜pvc防水卷材18。
35.需要说明的是,多层共挤膜8的eva层3的一面与pvc卷材耐候层5贴合。张力辊10位于第一导引辊9、第二导引辊11之间。张力辊10的作用是,给多层共挤膜8的放卷装置提供张力反馈信号,在多层共挤膜8卷直径由大变小的过程中,保持张力基本恒定,以防止产品因
张力波动产生内应力。第三导引辊12的作用是,使多层共挤膜8贴近刚从耐候层挤出机模具13挤出的热的耐候层5,以防止多层共挤膜8复合时出现薄膜褶皱、贴合不牢而造成废品。多层共挤膜8需与贴膜pvc防水卷材18耐候层5宽度方向的一个边缘对齐,以便卷材另一边缘留出焊接边4。
36.注:文中所述固定连接的方式,如果未进行特殊说明,选用螺纹连接、焊接、粘接等现有的固定连接方式。
3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