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挡风玻璃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77020发布日期:2022-08-17 10:18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汽车挡风玻璃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玻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挡风玻璃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2.在确保驾驶系统前视摄像头视野开窗区域的清晰度上,汽车业面临着自然气候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其中之一,在于汽车挡风玻璃因于车内外温差所产生的水气凝结问题。凝结于汽车挡风玻璃的水气,即产生所谓车窗起雾的现象,这种现象会明显且严重地影响摄像头的可视性,使得摄像头的成像效果严重的降低。相关技术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其在汽车前视摄像头视野开窗区域增加加热元件对挡风玻璃加热,避免视野区域玻璃起雾或结霜。该加热元件可以是银浆加热丝或漆包线加热丝,然而此种利用加热丝提高温度来除雾、除霜的方法具有相当多的问题与缺点。
3.例如,加热丝会影响可视性,就银浆加热丝而言,加热元件丝印宽度宽达0.3mm~0.4mm,会遮挡相机,在图像上形成一条黑线,且加热丝反射率高,车辆前方的大灯或路灯等高亮光源会在摄像头成像上形成分段现象,影响机器或用户对目标物的识别和判断。另一种漆包线加热丝,加热元件为铜合金漆包线,表面涂布消光漆,直径可以小至0.12mm,虽然解决了明显的遮挡黑线,但是表面涂布消光漆后,其反射率也并不低,导致车辆前方的大灯或路灯等高亮光源同样会在摄像头成像上形成高光拉丝或分段现象,且加热丝布置在挡风玻璃夹层内,加热功能开启时,夹层胶会被融化,从而导致摄像头图像模糊,影响机器或用户对目标物的识别和判断。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车挡风玻璃及车辆,以解决或者改善上述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挡风玻璃,包括:玻璃基材,玻璃基材包括依次层叠排布的外层玻璃、粘胶层和内层玻璃,粘胶层粘接于外层玻璃和内层玻璃之间;以及透明导电膜,透明导电膜叠置于内层玻璃背离粘胶层的表面,并与内层玻璃固定连接。
6.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汽车挡风玻璃还包括抗反射增透膜,抗反射增透膜叠置于透明导电膜,并与透明导电膜固定连接。
7.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抗反射增透膜叠置于透明导电膜背离内层玻璃的表面。
8.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抗反射增透膜叠叠置于内层玻璃和透明导电膜之间。
9.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抗反射增透膜的厚度为200nm~1000nm。
1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透明导电膜的厚度为150nm~1000nm。
1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透明导电膜为ito膜。
1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透明导电膜的折射率为1.8~2.2。
13.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外层玻璃的厚度为1.9mm~2.3mm,粘胶层的厚度为0.55mm~0.95mm,内层玻璃的厚度为1.9mm~2.3mm。
14.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身以及第一方面所述的汽车挡风玻璃,汽车挡风玻璃安装于车身。
1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挡风玻璃,通过在玻璃基材的内表面设置透明导电膜,可作为加热元件进行加热以达到除雾、除霜的目的,相比加热丝而言,透明导电膜透光率高,内部无肉眼可见的加热元件,避免影响车辆摄像头的成像质量;同时,透明导电膜贴附于玻璃基材的内表面,可有效保护透明导电膜,且透明导电膜不直接接触粘胶层,避免了粘胶层融化导致摄像头成像模糊,影响机器或用户对目标物的识别和判断。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挡风玻璃的剖视图。
18.图2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挡风玻璃的剖视图。
19.图3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挡风玻璃的剖视图。
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22.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3.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挡风玻璃100,包括玻璃基材110和透明导电膜120,玻璃基材110包括依次层叠排布的外层玻璃111、粘胶层112和内层玻璃113,粘胶层112粘接于外层玻璃111和内层玻璃113之间;透明导电膜120叠置于内层玻璃113背离粘胶层112的表面,并与内层玻璃113固定连接。
24.透明导电膜120用以接收电能来升高汽车挡风玻璃100的温度。例如接收一电压后,透明导电膜120内产生由高电位往低电位流动的电流,因为透明导电膜120中并无主动电路存在,因此电能会通过升高透明导电膜120温度的方式来消耗能量以达成平衡。此升高的热能会平均地传导至内层玻璃113,并通过内层玻璃113传导至粘胶层112,通过粘胶层112将热能传导至外层玻璃111,达到加热汽车挡风玻璃100的效果,使得汽车挡风玻璃100得以实现除雾、除霜的效果。
2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挡风玻璃100,通过在玻璃基材110的内表面设置透明导电膜120,可作为加热元件进行加热以达到除雾、除霜的目的。透明导电膜120透光率高,内部无肉眼可见的加热元件,避免影响车辆摄像头的成像质量;同时,透明导电膜120贴附于
玻璃基材110朝向汽车内部的一面,可有效保护透明导电膜120;且透明导电膜不直接接触粘胶层112,避免了粘胶层112融化导致摄像头成像模糊,影响机器或用户对目标物的识别和判断。
26.在本实施例中,外层玻璃111位于汽车挡风玻璃100靠近汽车雨刮器的一侧,内层玻璃113位于汽车挡风玻璃100朝向车内的一侧。外层玻璃111和内层玻璃113可以相互平行,且形状一致。外层玻璃111和内层玻璃113可为任何具有适当透明度且强度足够,且通过汽车安全规范的材料制成,例如高强度耐热玻璃、塑料或者玻璃与塑料的复合材料等等。外层玻璃111和内层玻璃113的折射率可以控制在1.4~1.6的范围内,例如外层玻璃111和内层玻璃113的折射率可以为1.4、1.5、1.55或者1.6等,以减少色散。
27.粘胶层112粘接于外层玻璃111和内层玻璃113之间,提升了汽车挡风玻璃100的强度,同时提高了隔音效果。粘胶层112可以采用热阻较小的透明材料制成,例如pvc透明玻璃胶,可大幅度减小热损耗,提升汽车挡风玻璃100的除雾、除霜效果。
28.粘胶层112的折射率可控制在1.4~1.6的范围内,例如粘胶层112的折射率可以为1.4、1.45、1.5或者1.6等,以减少色散。作为一种示例,外层玻璃111、粘胶层112和内层玻璃113的折射率相等,例如外层玻璃111、粘胶层112和内层玻璃113的折射率均为1.5。
2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玻璃基材110采用外层玻璃111、粘胶层112和内层玻璃113组成夹层结构,能够提高汽车挡风玻璃100的隔音性,减少了车外噪音的传入,提高了整车乘坐的舒适性。
30.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层玻璃111的厚度可以为1.9mm~2.3mm,例如外层玻璃111的厚度等于1.9mm、2.0mm、2.1mm或者2.3mm等等。内层玻璃113的厚度可以为1.9mm~2.3mm,例如内层玻璃113的厚度等于1.9mm、2.1mm或者2.3mm等等。粘胶层112的厚度可以为0.55mm~0.95mm,例如粘胶层112的厚度等于0.55mm、0.7mm或者0.95mm等等。通过将外层玻璃111、粘胶层112和内层玻璃113的厚度控制在上述范围内,可以保证玻璃基材110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且透光率较好。
31.本实施例中,外层玻璃111的厚度和内层玻璃113的厚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作为一种示例,外层玻璃111的厚度等于2.1mm,粘胶层112的厚度等于0.7mm,内层玻璃113的厚度等于2.1mm。
32.在一些实施例中,透明导电膜120可以覆盖内层玻璃113的整个表面,此时透明导电膜120的形状、大小与内层玻璃113一致,通电后产生的热能更为均匀,使得汽车挡风玻璃100整体的除雾、除霜效果更好。
33.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透明导电膜120可以覆盖内层玻璃113的部分表面。例如透明导电膜120仅贴附于内层玻璃113对应车辆前视摄像头的视野区域,可以节省成本;或者,将透明导电膜120以间隔设置的条状结构贴附于内层玻璃113的表面、将透明导电膜120以依次套设且尺寸逐渐扩大的圆环结构贴附于内层玻璃113表面等等。
34.在一些实施例中,透明导电膜120的厚度可以为150nm~300nm,例如透明导电膜120的厚度等于150nm、200nm、250nm或者300nm等等,以产生足够的热能进行加热。透明导电膜120的折射率可以控制在1.8~2.2范围内,例如透明导电膜120的折射率等于1.8、2.0或者2.2等等,以减少色散。
35.透明导电膜120可以为ito(锡掺杂三氧化铟)膜、azo(铝掺杂的氧化锌)膜或者fto
(氟掺杂的氧化锡)膜等等。透明导电膜120可以采用喷涂、射频溅射或者磁控溅射等方法形成于内层玻璃113的表面;或者,透明导电膜120可以直接粘贴于内层玻璃113的表面。
36.作为一种示例,透明导电膜120为ito膜。ito膜是一种铟锡氧化物导电层,具有电学传导和光学透明的性能,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透明导电材料。ito膜在通电后能够有效的进行加热升温,以此达到除雾、除霜的目的;同时,ito膜具有良好的透光率,且ito膜与玻璃基材110有较强的附着力,降低了导电层脱落的风险;还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及化学稳定性,提升了汽车挡风玻璃100的使用寿命。
37.请参阅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汽车挡风玻璃100还包括抗反射增透膜130(anti-reflection glass,简称ar膜),抗反射增透膜130叠置于透明导电膜120表面,并与透明导电膜120固定连接。
38.抗反射增透膜130可有效增加汽车挡风玻璃100的透光率和抗反射能力,提升了汽车前视摄像头的成像对比度,增加了机器对目标物体识别的可靠性。另外,抗反射增透膜130与透明导电膜120设置于内层玻璃113的同一侧,即抗反射增透膜130和透明导电膜120均位于玻璃基材110朝向车内的一侧,使得抗反射增透膜130远离了汽车雨刮器,避免了因与汽车雨刮器反复摩擦造成的损坏;同时,由于抗反射增透膜130与透明导电膜120设置于内层玻璃113的同一侧,避免了生产过程将玻璃基材110翻转镀膜两次,提高了生产效率和量产性,同时节省了人力和资金的成本。
39.本实施例中,抗反射增透膜130可以采用射频溅射或者磁控溅射等方法沉积形成;或者,抗反射增透膜130在外制备完成后,直接粘贴于内层玻璃113或者透明导电膜120的表面。抗反射增透膜130可以是多层复合光学膜,其采用低折射率和高折射率材料交替形成膜堆,利用干涉效应,使反射光线进行叠加削弱,从而增加透射光的强度。其可见光透过率最高峰值可达99%,可见光平均透过率超过95%;平均反射率低于5%,最低可达0.5%。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以有效的将透明导电膜120产生的热量进行利用,达到除雾、除霜的效果。
40.在一些实施例中,抗反射增透膜130的厚度可以为200nm~1000nm,例如抗反射增透膜130的厚度等于200nm、500nm、800nm或者1000nm等等。由此,可以保证抗反射增透膜130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且透光率较好。
41.在一些实施例中,抗反射增透膜130叠置于透明导电膜120背离内层玻璃113的表面。也即透明导电膜120叠置于玻璃基材110和抗反射增透膜130之间,此时透明导电膜120和玻璃基材110、抗反射增透膜130均直接接触,透明导电膜120通电后产生的热能传递至外层玻璃111或抗反射增透膜130时,其热传导效率更高,除雾、除霜速度也更快。
42.请参阅图3,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抗反射增透膜130叠置于内层玻璃113和透明导电膜120之间。也即透明导电膜120设置于汽车挡风玻璃100靠近汽车内部的最内侧,能够方便设置透明导电膜120的通电电路。
4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挡风玻璃100,通过在玻璃基材110的内表面设置透明导电膜120,通电后产生的热能传递至玻璃基材110,能有效起到除雾、除霜的目的;且透明导电膜120透光率高,无肉眼可见的加热元件,避免了传统除雾、除霜加热元件对汽车前视摄像头图像质量的影响;并且在透明导电膜120的基础上增加了抗反射增透膜130,降低了玻璃表面的反射率,提升了汽车前视摄像头的成像对比度,提升机器对目标物体识别的可靠
性。
44.请参阅图4,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200,包括车身210以及汽车挡风玻璃100,汽车挡风玻璃100安装于车身210。其中,汽车挡风玻璃100可以是汽车前挡风玻璃、汽车后挡风玻璃或者汽车侧挡风玻璃或者等等,本技术实施例以汽车挡风玻璃100为汽车前挡风玻璃为例进行说明。
4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辆200,通过在玻璃基材110的内表面设置透明导电膜120,可作为加热元件进行加热以达到除雾、除霜的目的;相比加热丝而言,透明导电膜120透光率高,内部无肉眼可见的加热元件,避免影响车辆摄像头的成像质量;同时,透明导电膜120贴附于玻璃基材的内表面,可有效保护透明导电膜120;且透明导电膜120不直接接触粘胶层112,避免了粘胶层112融化导致摄像头成像模糊,影响机器或用户对目标物的识别和判断。
46.关于汽车挡风玻璃100的详细特征请参阅上述实施例的相关描述。由于车辆200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汽车挡风玻璃100,因而具有汽车挡风玻璃100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47.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