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牌防护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733阅读:4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盾牌防护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盾牌防护钉,是一种能够增强盾牌防护能力和突击能 力的警用盾牌附属器材,属于警用器材领域。
技术背景
盾牌是武警部队和公安干警在处置大规模突发事件中常用的一种防护警 具,由于大部分警用盾牌是用有机塑料制成,在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如遇到 抛掷物、棍棒的打击时易损坏,从而失去盾牌应有的防护作用;另外,由于盾 牌表面光滑,没有任何防护装置,闹事人员往往会组成人墙与执法人员抵触抗 衡,不便于快速分割驱散闹事人群和抓捕躲藏在闹事人群中的骨干分子;有时 个别闹事骨干分子还与执法人员发生肢体冲突,从而造成执法人员不必要的伤 亡。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警用盾牌易损坏和突击力、威慑力不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 提供一种盾牌防护钉,该器材不仅能增强盾牌的防护力,而且还能够增强其突 击力和威慑力,使其由单一的防护型器材转换成防护与突击为一体的警用器材。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实用新型由底垫、调
整带、挂钩和钢锥组成。底垫为长40厘米、宽20厘米的帆布,调整带为两条 长5厘米、宽20厘米的松紧布,挂钩为两个长2厘米、宽20厘米有机塑料制 成,在挂钩内侧有两个固定螺钉和一块压板,固定螺钉前部粘有胶垫,压板为
3长1厘米、宽20厘米的有机塑料。底垫两侧分别与调整带缝纫连接,调整带另 -端用压板和铆钉与挂钩固定连接;钢锥为二棱形,长2.5厘米、底部直径0.7 厘米,钢锥数量为50个,将其按5行10列、间隔和距离各为3厘米排列并用 铆钉压制固定在底垫上。使用时将实用新型用挂钩挂于盾牌的两侧,用固定螺 钉将其锁定在盾牌的上三分之二处。当有棍棒和抛掷物袭击时,用钢锥部位迎
击,由于钢锥阻隔,可有效防止棍棒或抛掷物直接接触盾牌表面,从而达到保 护盾牌的目的;当分割驱散闹事人群时可将盾牌向前推击,由于钢锥的威慑作 用,使闹事人群冈产生恐惧向后或两侧躲闪,从而达到快速分割驱散闹事人群 和抓捕躲藏在闹事人群中骨干分子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一方面可防止棍棒和抛掷物直接接触盾牌,增 强盾牌的防护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增强盾牌的突击力和威慑力,使其成为防护 与突击为一体的警具,具有构造简单,安装方便,经济实用的特点。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歩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挂勾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固定螺钉结构示意图
图4是钢锥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用新型与盾牌结合示意图
图中1.钢锥,2.底垫,3.挂钩,4.调整带,5.铆钉,6.固定螺钉,7.压板, 8.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屮,底垫2为长40厘米、宽20厘米的帆布,调整带4为长5厘米、 宽20厘米的松紧布,挂钩3为长2厘米、宽20厘米有机塑料制成。底垫2与 调整带4用粗线缝纫连接;调整带4另一端与挂钩3固定连接。将50个钢锥1 按5行10列、间隔和距离各为3厘米排列并用铆钉压制同定在底垫2上。
在图2中,压板7为长1厘米、宽20厘米的有机塑料,调整带4与挂钩3 用Ui板7夹紧压实并用铆钉5同定,挂钩内侧固定螺钉6能牢固地锁定盾牌。
在图3中,固定螺钉6前部粘合的胶垫8能增大固定螺钉6与盾牌的缓冲 力和摩擦力。
在图4中,钢锥l为三棱形,长2.5厘米、底部直径0.7厘米。 在图5中,挂钩4挂于盾牌的两侧,同时用固定螺钉6将其牢固地锁定在 盾牌的上三分之二处。 使用方法
当有棍棒和抛掷物袭击时,用钢锥部位迎击,由于钢锥阻隔,使其不能直 接接触盾牌表面,从而达到保护盾牌的目的;当分割驱散闹事人群时可将盾牌 向前推击,由于钢锥的威慑作用,使闹事人群因产生恐惧向后或两侧躲闪,从 而达到快速分割驱散闹事人群和抓捕躲藏在闹事人群中骨干分子的目的。
权利要求
1.一种盾牌防护钉,包括钢锥(1),其特征是它还包括底垫(2)、调整带(4)和挂钩(3);底垫(2)与调整带(4)缝纫连接,调整带(4)另一端与挂钩(3)用压板(7)夹紧压实并用铆钉(5)固定。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盾牌防护钉,其特征是50个钢锥(1)按5行 10列、间隔和距离各为3厘米排列并用铆钉压制固定在底垫(2)上。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盾牌防护钉,该防护钉属于警用器材领域。其包括底垫、调整带、挂钩和钢锥四部分。底垫与调整带缝纫连接,调整带另一端与挂钩用压板夹紧压实并用铆钉固定。钢锥为三棱形,将50个钢锥按5行10列排列,并用铆钉压制固定在底垫上。该防护钉与盾牌结合方法是将挂钩挂于盾牌的两侧,同时用固定螺钉将其锁定在盾牌的上三分之二处。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增强盾牌的防护能力,而且还能够增强其突击力和威慑力。具有设计合理,构造简单,安装方便,经济实用等特点。
文档编号F41H5/00GKCN201340232SQ200820231875
公开日2009年11月4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19日
发明者付为工, 孟志伟, 张振华, 胡铁柱 申请人:孟志伟;付为工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