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管养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541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身管养护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炮管的清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身管养护系统。
技术背景
目前还是由人工清理炮管,士兵擦炮时工作强度大,擦炮时间长,且效果一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携带、擦炮时间短、清擦效果好、减小了士兵擦炮工作强度的身管养护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身管养护系统,包括壳体、动力部分、传动部分、清擦杆、清擦头,壳体前部的内径与炮管的外径相配合,动力部分固定在壳体的顶部,;传动部分包括蜗杆轴、蜗轮、主动辊轮、从动辊轮,蜗杆轴一端与动力部分的输出轴连接,另一端通过轴承装在壳体上,蜗杆与蜗轮啮合,蜗轮安装在传动轴上,传动轴的两端装在壳体上,壳体上还设有使传动轴上下移动的调节装置,传动轴上装有主动辊轮,壳体下部与传动轴位置对应处设有从动轴,从动轴的两端分别装在壳体上,从动轴上套有从动辊轮,主动辊轮和从动辊轮位置对应,主动辊轮和从动辊轮的圆周面上开有与清擦杆外圆周面吻合的弧形面,清擦杆放置在主动辊轮与从动辊轮之间,清擦杆的前端与清擦头连接,清擦头上固定有多个毛刷。
本实用新型的身管养护系统,其中还包括控制部分,控制部分包括控制器、传感器,动力部分为电机,电机、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传感器装在传感器座内,传感器座安装在壳体的侧壁上,清擦杆包括若干连接管,连接管之间通过金属接头螺纹连接,第一段连接管的前端和最后一段连接管的后端都连接有金属接头,传感器感应连接管上的金属接头的位置,将信号传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机的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身管养护系统,其中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轴承安装在第一轴承座内,两个第一轴承座分别放置在壳体后部的左、右侧壁上,可上下自由滑动。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压缩弹簧、压紧块、压紧螺栓,第一轴承座下方的壳体的左、右侧壁上开有凹槽,压缩弹簧放置在凹槽内,两个第一轴承座分别压在压缩弹簧上,壳体顶部与两个第一轴承座相对应的位置处分别固定压紧块,压紧块上螺纹连接压紧螺栓,压紧螺栓的下端压在第一轴承座上。
本实用新型的身管养护系统,其中所述清擦头包括连接轴、第三轴承、刷头套、刷头芯,。连接轴后端通过螺栓与第一段连接管上的金属接头固定,刷头芯通过一对第三轴承安装在连接轴上,刷头芯上在第三轴承的外端分别固定弹性挡圈,连接轴后端在第三轴承的外端套装轴套并依次通过第一螺母、螺母止动垫圈、第二螺母紧固,连接轴的前端一体制有第三螺母紧固,刷头套套装在刷头芯上并与刷头芯粘贴固定,刷头套上沿圆周固定多圈所述毛刷,每圈固定多个所述毛刷。
本实用新型的身管养护系统,其中所述壳体的前部为管状,壳体前部的内径与炮管的外径配合,使壳体前部能套装在炮管上,壳体前部一侧轴向开有缝隙,上端的缝隙上一体连接上连接板,下端的缝隙一体连接下连接板,缝隙后的壳体上开有弧度为180°间隙, 上、下连接板之间放置垫板,下连接板上固定三个内螺母,三个锁紧螺栓穿过上连接板与内螺母锁紧,上连接板上还螺接两个张开螺栓,张开螺栓的下端压在垫板上,张开螺栓与锁紧螺栓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身管养护系统,其中所述壳体后端设有托辊,托辊装在托辊轴上,托辊轴的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二轴承座内,第二轴承座固定在壳体的后端,清擦杆放置在托辊上。
本实用新型的身管养护系统,其中所述壳体侧壁上在与传感器座相对的位置上设有开口,壳体底部也设有开口。
本实用新型的身管养护系统,其中所述主动辊轮、从动辊轮分别通过主动辊轮轴套、从动辊轮轴套安装在传动轴和从动轴上,传动轴上在主动辊轮的左侧和蜗轮的右侧均套有第一支撑套,从动轴上在从动辊轮的左、右侧分别套有第二支撑套。
本实用新型的身管养护系统结构简单,重量轻,使用时将壳体前端套装在炮管上, 动力部分通过蜗轮蜗杆机构减速后,带动传动轴转动,套装在传动轴上的主动辊轮转动,清擦杆在主动辊轮和从动辊轮作用下做直线往复运动,带动清擦头做直线往复运动清理炮管,比人工擦炮时间大大缩短,减小了士兵擦炮工作强度,清擦效果好,不使用时将清擦杆和清擦头拆卸下来,与壳体分别装在两个箱体内,便于携带。


图1为本实用新型身管养护系统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
图4为图1的C-C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身管养护系统,包括壳体1、动力部分、传动部分、 清擦杆2、清擦头3、控制部分。壳体1分为一体制成的两部分,后部用于安装动力部分、传动部分和控制部分,前部用于与炮管4连接。动力部分为固定在壳体1顶部的电机5,传动部分包括蜗杆轴61、蜗轮6、主动辊轮74、从动辊轮78,蜗杆轴61—端与电机5的输出轴连接, 另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轴承座65内,轴承座65固定在壳体1上,蜗杆与蜗轮6啮合,蜗轮6 安装在传动轴66上,传动轴66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轴承67安装在第一轴承座68内,两个第一轴承座68分别放置在壳体1后部的左、右侧壁上,第一轴承座68下方的壳体的左、右侧壁上分别开有凹槽,凹槽内放置有压缩弹簧70,两个第一轴承座68分别压在压缩弹簧70 上,壳体1顶部与两个第一轴承座68相对应的位置处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压紧块71,压紧块 71上螺纹连接压紧螺栓72,压紧螺栓72的下端压在第一轴承座68上,第一轴承座68可上下自由滑动。传动轴66上在蜗轮6的左侧装有主动辊轮轴套73,主动辊轮轴套73上套有主动辊轮74。壳体1下部与传动轴66位置对应处设有从动轴75,从动轴75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轴承76装在壳体1上,从动轴75上套有从动辊轮轴套77,从动辊轮轴套77上套有从动辊轮78。主动辊轮74和从动辊轮78位置对应,主动辊轮74和从动辊轮78的圆周面上开有与清擦杆2外圆周面吻合的弧形面。传动轴66上在主动辊轮74的左侧和蜗轮6的右侧均套有第一支撑套79,防止主动辊轮74轴向滑动。从动轴75上在从动辊轮78的左、 右侧分别套有第二支撑套80,防止从动辊轮78轴向滑动。第一轴承座68、壳体1上在第一轴承67、第二轴承76的外端由内向外分别依次安装内挡圈81、挡片82、外挡圈83,防止第一、二轴承67、76滑动。
清擦杆2放置在主动辊轮74与从动辊轮78之间,清擦杆2包括若干玻璃钢连接管,连接管之间通过金属接头螺纹连接,第一段连接管21的前端和最后一段连接管的后端都连接有金属接头(图中未示出)。清擦头3包括连接轴31、第三轴承32、刷头套33、刷头芯34,。连接轴31后端通过螺栓与第一段连接管21上的金属接头22固定,刷头芯34通过一对第三轴承32安装在连接轴31上,刷头芯34上在第三轴承32的外端分别固定弹性挡圈36。连接轴31后端在第三轴承32的外端套装轴套37并依次通过第一螺母38、螺母止动垫圈39、第二螺母40紧固,连接轴35的前端一体制有第三螺母41。刷头套33套装在刷头芯34上并与刷头芯34粘贴固定,刷头套33上沿圆周固定多圈毛刷42,每圈固定多个毛刷42。刷头芯34可绕连接轴31旋转。
壳体1后端设有托辊11,托辊11装在托辊轴12上,托辊轴12的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二轴承座13内,第二轴承座13固定在壳体1的后端。托辊11用于托住清擦杆2,保证其在水平位置。
结合图4所示,壳体1的前部为管状,壳体1前部的内径与炮管4的外径配合,使壳体1前部能套装在炮管4上。壳体1前部一侧轴向开有缝隙,上端的缝隙上一体连接上连接板14,下端的缝隙一体连接下连接板15,缝隙后的壳体上开有弧度为180°间隙,上、 下连接板14、15之间放置垫板16,下连接板15上固定三个内螺母17,三个锁紧螺栓18穿过上连接板14与内螺母17锁紧,上连接板14上还螺接两个张开螺栓19,张开螺栓19的下端压在垫板16上。张开螺栓19与锁紧螺栓18间隔设置。
控制部分包括控制器、传感器9、电源,电源可采用DC24V直流电或AC220V交流电, 电源分别与控制器、电机5电连接,电机5、传感器9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接收传感器9的信号,控制电机5转动方向及速度。传感器9装在传感器座91内,传感器座91安装在壳体1右侧的侧壁壁上。传感器9感应连接管上的金属接头的位置。如连接管为4段时, 控制器输入起始位置数据0-4,设置推入长度0-4,拉出长度0-4,其中0为第一段连接管前端的金属接头位置,1为第一段与第二段连接管之间的金属接头位置,依次类推,4为第四段连接管末端的金属接头位置。如设置输入位置为2,设置推入长度为4,拉出长度为2时, 传感器感应到第二段与第三段连接管之间的金属接头时,将信号传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机带动清擦杆、清擦头向炮管内运动,当传感器感应到第四段连接管末端的金属接头时, 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机反转,带动清擦杆、清擦头反方向运动,当感应器再次感应到第二段与第三段连接管之间的金属接头时,将信号传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机5 正转带动清擦杆2、清擦头3向炮管内运动,从而可以按设定位置分段、对重点部位反复清擦。控制器采用人机界面及PLC。清擦头前部还装有摄像头(图中未示出),摄像头与控制器的操作面板的显示器进行通讯,可以通过显示器观察炮管内清擦及涂油的效果。
壳体1左侧侧壁上在与传感器座91相对的位置上设有开口 92,壳体1底部也设有开口(图中未示出),用于将清擦杆2与清擦头3连接在一起,开口处采用密封盖密封。
本实用新型身管养护系统不使用时,可分装于三个便携式手提箱内,壳体、动力部分、传动部分及清擦头装入一个手提箱内,控制器、电源、连接电缆装入一个箱体内,清擦杆装入一个箱体内,便于携带。
使用本实用新型身管养护系统时,先将清擦头3装在炮管4内,然后拧松锁紧螺栓 18,并拧紧张开螺栓19,使壳体1前部开口变大后,将壳体1前部套装在炮管4上,松开张开螺栓,拧紧锁紧螺栓18,使身管养护系统紧紧固定在炮管上。然后松开压紧螺栓72,第一轴承座68在压缩弹簧70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主动辊轮74与从动辊轮78之间的空间变大。 将第一段连接管21从主动辊轮74、从动辊轮78之间穿过,与清擦头3用螺栓41连接。拧紧压紧螺栓72,使第一轴承座下滑至主动辊轮74将第一段连接管21牢牢压紧在从动辊轮 78上。连接其余连接管,组成清擦杆2接通电源,开始工作。
本实用新型身管养护系统工作过程如下控制器设定清擦部位和次数,电机5通过蜗轮蜗杆机构减速后,带动传动轴66转动,套装在传动轴66上的主动辊轮74转动,清擦杆2在主动辊轮74和从动辊轮78作用下做直线往复运动,带动清擦头3做直线往复运动清理炮管4,同时,清擦头3可沿炮管4内的来复线呈自由旋转运动来清理炮管。
本实用新型的身管养护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重量轻,组装简单快捷;
2、电源适用范围广,交直流两用。既可采用车载24V直流电源,亦可采用220V交流电源;
3、用途广,既可清擦身管内壁及来复线槽内的火药残渣等残留物,亦可通过更换擦头实现身管内壁及来复线槽的涂油防护;
4、检查简便,可利用摄像头、显示器检查清擦效果;
5、操作方便,安装完毕后,只需在控制器上设定擦拭位置和擦拭次数,启动即可自动工作;
6、效率高,一次往复运动仅需几十秒,比人工擦炮时间大大缩短;
7、灵活性好,传感器感应连接管上的金属接头的位置,将信号传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机的转动,不但可全长度清擦,还可分段或对重点部位反复清擦;
8、清擦效果好,清擦头不但能往复直线运动,由于刷头芯可绕连接轴旋转,因此清擦头还可在炮管内沿来复线呈旋转运动,比人工清擦只能往复清擦的效果有根本改善。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
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身管养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动力部分、传动部分、清擦杆、清擦头, 壳体前部的内径与炮管的外径相配合,动力部分固定在壳体的顶部,传动部分包括蜗杆轴、 蜗轮、主动辊轮、从动辊轮,蜗杆轴一端与动力部分的输出轴连接,另一端通过轴承装在壳体上,蜗杆与蜗轮啮合,蜗轮安装在传动轴上,传动轴的两端装在壳体上,壳体上还设有使传动轴上下移动的调节装置,传动轴上装有主动辊轮,壳体下部与传动轴位置对应处设有从动轴,从动轴的两端分别装在壳体上,从动轴上套有从动辊轮,主动辊轮和从动辊轮位置对应,主动辊轮和从动辊轮的圆周面上开有与清擦杆外圆周面吻合的弧形面,清擦杆放置在主动辊轮与从动辊轮之间,清擦杆的前端与清擦头连接,清擦头上固定有多个毛刷。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身管养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部分,控制部分包括控制器、传感器,动力部分为电机,传感器、电机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传感器装在传感器座内,传感器座安装在壳体的侧壁上。清擦杆包括若干连接管,连接管之间通过金属接头螺纹连接,第一段连接管的前端和最后一段连接管的后端都连接有金属接头,传感器感应连接管上的金属接头的位置,将信号传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机的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身管养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轴承安装在第一轴承座内,两个第一轴承座分别放置在壳体后部的左、右侧壁上,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压缩弹簧、压紧块、压紧螺栓,第一轴承座下方的壳体的左、右侧壁上开有凹槽, 压缩弹簧放置在凹槽内,两个第一轴承座分别压在压缩弹簧上,壳体顶部与两个第一轴承座相对应的位置处分别固定压紧块,压紧块上螺纹连接压紧螺栓,压紧螺栓的下端压在第一轴承座上。
4.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身管养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擦头包括连接轴、第三轴承、刷头套、刷头芯,连接轴后端通过螺栓与第一段连接管上的金属接头固定,刷头芯通过一对第三轴承安装在连接轴上,刷头芯上在第三轴承的外端分别固定弹性挡圈,连接轴后端在第三轴承的外端套装轴套并依次通过第一螺母、螺母止动垫圈、第二螺母紧固,连接轴的前端一体设置第三螺母紧固,刷头套套装在刷头芯上并与刷头芯粘贴固定,刷头套上沿圆周固定多圈所述毛刷,每圈固定多个所述毛刷。
5.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身管养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前部为管状,壳体前部的内径与炮管的外径配合,使壳体前部能套装在炮管上,壳体前部一侧轴向开有缝隙,上端的缝隙上一体连接上连接板,下端的缝隙一体连接下连接板,缝隙后的壳体上开有弧度为180°间隙,上、下连接板之间放置垫板,下连接板上固定三个内螺母,三个锁紧螺栓穿过上连接板与内螺母锁紧,上连接板上还螺接两个张开螺栓,张开螺栓的下端压在垫板上,张开螺栓与锁紧螺栓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身管养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后端设有托辊,托辊装在托辊轴上,托辊轴的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二轴承座内,第二轴承座固定在壳体的后端, 清擦杆放置在托辊上。
7.根据权利要求
1-6任一所述的身管养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侧壁上在与传感器座相对的位置上设有开口,壳体底部也设有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身管养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辊轮、从动辊轮分别通过主动辊轮轴套、从动辊轮轴套安装在传动轴和从动轴上,传动轴上在主动辊轮的左侧和蜗轮的右侧均套有第一支撑套,从动轴上在从动辊轮的左、右侧分别套有第二支撑套。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身管养护系统,包括壳体、动力部分、传动部分、清擦杆、清擦头,壳体前部的内径与炮管的外径相配合,动力部分固定在壳体的顶部,传动部分包括蜗杆轴、蜗轮、主动辊轮、从动辊轮,主动辊轮和从动辊轮位置对应,主动辊轮和从动辊轮的圆周面上开有与清擦杆外圆周面吻合的弧形面,清擦杆放置在主动辊轮与从动辊轮之间,清擦杆的前端与清擦头连接,清擦头上固定有多个毛刷。本实用新型的身管养护系统结构简单,重量轻,比人工擦炮时间大大缩短,减小了士兵擦炮工作强度,清擦效果好,不使用时将清擦杆和清擦头拆卸下来,与壳体分别装在两个箱体内,便于携带。
文档编号F41A29/00GKCN202109816SQ201120114130
公开日2012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8日
发明者腾召波 申请人:莱州市金田机械有限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