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速的板台式载客自动走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12617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变速的板台式载客自动走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如自动走道和自动扶梯那样的板台式载客自动走道,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改变进口和出口之间的板台移动速度类型的、可变速的板台式载客自动走道。
一种在例如日本专利尚未经审查的公开特许公报50-43686号中所述公开的通常的可变速的板台式载客自动走道中,全部板台用连接机构加以互连,相邻板台间的距离在出口部分较小,中间部分较大,由此来改变板台的移动速度。
在以上的现有技术中,对简化板台式载客自动走道的结构没有作出任何考虑,因而遇到了装置的总体结构比较复杂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变速的板台式载客自动走道,在这种自动走道中,板台的移动速度可以以简易的结构加以改变。
上述目的是通过一种可变速的板台式载客自动走道所达到的,其中,可改变诸板台在进口部分和出口部分之间的移动速度;一驱动板台的转动部件安装在板台上;一与转动部件接触以传递动力的动力传输机构以在进口部分和出口部分之间延伸,以及在板台的移动方向设有用于改变转动部件和动力传输机构之间的接触位置的装置。
在上述的结构中,动力传输的位置在转动部件的径向方向发生变化,因而每个板台的移动速度可通过改变转动部件的转动速度而变化。


图1是一自动走道的局部剖开的透视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可变速的板台式载客自动走道的一个实施例;
图2是本发明的可变速的板台式载客自动走道的一个实施例的自动走道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可变速的板台式载客自动走道的一个实施例的自动走道的垂直截面的前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板台的重要部分的视图;
图5是图3所示的板台的重要部分的视图;
图6是一自动走道的板台的透示图,本发明的可变速的板台式载客自动走道的一个实施例的自动走道的板台的透视图;
图7是一沿图6中Ⅶ-Ⅶ线所作的垂直截面的侧视图;
图8是一示意性的垂直截面侧视图,图中示出了使本发明的可变速的板台式载客自动走道的扶栏移动的驱动机构;
图9是一示意的垂直截面侧视图,图中示出了图8的移动扶栏的一工作情况;
图10是一自动走道的板台垂直截面的侧视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可变速的板台式自动走道的另一实施例;
图11是一自动走道的动力传输机构布置的平面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可变速的板台式载客自动走道的另一个实施例;
图12是图11的动力传输机构的一部分经放大后的侧示图;
图13是一自动走道的板台的垂直截面的前视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可变速的板台式载客自动走道的又一个实施例;
图14是一自动走道的板台的垂直截面的前视图,表示出了本发明的可变速的板台式载客自动走道的再一个实施例。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现下面将通过图1至9所示的自动走道加以说明。自动走道包括许多板台3,该板3可在一对固定安装在框架1上的左右导轨2A和2B上移动,以及一些沿着板台3移动方向设置的扶栏。
诸板台3以环形方式配置,使乘客能够登上这些板台的前进侧,而返回侧则在前进侧的下方移动,从而可返回到原来的位置。如图3,6和7所示,板台3大致包括一板台架5和一水平地安装在板台架5的顶面5U上的主防滑条板6。主防滑条板6是通过将薄钢板(例如薄的不锈钢板)连接弯曲成波纹形状所形成的,而板台被固定安装在板台架5上时,使波纹的脊部的延伸方向与板台的移动方向保持一致。侧防滑条板7A和7B各自与主防滑条板6波纹的相对两端邻接地设置,前防滑条板8A和后防滑条板8B基本上各具有与主防滑条板6相同的横截面,它们各自与沿着板台的移动方向的主防滑条板6的相对端相邻地设置,这些防滑条板都被固定安装在板台架5上。侧防滑条板7A和7B以及前后防滑条板8A和8B具有不同于主防滑板6的颜色(例如黄色,黄色具有引起注意的效果),并且例如,可用合成树脂材料加以模塑制成。
主防滑条板6可以通过将铝合金材料模压成波纹形而制成。
一转轴9经轴承9B沿着板台3的宽度方向延伸,前轮10A和10B各自固定在该轴的相对两端上。后轮11A和11B可转动地支承在板台架5上,并且沿着运动方向与前轮10A和10B相隔开。前轮10A和10B以及后轮11A和11B各自在导轨2A和2B上滚动,相邻的板台3之间没有把板台互相连接起来的部件且每个板台3可以自由地移动。
如图3所示,一使传送的驱动力的方向改变的动力转换机构和一使传送的驱动力的速度改变的速度转换机构设置在转轴9的中间部位。在这种动力转换机构和这种速度转换机构中,一在其外周面上具有由若干轴向方向延伸的凹槽和凸起部分所构成的啮合部分的键槽毂12,固定地安装在转轴9的中间部位上,以及一转动部件13与键槽毂12的啮合部分啮合以使转动部件13只能在轴向移动。转动部件13由一对转动元件13A和13B组成,它们的相对面上各设有斜面13a和13b。弹簧座14A和14B固定安装在转轴9上且各自与一对转动元件13A和13B隔开一预定距离。一推力弹簧15A设置在弹簧座14A和转动元件13A之间,一推力弹簧15B则设置在弹簧座14B和转动元件13B之间,由此而将一对转动元件13A和13B彼此相向推压。当一对转动元件13A和13B彼此接触时,由两斜面13a和13b构成了一V形凹槽。
如图6和7所示,诸细长的板件16,在它们的一端上通过各个销17枢轴地连接到板台3移动方向的后端,并且同样地,一隔板18设置在细长板件16的下面且通过销17连接到后端上。细长的板件16和隔板18的另一端部可后退地插入在移动方向上向后相邻的板台3中。换句话说,细长的板件16可各自向后退地插入由主防滑条板6的波纹和板台架5的顶面5U所形成的空间6H中。隔板18可向后退地插入设置在板台架5的顶面5U下的导槽19A和19B中。
下面将对使上述结构的板台3移动的动力传输机构加以说明。如图2所示,一环形的动力传输件20设置在一排板台3的前进侧沿整个长度的下面。动力传输件20包括一些梯形截面的摩擦件21,该摩擦件具有类似于一对转动元件13A和13A的斜面13a和13b的斜面21a和21b,以及一链22,该链使各自从梯形摩擦件21的底部伸出的连接部分21c互连。动力传输件20围绕着主动轮23和从动轮24延伸在安装在框架上的主动轮23和从动轮24之间,这种动力传输件的前进侧与板台3的前进侧以相对的关系设置。主动轮23具有一与其共轴安装的链轮25A,电动机26的转动力将经驱动链25B传递给该主动轮。从动轮24支承在支承架24S上,可在链条张紧的方向移动以吸收链条22的伸长量,此从动轮平时在张紧方向由一弹性件27在张紧的方向加以张紧。动力传输件20由导轨28作导向,使得它可以和板台3的前进侧成相对关系,并使得摩擦件21可与由一对转动元件13A和13B所构成的V形槽相吻合配置。导轨28固定安装在框架1上以引导链条22的移动。此导轨在乘客登上和离开自动走道的入口部分和出口部分的高度与自动走道的中间部分的高度是不同的。更具体地说,如图2所示,此道轨在进口部分附近在运动方向上具有一上升的坡度或倾斜的角度S,在中间部分保持上述坡度的上部的高度,而在出口部分附近具有下降的坡度或倾斜角S。因此轨道的高度是变化的由于改变了导轨28的高度,被导向的动力传输件20也相对于运动方向向上和向下移动,结果摩擦件21与一对转动元件13A和14B构成的V形凹槽的接触位置发生改变。换句话说,把动力传送到板台3的位置,或者说接收动力的位置是随着板台3的运动而变化的。
下面将对移动扶栏4进行引导和驱动的情况加以说明。移动扶栏4具有一C形的横截面并通过在栏杆构成件29的上端部上所安装的导向件29G(参见图1),使其沿着栏杆构成件移动。如图8和9中所示,扶栏4包括许多扶栏元件30和堵隙件31(例如,伸缩软管或波纹管),堵隙件31用于吸收相邻扶栏元件30之间间隙的变化量以弥合这种间隙。每个扶栏之件30包括一从其内表面的中心部位向下延伸的一舌形件32,多个在运动方向上是细长的和沿着C形横截面并置的孔33以及可向后退地插入相邻扶栏元件30的孔33中的定位杆34。
舌形件32可转动地支承一对垂直隔开的导辊35A和35B,这些导辊则夹紧一牢固地固定在框架1上的导轨36。舌形件32在同一位置上枢轴地支承着同样长度的第一和第二连杆37A和37B的一端。两连杆37A和37B的另一端被枢轴地连接到驱动件38上。第一边杆37A与相邻舌形件32上的第二连杆37B一起在相同位置枢轴地连接到驱动件38上,使得这些连杆以“之”字形形成一连续的整体。驱动件38可转动地支承一对垂直隔开的导辊39A和39B,导辊39A和39B则夹住固定安装在框架1上的导轨40。导轨40的固定位置是变化的,以使在导轨36和40之间的间距H1、H2在入口部分附近在运动方向上逐渐变得较小,在中间部分保持此小间距,而在出口部分附近逐渐变成较大,这种变化和以上链条22的导轨28在高度上的变化相应。
驱动件38设有一间隔器41,间隔器具有这样的长度在导轨36和40之间的间距为最大时,这个间隔器41与相邻的驱动件38相接触。一由橡胶或类似物质做成的弹性件42,安装在间隔器41的末端,当间隔器与接触件38接触时,提供一垫子的缓冲的作用。一凸出部分43形成在间隔器41上。如图2所示,凸出部分43与在栏杆构成件的相对两端部分设置的扶栏驱动装置44A和44B相啮合以驱动扶栏4。扶栏驱动装置44A和44B各自包括一电动机45,一传递电动机动力的转动链46和一由链46所转动的且具有可与凸出部分43啮合的齿的链轮47。
下面就上述结构的自动走道的工作作一说明。
首先,当板台3处于图2所示具有上升坡度的加速区A时,动力传输件20的摩擦件21与转动元件13A和13B所构成的V形凹槽的外部相接触,如图3所示。在这种情况下,当摩擦件21以与板台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亦即以出口侧向进口侧的一方向驱动时,与摩擦件相接触的转动元件13A和13B开始被摩擦力所转动。转动元件13A和13B因此而起到动力转换机构的作用,该机构将在上述一个方向的驱动力转换成转动力。通过转动元件13A和13B的转动,前轮10A和10B被驱动,使得板台3运行起来。因为动力传输件20由导轨28导向进入上升坡度,所以摩擦件21迫使V形凹槽逆着将转动元件13A和13B靠紧在一起的推力弹簧15A和15B的推力而张开,如图4和5所示,因此被逼进入V形凹槽的径向向内部位。结果,摩擦件21与转动元件13A和13B的接触位置(也就是动力传输的位置)从径向向外侧向着径向向内侧改变,使得转动元件13A和13B的转速相对于在恒速下驱动的摩擦件21而言变得逐渐增大,因此板台3的运动速度也变得越来越大。这样,形成V形凹槽的斜面13a和13b就构成了一使前轮10A和10B的转速变化的转速转换机构,一使板台的移动速度发生改变的移动速度转换机构和一使从动力传输件20传递过来的驱动速发生变化的驱动速度转换机构。板台3的运行速度在加速区A变得较高,而在高速的情况下,板台3在中间部分的高速区B以调整运行,然后进入出口部附近的减速区C。在减速区C,与转动元件13A和13B形成的V形槽的内部保持接触的摩擦件21逐渐地移向V形槽的外侧,如图5,4和3所示,因而使得前轮10A和10B的转速逐步减小下来。
如上所述,板台3在靠近进口部分,从乘客踏上自行走道的安全速度起被逐渐加速,在中间部分保持经加速后的最高速度,而后在靠近出口部分被减速,从最大速度减至乘客离开自动走道安全速度。因此,可以获得可变速度的自动走道,在这种自动走道中,板台的运行速度在自动走道的中间为最大。此外,由于板台3可通过在板台3的运动方向的整个长度上设置的、简单的动力传输机构和在板台3上设置的速度转换机构而可变得速地加以驱动,因而不需要采用复杂的连杆机构便可得到结构简单的可变速度的自动走道。
在加速区A和减速区B,诸板台3的速度彼此不一样,因此在相邻的板台3之间形成了间隙,但由于许多可向后退地被接纳的细长件16置于此间隙中,因此即使乘客在板台上走动,也不会有跌入板台之间的危险。由于在相邻的细长杆16之间形成有间隙,所以可以通过这些间隙看到框架1的内部。但隔板18遮住了视线,因而看不到它,它并与细长件16一起封闭了板台3之间的间隙。
另一方面,正如上面对板台3的驱动所作的说明一样,移动扶栏4以相应于加速区A、高速区B和减速区C的不同速度驱动。为了实施这种速度控制,可改变两导轨36和40之间的间距以改变第一连杆37A和第二连杆37B之间的角度θ1、θ2,由此将扶拦元件30之间的间隙从小的值L1变化到大的值L2。更具体地说,当导轨36和40之间的间距是大的间距H1时,第一连杆37A和第二连杆37B之间的角度是小角如θ1,此时,扶栏元件30之间的间隙是间距L1,在这种情况下,弥合件31缩得最厉害。相反,当两导轨36和40之间的间隔是小的间距H2时,第一连杆37A和第二连杆37B之间的角度是大角如θ2,此时,扶栏元件30之间的间隙是最大间距L2,在这种情况下,弥合件作最大扩张。通过这样来改变扶栏元件30之间的间隙,使扶栏元件30的移动速度得以变化。当然,两导轨36和40之间的间隔是逐渐地加以改变的,以确保不至于发生速度的突变。
如果扶栏元件30的移动速度不与板台3的移动速度同步,那么这将导致乘客跌倒的严重事故。因此,还提供了一同步装置,使扶栏元件30的移动速度与板台3的移动速度保持同步,但图中未画出此同步装置。
虽然前述移动扶栏4是通过连杆来驱动的,但扶拦元件30也可使用与板台3相同的驱动结构,以便用类似的动力传输机构加以驱动。
在上述实施例中,板台移动方向的整个长度上只用了一个动力传输机构,图10至12为另一个实施例,其中,板台由多个动力传输机构所移动。也就是说,每个板台3的前轮10A和10B的转轴9上都安装多个圆盘48A至48B,并且多个动力传输机构49A,50A,52A,53,52B,51B,50B和49B被安装在框架1上,与圆盘成相对关系。在多个动力传输机构中,为乘客登上和离开自动走道传送安全的移动速度的动力传输机构49A和49B各自设置在进口部和出口部,而与动力传输机构49A和49B的移动速度相比,使移动速度逐渐地增加的动力传输机构50A,51A,和52A设置在板台的加速区。此外,使运动速度逐渐地减小的动力传输机构52B,51B和50B设置在板台的减速区,连续传递最大移动速度的动力传输机构53安装在加速区和减速区之间的区域。例如,如图12所示,彼此相邻设置的动力传输机构52A,53和52B在板台的运动方向上,以部分交叠1的方式设置,由此确保总是可将动力传递到板台上。每个动力传输机构包括一环形结构的动力传输件54和一对可转动的滑轮55A和55B,此动力传输件54围绕着滑轮且通过此滑轮使动力传输件54得以移动。一对滑轮55A和55B之中的一个用作使动力传输件54移动的主动轮。编号56和57指的是相邻的动力传输机构52A和52B的动力传输件54分别绕过的滑轮。
现将上述结构中板台3的移动方式作出说明。在开始操作时,所有动力传输机构都加以驱动,以便使动力传输件54都在它们各自预定速度下移动。在这种情况下,位于进口部的板台3处于与动力传输机构49A相对应的关系,此时,圆盘48E与动力传输机构49A的动力传输件54相接触而由摩擦力的作用而发生转动。借助这个转动力,前轮10A和10B经转轴9而转动使其在导轨2A和2B上滚动,从而使板台3移动。然后,当板台3达到动力传输机构50A的位置时,板台3的圆盘48D进入与动力传输机构50A的动力传输件54相接触的位置,在板台移过交叠距离1之后,圆盘48E从动力传输机构49A的动力传输件54上脱开。在交叠距离之内,动力各从动力传输机构49A和50A的动力传输件54中以不同速度被传递至两个圆盘48E和48D,此时的速度差可通过两个圆盘48E和48D的每一个和动力传输件54之间的滑移吸收掉。这样,板台3被加速,从多个使动力传输机构顺序地增加运动(移动)速度的动力传输机构中接收动力。在动力传输机构53的区域,板台以最大速度运行,接着,板台减速,接收来自使移动速度的顺序地减少的动力传输机构的动力,与上述情况相反,使移动速度减小到基本上与进口部同样的速度。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板台3的移动速度也可以借助简单的机构来增加或减小。
图13所示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更具体地说,一在其外周面上具有锥形表面的转动件58安装在板台3的转轴9上,以及一动力传输机构的动力传输件60安装成与锥形表面59成相对的关系。动力传输件60设置在整个长度上,并且动力的传输速度是恒定的。因此,为了改变转动件58的转速,动力传输件60通过导轨(图中未画出)移动到虚线所示的位置上,该导轨是用来导引动力传输件60的动力的,借此来改变板台的加速区和减速区中动力传输件60和锥形表面59之间的接触位置。上述结构中,在乘客登上或离开自动走道的进口部和出口部,动力传输件60与转动件58的锥形表面59的外周表面接触,使前轮10A和10B的转速降低,当接触位置转向锥形表面59的径向向内侧时,前轮10A和10B的转速逐步增加,板台3的移动速度就按这种方式发生变化。
附带地说,在上述每一实施例中,虽然传输力是动力传输机构的动力传输件和板台的转动件之间通过摩擦力来传递的,但是摩擦力也可以代之以啮合力,用啮合力来传递。更具体地说,如图14所示,动力传输机构的动力传输件61是像链条那样的链状件的形式,而啮合这种动力传输件的链轮62A和62D安装在板台3的转轴9上。链轮62A至62D的直径彼此是不同的,动力传输件61顺序地与链轮62A至62D相啮合,由此改变板台3的移动速度。如图10至12中,当动力传输件54是链状件的形式时,以及当圆盘48A至48E由各链轮取代时,也可获得相同的效果。另外,动力传输件可以是具有多个齿的部件,这些齿由象定时带一类的凹凸部分所构成,在这种情况下,与这些齿相啮合的齿轮安装在转轴上,借此来传递动力。
用啮合传递代替摩擦传递来实现动力从传输机构到板台的传送,可使动力可靠地地得以传递。
虽然上述实施例都是针对板台的前进侧没有踏级的、水平设置的自行走道来描述的,但是本发明也可应用于倾斜的自动走道上,还可以应用于前进侧板台上有踏级的自动扶梯上。也就是说,与自动走道比较,自动扶梯的板台是倾斜地运行的,但这些板台也可以通过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机构加以驱动,当移动速度增加使邻接板台间的间隙加宽时,在板台后端设置的提升装置发生倾斜,它的高度方向上的长度是可变化的,由此使邻接板台间的间隙闭合。或者,也可以用弥合件来代替提升装置。
在上面的实施例中,虽然每一动力转换机构(或是转速转换机构或是移动速度转换机构)使用一个与其成相对关系的动力传输机构,但是也可以将多个这样的动力传输机构和多个这样的动力转换机构(或者是转速转换机构或者是移动速度转换机构)成组地加以使用,由此得到可变速的板台式载客自动走道。
权利要求
1.一种可变速的板台式载客自动走道,其中,诸板台的移动速度在一进口部和一出口部之间是变动的,其特征在于一将所述的板台驱动的转动部件安装在所述的板台上;一动力传输机构以与传递动力的所述转动部件接触的方式安装且在所述的进口部和出口部之间延伸以及在所述的板台的移动方向上设置使所述的转动部件和所述的动力传输机构之间接触位置改变的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速的板台式载客自动走道,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的转动部件和所述的动力传输机构之间的接触位置改变的装置是一种在所述的板台的移动方向上使所述的动力传输机构的高度改变的装置。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速的板台式载客自动走道,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的转动部件是一所述的板台的转轮的支承轴。
4.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速的板台式载客自动走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动部件安装在所述的板台的转轮的支承轴上。
5.如权利要求1,2,3和4中任一所述的可变速的板台式载客自动走道,其特征在于使所述转动部件具有一从一内径部延伸到一外径部的倾斜表面,所述动力传输机构与所述倾斜表面相接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速的板台式载客自动走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件包括两可改变其间间隙的对置件,所述两对置件构成一V形凹槽,并且从其内径部向着其外径部逐渐变宽,所述动力传输机构包括一与所述V形凹槽的开口侧接触的环形的动力传输件,使所述动力传输机构与所述转动部件的接触位置改变的所述机构是一引导所述动力传输件的道轨。
7.一种可变速的板台式载客自动走道,其中,诸板台的移动速度在进口部和出口部之间是变化的,其特征在于,所述诸板台的每一个具有可将自身运行力传送到所述板台的机构。
8.一种可变速的板台式载客自动走道,其中,诸板台的移动速度在进口部和出口部之间是变化的,其特征在于,有一将驱动力传送到所述板台的动力传输机构在所述进口部和所述出口部之间延伸并设有使传送到所述板台的驱动速度改变的机构。
9.一种可变速的板台式载客自动走道,其中,诸板台的移动速度在进口部和出口部之间是变化的,其特征在于,有一将驱动力传送到所述板台的动力传输机构在所述进口部和所述出口部之间延伸并在所述板台上设置使所述传输驱动力的方向变换的机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变速的板台式载客自动走道,其中,所述动力传输机构的驱动力是作用在从所述进口部和所述出口部之中的一个方向向着另一方面的力,而使所述驱动力的方向转换的所述机构是将该作用在一个方向上的作用力转变成转动力的机构。
11.一种可变速的板台式载客自动走道,其中,诸板台的移动速度在一进口部和一出口部之间是变化的,其特征在于,设有可将自身运行力传送到前轮和后轮之中之一的装置,该前轮和后轮安装在所述板台上彼此隔开一预定距离。
12.一种可变速的板台式载客自动走道,其中,诸板台的移动速度在进口部和一出口部之间是变化的,其特征在于,有一将驱动力传递到所述板台的动力传输机构在所述进口部和出口部之间延伸并设置一将传递到所述板台的所述驱动力转换成转动力以使转轮转动的动力转换机构并设置一使所述转轮的转动速度改变的转速转换机构。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变速的板台式载客自动走道,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的转速转换机构设置在所述转轮和所述动力传输机构之间。
14.一种可变速的板台式载客自动走道,其中,诸板台的移动速度在一进口部和一出口部之间是变化的,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将驱动力传送到所述板台的诸动力传输机构;一动力转换机构以与所述诸动力传输机构成相对关系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板台上,以及有选择地将所述诸动力转输机构的动力施加到所述动力转换机构的动力选择机构,以改变所述板台的移动速度。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变速的板台式载客自动走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选择机构是一种使诸所述动力转输机构相对于诸所述动力转换机构的相对位置改变的机构。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变速的板台式载客自动走道,其特征在于,诸动力转换机构设置在所述板台上且与所述诸动力传输机构相对设置,动力从所述诸动力传输机构传递到与此相对的相应动力转换机构的动力传递区在所述板台的移动方向上从一个动力转换机构到另一个动力转换机构是变化的。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变速的板台式载客自动走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诸动力传输机构做得足以使动力以不同速度传递至与之相对的动力转换机构。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变速的板台式载客自动走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诸动力传输机构做得足以使动力以相同速度传递至与之相对的动力转换机构,而且所述的诸动力转换机构制作得使所输出的诸板台移动速度是彼此不同的。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变速的板台式载客自动走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输机构和所述动力转换机构之间的动力传递是一种摩擦传动。
20.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变速的板台式载客自动走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输机构和所述动力转换机构之间的动力传递是一种链状件和齿之间相啮合的传动。
21.一种可变速的板台式载客自动走道,其中,诸板台的移动速度在一进口部和一出口部之间是变化的,其特征在于,一将动力传递到所述板台的第一动力传输机构设置在所述板台的前进路线的下面的整个长度上;使所述板台的移动速度改变的装置设置在所述板台上或所述第一动力传输机构上,一将动力传递到沿着板台的移动方向设置的自动扶栏的第二动力传输机构配置在引导所述移动扶栏的扶栏件内;使所述移动扶栏的移动速度改变的机构设置在所述移动扶栏或所述动力传输机构上;以及设有使所述板台的移动速度与所述移动扶栏的移动速度同步的机构。
22.一种可变速的板台式载客自动走道的板台,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一将从外部施加的驱动力转换成转动力的动力转换机构。
23.一种可变速的板台式载客自动走道的板台,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一将从外部施加的驱动速度改变的驱动速度转换机构。
24.一种可变速的板台式载客自动走道的板台,其中,所述板台具有诸在所述板台的移动方向上伸长的防滑条板,其特征在于,一中空部形成在所述防滑条板中,一些构件各自设置在所述中空部中;当相邻板台之间的间隔变大时,将所述构件退出而在相邻板台之间延伸,而当相邻板台之间的间隔变窄时,所述构件各自纳入所述中空部分之中。
全文摘要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可变速的板台式载客自动走道,该自动走道可以以简单的结构改变板台的移动速度。在多个板台移动速度在进口部和出口部之间可变化的可变速度板台式载客自动走道中,将一驱动板台的转动部件安装在板台上。一与传递动力的转动部件接触以传递动力的动力传输机构在进口部和出口部之间延伸。本自动走道在转动部件和动力传输机构之间并设有沿板台的移动方向改变接触位置的装置。
文档编号B66B25/00GK1076910SQ9310215
公开日1993年10月6日 申请日期1993年3月2日 优先权日1992年3月2日
发明者高桥龙产, 齐藤忠一, 武田和利, 小和平, 千叶久生, 宇津宫博文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