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山区配电网供电模型的新型指标评估体系构建方法_2

文档序号:8282878阅读:来源:国知局
单元及用于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区域的架空单联络馈线供电单元和架空两联络馈线 供电单元。
5.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基于山区配电网供电模型的新型指标评估体系构建方 法,其特征在于:所述4个供电区域的用户接入方式包括T状接入、双T接入及n状接入。
6.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基于山区配电网供电模型的新型指标评估体系构建方 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所述电网供电模型的技术性指标的确定方式如下, ① 确定主变平均负载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K为主变过载系数,为供电模型内变电站座数,T为主变平均负载率,N为单座 站内主变台数,S为单台主变额定容量; ② 确定线路理论负载率,即对单联络、两联络分别进行线路N-1校验即可得到线路理 论能达到的最大负载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7为线路最大负载率,m为线路联络数,So为对应线路安全电流限值的线路容 量; ③ 确定供电模型的供电距离,其公式如下: l = rxf 其中,r为变电站供电半径,K为线路曲折系数,曲折系数主要用来反映线路沿着道路 曲折架设的情况,一般取1.2; ④ 确定供电可靠率: A、 母线故障时用户停电持续时间:
其中,A 1为母线的平均故障率,J't'为倒阐时间,为供电模型所供区域总用户数; B、 线路故障时用户停电持续时间;对于架空线路,每一段出现故障时,受影响的用户数 为该段用户,该段平均停运时间即为线路的平均修复时间,该线路其余用户受到因倒间致 的停电影响,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R为供电模型中线路的平均供电距离,计算方法义
为供电模 型的总出线数,为模型中第1种接线模式的线路条数,为第1种接线模式的线路供电 距离,num为线路的分段数,A 2为线路的平均故障率,为模型所供区域总用户数,r,为线 路的平均修复时间,t为线路的倒间时间; ⑥电压质量:W供电模型中供电距离最长的一条线路的电压偏差率反映供电模型的 电压质量,假设线路负荷均处于线路末端,该样引起的电压降落最大,线路负荷计算公式如 下:
其中,为系统额定电压,/为线路安全电流限值,为线路功率因数; 电压偏差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一般地,有功角巧很小,可近似的认为电压降落为二巧;R为线路电阻,X i 为线路电抗;
其中,U为实际电压; ⑧N-1负荷损失率;针对每个供电模型进行线路、主变和变电站的N-1校验,W N-1负 荷损失率作为考量指标,即对每个供电模型进行N-1校验时线路、主变和变电站所损失的


负荷百分比;N-1负荷损失率越低,其转供能力越强; A、 线路N-1负荷损失率 根据山区的具体情况,在较为偏远、负荷分散不集中的区域使用由单福射接线方式构 成的供电模型,此时线路N-1负荷损失率为100% ;其余供电模型均按照满足N-1校验设计, 故线路N-1负荷损失率为0% ; B、 主变N-1负荷损失率 由于供电模型均按照满足主变均能够通过N-1校验进行设计,故所有供电模型的主变 N-1负荷损失率均为0% ; C、 变电站全停负荷损失率 变电站全停损失负荷百分比计算方法如下:
式中,ni,ri2, ri3分别为单座站站内单环网线路总条数、单座站站间两联络线路总条数、 单座站站间H联络线路总条数,ni,n2, n3分别为W上H种线路的实际负载率;^为线路 容量,#为线路功率因数。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基于山区配电网供电模型的新型指标评估体系构建方 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所述电网供电模型的经济性指标的确定方式如下, ①单位负荷年费用 A、 建设投资成本Cl:
式中,为架空供电模式建设投资总费用;L为每回主干线长度;K'为线路曲折系 数;C跑为线路单位长度的造价;为出口断路器的投资;%为分段开关投资;num为线路 的分段数; B、 运行年费用Cy : i
式中:G"为当时电价;为线路损耗;为配变损耗;为比例系数,一般取 1%~5%;Gj为建设投资成本; C、 最小年费用G&:
式中;为平均分布在n年内的供电方案综合投资费用;n为设备的使用年限;i。为 电力工业投资回收率; D、 单位负荷年费用CA


式中;p为中压电网供电区域内最大负荷; ② 年停电费用,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CL为用户每年的停电损失费用;N。为负荷点总数;7;为第j个负荷点有N。种停 电持续时间分类;Ecwsw为负荷点j第t停电持续时间对应的失电量;C W为负荷点j第t停 电持续时间对应的单位停电损失;
式中,P。,是负荷点i的平均负荷;Tf是负荷点i平均年停运时间; ③ 设备报废残值:设备报废残值定为设备建设费用的5%。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山区配电网供电模型的新型指标评估体系构建方法。该方法,首先,确定电网供电模型的技术性指标,包括主变平均负载率、线路理论负载率、供电半径、供电可靠性、电压质量及N-1负荷损失率;其次,确定电网供电模型的经济性指标,包括单位负荷年费用、年停电费用及设备报废残值;再而,确定电网供电模型的适应性指标,包括与负荷发展的协调性、运行维护的难易程度、配电自动化难易程度及新负荷接入的适应性。本发明从技术性、经济性和适应性三个方面建立评价准则,客观、科学地评价农网的各种供电模式的各项指标,从而评价该种供电模式是否符合要求。
【IPC分类】G06Q10-06, G06Q50-06
【公开号】CN104599067
【申请号】CN201510032277
【发明人】林韩, 吴涵, 陈彬, 宣菊琴, 张功林, 陈晔, 张建勋
【申请人】国家电网公司,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公开日】2015年5月6日
【申请日】2015年1月23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