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的二次修边方法_2

文档序号:9226516阅读: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中的模具的运动方式并不影响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实现。
[0052]在本申请中,仅对固定于模具上的修边刀及废料刀的固定方式及改变后的工艺进行改进,对于模具所包括的其它部分均与现技术的模具相同,没有进行任何改进,因此,在此处不对模具的具体结构进行描述。
[0053]本申请的模具,如图5至图9所示,包括有上模、下模、上模修边刀、上模废料刀9、下模修边刀及下模废料刀15 ;在本实施例中,上模修边刀为由多个镶块组成,下模修边刀也由多个镶块组成,组成上模修边刀与下模修边刀的镶块也为现有技术。
[0054]所述上模修边刀与所述上模废料刀9固定于所述上模上;所述下模修边刀与所述下模废料刀15固定于所述下模上;
[0055]所述上模修边刀与所述下模修边刀相对配合;所述上模废料刀9与所述下模废料刀15相对配合;所述下模废料刀15的数量至少为三个,分别为第一下模废料刀151、第二下模废料刀152及第三下模废料刀153。所述下模废料刀的数量与所述上模废料刀的数量相同,且--对应。
[0056]所述上模修边刀与所述上模废料刀9不直接固定连接;在所述上模修边刀与所述上模废料刀9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
[0057]所述下模修边刀与所述下模废料刀15不直接固定连接;在所述下模修边刀与所述下模废料刀15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
[0058]还包括有废料滑杆13 ;所述废料滑杆13固定设置于所述下模的第二间隙之间。
[0059]所述废料滑杆13包括有底座134、第一支撑杆135、第二支撑杆136及滑杆137 ;所述底座134固定于所述下模上;所述第一支撑杆135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底座134上,另一端同所述滑杆137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136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底座134上,另一端同所述滑杆137固定连接;
[0060]所述滑杆137的一端与所述下模修边刀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模废料刀15连接;
[0061]所述滑杆137与所述下模修边刀连接的一端高于与所述下模废料刀连接的一端。
[0062]所述下模废料刀刃口 154与所述滑杆137的上表面在同一平面上。
[0063]废料滑杆13的数量与下模废料刀15的数量相同,分别为第一废料滑杆131、第二废料滑杆132及第三废料滑杆133,其中第一废料滑杆131与第一下模废料刀151相对应;第二废料滑杆132与第二下模废料刀152相对应;第三废料滑杆133与第三下模废料刀153相对应。
[0064]在本申请中,下模废料刀15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而改变,比如二个下模废料刀、四个下模废料刀、五个下模废料刀、六个下模废料刀或其它数量的废料刀等均在本申请的范围之内。同样,上模废料刀的数量及废料滑杆的数量均与下模废料刀的数量相同。
[0065]还包括有限位装置14,所述限位装置14设置于所述下模废料刀远离所述第二间隙的一端。所述限位装置包括有第一限位装置141和第二限位装置142 ;所述第一限位装置141设置于第一下模废料刀151上,所述第二限位装置142设置于第三下模废料刀153上。
[0066]本发明的具体工艺方法是,由下模和上模在完成对待加工部件的拉延后,或者包括对含孔等工艺补充加工等工序完成后,得到拉延后的拉延件11后由修边工序按照修边线10由修边刀完成待修边部分8。
[0067]具体的修边工序是下模修边刀配合上模修边刀,沿修边线10将废料7整条切除,被切除的整条废料7沿废料滑杆13下滑至下模废料刀的刃口 154处,为了防止废料滑过下模废料刀的刃口,在第一下模废料刀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装置,在第三下模废料刀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装置。
[0068]上模上行,修边后的零件被取走,再放入下一个拉延件后,下模下行至模具再次闭合,在上模修边刀与下模修边刀配合将拉延件修边的同时,上模废料刀也下行与下模废料刀配合将前一个废料切断,滑出模具外,同时被修边刀切掉的整条废料又通过废料滑杆滑落到下模废料刀的刃口上,如此循环。
[0069]尽管已经说明了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启示下,能够进行改进、替换或者变形,这样的改进、替换或者变形均应当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模具的二次修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以下步骤, 在上模和下模开启状态下,将第一个待修边的拉延件放置于所述下模上; 所述上模下行与所述下模闭合,设置于所述上模的上模修边刀与设置于所述下模的下模修边刀配合,将所述第一个待修边的拉延件沿设定的修边线处切掉; 在所述上模上行时,被切掉的第一废料沿废料滑杆下滑到下模废料刀刃口上; 将第一个修边后的拉延件从所述下模上取下,同时放入第二个待修边的拉延件;所述上模再次下行与所述下模闭合,设置于所述上模的上模修边刀与设置于所述下模的下模修边刀再次配合,将所述第二个待修边的拉延件沿设定的修边线处切掉;同时,上模废料刀与所述下模废料刀配合将所述第一废料切断后从模具内滑出; 当所述上模再次上行时,被切掉的第二废料沿废料滑杆下滑到下模废料刀刃口上,如此循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的二次修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有上模、下模、上模修边刀、上模废料刀、下模修边刀及下模废料刀;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模修边刀与所述上模废料刀固定于所述上模上;所述下模修边刀与所述下模废料刀固定于所述下模上; 所述上模修边刀与所述下模修边刀相对配合;所述上模废料刀与所述下模废料也相对配合; 所述上模修边刀与所述上模废料刀不直接固定连接;在所述上模修边刀与所述上模废料刀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 所述下模修边刀与所述下模废料刀不直接固定连接;在所述下模修边刀与所述下模废料刀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 还包括有废料滑杆;所述废料滑杆固定设置于所述下模的第二间隙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的二次修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料滑杆包括有底座、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及滑杆;所述底座固定于所述下模上;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底座上,另一端同所述滑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底座上,另一端同所述滑杆固定连接; 所述滑杆的一端与所述下模修边刀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模废料刀连接; 所述滑杆与所述下模修边刀连接的一端高于与所述下模废料刀连接的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的二次修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废料刀的数量与所述废料滑杆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的二次修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废料刀刃口与所述滑杆的上表面在同一平面上。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的二次修边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设置于所述下模废料刀远离所述第二间隙的一端。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具的二次修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包括有第一限位装置和第二限位装置;所述第一限位装置设置于位于一端的所述下模废料刀上,所述第二限位装置设置于位于另一端的所述下模废料刀上。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具的二次修边方法,具体的修边工序是下模修边刀配合上模修边刀,沿修边线将废料整条切除,被切除的整条废料沿废料滑杆下滑至下模废料刀的刃口上,上模上行,修边后的零件被取走,再放入下一个拉延件后,下模下行至模具再次闭合,在上模修边刀与下模修边刀配合将拉延件修边的同时,上模废料刀也下行与下模废料刀配合将前一个废料切断,滑出模具外,同时被修边刀切掉的整条废料又通过废料滑杆滑落到下模废料刀的刃口上,如此循环。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不仅能保证修边质量,同时能够不受废料尺寸的影响。
【IPC分类】B21D22/20, B21D37/10, B21D24/16
【公开号】CN104942118
【申请号】CN201510369036
【发明人】孙晓, 陆滕君, 王肖英, 刘莉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6月26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