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外源物质提高大豆植株坐荚率的方法

文档序号:8948566阅读:7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外源物质提高大豆植株坐荚率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提高大豆产量的一种方法,具体是一种通过叶面喷施外源物质6-苄 氨基腺嘌呤促进大豆坐荚、进而提高产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大豆是豆科植物中最富有营养而又易于消化的食物,是蛋白质最丰富最廉价的来 源。大豆蛋白质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特别是赖氨酸、亮氨酸、苏氨酸等人体必需氦 基酸含量比较多,仅蛋氨酸比较少,这与一般谷类食物正好相反,故大豆与粮食混吃可以互 补,大大提高了大豆及粮食的营养价值。大豆含有多量脂肪,并且为不饱和脂肪酸,尤其以 亚麻酸含量最丰富,这对于预防动脉硬化有很大作用,大豆中还含有约1. 5 %的磷脂,磷脂 是构成细胞的基本成分.对维持人的神经、肝脏、骨骼及皮肤的健康均有重要作用。
[0003] 在大豆种植中,大豆花荚脱落是大豆生殖生长中的一种自我调节现象,也是影响 产量的重要限制因素,大豆开花的整个花期为花荚脱落敏感时期,但是很多大豆秧苗出现 了开花不坐荚、落花落荚严重的现象,令种植者束手无策。造成大豆不坐荚、落花落荚的原 因很多,而且彼此间相互影响。为提高坐荚率,目前在种植中常用的方法是控制合理的种植 密度,严格控制昼夜温差和光照条件,并为土壤提供适宜的水分和养分。
[0004] 上述方法仅适合棚内种植,影响因素容易控制,但对于田中大面积的种植还存在 诸多弊端,因此,探索一种简单易行的可促进大豆坐荚、提高产量的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由于大豆花期内花荚及果荚脱落,降低大豆产 量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通过外源物质调控大豆提高坐荚率、增加产量的方法。
[0006]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7] -种利用外源物质提高大豆植株坐荚率的方法,具体是通过在所述大豆植株叶面 喷施外源物质6-苄氨基腺嘌呤的方法来实现的,所述外源物质6-苄氨基腺嘌呤的施用浓 度为40-320mg/L,对大豆植株实施所述外源物质6-苄氨基腺嘌呤喷施时,由上到下均匀喷 施。
[0008] 优选地,所述外源物质6-苄氨基腺嘌呤的施用浓度为80-160mg/L。
[0009] 更优选地,所述外源物质6-苄氨基腺嘌呤的施用浓度为120-160mg/L。
[0010] 优选地,所述外源物质6-苄氨基腺嘌呤的最佳喷施时间是在大豆初花期和/或盛 花期。
[0011]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备外源物质6-苄氨基腺嘌呤喷施溶液的方法,称取一定 质量的6-苄氨基腺嘌呤;用lmol/L的NaOH溶液逐滴滴加直至完全溶解;用一定量的蒸馏 水或自来水进行稀释,获得所述6-苄氨基腺嘌呤浓度为40-320mg/L的喷施溶液。
[0012] 优选地,所述喷施溶液在2-6 °C保存。
[0013] 更优选地,所述喷施溶液在4°C保存。
[001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上述方法不仅适用于棚内种植,也适合田中大面积种植大 豆的坐荚率的提高,且使用方法简单易行,经外源物质6-苄氨基腺嘌呤在初花期或盛花 期,或者初花期和盛花期同时喷施的大豆植株,坐荚率大幅提高,且循环坐果率强,果实发 育好,产出的大豆无畸形、无空壳、无秕粒,品质好。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予以实施,下面结合具体 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发明的限定。
[0016] 本发明通过在大豆植株叶面喷施外源物质来提高大豆植株坐荚率,具体喷施的外 源物质为6-苄氨基腺嘌呤,施用浓度为40-320mg/L,优选地,6-苄氨基腺嘌呤的施用浓度 为80-160mg/L,更优选地,上述施用浓度为120-160mg/L,其中以施用浓度160mg/L喷施大 豆植株叶面为最佳。
[0017] 所述外源物质6-苄氨基腺嘌呤的最佳喷施时间是在大豆初花期和/或盛花期。在 对大豆植株实施外源物质喷施时,在大豆花期对所有花朵由上到下均匀喷施,充分喷药,叶 面以不流水珠为喷雾标准。
[0018] 本发明所用6-苄氨基腺嘌呤为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生产,纯度>98% ;在 制备喷施浓度为40-320mg/L的喷施外源物质时,首先称取一定质量的6-苄氨基腺嘌呤,由 于6-苄氨基腺嘌呤不溶于水,因此用少量的lmol/L的NaOH溶液逐滴滴加直至6-苄氨基 腺嘌呤完全溶解;然后,用一定量的蒸馏水或自来水进行稀释,获得所述6-苄氨基腺嘌呤 浓度为40-320mg/L的喷施溶液。具体的,制备一定浓度的6-苄氨基腺嘌呤喷施溶液时, 6_苄氨基腺嘌呤的所用量和稀释用水量,根据配比来调整。上述制得的喷施溶液的保存温 度为2-6°C。优选地,其保存温度为4°C。
[0019] 实施例1
[0020] 准确量取40、80、120、160、320mg6-苄氨基腺嘌呤药剂,用少量lmol/L的NaOH溶 液溶解,加入10mL双蒸水溶解后,转移到1L容量瓶中定容,即配成不同喷施浓度的6-苄氨 基腺嘌呤药剂。配制过程中所使用的NaOH尽量要少,6-苄氨基腺嘌呤完全溶解即可,然后 用双蒸水或自来水稀释,所配制的不同喷施浓度的喷施溶液均调pH为7。
[0021] 实施例2
[0022] 用上述实施例1中配制的不同浓度的6-苄氨基腺嘌呤作为喷施溶液,在大豆初 花期对大豆花朵进行由上到下均匀喷施处理,叶面以不流水珠为喷雾标准,同时,以含〇mg 6_苄氨基腺嘌呤的喷施溶液作为对比,与处理同时期的植株进行照喷施处理,为了试验数 据的准确性,对三个植株进行喷施处理,选取三次果荚数的平均值。
[0023] 其中,计量坐荚率和产量为当大豆完全生理成熟时,收获处理过的整株大豆,将喷 施处理6-苄氨基腺嘌呤的果荚数和产量分别与对照植株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
[0024] 表1初花期不同浓度喷施溶液处理后的大豆植株果荚数
[0025]

[0026] 由表1看出,6-苄氨基腺嘌呤浓度为40mg/L、80mg/L、120mg/L、160mg/L和 320mg/L的喷施溶液处理的植物果荚数与对比例相比分别增加7. 14%、21. 43%、32. 14%、 42. 86%和50%。可以看出,初花期的6-苄氨基腺嘌呤处理有一定的保花保果效果,在一定 程度上对果荚数的增加起到促进作用。
[0027] 实施例3
[002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为:选择在大豆植株盛花期喷施外源6-苄氨基腺 嘌呤,其他操作步骤及喷施浓度参数与实施例2相同。
[0029] 表2盛花期不同浓度喷施溶液处理后的大豆果荚数
[0030]
[0031]
[0032] 由表2看出,6-节氨基腺噪呤浓度为40mg/L、80mg/L、120mg/L、160mg/L和320mg/ L处理的植物果荚数与对比例相比分别增加32. 14%、42. 86%、50%、57. 14%和60. 71%。 可以看出,盛花期的6-苄氨基腺嘌呤处理的大豆果荚数明显增加。
[0033] 实施例4
[0034] 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2的不同之处为:选择在大豆植株初花期和盛花期分别喷 施外源物质6-苄氨基腺嘌呤,其他操作步骤及喷施浓度参数与实施例2相同。
[0035] 表3初花期和盛花期同时喷施不同浓度喷施溶液处理后的大豆果荚数
[0036]
[0037] 由表3结果可以看出,同时在初花期和盛花期喷施不同浓度6-苄氨基腺噪呤喷 施溶液,处理后的大豆果荚数均有明显增加,具体的,处理后各植株的果荚数分别增加了 42. 85%、60. 71%、60. 71%、71. 43%和67. 85%。
[0038]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发明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其保护范围不限 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主权项】
1. 一种利用外源物质提高大豆植株坐荚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是通过在所述大豆植 株叶面喷施外源物质6-苄氨基腺嘌呤的方法来实现的,所述外源物质6-苄氨基腺嘌呤的 施用浓度为40-320mg/L。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大豆植株坐荚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源物质 6_苄氨基腺嘌呤的施用浓度为80-160mg/L。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大豆植株坐荚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源物质 6_苄氨基腺嘌呤的施用浓度为120-160mg/L。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大豆植株坐荚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大豆植株实施 所述外源物质6-苄氨基腺嘌呤喷施时,对所述植株由上到下进行均匀喷施。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提高大豆植株坐荚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源物质 6_苄氨基腺嘌呤的最佳喷施时间是在大豆初花期和/或盛花期。6. -种制备外源物质6-苄氨基腺嘌呤喷施溶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称取一定质量的6-苄氨基腺嘌呤;用lmol/L的NaOH溶液逐滴滴加直至完全溶解;用 一定量的蒸馏水或自来水进行稀释,获得所述6-苄氨基腺嘌呤浓度为40-320mg/L的喷施 溶液。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施溶液的保存温度为2-6°C。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施溶液的保存温度为4°C。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外源物质提高大豆植株坐荚率的方法,是通过在所述大豆植株叶面喷施外源物质6-苄氨基腺嘌呤的方法来实现的,所述外源物质6-苄氨基腺嘌呤的施用浓度为40-320mg/L。本发明提供的处理方法,不仅适用于棚内种植,也适合田中大面积种植大豆的坐荚率的提高,且使用方法简单易行,经外源物质6-苄氨基腺嘌呤在初花期或盛花期,或者初花期和盛花期同时喷施的大豆,坐荚率大幅提高,且循环坐果率强,果实发育好,产出的大豆品质较好。
【IPC分类】A01N43/90, A01P21/00
【公开号】CN105165851
【申请号】
【发明人】康宗利, 杨玉红, 冯玉龙
【申请人】沈阳农业大学
【公开日】2015年12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