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胃胀的疏肝理气制剂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951876阅读:569来源:国知局
治疗胃胀的疏肝理气制剂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医中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胃胀的疏肝理气制剂及制备方 法。
【背景技术】
[0002] 胃胀,病名。胀病之一。主证胀满、胃脘痛。《灵枢?胀论》:"胃胀者,胀满,胃脘 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医醇剩义?胀》:"胃为水谷之腑,职司出纳。阴寒之气上 逆,水谷不能运行,故胀满而胃痛,水谷之气腐于胃中,故鼻闻焦臭,而妨食便难也。"治宜平 胃祛寒,用温中平胃散。在《灵枢?胀论》篇中,形象地描述了胃胀病的特点:"夫胀者,皆在 于脏腑之外,排脏腑,扩胸胁,胀皮肤,故名曰胀。"胃的生理功能主要是:暂时储存食物和消 化食物。食物由胃进入小肠的过程称为胃的排空。一般在食物入胃后5min就开始有部分排 入十二指肠。不同的食物排空的速度不同,混合食物由胃完全排空通常需要4~6h。胃的 排空主要取决于幽门两侧(胃内和十二指肠内)的压力差。食物在胃的排空过程中引起胃运 动,从而产生胃内压。当胃内压大于十二指肠内压时,食物即可由胃排出。反之,十二指肠 内容物对胃运动的抑制则减慢胃的排空。在病理情况下,当胃、十二指肠存在炎症、反流、月中 瘤或胃液、十二指肠液成分发生改变时,就会使胃的排空延缓,食物不断对胃壁产生压力; 同时,食物在胃内过度发酵后产生大量气体,使胃内压力进一步增高,因而就出现了上腹部 的饱胀、压迫感,即胃胀,从中医理论来讲,胃胀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各种病因影响到胃腑,使 胃气不能正常和降,气机停滞于胃脘而形成的。发病机制:1、胃肠道内气体排出障碍。2、胃 肠道中气体吸收障碍。3、吸入空气。4、食物发酵。
[0003] 药物疗法:1.胃动力药一如吗丁林10mg,每日2-3次,饭前半小时服;该药可加快 胃肠排空,促使胃肠蠕动,增强胃功能,对帮助胃肠功能的恢复有明显疗效。2.肠道菌群调 节剂一乳酸菌素片、乳酶生等可调节肠道菌群,适用于消化不良、异常发酵引起的腹胀。3. 助消化药一可用多酶片,中药制剂如:健胃消食片口服,保和丸、大山楂丸等尚有通便、助消 化功能。4.调节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药一如解郁抗虑胶囊,适用于久治不愈的胃病患者。
[0004] 申请公布号CN103736061A(申请号201410011768. 9)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 一种治疗胃胀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草豆蔻5-25份、人参5-20份、 白术10-30份、黄连5-25份、黄芪10-30份、陈皮5-25份、云苓5-20份、丁香5-15份、肉豆 蔻5-20份、杜仲5-25份、吴茱萸2-10份、干姜5-15份、百合5-25份、砂仁5-20份、香附 5-25份、焦麦芽5-25份、焦山楂5-25份、焦神曲5-25份、款冬花5-20份、紫苑5-25份、川 芎5-20份、甘草5-15份。申请公布号CN103736026A(申请号201410021865. 6)的中国 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治疗胃胀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白术10-30份、 苏梗5-25份、柴胡5-20份、黄芩5-25份、姜黄5-10份、栀子5-25份、当归5-25份、木香 5-20份、郁金5-25份、小茴香5-20份、生地5-25份、大腹皮5-25份、川棟子5-20份、砂仁 5-25份、香附5-25份、白芍10-30份、黄柏5-25份、黄连5-25份、甘草5-15份。申请公布 号CN104399040A(申请号201410703288. 9)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治疗胃胀的药 物及其制备方法,由白术、半夏、鸡内金、生山药、干姜、代赭石、白芍、厚朴、生姜配伍而成。
[0005] 目前,西医治疗腹胀以对症治疗为主,尚无针对腹胀的特效药,疗效欠佳,停药后 易复发,还对患者身体产生副作用。

【发明内容】

[0006]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胃胀的疏肝理气制剂及制备 方法。本发明安全,无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疗效显著,标本兼治,治愈后不易复发。
[0007]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治疗胃胀的疏肝理气制剂,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药制备而成:白前8-15,碗花 草10-14,通花根7-16,半夏9-13,碎花兰根10-15,独脚柑8-13,枇杷核6-10, 丁香11-16, 缬草9-14,桂花露8-14,胡荽子6-13,人参12-18,囊荷子8-12,紫楠根10-13,冷水花7-15, 滴水珠9-16。
[0008] 治疗胃胀的疏肝理气制剂,优选的方案是,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药制备而 成:白前10-13,碗花草11-13,通花根9-14,半夏10-12,碎花兰根11-14,独脚柑9-12,枇杷 核7-9, 丁香12-15,缬草10-13,桂花露10-13,胡荽子8-11,人参14-17,囊荷子9-11,紫楠 根11-12,冷水花9-13,滴水珠12-15。
[0009] 治疗胃胀的疏肝理气制剂,更加优选的方案是,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药制 备而成:白前11,碗花草12,通花根13,半夏11,碎花兰根13,独脚柑11,枇杷核8, 丁香14, 缬草11,桂花露11,胡荽子10,人参15,囊荷子10,紫楠根11. 5,冷水花12,滴水珠14。
[0010] 本发明还提供了将前述治疗胃胀的疏肝理气制剂制成药学上可接受的丸剂、颗粒 剂、片剂和胶囊剂的制备方法。
[0011] 所述丸剂的制备方法是: (1) 将枇杷核晒干,捣碎,放入锅中,加入7. 8-10. 5倍量水(优选加入8. 2倍量水),煎煮 10-20分钟(优选煎煮16分钟),滤出药液; (2) 将丁香晒干,研成细粉,过110-140目筛(优选过120目筛); (3) 取胡荽子置锅内,文火翻炒10-15分钟(优选文火翻炒12分钟),取出,待凉后捣碎, 加入胡荽子重量8. 5-10倍的水(优选加入胡荽子重量9. 5倍的水),煎煮40分钟,滤出药 液; (4) 将除枇杷核、丁香、桂花露和胡荽子外的其余12味原料药洗净,放入锅中,加12味 原料药5. 3-6. 6倍的水(优选加12味原料药6倍的水),浸泡1小时,武火烧沸,转文火煮 24-36分钟(优选转文火煮30分钟),滤出药液; (5) 将步骤(1)和步骤(4)所得药液合并,静置12小时,将上层清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 1. 31-1. 34的稠膏(优选将上层清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 33的稠膏),放入60°C烘箱中,烘 10小时,取出,研成细粉,过110-140目筛(优选过120目筛); (6) 将步骤(2)和步骤(5)所得混匀,以步骤(3)所得和桂花露混合后所得泛丸,制成 粒径为3mm的丸粒,40°C干燥至丸粒的含水量低于2%,即得。
[0012] 所述颗粒剂的制备方法是: (1)将枇杷核晒干,捣碎,放入锅中,加入7. 8-10. 5倍量水(优选加入8. 2倍量水),煎煮 10-20分钟(优选煎煮16分钟),滤出药液; (2) 将丁香晒干,研成细粉,过110-140目筛(优选过120目筛); (3) 取胡荽子置锅内,文火翻炒10-15分钟(优选文火翻炒12分钟),取出,待凉后捣碎, 加入胡荽子重量8. 5-10倍的水(优选加入胡荽子重量9. 5倍的水),煎煮40分钟,滤出药 液; (4) 将除枇杷核、丁香、桂花露和胡荽子外的其余12味原料药洗净,放入锅中,加12味 原料药5. 3-6. 6倍的水(优选加12味原料药6倍的水),浸泡1小时,武火烧沸,转文火煮 24-36分钟(优选转文火煮30分钟),滤出药液; (5) 将步骤(1)和步骤(4)所得药液合并,静置12小时,将上层清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 1. 31-1. 34的稠膏(优选将上层清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 33的稠膏),放入60°C烘箱中,烘 10小时,取出,研成细粉,过110-140目筛(优选过120目筛); (6) 将步骤(2)和步骤(5)所得混合,搅拌均匀,加入步骤(3)所得和桂花露混合后所 得,制成软材,用14目筛制湿颗粒,45°C干燥至水分2%以下,干颗粒再经14目筛整粒,分 装,密封,包装,即得。
[0013] 所述片剂的制备方法是: (1) 将枇杷核晒干,捣碎,放入锅中,加入7. 8-10. 5倍量水(优选加入8. 2倍量水),煎煮 10-20分钟(优选煎煮16分钟),滤出药液; (2) 将丁香晒干,研成细粉,过110-140目筛(优选过120目筛); (3) 取胡荽子置锅内,文火翻炒10-15分钟(优选文火翻炒12分钟),取出,待凉后捣碎, 加入胡荽子重量8. 5-10倍的水(优选加入胡荽子重量9. 5倍的水),煎煮40分钟,滤出药 液; (4) 将除枇杷核、丁香、桂花露和胡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