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8951929阅读:来源:国知局
2)疗效判定标准
[0098] 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恢复正常;
[0099] 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或大部分消失;
[0100] 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0101] 反弹:1个月电话随访又复发;
[0102] 反弹率:(1个月电话随访又复发V(治愈)
[0103] 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
[0104] (3)诊断标准
[0105] 中医诊断标准:(1989年11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 的诊断试行标准)
[0106] 1)肝胃不和型:主要要证候:①胃脘胀痛或痛串两胁。②嗳气频繁。③嘈杂泛酸。 次要证候:①胃粘膜急性活动性炎症。②胆汁返流。舌象脉象: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厚; 脉弦。证型确定:①具备主症两项,舌脉象基本符合。②具备主症1项和次症1项,舌脉象 基本符合。具备任何1条者即可确定。
[0107] 2)脾胃虚弱(包括虚寒)型:主要证候:①胃脘隐痛。②胃痛喜按喜暖。③食后 胀闷痞满。④纳呆少食。⑤便溏腹泻。⑥乏力四肢酸软。次要证候:①胃粘膜红白相间以 白为主。②粘液稀薄而多。③胃酸偏低。舌象脉象:①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有齿痕。② 脉沉细。证型确定:①具备主证3项,舌脉基本符合。②具备主症两项和次症1项,舌脉基 本符合。具备任何1条即可确定。
[0108] 3)脾胃湿热型:主要证候:①胃脘灼热胀痛。②口苦口臭。③尿黄。④脘腹痞闷, 渴不欲饮。次要证候:胃粘膜急性、活动性炎症、充血糜烂明显。舌象脉象:舌质红,边尖深 红,苔黄厚或腻。脉滑,脉紧。证型确定:①具备主症两项,舌脉基本符合。②具备主症1项 及次症,舌脉基本符合。具备任何1条即可确定。
[0109] 4)胃阴不足型:主要证候:①胃脘灼热疼痛。②口干舌燥。③大便干燥。次要证 候:①胃粘膜片状红白相间,粘膜变薄。②胃粘膜干燥,粘液少。③胃酸偏低。舌象脉象:① 舌红少津或有裂纹。②脉细或弦细。证型确定:①具备主症两项及舌脉符合。②具备主症 1项及次症两项,舌脉基本符合。具备以上任何1条即可确定。
[0110] 5)胃络瘀血型:主要症候:①胃脘痛有定处,不喜按。②胃疼日久不愈。③大使潜 血阳性或黑血便。次要症候:胃粘膜充血肿胀,伴瘀斑或出血点。舌象脉象:①舌质暗红,或 紫暗,或有瘀斑。②脉弦涩。证型确定:①具备主症两项,舌脉基本符合。②具备主症1项 加次症;舌脉基本符合。具备以上任何1条即可确定。
[0111] (4)治疗方法
[0112] 治疗组:男94人,女95人;服用本发明实施例5制备的胶囊剂,每次2粒,每日3 次,饭后服用7天一疗程;
[0113]观察组:男92人,女93人,服用香砂养胃丸,服次口 8丸,一日3次,饭后服用7天 一疗程
[0114] (5)治疗效果:
[0115] 本发明配制简单,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安全性高,有利于患者及时减 轻病状。详细结果见表1。
[0116] 表1治疗组和观察组治疗效果比较
[0117]
[0118] 对于374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进行跟踪观察,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0119] 从表1可以看出,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本发明中药治疗组,治愈率高达90%以 上,对照组治愈率为40%以下。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92. 4%,反弹率 分别为1. 7%和12. 4%,可见,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0120] 实施例7:经典病例
[0121] 病例1 :刘某,男41岁,河北邯郸人,长期具有胃炎病史,约为2-3年,在市人民医 院诊断为浅表性胃炎,后来一直服用相关药物,效果不佳,且时常复发,不思饮食,身体逐渐 消瘦,2013年5月来我院治疗,服用本发明实施例5的胶囊治疗,15天之后,患者身体出现 好转,饮食量增加,继续服用30天之后,患者体重增加,经过中医诊断,身体恢复正常,1年 之后电话回访没有复发,对生活充满信心。
【主权项】
1. 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柴胡10-30 份、黄连8-15份、菊花8-19份、干姜5-15份、甘草6-13份、大枣10-30份、山楂5-15份、黑 豆皮8-17份、熟三七9-16份、藏红花5-14份、薄荷7-15份、玫瑰花5-15份、胖大海6-19 份。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柴胡10-20 份、黄连8-10份、菊花15-19份、干姜9-13份、甘草8-10份、大枣15-25份、山楂8-12份、 黑豆皮10-13份、熟三七11-14份、藏红花8-12份、薄荷10-12份、玫瑰花10-15份、胖大海 6-12 份。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柴胡15份、 黄连9份、菊花11份、干姜11份、甘草9份、大枣20份、山楂10份、黑豆皮11份、熟三七12 份、藏红花10份、薄荷11份、玫瑰花13份、胖大海6份。4. 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的步骤为: (1) 将藏红花、玫瑰花、胖大海、菊花、柴胡、大枣、干姜、黑豆皮去杂,并加入10-13倍量 水浸泡0. 5-2小时,武火煎煮沸腾15分钟,再加入薄荷,再用文火煎煮1-5小时;过滤,滤渣 加入5-8倍量水,武火煎煮沸腾之后文火煎煮1-2小时;过滤,合并两次滤液,滤液浓缩至 70°C环境下相对密度为1. 15-1. 25的浓液,备用; (2) 将黄连、山楂、熟三七、甘草去杂质,洗净、烘干,研磨成60-80目细粉; (3) 将步骤(1)制备的汁液和步骤(2)制成的浓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20-1. 35 的稠膏,减压干燥,粉碎后过60-80目筛,得到均匀的细粉; (4) 将步骤⑶制成的细粉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结合混合均勾,装入胶囊,即得胶囊 剂。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胶囊剂由重量份比为 1 : 1.0-10.0的混合物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胶囊剂由重量份比为 1 : 1.3-5. 8的混合物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包 括填充剂、粘合剂;其中:所述的填充剂选自甘露醇、乳糖、蔗糖、环糊精中的一种或二种以 上的混合物;所述的粘合剂选自3%PVP的75%乙醇溶液、3%羟丙甲纤维素的50%乙醇溶 液、10%聚维酮K30的水溶液、30%淀粉浆中的一种。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充剂选自乳糖;所述 的粘合剂选自3%羟丙甲纤维素的50%乙醇溶液崩。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在治疗慢性胃炎中的应用。
【专利摘要】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组方中含有重量份为:柴胡10-30份、黄连8-15份、菊花8-19份、干姜5-15份、甘草6-13份、大枣10-30份、山楂5-15份、黑豆皮8-17份、熟三七9-16份、藏红花5-14份、薄荷7-15份、玫瑰花5-15份、胖大海6-19份,本发明配伍科学,成分简单,取材方便,成本低,临床对慢性胃炎具有显著地疗效。经过科学的临床试验观察,本发明在治疗慢性胃炎中的治愈率90%以上,反弹率2%以下,本发明的胶囊剂制备过程简单适,合工艺化大生产。
【IPC分类】A61P1/04, A61K36/9068
【公开号】CN105169357
【申请号】
【发明人】吴兴连
【申请人】青岛麦瑞特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30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