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色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54524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色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双色模。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现有技术的双色模要么需要两副模具,要么需要两个上模,要么需要模仁转动,这些双色模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均需要上模或动模打开后,再次合模才能进行另外一种色料的注塑,则模具整体较大,顶出机构也较复杂,模具的维护周期较短,维护成本也就较高,同时整个的生产周期也较长,生产效率较低,导致生产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体积相对较小、结构简单、维护成本较低及生产效率较高的双色模。
[0004]本发明解决以上问题所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双色模,它包括定模和动模,所述的定模和动模合模后形成模腔,所述的模腔分为软胶模腔和硬胶模腔,所述的定模上设有软胶浇口和硬胶浇口,且软胶浇口和硬胶浇口分别与软胶模腔和硬胶模腔连通,所述的动模上滑动连接有将软胶模腔和硬胶模腔隔开的刀片,所述的刀片一端位于软胶模腔内,且刀片的下平面与软胶模腔和硬胶模腔的过渡处平齐,刀片一端的端面与正对的软胶模腔内壁形状相同,所述的定模上设有刀片孔,刀片另一端滑动连接在刀片孔内,所述的定模内设有控制刀片滑动的驱动机构;所述的刀片另一端的体积大于刀片一端的体积,且刀片的中部为喇叭形结构,所述的刀片孔的中部为与刀片中部相配的喇叭形结构。
[0005]采用以上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由于将软胶模腔和硬胶模腔用刀片隔开,则在注塑时,刀片先将软胶模腔和硬胶模腔隔开,此时先注塑硬胶,待硬胶注塑结束后,驱动机构驱动刀片滑动,使得软胶模腔与硬胶连通,这时再注塑软胶即可实现双色注塑,在此过程中不需要开模,不需要转动模仁,也两副模具,可大幅减小模具的整体体积,也可降低顶出机构的加工难度和复杂程度,从而延长模具的维护周期,降低维护成本,并且整个生产过程周期较短,生产效率较高,因为不要开模故成品率也较高,可大幅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刀片的中部为喇叭形结构后,使得刀片在隔开软胶模腔和硬胶模腔时刀片与刀片孔紧密贴合,密封效果较高,同时稳定性也较好,可有效地防止硬胶注塑时硬胶进入到软胶模腔的情况,使得大片在硬胶注塑结束时能快速地被驱动机构拉动,进而保证模具生产的稳定性、生产效率以及成品率。故本发明具有体积相对较小、结构简单、维护成本较低及生产效率较高的特点。
[0006]作为改进,所述的软胶浇口依次通过横浇道和内浇口与软胶模腔连通,所述的内浇口的宽度为软胶模腔厚度的1/3 ;则这样设置后软胶在注塑时的压力较平均,便于软胶快速充满模腔,且内浇口在产品上的残留也相对较小,便于产品的脱模和后期的修坯,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并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0007]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横浇道的横截面为“〉”型结构,横浇道与软胶浇口连通的一端垂直于软胶浇口 ;所述的软胶浇口正下方的横浇道内壁上设有缓冲凹槽;则这样设置后软胶在注塑时的压力更平均,软胶的流量更准确,便于精确软胶的控制注塑时间和注塑量,进一步提尚生广效率。
[0008]作为再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驱动机构为油缸或气缸,且油缸或气缸位于定模内,所述的油缸或气缸的活塞杆与刀片的另一端连接;则技术成熟,结构简单,动作响应较快,可靠性较好,可降低本发明的制备成本。
[0009]作为再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油缸或气缸的活塞杆的轴线与刀片的滑动方向垂直,且活塞杆上设有滑块,所述的定模内设有滑孔,且滑块滑动连接在滑孔内,所述的滑块上设有横截面为“T”字型的斜抽芯块,所述的刀片的另一端设于与斜抽芯块滑动配合的凹槽;则这样设置后,可消除刀片在注塑时的反退情况,以消除相应的注塑缺陷,提高成品率;同时也使得整个驱动机构均位于定模内,可消除外界对驱动机构的影响,使得本发明的使用稳定性更好。
[0010]作为再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滑孔上端的定模内设有对滑块上限位的第一限位块;则第一限位块设置后,使得刀片移动的准确性较好,不易出现刀片将软胶模腔内壁顶坏的情况,进一步提高使用稳定性,并延长模具的维护周期,降低维护成本。
[0011]作为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滑孔的侧壁上设有对滑块行程限位的限位孔,所述的滑块上设有与限位孔配合限位的第二限位块;所述的限位孔位于远离刀片的滑孔侧壁上,且限位孔为通孔;则第二限位块不但增加了一个上限位,还增加一个下限位,使得滑块向上移动时定位的稳定性更好,即使其中一个限位块失效,还有另一个能保证刀片正常工作,故本发明的使用稳定性更好;同时下限位又使得刀片缩回时的定位更加精确,从而有效地防止在刀片处出现注塑缺陷的情况,使得本发明注塑时的成品率进一步提高;并且限位孔为通孔,便于限位孔的加工和第二限位块的安装,从而降低本发明的制备成本。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发明一种双色模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发明一种双色模硬胶注塑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发明一种双色模刀片缩回后的结构不意图。
[0015]图4为本发明一种双色模软胶注塑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本发明一种双色模刀片的结构不意图。
[0017]图6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0018]图所示:1、定模,2、动模,3、软胶模腔,4、硬胶模腔,5、软胶浇口,6、硬胶浇口,7、刀片,8、刀片孔,9、横浇道,10、内浇口,11、缓冲凹槽,12、油缸或气缸,13、滑块,14、滑孔,15、斜抽芯块,16、凹槽,17、第一限位块,18、限位孔,19、第二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0020]如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一种双色模,它包括定模I和动模2 (当然还包括其它零部件,但由于未涉及本发明创造的发明点,故在此不再赘述),所述的定模I和动模2合模后形成模腔,所述的模腔分为软胶模腔3和硬胶模腔4,所述的定模I上设有软胶浇口 5和硬胶浇口 6,且软胶浇口 5和硬胶浇口 6分别与软胶模腔3和硬胶模腔4连通,所述的动模2上滑动连接有将软胶模腔3和硬胶模腔4隔开的刀片7,所述的刀片7 —端位于软胶模腔3内,且刀片7的下平面与软胶模腔3和硬胶模腔4的过渡处平齐,即刀片7将软胶模腔3和硬胶模腔4隔开后硬胶模腔4为完整的硬胶模腔,刀片7 —端的端面与正对的软胶模腔3内壁形状相同,所述的定模I上设有刀片孔8,一般刀片孔8设置在定模I的滑块主体(侧抽芯块)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