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器官及淋巴结标本保存记录方法及分类收集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55864阅读:724来源:国知局
外科手术器官及淋巴结标本保存记录方法及分类收集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医疗领域,特别为一种外科手术器官及淋巴结标本保存记录方法及分类收集盒。
【背景技术】
[0002]临床上,手术切除标本需要常规送检病理学检查,既是明确疾病诊断的需要,也为必要时所需的后续综合治疗(如追加手术、术后放化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等等)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手术标本病理学检查除了最常见的术后常规石蜡病理之外,还包括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免疫组化和基因检测等等,此类技术的顺利开展,都是建立在手术者提供的完整标本和详实的标本信息基础之上的。因此,术中手术者需要在手术室对标本及时进行采集固定,并提供标本数目、解剖部位、肉眼所见、术中诊断等信息描述,以利于标本送达病理科之后,病理科医师检测并出具精准的病理报告。
[0003]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标本采集方法是先将标本放置于塑料袋、塑料盆或安瓿瓶等器具中,通过粘贴标签或直接书写等方式来标识基本信息,然后注入福尔马林浸泡固定后送至病理科。以上器具具有取材方便、成本低廉的优点,但是对于同一患者数目较多的标本采集,不但需要占用较多的器具,而且也容易造成各个标本之间信息的混淆。尤其是对于肿瘤手术标本,需要对肿瘤远近切端(切缘)、原发灶(T)、区域淋巴结(N)以及远处转移(M)分别进行采集和信息记录,需要借助多个标本器具来完成,缺乏直观性,不利于核对标本采集是否有所遗漏。
[0004]??Μ分期系统是目前国际上最为通用的肿瘤分期系统。首先由法国人PierreDenoix于1943年至1952年间提出,后来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American JointCommittee on Cancer)和国际抗癌耳关盟(UICC,Un1n for Internat1nal CancerControl)逐步开始建立国际性的分期标准。目前他已经成为临床医生和医学科学工作者对于恶性肿瘤进行分期的标准方法。
[0005]T匪分期系统中:1,T( “Τ”是肿瘤一词英文“Tumor”的首字母)指肿瘤原发灶的情况。2, N( “N”是淋巴结一词英文“Node”的首字母)指区域淋巴结(reg1nal lymphnode)受累情况。3,M( “Μ”是转移一词英文“metastasis”的首字母)指远处转移(通常是血道转移)。
[0006]1.肿瘤原发灶⑴采集和记录方面:原发灶大小在乳腺癌、甲状腺癌等恶性肿瘤病理分期中是判断T分期的依据,同时原发灶解剖部位的准确记录也尤为关键,尤其对于多发病灶,准确记录每个病灶的具体部位,是明确各个病灶性质后必要时追加手术的重要依据。比如双叶甲状腺多发结节,通常先行多发结节的摘除术,术中分别送检快速冰冻病理检查,一旦发现其中有的结节为恶性,则需要根据其大小和部位来决定是否追加手术,以及具体手术方式。因此,对各个结节具体部位和大小的准确记录是确保追加手术精准进行的基础保障。目前,对于病灶部位和大小仅仅通过文字描述来记录,缺乏直观性和整体性。
[0007]2.区域淋巴结(N)采集和记录方面:目前,区域淋巴结组织外科采用整块切除的原则,常规连同切除脏器一并送至病理科进行检测,通常由高年资病理科医师采用手工检出法,即采用触摸及视检发现淋巴结,也有少数单位开展了脂肪溶解、注射纳米碳染料染色区域淋巴结等辅助鉴别淋巴结技术,是否提高淋巴结检出率仍有争议。理论上对整块切除的包含淋巴结的组织标本,需要术中根据分组(站)转移规律而分别摘取采集,同时记录相应的分组(站)信息,这样有助于提高淋巴结的检出数目,同时明确淋巴结阳性的受累部位,进而系统研究淋巴结转移规律,借此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清扫范围。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分组(站)检取淋巴结,有利于更为精准的病理分期,同时对后续综合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就胃癌根治术而言,最新分类标准将区域淋巴结分为三站23组,D2根治术涉及到需要清扫的区域淋巴结在10组以上,如果分别对各组淋巴结进行采集和记录,通常至少需要10个以上的器具,临床上容易出现混淆,也不利于保存和运输。
[0008]3.远处转移(M)采集和记录方面:目前,在外科手术中只是对远处转移进行简单的米集,目前尚无较为规范的米集和记录方法。
[0009]因此,研制一个整体性、直观性的标本采集装置,参照国际的TMN分期标准,对手术的器官以及淋巴结标本进行分类采集和固定保存,既便于术中分组摘取和放置,又兼顾了标本的整体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标本采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进而也有助于术者手术规范化的提高。

【发明内容】

[0010]本发明第一个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科手术器官及淋巴结标本分类收集盒,其克服了传统标本保存信息保存不全、容易混淆出错的弊端,对外科手术标本进行快速采集,并对相关信息进行全面详实的记录和保存;
[0011]本发明另一个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科手术器官及淋巴结标本保存记录方法,其克服了传统标本保存信息保存不全、容易混淆出错的弊端,对外科手术标本的相关信息进行进行全面详实的记录。
[0012]本发明第一个发明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13]—种外科手术器官及淋巴结标本分类收集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期盒I以及分期盒II ;
[0014]所述分期盒I上表面分为原发灶存放区和远处转移存放区,原发灶存放区内设有槽口形状与所存放器官标本形状一致的器官标本存放槽;远处转移存放区内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存放远处转移组织的远处转移存放槽,远处转移存放槽附近贴设有印有器官图形的标示贴,标示贴上的器官图形是与远处转移存放槽存放的远处转移组织对应的器官图样;
[0015]所述分期盒II上表面设有取样器官的解剖图谱,所述分期盒II上表面还设有分布于解剖图谱各个位置的多个淋巴结标本存放槽;淋巴结标本存放槽的数量和在解剖图谱上分布的位置与取样器官相应的国际专科手术指南的区域淋巴结分组图谱所示的一致;
[0016]所述分期盒I以及分期盒II的上表面覆设有能将器官标本以及淋巴结标本密封在盒体内的热封膜。
[0017]为了更好的实施本方案,本方案中还提供了如下优化方案:
[0018]进一步的,所述分期盒II的外侧壁上设有用于注射防腐液的单向阀;
[0019]各淋巴结标本存放槽之间设有互相连通的输液通道,输液通道的入口与单向阀连通。
[0020]使用时,先将热封膜将盒体热封后,将防腐液从单向阀通过输液通道直接注入到盒体内各个凹槽中,填注防腐液方便、避免防腐液外溢,缩短了标本包装操作的时间。
[0021]单向阀最好采用现有医院中能与普通注射器对接的医用标准单向阀,使得医务人员可利用普通的注射器直接注射防腐液,操作更加方便。
[0022]进一步的,所述分期盒I以及分期盒II下表面的四角处均设有定位销,分期盒I以及分期盒II上表面的四角处均设有与定位销配合的定位槽。
[0023]这样,方便分期盒I与分期盒II搭接在一起。
[0024]进一步的,所述分期盒I和分期盒II的外侧壁或底部外侧壁上设有用于识别患者个人信息的标识,所述标识是数码芯片、二维码或条形码。
[0025]标识能够方便的将病人与其身体标本的信息一一对应起来,便于将标本信息收纳至医院信息化系统之中,也方便标本的后期管理。
[0026]进一步的,所述热封膜的外表面上设有网格图层,所述热封膜的四周设有刻度。
[0027]根据热封膜上的网格图层以及四周的刻度便可直观的看出标本的尺寸大小。
[0028]进一步的,还包括顶盖,顶盖的上表面设有用于观察盒体内部情况的可视窗口。
[0029]本发明另一个发明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30]一种外科手术器官及淋巴结标本保存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了上述方案及其优化方案中任意一项中所述的外科手术器官及淋巴结标本分类收集盒;
[0031]保存记录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0032]步骤一:将术后取下的器官标本放置到器官标本存放槽内;
[0033]步骤二:将从器官附近区域取下的淋巴结分组,并将分组后的淋巴结标本放置到对应位置的淋巴结标本存放槽中;
[0034]步骤三:将取下的远处转移组织放入远处转移存放槽内,而后将相应的标示贴黏贴在远处转移存放槽附近,并在标示贴上标记出远处转移组织在相应取样器官的具体取样位置;
[0035]步骤三:分别向分期盒I以及分期盒II内注入防腐液,并采用热封膜将分期盒I以及分期盒II分别密封后保存。
[0036]为了更好的实施本方案,本方案中还提供了如下优化方案:
[0037]进一步的,步骤二中所述将从器官附近区域的淋巴结分组是按照国际专科手术指南的区域淋巴结分组。
[0038]较之前技术而言,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0039]1.本发明采用了标准化设计,将手术理应涉及到的多个标本提前在一个整体性装置中分别预留出放置的相应区域,使得外科各个系统脏器手术标本的采集范化;
[0040]2.本发明的收集盒上设有与患者一般信息和病理信息进行唯一对应的标识物,避免了患者信息混淆,便于后期对标本信息的保存和统计。
【附图说明】
[0041]图1为实施例1中分期盒I立体示意图;
[0042]图2为图1正视图;
[0043]图3为实施例1中分期盒II立体示意图;
[0044]图4为实施例1正视图;
[0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