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_2

文档序号:8957639阅读:来源:国知局
纳米微球,状态为粉末;所述喷雾干燥,进口温度为110°C,进料速度为4ml/min。
[0033]( 3 )制备纳米酸化磷矿粉
所述纳米酸化磷矿粉的制备,将磷矿粉粉碎至200目,取磷矿粉1000kg,加入1070kg硫酸水溶液(取工业硫酸(93%) 300kg,加入770kg水中,配制成磷酸水溶液),反应0.5小时,制成酸化磷矿粉料浆,所述酸化磷矿粉料浆,放置5小时后,在15000r/min速度下剪切13分钟,加入25%的过100目筛孔的风化煤(腐殖酸含量为45%),在12000r/min下剪切10分钟,干燥、粉碎至l_50nm,得到纳米酸化磷矿粉。
[0034](4 )制备纳米 LaCoO3
所述纳米LaCoO3的制备,将LaCl 3,CoCl2、NaOH按照1:1:6:10的质量比例混合,用10%的去离子水搅成糊状,在500r/min下球磨2h得到前躯物质,将前躯物质于800°C下焙烧2h后,用去离子水洗涤,待氯离子完全洗净后,120°C烘干5h,制得纳米LaCo03。
[0035](5)厨余垃圾的处理 A、厨余垃圾的类型
所述厨余垃圾为果蔬类、肉蛋类,质量比例为2:1,含水量为75%,有机物含量为30wt%。
[0036]B、酶解
将厨余垃圾于85°C蒸煮时,添加厨余垃圾重量0.03%的耐高温淀粉酶、厨余垃圾重量0.04%的耐高温脂肪酶,保温3小时,在降温过程中于50°C添加厨余垃圾重量0.02%的糖化酶,并保温2小时,于37°C加入厨余垃圾重量0.11%的蛋白酶和厨余垃圾重量0.12%的纤维素酶并保温2小时,得酶解混合物。所述酶,来源均为市售。
[0037]C、压滤
用水调节酶解混合物的固体物质含量至9%,使用板框压滤机进行压滤,操作压力为0.5MPa,板框为正方形,滤框的内边长为200~2000毫米,框厚为16~80毫米,过滤面积为0.5-1200平方米,收集滤液。
[0038]D、碱洗
用PH为9.5的弱碱溶液,加入压滤得到的滤渣中,调整固液比为1:12,于40°(:水浴加热lh,加热的同时进行超声波振荡,20KHZ超声清洗2分钟,再用40KHZ超声清洗I分钟,过滤,得滤液。
[0039]E、合并滤液
将C、D步骤得到的滤液合并,得总滤液。
[0040]F、灭菌
将收集的总滤液,进行高温灭菌。
[0041](6)粉碎
将蘑菇渣、米糠、秸杆粉进行粉碎,粉碎后目数为100目。
[0042](7)调节 C/N比
将鸡粪、废糖蜜、艾叶油、红景天提取物、活性稀土、硼酸、生物腐植酸混合均匀,和上述步骤(2)、(3)、(4)、(5)、(6)的产物进行混合,对混合物调节C/N为30:1。
[0043](8)喷洒复合菌剂
将微生物复合菌剂,均匀喷洒入步骤4的混合物中。
[0044](9)调节含水量调节含水量至68wt%。
[0045]( 10)堆怄发酵、制备肥料
覆盖塑料薄膜保温、保湿,在30°C?45°C条件下进行堆怄发酵,直至堆腐物料呈疏松的团粒结构,pH为6.2-6.5,即腐熟完毕,用40°C暖风干燥至含水率至10wt%以下,加入微量元素、芸苔素内酯、吲哚丁酸钾,混合均匀后送入挤压造粒机造粒、包装,制得本发明纳米微生物菌剂。
[0046]结果:
(I)本发明制备的纳米微生物菌剂,有效活菌数量为6.8-7.2亿/g,总氮含量为8wt%,总磷含量为4wt%,总钾含量为12wt%,有机质(以干基计)为45wt%,含水率10wt%,pH为
6.2-6.5,颗粒强度为9.2N,粒度(2_3mm)为98.6%,杂菌率为3.4%,以干基计,总砷含量(1.8mg/kg,总镉含量彡0.4mg/kg,总铅含量彡7.5mg/kg,总铬含量彡15mg/kg,总汞含量^ 0.lmg/kg0
[0047](2)本发明制备的纳米微生物菌剂,用于黄瓜的种植,产量达6520kg/亩,增产19%,维生素C含量为0.073mg/100g,增加8.6%,总糖含量为1.43%,增加8.9%。
[0048](3)本发明制备的纳米微生物菌剂,用于大姜种植,产量达1.4万斤/亩,增产25%,用于大蒜种植,产量达1600kg/亩,增产18% ;用于土豆种植,产量达2800kg/亩,增产24%。
[0049](4)本发明制备的纳米微生物菌剂,对种植区土壤也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种植一茬作物后,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7%,碱解氮为150mg/kg,速效钾为160mg/kg,有效磷为110mg/kg,土壤pH为6.2,土壤容重为1.lg/cm3,土壤孔隙度为58%,土壤中微生物含量为250X 15个/g,土壤含水率为28%,土壤中有机碳含量为33g/kg ;用100N的力把直径为Icm的木棍插入土壤,木棍进入土壤的深度为15cm,较施用普通复合肥,木棍进入土壤的深度增加60%。
[0050]种植前,土壤各项指标为: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1%,碱解氮为110mg/kg,速效钾为120mg/kg,有效磷为68mg/kg,土壤pH为5.6,土壤容重为1.5g/cm3,土壤孔隙度为41%。
[0051]除非另有说明,本发明中所采用的百分数均为重量百分数,本发明所述的比例,均为质量比例。
[005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纳米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各原料包括麦芽糖纳米微球、纳米磷矿粉、纳米LaCoO3、厨余垃圾、蘑燕渣、米糠、鸡奠、稻杆粉、废糖蜜、艾叶油、红景天提取物、活性稀土、硼酸、生物腐植酸、微量元素肥、芸苔素内酯、吲哚丁酸钾、微生物复合菌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的质量比例为:麦芽糖纳米微球3份、纳米磷矿粉5份、纳米LaCoO3 4份、厨余垃圾20份、蘑燕渣12份、米糠11份、鸡粪20份、秸杆粉13份、废糖蜜5份、艾叶油2份、红景天提取物4份、活性稀土 3份、硼酸3份、生物腐植酸10份、微量元素肥2份、芸苔素内酯0.1份、吲哚丁酸钾2份、微生物复合菌剂0.3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麦芽糖纳米微球,体积平均粒径为0.55-0.56 μ m,空气动力学直径为5.334-5.456 μ m ;所述鸡粪,有机质含量为45 wt% ;所述秸杆粉,直径为2-3mm ;所述废糖蜜,全糖分为50 wt%,锤度80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艾叶油,25°C的折光率为1.4650-1.4770,25°C的相对密度为0.89-0.91,艾叶醇的含量为99.9wt% ;所述红景天提取物,粉末,水分〈12%,总灰分〈8%,酸不溶性灰分〈2%,总罗塞维含量为5%,红景天甙含量为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稀土,土黄色粉末,REO为40%,水分含量〈0.5%,粒度为100目,镧含量为12%,铈含量为10.33%,镨含量为5.66%,钕含量为3.5% ;所述微量元素:硼酸、氧化锌、硫酸亚铁、碳酸锰、三氧化钼,质量比例为 2:3:2: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复合菌剂,为液体菌悬液,其中度光红螺菌的浓度为0.2亿cfu/ml,巴西固氮螺菌的浓度为0.3亿cfu/ml、拜叶林克氏菌的浓度为0.1亿cfu/ml,木糖葡糖酸醋杆菌的浓度为0.1亿cfu/ml,枯草芽孢杆菌的浓度为0.3亿cfu/ml,植物乳杆菌的浓度为0.4亿cfu/ml。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微生物菌剂,有效活菌数量为6.8-7.2亿/g,总氮含量为8wt%,总磷含量为4wt%,总钾含量为12wt%,以干基计,有机质含量为45wt%。8.一种纳米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备麦芽糖纳米微球、制备纳米酸化磷矿粉、制备纳米LaCoO3、厨余垃圾的处理、喷洒复合菌剂。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纳米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麦芽糖纳米微球,取2重量份的麦芽糖、8重量份的聚合度为50CPS的壳聚糖,溶于500ml0.6%的乙酸溶液中,混合,将混合液经过0.45 μ m微孔膜过滤,得滤液,进行喷雾干燥,进口温度为110°C,进料速度为4ml/min,得麦芽糖纳米微球,状态为粉末。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纳米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纳米LaCoO3,将LaCl3, CoCl2, NaOH按照1:1:6:10的质量比例混合,用10%的去离子水搅成糊状,在500r/min下球磨2h得到前躯物质,将前躯物质于800°C下焙烧2h后,用去离子水洗涤,待氯离子完全洗净后,120°C烘干5h,制得纳米LaCoO3。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纳米微生物菌剂,各原料包括麦芽糖纳米微球、纳米磷矿粉、纳米LaCoO3、厨余垃圾、蘑菇渣、米糠、鸡粪、秸秆粉、废糖蜜、艾叶油、红景天提取物、活性稀土、硼酸、生物腐植酸、微量元素肥、芸苔素内酯、吲哚丁酸钾、微生物复合菌剂;本发明还提供所述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备的纳米微生物菌剂,有效活菌数量为6.8-7.2亿/g,总氮含量为8wt%,总磷含量为4wt%,总钾含量为12wt%,有机质(以干基计)为45wt%,含水率10wt%,pH为6.2-6.5,杂菌率为3.4%;施用后,具有增产和提高作物品质的作用;具有明显的改良土壤的作用。
【IPC分类】C05F11/08, C05G3/04, C05G3/00
【公开号】CN105175129
【申请号】
【发明人】刘兴旺, 刘玉贞, 刘志远
【申请人】山东乡约生物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9月9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