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麻疹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818537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麻疹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涉及一种治疗麻疹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多见于儿童,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好发于冬春季节,其他季节也有散在发生,其临床特征为发热、流鼻涕、咳嗽、眼结合膜炎,出现特殊的科氏斑(又称麻疹黏膜斑)和广泛的皮肤斑丘疹。麻疹一般康复顺利,但也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常见的麻疹并发症有呼吸道疾病如中耳炎、喉-气管炎、肺炎等,麻疹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等。我国自1965年开始普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发病显著下降,但是目前仍有麻疹发生,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一般以加强护理、优化环境、对症处理和预防并发症为主,但是一般治疗效果不明显,治疗周期较长,并且一般采用西药治疗,西药容易产生副作用,因此急需寻找一种治疗麻疹的特效药。

【发明内容】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麻疹的中药,本发明从中医角度对麻疹对症下药,从根本上治疗麻疹,治疗效果明显,治疗周期短,并且采用纯中药制剂,无毒副作用。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种治疗麻疹的中药,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成分:蝉蜕20?25份,连翘20?25份,菊花10?15份,葛根15?20份,梅花15?20份,桔梗10?15份,沙参6?10份,竹茹10?15份,黄苗10?15份,紫草10?15份,桑白皮10?15份,建神曲8?12份,石膏5?10份,芦根10?15份,麦冬10?15份。
[0006]优选地,一种治疗麻疹的中药,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成分:蝉蜕23份,连翘22份,菊花12份,葛根18份,梅花17份,桔梗12份,沙参8份,竹茹12份,黄芪12份,紫草13份,桑白皮12份,建神曲10份,石膏8份,芦根13份,麦冬14份。
[0007]所述治疗麻疹的中药的使用方法:
[0008](I)取上述药材,加入2?4倍质量的冷水浸泡8?12h,之后用大火煮开,然后小火煮I?2h,将煎煮液过滤,得到第一滤液;
[0009](2)将步骤(I)中过滤得到的滤渣再次加入2?4倍的水,大火煮开后然后小火煮I?2h,将煎煮液过滤,得到第二滤液;合并第一和第二滤液,分两次服用,服用前加热;
[0010](3)将步骤(2)中的滤渣加入3?5倍的水,大火煮开后用小火继续煮0.5?Ih,滤渣,用纱布蘸取所得滤液,擦洗全身,每天I次。
[0011]药理分析
[0012]蝉蜕: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利咽,透疹,明目退翳,解痉。用于风热感冒,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惊风抽搐,破伤风。
[0013]连翘: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用于痈疽,瘰疬,乳痈,丹毒,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温热人营,高热烦渴,神昏发斑,热淋涩痛。
[0014]菊花:甘、苦,微寒。归肺、肝经。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疮痈肿毒。
[0015]葛根:甘、辛,凉。归脾、胃、肺经。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眩晕头痛,中风偏瘫,胸痹心痛,酒毒伤中。
[0016]梅花:微酸,平。归肝、胃、肺经。疏肝和中,化痰散结。用于肝胃气痛,郁闷心烦,梅核气,瘰疬疮毒。
[0017]桔梗:苦、辛,平。归肺经。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
[0018]沙参: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经。有清热养阴,润肺止咳之功效。主治气管炎,百日咳,肺热咳嗽,咯痰黄稠。
[0019]竹茹:甘,微寒。归肺、胃、心、胆经。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用于痰热咳嗽,胆火挟痰,惊悸不宁,心烦失眠,中风痰迷,舌强不语,胃热呕吐,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0020]黄芪:甘,微温。归肺、脾经。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
[0021]紫草:甘、咸,寒。归心、肝经。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消斑。用于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湿疹,水火烫伤。
[0022]桑白皮:甘,寒。归肺经。麵市平喘,利水消肿。用于肺热喘咳,水肿胀满尿少,面目肌肤浮肿。
[0023]建神曲:苦,温。健脾消食,理气化湿,解表。治伤食胸痞,腹煮吐泻,痢疾,感冒头痛,小儿伤饥失饱。
[0024]石膏:甘、辛,大寒。归肺、胃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
[0025]芦根:甘,寒。归肺、胃经。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用于热病烦渴,肺热咳嗽,肺痈吐脓,胃热呕哕,热淋涩痛。
[0026]麦冬: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
[0027]中医学认为麻毒属阳毒,经口鼻而入,主要侵犯肺、脾二经,发病初期,邪在肺卫,故见发热,咳嗽、鼻塞、流涕等。重证可见气急、鼻煽、喉内痰鸣等,肺气闭塞之证。发展到气分,常有壮热、口渴、纳差、腹泻、烦躁等热毒壅盛之证。邪毒由内向外,由里达表,则表现为皮疹色泽红润,自头面部向下蔓延,皮疹透布全身,邪尽外达,无合并症者,为顺症。麻毒内陷,入营入血,肺心受邪,疹透不顺为逆证;或麻毒攻喉,邪犯心包或脾气虚衰等均属逆症。
[0028]治疗麻疹应该选择解毒透疹、清肺平肝、清热祛风的中药,本发明中蝉蜕疏散风热,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二者共为君药;菊花散风清热、清热解毒,葛根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梅花疏肝和中,三者共为臣药,君药和臣药配合辅以桔梗、沙参、竹茹等佐使之药,使得药效直达病灶,对治疗麻疹具有显著的效果。
[0029]有益效果:
[0030](I)本发明采用全中药制剂,对症下药,辨证治疗,药物配伍科学,采用内服加外用的治疗方法,标本兼治,治疗效果明显,治疗周期缩短,减轻病人的痛苦;
[0031](2)本发明选自纯中药制剂,成本低,无毒副作用,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病几率。
[0032]临床资料
[0033]1、病例选择
[0034]病例共计20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0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50例,年龄在3个月?1岁之间,平均年龄4.3岁,病程I?1天。对照组100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47例,年龄在3个月?10岁之间,平均年龄4.2岁,病程I?10天。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的病程、症状轻重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
[0035]2、诊断标准
[0036](—)前驱期从发病到出疹约3?5日。主要症状有发热及上呼吸道卡他症状,一般发热低到中等度,亦有突发高热伴惊厥者。流鼻涕、刺激性干咳、眼结膜充血、流泪、畏光等日渐加重,
[0037]精神不振、厌食、肺部可闻到干啰音。幼儿常有呕吐、腹泻,在软腭、硬腭弓可出现一过性红色细小内疹。在起病第2?3日可于双侧近白齿颊粘膜处出现细砂样灰白色小点,绕以红晕,称麻疹粘膜斑为本病早期特征。粘膜斑可逐渐增多,互相融合,也可见于下唇内侧及牙龈粘膜,偶见于上腭,一般维持16?18小时,有时延至I?2日,大多于出疹后I?2日内消失。
[0038](二)出疹期起病约3?5日后,全身症状及上呼吸道症状加剧,体温可高达40°C,精神萎靡、嗜睡、厌食。首先于耳后发际出现皮疹,迅速发展到面颈部,一日内自上而下蔓延到胸、背、腹及四肢,约2?3日内遍及手心、足底,此时头面部皮疹已可开始隐退。皮疹约2?3mm大小,初呈淡红色,散在,后渐密集呈鲜红色,进而转为暗红色,疹间皮肤正常。出疹时全身淋巴结、肝、脾可肿大,肺部可闻干粗啰音。
[0039](三)恢复期皮疹出齐后按出疹顺序隐退,留有棕色色素斑,伴糠麸样脱肩,约存在2?3周。随皮疹隐退全身中毒症状减轻,热退,精神、食欲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