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照明节能监控方法_2

文档序号:9839702阅读:来源:国知局
线的方式示出了他们之间的连接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清楚的是:他们之间可以通过有线、无线或者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单向和/或双向地连接,以进行控制信号、状态信号和数据的传输以及实现本发明上下文中涉及的各种控制操作。
[0038]在计时单元开启的同时,所述多个红外测距单元也将开始工作。这些红外测距单元均具有红外检测装置和热红外检测装置,所述红外检测装置、热红外检测装置和灯光照明单元彼此电气地连接。其中各个红外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在其设置方向上是否有活动的对象,热红外检测装置用于在存在活动的对象的情况下检测活动对象的红外发热特征并确定该被检测到的特征是否符合人体发热特征。当符合时,红外检测装置还检测活动对象的行动状态(即静止或运动)、行动方向以及该红外检测装置所在的灯光照明单元与该对象之间的距离。
[0039]所述计时单元在所述环境光感应单元的控制下启动并计时。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当智能家居系统开启且灯光照明开启时,计时单元开始工作。
[0040]所述灯光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红外测距单元检测到的信息对灯光照明单元进行开和/或关控制。在此过程中,灯光照明单元还根据此时环境光感应单元感应到的照明角度和照度信息,调整照明方向以及照明亮度。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当根据所述红外测距单元检测到的信息确定存在活动的对象时,所述灯光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红外测距单元检测到的活动对象的行动方向以及室内灯光照明单元的布局,确定活动对象将要进入哪个/哪些灯光照明单元的照明区域以及将要离开哪个/哪些灯光照明单元的照明区域,并据此以及红外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所述距离,调节上述区域的灯光照明单元的电压(或亮度)随着所述距离逐渐变化,灯光照明单元的照度值根据此时环境光感应单元感应到的照度信息进行调整,而灯光照明单元的照明角度则根据此时环境光感应单元感应到的照明角度进行调节。因此,例如,当人从房间A进入不同于房间A的房间B时,灯光控制单元将控制房间A内的灯光照明单元逐渐降低照度直至关闭,同时房间B内的灯光照明单元将逐渐提高其照度,且照度和角度均与当前环境光(或称自然光,本发明中通常为日光)相同,从而提高人-环境交互体验以及降低智能家居系统的能耗。
[0041]所述温度检测单元包括多个温度探头,用于检测室内环境温度;所述多个温度探头被分布式地设置于所述温度调整单元,并且还被一一对应地设置于所述灯光照明单元附近,以检测所述灯光照明单元附近的室内温度。
[0042]所述温度调整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温度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调整室内环境温度。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当所述温度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超过或低于预设的阈值时,该温度调整单元通过空调等加热和制冷设备进行室内温度调整,以避免由于灯光照明和/或自然光照明造成室内温度不舒适的问题。
[0043]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当温度超过预设的温度阈值(例如26摄氏度),则通过热红外检测装置检测室内人物所在的区域,并降低不包括人所在内的区域的灯光照明单元的照度或者优选地关闭这些区域内的灯光照明单元,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0044]如图3所示,所述光传感阵列是由多个环境光感应电路组成的阵列。所述环境光感应电路包括晶体管T1-T18以及电容C1-C4,其中:晶体管TI的栅极连接CLK,源极连接T9的漏极,TI的漏极连接T3的栅极,T3的源极连接T13的漏极,T3的漏极连接OUT,T2的栅极连接CLK,T2的源极连接CTRL,T2的漏极连接T13的栅极、T6的栅极以及T15的漏极和C3的一端,T13的源极连接T11的漏极和T15的源极,T15的漏极还连接T4的基极,T4的漏极连接T5的源极,T4的源极连接Cl的一端和T6的漏极,Cl的另一端连接T15的漏极,T6的源极连接电容C2的一端和T16的漏极以及T18的源极,C2的另一端连接0UT,T18的栅极连接T13的栅极和T2的漏极以及T5的栅极,T9的源极连接T7的漏极,T7的源极连接C3的另一端,T7的源极还连接Vin、T8的源极以及C4的一端,T7的栅极连接T8的栅极,T8的漏极连接T1的源极,C4的另一端连接T1的漏极以及T17的源极,T17的栅极连接CLK,T17的漏极接地,T12的栅极连接T17的源极,Tll的栅极连接Tl的漏极,T12的漏极连接T14的源极和T16的源极,T14的栅极和漏极连接T1的栅极,T9的栅极连接T13的栅极,T14的栅极连接T18的漏极,T15的栅极连接T16的栅极,T7的栅极连接T15的栅极。因此,当多个环境光感应电路组成阵列时,在电容Cl处设置有光传感器(未示出),用于感应到自然光照射在其上的强度。其中CTRL端用于控制该环境光感应电路是否开始工作,Vin提供基准电压,OUT端输出该环境光感应电路的电流值。CLK用于提供该环境光感应电路的工作时钟,以不断使得各行和各列的输出端扫描输出该行和该列的输出上述电流值,进而通过前述的不同电阻(未示出)变换为电压值。上述电路构成的阵列能够增强智能家居系统对照明需求的控制精度,从而基于自然光照明对室内温度的准确影响,更好地控制室内的灯光照明单元的工作与否、照明角度和照明照度,提高人-环境交互体验并降低能耗。
[0045]本发明中,对所述灯光照明单元按照第二模式进行照明角度调整和照度调整包括:降低灯光照明单元改变照明角度的机构的转动角度阈值以及提供给灯光照明单元的电压值。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降低灯光照明单元跟随上述红外测距单元检测到的信息改变照明角度和照度时的功耗。
[0046]以上对于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所作的叙述是为阐明的目的,而无意限定本发明精确地为所揭露的形式,基于以上的教导或从本发明的实施例学习而作修改或变化是可能的,实施例是为解说本发明的原理以及让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以各种实施例利用本发明在实际应用上而选择及叙述,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企图由权利要求及其均等来决定。
【主权项】
1.一种智能家居照明节能监控方法,用于监控灯光照明单元的节能状态,所述灯光照明单元用于以照明角度可调整的方式进行室内照明,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方法基于具有环境光感应单元的灯光节能控制系统,所述灯光节能控制系统包括环境光感应单元、灯光控制单元、红外测距单元和灯光照明单元,且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利用环境光感应单元和计时单元获得环境光的照度信息和角度变化信息; (2)利用多个红外测距单元检测使用者与灯光照明单元之间的距离信息; (3)利用灯光控制单元根据检测到的环境光信息和距离信息,对所述灯光照明单元按照第一模式进行照明角度调整和照度调整,同时监测所述灯光节能控制系统的能耗; (4)当所述灯光节能控制系统的能耗超过预设阈值时,对所述灯光照明单元按照第二模式进行照明角度调整和照度调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光节能控制系统还包括温度调整单元和多个温度检测单元,且所述红外测距单元与温度检测单元、红外测距单元相互电气地连接地设置于所述灯光照明单元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时单元在所述环境光感应单元的控制下启动并计时。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个温度检测单元被分布式地设置于所述温度调整单元,并且还被一一对应地设置于所述灯光照明单元附近。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红外测距单元被设置于所述灯光照明单元的不同方向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光感应单元被设置于室内的各窗口。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光感应单元包括光信号处理单元、存储单元和光传感电路阵列,其中所述光信号处理单元根据所述存储单元中存储的角度-输出电压信息对应信息表和光传感电路阵列输出的电压确定环境光的照度。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灯光节能节能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传感电路阵列是由多个环境光感应电路组成的阵列。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灯光节能节能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光感应电路包括晶体管T1-T18以及电容C1-C4,且晶体管TI的栅极连接CLK,源极连接T9的漏极,TI的漏极连接T3的栅极,T3的源极连接T13的漏极,T3的漏极连接OUT,T2的栅极连接CLK,T2的源极连接CTRL,T2的漏极连接T13的栅极、T6的栅极以及T15的漏极和C3的一端,T13的源极连接T11的漏极和T15的源极,T15的漏极还连接T4的基极,T4的漏极连接T5的源极,T4的源极连接Cl的一端和T6的漏极,Cl的另一端连接T15的漏极,T6的源极连接电容C2的一端和T16的漏极以及T18的源极,C2的另一端连接OUT,T18的栅极连接T13的栅极和T2的漏极以及T5的栅极,T9的源极连接T7的漏极,T7的源极连接C3的另一端,T7的源极还连接Vin、T8的源极以及C4的一端,T7的栅极连接T8的栅极,T8的漏极连接T1的源极,C4的另一端连接T1的漏极以及T17的源极,T17的栅极连接CLK,T17的漏极接地,T12的栅极连接T17的源极,T11的栅极连接Tl的漏极,T12的漏极连接T14的源极和T16的源极,T14的栅极和漏极连接TlO的栅极,T9的栅极连接T13的栅极,T14的栅极连接T18的漏极,T15的栅极连接T16的栅极,T7的栅极连接T15的栅极。
【专利摘要】为了以尽可能节能的方式增强人-环境交互体验增强人-环境交互体验,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为智能家居系统的灯光照明单元节能的监控方法,其中所述灯光照明单元,用于以照明角度可调整的方式进行室内照明,所述监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利用环境光感应单元和计时单元获得环境光的照度信息和角度变化信息;(2)利用多个红外测距单元检测使用者与灯光照明单元之间的距离信息;(3)利用灯光控制单元根据检测到的环境光信息和距离信息,对所述灯光照明单元按照第一模式进行照明角度调整和照度调整,同时监测所述灯光节能控制系统的能耗;(4)当所述灯光节能控制系统的能耗超过预设阈值时,对所述灯光照明单元按照第二模式进行照明角度调整和照度调整。
【IPC分类】H05B37/02
【公开号】CN105611696
【申请号】CN201610008089
【发明人】廖望
【申请人】成都互触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25日
【申请日】2016年1月7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