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黑臭河湖水体水质高效净化技术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880135阅读:来源:国知局
免了对行洪产生影响。
[0021]5、本发明具有较好的污染物存储及净化能力,也可用于河湖突发水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实现入河湖毒害物的收集及专门处理,缩小事故污染范围,避免环境污染事故对下游污染。
[0022]6、本发明实现了城市水体黑臭去除、水质安全保障和景观娱乐等多项功能的集成。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城市黑臭河湖水体水质快速净化技术布置图
[0024]附图中的标号说明如下:
[0025]1-河湖前滞库,2-接触氧化砾石廊道,3-循环复合流湿地,4-生态景观塘,5-集水坑,6-提升栗,7-生态溢流堰,8-进水管,9-填料,10-曝气设施,11 -溢流堰,12-下向流挡板,13-上向流挡板,14-曝气头,15-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6]本发明是一种城市黑臭河湖水体水质快速净化技术,其中包括河湖前滞库1、接触氧化砾石廊道2、循环复合流湿地3和生态景观塘4。河湖前滞库I位于河道内,末端河道内建设生态溢流堰5提高水位并与下游隔离,前滞库末端河床底部设置集水坑6并安装潜污栗7。河湖前滞库I内黑臭水体经潜污栗7和输水管线8进入接触氧化砾石廊道2。黑臭水体在接触氧化砾石廊道2流动过程中,廊道底部布设的曝气装置9对黑臭水体进行曝气,通过调整曝气强度,保持水体DO稳定。黑臭水体在接触氧化砾石廊道内曝气充氧后,自流进入循环复合流湿地3;河水在循环复合流湿地3内循环流动,通过厌氧和好氧环境交互作用,持续逐步去除水体中⑶D和氮;处理后河水进入生态景观塘4,生态景观塘中种植睡莲和芦苇等进一步深度处理,最终出水补给河道下游或作绿化用水。
[0027]实施例1:
[0028]利用上述实施方式净化模拟河水。组合工艺尺寸为:河湖前滞库为0.2m2、接触氧化砾石廊道0.4m2、循环复合流湿地0.6m2和生态景观塘0.4m2,在水力停留时间为12h,温度15?30°C。在以上条件下净化COD浓度为45?110mg/L,氨氮浓度为2.4?8mg/L的模拟河水。组合工艺对COD的去除效果可达43 %左右,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可达60%左右,出水DO恢复到
6.0mg/L以上。
[0029]实施例2:
[0030]利用上述实施方式净化河水。组合工艺为:河湖前滞库为3.0万m3/d,接触氧化砾石廊道建设规模为I.5万m3/d,循环复合流湿地建设规模为1.5万m3/d,生态景观塘建设规模2.4m2ο组合工艺处理某河河水冬季为1.5万m3/d,夏季为3.0万m3/d。重污染河水经组合工艺净化后,水体中主要污染物指标COD < 40mg/L、B0D5 < 10mg/L,NH3-N < 2.0mg/L,TP <0.4mg/
L0
【主权项】
1.本发明是一种城市黑臭河湖水体水质快速净化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工艺从前到后依次为河湖前滞库、接触氧化砾石廊道、循环复合流湿地和生态景观塘;河湖前滞库是在线处理设施,位于河道内;接触氧化砾石廊道、循环复合流湿地和生态景观塘是离线处理设置,位于河湖水体周边;黑臭河湖水体首先进入河湖前滞库,沉淀去除水体中粒径较大颗粒物;前滞库内黑臭河水经水栗提升后流入接触氧化砾石廊道,在接触氧化砾石廊道内曝气充氧后,河水自流进入循环复合流湿地;河水在循环复合流湿地内循环流动,通过厌氧和好氧环境交互作用,持续逐步去除水体中COD和氮;处理后河水进入生态景观塘进一步深度处理,最终出水补给河道下游或作绿化用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黑臭河湖水体水质快速净化技术,其特征在于:处理系统可采取序批式间歇运行也可采取连续持续运行方式;当待处理黑臭水体水量低于处理系统设计能力60%时,采取序批式间歇运行;当待处理水量高于系统设计能力60%时,采取连续持续运行。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城市黑臭河湖水体水质快速净化技术,其特征在于:系统的适宜运行水温为1?35 0C ;河湖前滞库水深为0.3?2.0m;接触氧化烁石廊道和循环复合流湿地水深0.5?3.0m;生态景观塘水深0.3?1.5m。4.根据权利要求1、2、3所述的一种城市黑臭河湖水体水质快速净化技术,其特征在于:河湖前滞库位于河道内,末端建设生态溢流堰提高水位并与下游隔离,前滞库末端设置1.0?1.5m深集水坑并安装潜污栗,黑臭河水在前滞塘内停留时间2?8小时。5.根据权利要求1、2、3所述的一种城市黑臭河湖水体水质快速净化技术,其特征在于:接触氧化砾石廊道位于河道外,可以置于地下或直接串联除臭装置;可根据当地地形地貌设置成“回”字形、直线型或曲线型,廊道长宽比(4?20):1,廊道底部布设曝气装置;并根据进水COD浓度及DO调整曝气强度,提升黑臭水体溶解氧大于4.0mg/Lo6.根据权利要求1、2、3所述的一种城市黑臭河湖水体水质快速净化技术,其特征在于:循环复合流湿地呈“回”字形,系统进出水与湿地内部水循环相互独立,可根据黑臭水体待处理量确定进出水采用间歇或连续的运行方式;湿地内水体循环比控制在0.5?30之间,具体根据湿地内生物脱氮水平和进水污染物负荷决定,水流的循环速度为0.3?0.7m/s。7.根据权利要求1、2、3、6所述的一种城市黑臭河湖水体水质快速净化技术,其特征在于:循环复合流湿地填充厚度为0.3?2.7m的基质,包括烁石、功能填料、火山岩和陶粒,作为生物膜和植物生长的基质,还对出水起到过滤的作用。8.根据权利要求1、2、3所述的一种城市黑臭河湖水体水质快速净化技术,其特征在于:生态景观塘长宽比为(2?6): 1,生态景观塘设置不同水深,避免水体流动出现短流,提升对黑臭河流中氨氮和有机物的深度处理。9.根据权利要求1、2、3、8所述的一种城市黑臭河湖水体水质快速净化技术,其特征在于:生态景观塘中种植浮萍、水花生、水葫芦、美人蕉、睡莲、茭白和芦苇,通过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实现对藻类塘出水中藻类的有效拦截,并对水体进一步净化。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黑臭河湖水体水质快速净化技术,属于水环境生态治理领域。其特征在于,通过在线和离线处理单元耦合,实现黑臭水体臭味、COD、氨氮快速去除和溶解氧恢复,避免河湖水体再次出现黑臭。工艺从前到后组成如下:河湖前滞库、接触氧化砾石廊道、循环复合流湿地和生态景观塘。河湖前滞库位于河道上游,用于去除悬浮颗粒,后端设置生态溢流堰;接触氧化砾石廊道采取强化曝气富氧,用于去除COD和氨氮;循环复合流湿地水体循环流动,保障出水COD、氨氮和硝态氮达标;生态景观塘用于持续去除COD、氨氮和总磷,提升工艺景观效果。本发明可有效解决了城市黑臭水体自净效率低,离线处理工艺除臭效果差、景观水平低、运行不稳定的问题。
【IPC分类】C02F9/14
【公开号】CN105645675
【申请号】
【发明人】彭剑峰, 宋永会, 刘瑞霞, 姜诗慧, 颜秉斐
【申请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公开日】2016年6月8日
【申请日】2016年1月6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