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加湿装置及控制方法_2

文档序号:9884980阅读:来源:国知局
即控制器、第一温控器13、第二温控器14、接触器线圈依次连接。第一温控器13设置在红外光源I附近,在检测到温度达到第一设定温度时,第一温控器13断开,接触器线圈的供电线路断开,接触器线圈失电,接触器常开触点断开,红外光源I的供电线路断开,红外光源不发光;第二温控器14设置在储水槽3的外底部,在检测到温度达到第二设定温度时,第二温控器14断开,接触器线圈的供电线路断开,接触器线圈失电,接触器常开触点断开,红外光源的供电线路断开,红外光源不发光。
[0026]通过设置第一温控器13,避免红外光源I附近的温度过高,进而避免由于温度过高带来的安全隐患,提高了红外光源I以及整个红外加湿装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0027]通过设置第二温控器14,避免储水槽3的温度过高(例如储水槽3干烧造成的温度过高),进而避免由于温度过高带来的安全隐患,提高了储水槽3以及整个红外加湿装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0028]在灯罩2的上方还设置有电装盒11,在电装盒11内设置有接线端子排12,电源通过接线端子排12为控制器以及红外光源I供电。
[0029]通过设置接线端子排12,简化了线路连接,避免线路过长。当然,红外光源I和控制器也可以不通过接线端子排12,直接连接就近的供电电源。
[0030]由于电装盒11位于灯罩2上方,将第一温控器13设置在电装盒11底部,既能检测红外光源I附近的温度,又提高了第一温控器13的安全性。
[0031]进水电磁阀8安装在电装盒11的外侧面,便于维修和安装。
[0032]在电装盒11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安装板:第一安装板15和第二安装板16。灯罩2和红外光源I固定在两个安装板上。进水电磁阀8安装在第一安装板15上。
[0033]在第一安装板15上设置有固定螺柱15-1,在第二安装板16上设置有托架16-1和固定孔16-2。在储水槽3的对应位置上设置有与固定螺柱15-1适配的挂板3-1、与固定孔16-2适配的挂钩3-2。挂板3-1与固定螺柱15-1通过蝶形螺母17固定连接,挂钩3-2与固定孔16-2固定连接,托架16-1与储水槽3底部接触,托住储水槽3,即储水槽3通过挂板3-1、固定螺柱15-1、蝶形螺母17与第一安装板15固定连接,通过挂钩3-2、固定孔16-2、托架16-1与第二安装板16固定连接。
[0034]通过设置两个安装板,使得储水槽3和电装盒11的连接更加稳固可靠,避免储水槽3脱落,进而避免由于储水槽3脱落造成的水溢出,避免其他用电器件被水损坏,保证其他用电器件的安全。
[0035]在储水槽3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溢流缺口6,溢流缺口 6的位置高于溢流阀4的位置,溢流阀4的位置高于水位开关10的位置,也就是说,溢流缺口 6与储水槽3槽底之间的距离大于溢流阀4与储水槽3槽底之间的距离,溢流阀4与储水槽3槽底之间的距离大于水位开关10与储水槽3槽底之间的距离。在储水槽3的水位达到设定水位时,水位开关闭合,向控制器发送信号,控制器可断开进水电磁阀8;在储水槽3的水位低于设定水位时,水位开关10断开,向控制器发送信号。如果水位开关10失效,在储水槽3的水位高于设定水位时,储水槽3内的水可以通过溢流阀4排出;如果溢流阀4也失效,储水槽3内的水可以通过溢流缺口 6排出,从而实现了对储水槽3水位的有效控制,提高了储水槽安全性。因此通过设置溢流缺口6,当储水槽3内的水位过高时,水可以从溢流缺口 6排出,避免水从储水槽3的其他位置溢出,从而避免造成由此造成的损失,提高整个装置的安全性。
[0036]溢流缺口6的数量和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溢流缺口6设置有一个,布设在储水槽3侧壁顶端。
[0037]基于上述红外加湿装置的设计,本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对上述红外加湿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参见图5所示。
[0038]步骤SI 1:装置上电。
[0039]步骤S12:判断水位开关是否闭合。
[0040]若否,说明储水槽内的水位较低,执行步骤SI3。
[0041]若是,说明储水槽内的水足够,满足加湿需求,执行步骤S14。
[0042]步骤S13:进行预注水。
[0043]预注水的具体过程如下,参见图6所示。
[0044]步骤S13-1:闭合进水电磁阀。
[0045 ]控制器控制进水电磁阀闭合,注水管向储水槽内注水。
[0046]步骤S13-2:判断注水时间是否达到设定循环注水进水时间且水位开关是否闭合。
[0047]若是,即在满足注水时间达到设定循环注水时间且水位开关闭合这两个条件时,执行步骤SI 3-3。
[0048]步骤S13-3:断开进水电磁阀。
[0049]控制器断开进水电磁阀,停止向储水槽内注水,执行步骤S14。
[0050]预注水是在进入加湿过程之前的操作,目的是为了避免储水槽干烧,消除干烧造成的安全隐患,提高储水槽和整个加湿装置的安全性。
[0051]步骤S14:进入加湿过程。
[0052]开启红外光源,红外光源的供电线路导通,红外光源发出红外光,开始加湿运行,进入加湿阶段。
[0053]由于加湿装置产生的水蒸汽需要由室内风机吹出,实现增加室内湿度的目的,所以在进入加湿过程之前,还需要判断室内风机是否开启,在室内风机开启后再开始加湿运行。
[0054]在加湿过程中,需要执行下述步骤,参见图7所示。
[0055]步骤S14-1:获得外光光源的累积工作时间。
[0056]步骤S14-2:判断累积工作时间是否达到设定循环注水间隔时间。
[0057]若是,则需要注水,执彳丁步骤SI4-3。
[0058]步骤S14-3:闭合进水电磁阀。
[0059 ]控制器控制进水电磁阀闭合,注水管向储水槽内注水。
[0060]在注水时,红外光源开启,继续加湿。
[0061]步骤S14-4:判断注水时间是否达到设定循环注水进水时间且水位开关是否闭合。
[0062]若是,即在满足注水时间达到设定循环注水时间且水位开关闭合这两个条件时,执行步骤S14-5。
[0063]步骤S14-5:断开进水电磁阀,红外光源累积工作时间清零。
[0064]控制器断开进水电磁阀,停止向储水槽内注水。红外光源累积工作时间清零,重新计算。
[0065]在预注水和循环注水过程中均有三种情况:一是在水位开关闭合时,注水时间也达到设定循环注水时间;二是水位开关已经闭合,但注水时间还未达到设定循环注水时间,此时仍然继续注水,超出设定水位的水可通过溢流阀流出。三是注水时间设定循环注水时间,但水位开关未闭合,此时仍然继续注水;如果注水时间 >设定循环注水时间+TO时,水位开关仍未闭合,报低水位预警。只有同时满足达到设定清洗注水时间和水位开关闭合这两个条件才停止注水,是为了避免由于水位开关失效或注水机构出现问题导致储水槽内水不足,保证了储水槽内具有足够多的水满足加湿需求,避免储水槽干烧,提高储水槽和整个装置的安全性。
[0066]在本实施例中,设定循环注水间隔时间选为600秒,设定循环注水时间选为20秒,TO为5秒。当然,上述时间的设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并不限于上述举例。
[0067]加湿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水中含有一定Ca离子等矿物质,会在水中形成CaC03等水垢,初始形成时为粉末状,控制器可根据设定清洗间隔时间对储水槽的槽底进行冲洗,注水管的出水口在槽底,粉末状物质被进水搅动起来,从溢流阀处排出。从而避免水槽存有水垢。清洗步骤参见如下,参见图8所示。
[0068]步骤S21:获得装置上电时间。
[0069]在加湿过程中,获得装置上电时间,装置上电时间即控制器持续上电时间。
[0070]步骤S22:判断装置上电时间是否达到设定清洗间隔时间。
[0071]当装置上电时间达到设定清洗间隔时间时,则执行步骤S23。
[0072]步骤S23:闭合进水电磁阀。
[0073]控制器控制进水电磁阀闭合,注水管向储水槽内注水。
[0074]在注水时,红外光源开启,继续加湿。
[0075]步骤S24:判断注水时间是否达到设定清洗注水时间且水位开关是否闭合。
[0076]若是,即在满足注水时间达到设定清洗注水时间且水位开关闭合这两个条件时,则执行步骤S25。
[0077]步骤S25:断开进水电磁阀。
[0078]控制器断开进水电磁阀,停止注水。
[0079]在清洗注水过程中有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