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水漏斗及制冰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885140阅读:来源:国知局
该长方形流道中靠重力作用向下流动。参照图6?10所示,斗体11的底板具体可采用以下拼接方式:第一导流面111为等腰三角形,其底边与第一侧壁的下边沿拼接,第二导流面112和第三导流面113均为直角梯形,第二导流面112和第三导流面113的斜腰分别与第一导流面111的两个腰拼接,第二导流面112和第三导流面113的下底分别与所述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的下边沿拼接,第二导流面112和第三导流面113的上底相互拼接,所述第二导流面112和第三导流面113的直角腰均与第二侧壁的下边沿拼接,出口 13开设于第二导流面112或第三导流面113上,且靠近第二导流面112或第三导流面113的直角腰设置。上述拼接结构简单,且能够有效增强斗体11底板的缓冲效果。
[0043]在加水时,若对准第一导流面111加水,因第一导流面111位于第二导流面112和第三导流面113之间,水在沿第一导流面111向下流动时可同时向两侧的第二导流面112和第三导流面113扩散,从而可有效利用第二导流面112和第三导流面113,使得水流的扩散距离较短,缓冲效果较好;若对准第二导流面112加水,水流由第二导流面112扩散至第一导流面111,再进一步扩散至第三导流面113,由于第三导流面113与第二导流面112相距较远,其对水流的缓冲作用较小;同理,若第三导流面113作为水的流动面,则第二导流面112对水流的缓冲作用不大。因此,优选地,在加水时优选对准第一导流面111。
[0044]为了防止水在表面张力作用下停留在挡水漏斗底部外表面而产生冰粒,在斗体11底板的外壁上靠近出口 13的边沿处还设有围栏结构15,从而可将水流导向围栏结构15的下表面,不会流至挡水漏斗底部。
[0045]本发明实施例中斗体11的入口12处安装有漏斗盖14,且漏斗盖14小于斗体11的入口面积,且漏斗盖14的至少一部分覆盖于出口 13的上方。漏斗盖14,不仅具有一定防尘作用,而且在手动加水时,不需翻盖,可直接在漏斗入口 12处加水;又因漏斗盖14遮盖出口 13的上方入口 12,能够防止在手动加水的时,不会将水直接从出口 13倒出而得不到缓冲。
[0046]本发明实施例的漏斗盖14上设有卡扣141,斗体11上设有与卡扣141相配合的卡槽114,在漏斗盖14闭合时,通过卡扣141卡持于卡槽114中,进而实现漏斗盖14和斗体11的闭合;相对仅通过重力作用,将漏斗盖14盖合于斗体11上,上述卡扣结构不仅开合方便,且封闭性更好。
[0047]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优选地在漏斗盖14上设有手持结构142,手持结构142向上凸起,不仅方便使力打开漏斗盖14,而且在水位线较高时,防止在掀开漏斗盖14时,将手弄湿。
[0048]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导水漏斗,漏斗盖14与斗体11可采用铰接方式连接,但这种方式漏斗盖14与斗体11需要配合安装,操作较麻烦,因此,优选地,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一体成型加工,漏斗盖14和斗体11之间通过柔性连接条143连接,加工方便,不需安装;柔性连接条143的外壁还开设有截面为梯形的凹槽,从而可方便折叠漏斗盖14,且节省材料。
[0049]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制冰装置,包括制冰盒,还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导水漏斗,所述导水漏斗的出口 13与所述制冰盒相对。
[0050]制冰装置上还包括注水口,在上述实施例中,围栏结构15可以制作为围绕出口 13一周的方口形结构,也可以制作为如图3所示的局部环绕结构,由于水流在流出出口 13时并不是由整个出口 13流出,而是沿着出口 13上靠近注水口的边沿流出,因此若将围栏结构15制作为围绕出口 13—周的方口形结构,会使得围栏结构15的一部分无法起到作用,并且,由于水的张力作用,方口形的围栏结构15的内壁上更容易残留水,水冻结成冰后,容易堵塞围栏结构15。因此,优选地,本发明实施例的围栏结构15是沿出口 13靠近注水口一侧的边沿设置,由此,既能达到导流作用,又能防止围栏结构15堵塞。
[0051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中出口 13为方形,围栏结构15围绕出口 13靠近注水口一侧的一个拐角边沿设置,呈L型。
[0052]由于在本实施例的制冰装置中使用的导水漏斗与上述导水漏斗的各实施例中提供的导水漏斗相同,因此二者能够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并达到相同的预期效果。
[0053]参照图11,制冰装置包括支架1、支架I内设有制冰盒2、制冰盒2可在制冰位置与脱冰位置之间旋转;制冰盒2的轴向两侧各固定连接有一个防溢盘3,径向两侧设有第一防溢挡板4和第二防溢挡板5。在制冰盒2位于制冰位置时,第一防溢挡板4和第二防溢挡板5分别与制冰盒2对应一侧的侧壁抵靠;当制冰盒2从制冰位置转向脱冰位置时,第一防溢挡板4可与制冰盒2对应一侧的侧壁脱离。在制冰盒2处于制冰位置时,第一防溢挡板4和第二防溢挡板5抵靠于制冰盒2上实现防止溢水的功能;在制冰盒2从制冰位置转向脱冰位置时,第一防溢挡板4、第二防溢挡板5与制冰盒2保持脱离,制冰盒2进行脱冰操作。
[0054]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冰装置,参照图11?12,包括支架1、支架I内安装有旋转轴,支架I通过旋转轴与制冰盒2铰接,当旋转轴运动时,制冰盒2随之在制冰位置和脱冰位置之间旋转。支架I内设有第一防溢挡板4,位于旋转轴径向一侧;其中,第一防溢板铰接于所述支架I上。旋转轴上固定连接有限位件,限位件设置为凸轮结构,在制冰盒2处于制冰位置时,第一防溢挡板4分别与制冰盒2上对应一侧的外壁及限位件上半径较小的外壁相抵靠;当制冰盒2从制冰位置转向脱冰位置时,限位件与制冰盒2同时旋转,第一防溢挡板4被限位件推动,使第一防溢挡板4与限位件侧壁的抵靠处从限位件半径较小的位置转向半径较大的位置,由于制冰盒2的边沿至旋转轴轴心的距离小于凸轮最大直径,进而实现第一防溢挡板4与制冰盒2脱离。
[005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制冰装置,由于限位件为凸轮结构,在制冰盒2处于制冰位置时,第一防溢挡板4分别于与制冰盒2上径向对应一侧的侧壁以及限位件半径较小的外壁相抵靠,实现密封挡水的功能;制冰盒2在制冰位置和脱冰位置之间旋转的过程中,限位件半径较大的外壁推动第一防溢挡板4,使第一防溢挡板4 一直远离制冰盒2。因而,在制冰盒2转向脱冰或返回制冰过程中,第一防溢挡板4始终与制冰盒2不接触,不会造成制冰盒2的磨损或漏水。在限位件的旋转过程中,第一防溢挡板4与限位件的外壁始终接触,因凸轮结构的限位件外壁平滑,所以第一防溢挡板4和限位件运行比较平稳,第一防溢挡板4与限位件之间的摩擦力较小,不会产生较大噪音。
[0056]若本发明实施例的限位件仅单独作为驱动第一防溢挡板4转动的部件,则需要另外在旋转轴的两端设置防溢挡板来防止制冰盒2轴向两侧的水溢出,这种结构所需的零部件较多,结构较复杂。因此,优选地,如图11所示,可直接将限位件作为防溢盘3来使用,凸轮结构的防溢盘3固定连接于制冰盒2旋转轴的轴向两端,既可实现驱动第一防溢挡板4转动,还能防止水沿旋转轴轴向溢出。
[0057]其中,防溢盘3的实现方式可以为多种,例如,可采用圆盘上设置凸起的凸轮结构,当制冰盒2处于制冰位置时,第一防溢挡板4与防溢盘3圆盘的外壁相抵靠;在制冰盒2转向脱冰位置时,第一防溢挡板5向防溢盘3凸起的外壁移动,使第一防溢挡板4与制冰盒2远离,但这种圆盘上设置凸起的凸轮结构,需占据支架I内较大的空间。因此,优选地,参照图13?19,防溢盘3包括圆形的盘体,盘体边沿开设凹槽31,相对于上面的圆盘上设置凸起的凸轮结构,其占用空间较小。此外,旋转轴的轴线通过盘体的圆心,且制冰盒2在盘体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位于盘体内,保证了制冰盒2旋转的过程中,第一防溢挡板4始终与制冰盒2不接触,不会造成制冰盒2的磨损。进一步地,第一防溢挡板4上对应设置有与凹槽31配合的第一凸筋41,在制冰盒2处于制冰位置时,第一凸筋41分别与制冰盒2上对应一侧的侧壁及防溢盘3上的凹槽31相抵靠,使第一防溢挡板4与制冰盒2侧壁和防溢盘3之间配合更紧密。第一凸筋41优选地位于制冰盒2上对应一侧的侧壁的上方,当水溅到第一防溢挡板4上,水流可沿着第一防溢挡板4的侧壁流至第一凸筋41,更方便流入制冰盒2内。
[0058]在制冰盒2处于制冰位置时,第一防溢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