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887025阅读:来源:国知局
降低发热区域的温度。可见,当用户在电子设备充电过程中靠近电子设备的发热区,电子设备会主动调整充电参数,如降低充电电流等,以使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减小,避免用户烫伤。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案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充电过程中电子设备的温度过高的技术问题,避免了用户烫伤,增加了电子设备的使用安全性。
[0045]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46]实施例一
[0047I请参考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0048]S10:通过第一传感器获得第一参数,其中,所述第一传感器设置在电子设备的发热区域,所述第一参数用于表征第一对象与所述发热区域之间的距离;
[0049]S20:在所述第一参数满足一预设条件时,调整针对所述电子设备的电池进行充电的至少一个参数,以降低所述发热区域的温度。
[0050]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或者其他电子设备,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本申请实施中,以所述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为例,来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实现过程进行详细描述。
[0051]具体来讲,在给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时,为了实现在短时间内的快速充电,一般采用较大的充电电流,因此,电子设备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得机身温度升高,甚至发烫。但是,在温度不影响电子设备性能的情况下,仍然可以使用大充电电流,也就是说,当没有用户靠近电子设备的发热区域时,可以采用大充电电流来充电,当用户需要使用电子设备,比如用户需要使用电子设备进行文字输入,需要将手放置在机身上,此时,为了避免烫伤用户,调整充电参数,以降低发热区域的温度。
[0052]在本申请中,以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为例,第一传感器可以为电容传感器或超声波传感器。第一传感器设置在主板发热的区域,主板发射区域为处理器、电源管理芯片、充电芯片等大功率耗电器件所在的区域。第一对象可以为用户的身体部位,也可以为其他介质,如书本、金属等,即用户将书本、金属制品放置在电子设备上。
[0053]当第一对象靠近发热区域时,通过第一传感器,可以检测到有物体靠近,如电容传感器可以检测到有感应电容的变化,超声波传感器可以通过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得第一对象的距离,以及通过超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性质不同来确定第一对象的介质类型。当然,电子设备还可以设置有单独的测距装置,如红外传感器等,专门来确定第一对象与发热区域之间的距离。考虑到采用超声波技术会增加电子设备的成本,因此,在本申请中以电容传感器为例来进行说明。
[0054]进一步的,当采集到第一参数满足预设条件时,调整对电池进行充电的至少一个参数。所述预设条件为表明第一对象为人体,且第一对象与发热区域之间的距离满足一预设距离,如小于10cm、8cm等。也就是说,预设条件为第一参数表明人体靠近电子设备的条件。此时,为了避免电子设备产生的大量热量对用户造成伤害,则调整对电池进行充电的至少一个参数,如降低充电电流、减小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的工作频率等。通过调整这些参数,来降低发热区域的温度。如果采集到的第一参数表明第一对象为金属制品、木制品等或表明第一对象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则第一参数不满足预设条件,此时无需对参数进行调整。
[0055]进一步的,在执行步骤SlO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所述电池处于通过所述电子设备的适配器进行充电的充电状态。
[0056]具体来讲,为了确定电子设备的电池处于充电状态,可以通过检测适配器的状态来获得。当适配器与电子设备连接,处于工作状态时,电池的电容量会逐渐增加,此时可以确定电池处于充电状态。如果有用户靠近电子设备时,可以根据靠近情况来调整充电参数。
[0057]进一步的,在执行步骤SlO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所述发热区域的温度满足一预设温度范围。
[0058]具体来讲,电子设备在充电的过程中温度的升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充电初期,温度并不会立刻升高很多,如果这时检测到有用户接近电子设备,由于当前温度不会对用户造成伤害,因此无需调整充电参数。因此,可以设置一阈值,即预设温度范围,如大于40度。当检测到电子设备的当前温度大于40度时,才会根据用户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来调整参数,当电子设备的当前温度未达到40度时,则继续使用当前参数为电子设备进行充电。当然,预设温度范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具体设置,本申请不做限定。进一步的,电子设备的当前温度可以通过温度传感装置来检测。
[0059]进一步的,当第一传感器为电容传感器时,步骤SlO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60]通过所述电容传感器获得所述第一对象与设置在所述发热区域的天线之间的感应电容值;
[0061 ] 对应的,步骤S20包括:
[0062]在所述感应电容值满足一预设电容值范围时,调整所述至少一个参数。
[0063]具体来讲,所述电子设备的发热区域处可以设置有一柔性电路板(FlexiblePrinted Circuit,FPC),作为接收天线。当第一对象靠近发热区域时,与天线形成电容两级,电容传感器可以检测到电容两级产生的感应电容值。根据感应电容值,能够进一步的确定第一对象的介质。
[0064]在确定第一对象的介质时,可以采用公式C=(εο.er.A)/d。其中,C代表电容传感器检测到的天线与第一对象之间的感应电容值,εο代表介电常数,^代表相对介电常数,A代表天线的面积,d为第一对象与发热区域之间的距离。A与d可以通过测量得到,εο为固定值。另外,对于不同的介质来说,相对介电常数也不同,如玻璃制品的相对介电常数为8,木制品的相对介电常数为2,人体的相对介电常数根据部位的不同也可能会不同,一般肌肉部分的相对介电常数为60。因此,可以通过相对介电常数与感应电容之间的关系来判断第一对象是否为人体。举例来讲,当A、d已知,将人体的相对介电常数代入,可以得到在人体与发热区域之间的距离为d时的感应电容值,基于这个感应电容值,确定所述预设电容值范围。通过判断电容传感器检测到的感应电容值是否满足所述预设电容值范围来确定第一对象是否为人体。
[0065]或者,通过多次检测感应电容值来推算相对介电常数的值,将计算出来的相对介电常数值与各个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进行比较,当与人体的相对介电常数相匹配时,表明第一对象为人体。
[0066]进一步的,步骤S20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包括以下步骤:
[0067]调整所述电子设备的充电电流和/或调整处理器的工作频率。
[0068]具体来讲,当电子设备在充电过程中检测到用户与发热区域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时,为了避免烫伤用户,调整充电时的参数。如降低充电电流,减小散热,或降低处理器的工作频率,减少处理器的发热程度。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调整其他参数,如降低发光元器件的供电电流等,本申请不做限定,只要满足降低电子设备的散热量即可。
[0069]进一步的,为了保证在没有用户靠近的情况下进行快速充电,本申请中的方法还包括:
[0070]在所述第一参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