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声转换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892153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电声转换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应用于例如耳机或头戴式耳机、便携式信息终端等的电声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压电式发声体作为简易的电声转换机构被广泛使用,例如多用作像耳机或头戴式耳机那样的音响设备、进而便携式信息终端的扬声器等。压电式发声体典型的是在振动板贴合压电元件而构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0003][【背景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I]日本专利特开2013-1503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07]近年来,在耳机或头戴式耳机等音响设备中,要求进一步提高音质。因此,在压电式发声体中,其电声转换功能的特性提高必不可少。例如,在播放乐曲时等,存在出现在高频段的声乐的齿擦音导致音质下降的情况。在该情况下,要求具有能够降低该齿擦音的声压峰值的高频特性的电声转换功能。
[0008]鉴于如上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频特性优异的电声转换装置。
[0009][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0010]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的一形态的电声转换装置包括压电式发声体、壳体、及支撑部件。
[0011]所述压电式发声体具有:振动板,具有周缘部;及压电元件,接合在所述振动板。
[0012]所述壳体收容所述压电式发声体。
[0013]所述支撑部件由所述壳体的一部分或其他部件构成,在所述周缘部的多个区域支撑所述振动板。
[0014]在所述电声转换装置中,振动板的周缘部由支撑部件在多个区域支撑。由此,与将振动板的周缘部整体固定在支撑部件的情况相比,在驱动压电元件时能够容许振动板的周缘部振动,其结果为,能够实现所需的高频特性。
[0015]另外,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的另一形态的电声转换装置包括压电式发声体、壳体、支撑部件、及能够弹性变形的粘附层。
[0016]所述压电式发声体具有:振动板,具有周缘部;及压电元件,接合在所述振动板。
[0017]所述壳体收容所述压电式发声体。
[0018]所述支撑部件由所述壳体的一部分或其他部件构成,且支撑所述周缘部。
[0019]所述粘附层设置在所述周缘部与所述支撑部之间。
[0020]在所述电声转换装置中,振动板的周缘部经由能够弹性变形的粘附层而由支撑部件支撑。由此,与将振动板的周缘部整体牢固地固定在支撑部件的情况相比,在驱动压电元件时能够容许振动板的周缘部振动,其结果为,能够实现所需的高频特性。
[0021][发明的效果]
[0022]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高频特性优异的电声转换装置。
【附图说明】
[0023]图1A、1B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参考例的扬声器单元的概略构成图,A是侧剖视图,B是俯视图。
[0024]图2是表示所述参考例的扬声器单元的频率特性的一实验结果。
[0025]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声转换装置中的扬声器单元的整体立体图。
[0026]图4是图3所示的扬声器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0027]图5是表示图3所示的扬声器单元的频率特性的一实验结果。
[0028]图6是表示图3所示的扬声器单元的构成的变化例的概略侧剖视图。
[0029]图7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声转换装置中的扬声器单元的概略侧剖视图。
[0030]图8是表示图7所示的扬声器单元的频率特性的一实验结果。
[0031]图9是将图3所示的扬声器单元及图7所示的扬声器单元的频率特性进行比较而表示的图。
[0032]图10AU0B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声转换装置中的扬声器单元的概略构成图,A是侧剖视图,B是俯视图。
[0033]图1lAUlB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电声转换装置中的扬声器单元的概略构成图,A是侧剖视图,B是俯视图。
[0034]图12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电声转换装置中的扬声器单元的概略侧剖视图。
[0035]图13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电声转换装置的概略侧剖视图。
[0036]图14是表示图13所示的电声转换装置的构成的变化例的概略侧剖视图。
[0037]图15是表示图3所示的扬声器单元的构成的变化例的整体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39]<基本构成(参考例)>
[0040]首先,对本实施方式的参考例的扬声器单元的基本构成进行说明。
[0041]图1A、B分别是概略性地表示参考例的扬声器单元I的侧剖视图及俯视图。图中,X、Y、及Z轴表示相互正交的三轴方向(以下各图中也同样)。
[0042]扬声器单元I具有:压电式发声体10,具有振动板11及压电元件12 ;以及支撑部件13,支撑压电式发声体10。压电式发声体10产生例如在8kHz附近具有声压峰值级的声波,经由支撑部件13被收容在耳机或头戴式耳机等电声转换装置中的壳体(省略图示)的内部。
[0043]振动板11由金属(例如42合金)等导电材料或树脂(例如液晶聚合物)等绝缘材料构成,其平面形状形成为圆形。振动板11的外径或厚度并无特别限定,根据播放声波的频段等而适当设定,在本例中,使用直径约12_、厚度约0.2mm的圆盘形状的振动板。
[0044]压电元件12作为使振动板11振动的致动器而发挥功能。压电元件12 —体地接合在振动板11的主面。在本例中,压电式发声体10具有在振动板11的一主面接合着压电元件12的单层型构造。
[0045]供接合压电元件12的振动板11的主面可为任一面,在图示的例子中,压电元件12接合在和与支撑部件13的内部相对向的主面为相反侧的主面。压电元件12配置在振动板11的大致中央。由此,能够对振动板11的面内全域进行各向同性的振荡驱动。
[0046]压电元件12的平面形状形成为多边形状,在本例中设为矩形(长方形),但也可以是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其他四边形、或者四边形以外的多边形、或者圆形、椭圆形、长圆形等。压电元件12的厚度也并无特别限定,例如设为约50 μπι。
[0047]压电元件12具有将多个压电体层与多个电极层交替地积层而成的构造。典型的是,压电元件12是通过如下方法而制作:将锆钛酸铅(PZT)、含有碱金属的铌氧化物等具有压电特性的多个陶瓷片隔着电极层相互积层之后,以特定温度进行焙烧。各电极层的一端部被交替地引出到压电体层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面。在一端面露出的电极层连接于第一引出电极层,在另一端面露出的电极层连接于第二引出电极层。压电元件12通过对第一及第二引出电极层间施加特定的交流电压,而以特定频率伸缩,并且使振动板14以特定频率振动。
[0048]支撑部件13形成为环状,在本例中,具有在Z轴方向上具有轴心的圆筒形状。支撑部件13具有第一端部131、及第一端部131的相反侧的第二端部132。振动板11由设置在第一端部131的保持部133遍及全周支撑其周缘部111。支撑部件13由合成树脂材料的注射模塑成形体构成,典型的是,通过嵌入成形将振动板11的周缘部111牢固地固定在保持部133。
[0049]图2表示所述构成的扬声器单元I的振荡频率特性。图2中,分别为横轴表示频率[Hz](对数标度),左纵轴表示声压级(SPL:Sound Pressure Level) [dB],右纵轴表示总谐波失真(THD:Total Harmonic Distort1n) [% ]。
[0050]此外,测定是按照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协会标准的头戴式耳机及耳机(JEITARC-8140A),使用耳机用耦合器对特性进行评价。
[0051 ] 如图2所示,在参考例的扬声器单元I中,在SkHz附近具有第一声压峰值,另一方面,如图中椭圆形状的区域A所示,在9?1kHz附近也发现同等的第二声压峰值。该第二声压峰值一般会成为使乐曲中的声乐的齿擦音明显化的主要因素,因此,优选为尽可能地抑制该第二声压峰值。
[0052]另一方面,作为第二声压峰值出现的原因,可列举在9?1kHz附近的扬声器单元I的Q值(谐振的尖锐程度)相对较高。因此,认为只要能降低9?1kHz附近的扬声器单元的Q值,便能够使第二声压峰值消失。
[0053]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抑制可能在不希望的频段出现的声压峰值级,而获得所需的高频特性,像以下所详细说明那样,设计振动板11的支撑构造。
[0054]<第一实施方式>
[0055]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扬声器单元的整体立体图,图4是其分解立体图。
[0056]本实施方式的扬声器单元2具有压电式发声体20及支撑部件23。扬声器单元2被收容到未图示的壳体的内部,由此,构成耳机或头戴式耳机等电声转换装置。
[0057]压电式发声体20具有振动板11及压电元件12。振动板11及压电元件12的构成与所述参考例的电声转换装置I中的振动板11及压电元件12相同,因此,这里省略说明。
[0058]另一方面,支撑部件23将振动板11在其周缘部111的多个区域予以支撑。支撑部件23可由所述壳体的一部分构成,也可以由与所述壳体不同的部件构成。
[0059]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部件23具有环状体230、及支撑振动板11的周缘部111的多个突起233。支撑部件23由合成树脂材料的注射模塑成形体构成,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由金属材料构成。
[0060]环状体230由具有与振动板11大致相同的外径的圆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