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增大的运动范围的轮胎构造鼓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892848阅读:来源:国知局
32滑动。然而,致动器14的圆筒状内表面38的直径不足够大而不能穿过其中接收轴的第二端部30的凸缘40。因此,凸缘40和推板16协作以限制致动器14沿着主轴12在第一位置(见图5)和第二位置(见图6)之间的可滑动运动,在第一位置,致动器14毗邻凸缘40,在第二位置,致动器14毗邻推板16的内表面50。
[0041 ] 致动器14的渐缩环形外表面22与推板16的内表面50协作,以在致动器14和推板16之间限定径向向内渐缩的环形空隙空间24。环形空隙空间24的轴向尺寸大体平行于鼓10的中心轴线13并且由致动器14和推板16之间的分离距离控制。换言之,环形空隙空间24的轴向长度因致动器14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运动而能够膨胀和收缩。
[0042]参照图1,鼓10还包括具有至少部分地配合的侧边缘42的多个外圆周限定弓状节段26,使得节段26相互毗邻地配合,以共同限定鼓10的圆柱状外工作表面44。如图3至图6所示,多个坡道构件46以大体圆筒状构造设置在致动器14和推板16之间的环形空隙空间24内,其中,每个坡道构件46被固定到对应节段26的内表面48上。如图4至图6所示,每个坡道构件46的周边成大体梯形或者三角形的形状,并且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成直角三角形的形状,从而限定了:径向向外的表面52,所述径向向外的表面大体平行于鼓10的中心轴线13并且相对于对应节段26的内表面48固定;第一侧表面54,所述第一侧表面沿着推板内表面50从中心轴线13大体径向向外延伸;和第二侧表面56,所述第二侧表面沿着致动器14的渐缩环形表面22从中心轴线13轴向地朝向鼓10的第二端部20径向向外成一定角度地延伸。
[0043]根据本发明的总体发明构思的若干特征件,多个引导机构置于推板16和每个坡道构件第一侧表面54之间并且置于致动器14和每个坡道构件第二侧表面56之间,以将每个坡道构件46的运动限制成沿着致动器14的渐缩环形表面22以及沿着推板16的内表面50朝向和远离鼓10的中心轴线13径向运动。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沿着每个坡道构件46的第一侧表面54的长度固定细长的第一导轨58,并且沿着每个坡道构件46的第二侧表面56固定细长的第二导轨60。每个第一导轨58和第二导轨60限定了脊状件、通道或者轨道状引导表面,所述脊状件、通道或者轨道引导表面沿着导轨58、60的长度延伸。对于每个第一导轨58而言,第一引导块62在沿着推板内表面50的外周的某一位置处固定到推板16的内表面50上,该位置对应于相关联的第一导轨58的位置。同样,对于每个第二导轨60而言,第二引导块64在沿着致动器14的圆周部的某一位置处固定到致动器14的渐缩环形表面22的外周上,该位置对应于相关联的第二导轨60的位置。每个引导块62、64限定了通道,所述通道适于与相关联的导轨58、60的引导表面配合并且滑动地接合所述引导表面,使得导轨58、60能够相对于相关联的第一或者第二引导块62、64沿着其长度滑动,但仍然被限制成相对于鼓10的中心轴线13的径向向内和向外的滑动运动。
[0044]应当认识到,因为每个导轨58、60固定到相关联的坡道构件46上,并且因为与每个导轨58、60相关联的每个引导块62、64均固定到推板16或者致动器14上,所以每个坡道构件46在除沿着相关联的导轨58、60之外的其它方向上相对于致动器14和推板16运动的能力由导轨58、60和引导块62、64的通道之间的特定符合性公差(tolerance of conformity)来控制。因此,在若干实施例中,每个引导块62、64的每个通道的横截面形状紧密符合相关联的导轨58、60的横截面形状的至少一部分,使得每个坡道构件46在除沿着相关联的导轨58、60的长度之外的方向上相对于致动器14和推板16运动的能力达到最小。
[0045]根据本发明的总体发明构思的若干特征,在若干实施例中,鼓10的引导机构和其它特征件的尺寸和构造设计成允许坡道构件46相对较大范围的运动,由此允许鼓10的圆柱状外工作表面44相对较大范围的膨胀和收缩,同时保持各个弓状节段26相对于彼此的稳定性。例如,在示出的实施例中,轴的第一端部28朝向推板16沿着轴12的轴向长度径向向内渐缩,使得环形空隙空间24的轴向向内极限由轴的第一端部28的向内渐缩部分限定。在这个实施例中,当致动器14位于最靠近鼓10的第二端部20的第一位置时(见图5),每个坡道构件46朝向轴12径向向内定位在致动器14和推板16之间。在这个位置,第一导轨58和第二导轨60中的每一个均从对应节段26的内表面48的相应轴向端部径向向内延伸至轴的第一端部28的径向向内渐缩部分。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当鼓10位于第一位置时,推板16和致动器14均从中心轴线13径向向外延伸至与坡道构件46和弓状节段26的交界面大致均一的距离处。因此,当致动器14定位在第一位置时,引导块62、64中的每一个均毗邻对应节段26的内表面48定位在相应导轨58、60的径向向外端部处。
[0046]如图6所示,致动器14沿着轴12朝向第二位置的运动减小了环形空隙空间24的轴向长度并且朝着引导块62、64的相应的导轨58、60轴向推动引导块中的每一个。因为第二导轨60中的每一个从轴的向内渐缩第一端部28以一定角度径向向外且轴向朝向鼓10的第二端部20延伸,所以通过引导块62、64如此轴向抵抗它们相应的导轨58、60,推动每个坡道构件46沿着第一和第二引导块62、64从致动器14和推板16之间径向向外滑动。因此,致动器14朝向推板16的运动引起坡道构件46相对于轴12径向膨胀,并相应地引起由弓状节段26限定的工作表面44的径向膨胀。反之,通过致动器14远离推板16以及朝向第一位置的运动,使环形空隙空间24的轴向长度扩展,从而致使每个坡道构件沿着第一和第二引导块62、64朝着鼓10的中心轴线12径向向内滑动,并且从而使由弓状节段26中的每一个限定的工作表面44收缩。因此,通过使致动器14沿着轴12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可以使鼓10的工作表面44膨胀和收缩。
[0047]在若干实施例中,致动器14的尺寸设计成使得当鼓10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和第二引导块62、64均定位在它们相应的导轨58、60的径向向内端部处。例如,在示出的实施例中,致动器14在致动器14的圆筒状内表面38与致动器14的面向推板16的侧表面的交界面处限定圆周前边缘66。致动器14的前边缘66凸出地(proud)延伸至致动器14的其余部分,使得当鼓10位于第二位置时,致动器14的前边缘66抵接推板16的内表面50。在这种构造中,第二引导块64中的每一个均定位在对应第二导轨60的径向向内端部处。类似地,在示出的实施例中,致动器14限定致动器14的圆筒状内表面38与致动器14的面向轴的第二端部30的凸缘40的侧表面之间的交界面处的圆周后边缘68。后边缘68从致动器14的其余部分轴向向外延伸,使得当鼓10位于第一位置时,致动器14的后边缘69抵接凸缘40。在这种构造中,第二引导块64中的每一个均定位在对应第二导轨60的径向向外端部处。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以包括其它适合的特征用于限定致动器14与推板16和凸缘40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中的位置关系而不脱离本发明的总体发明构思的精神和范围。例如,在其它实施例中,适合的止动件可以沿着推板16、沿着凸缘40定位在导轨58、60的径向向内端部处和/或沿着轴12定位以限定致动器14的第一和第二位置并且以限制致动器14朝着推板16连续运动超过第一和第二位置。
[0048]参照图4至图6,在某些实施例中,多个圆周延伸的通孔70设置在贯穿坡道构件46中的每一个的对应位置处,并且至少一个弹性弹力带72围绕鼓10的圆周通过圆周对应孔70中的每一个被接收。带72构造成在坡道构件46通过致动器14朝向第二位置运动而膨胀时拉伸,并且构造成对坡道构件46施加径向向内的力,由此当致动器朝向第一位置运动时,朝着鼓10的轴12径向向内推动坡道构件46。因此,在这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气动、液压或者其它这样的装置将致动器14和推板16朝向彼此从第一位置驱动到第二位置,并且在装置脱离时,带72可以帮助朝着轴12径向向内推动坡道构件46并且帮助允许致动器14和推板16返回到第一位置。然而,应当认识到,在坡道构件46中包含至少一个带72和对应孔70对于实现根据本发明的总体发明构思的鼓10来说不是必须的。为此,在其它实施例中,鼓10可以通过旋转致动器或其它这样的装置驱动,其中,可以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强制驱动(positivelydrive)致动器14和/或推板16。
[0049]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轴的向内渐缩第一端部28的构造与推板16和致动器14的外周尺寸、引导块62、64在所述外周处的定位、以及坡道构件46和第一和第二导轨58、60使得每个第一和第二导轨58、60径向向内延伸至轴的向内渐缩第一端部28和径向向外延伸至节段26的内表面48的相应相对端部的构造的组合起到显著最大化鼓10的工作表面40的膨胀和收缩有效范围的作用。而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将导轨58、60固定到相应的坡道构件46以及上述将各个引导块62、64固定到推板16和致动器14,起到限制上述引导机构的配合表面之间的公差或者尺寸余量的存在的作用,从而在鼓10的工作表面44的整个膨胀和收缩过程中保持节段26的稳定性。本发明的总体发明构思的这些及其他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变得显而易见。
[0050]还存在若干另外的实施例,可以采用这些另外的实施例来实现根据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