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自动对焦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924010阅读:来源:国知局
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可互换术语“电子设备”和“电子装置”包括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设备。术语“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设备”在下面被称为“移动无线电终端”、“便携式电子装置”或“便携式通信装置”,包括所有诸如移动电话、智能手机、寻呼机、通信装置、电子记事簿、个人数字助理(PDA)、智能电话、便携式通信装置等的设备。
[0034]在本申请中,主要就形式为移动电话(也称为“手机”)的便携式电子装置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本发明不应限于移动电话的情况,而可以涉及任何类型的合适的电子设备,这样的电子设备的示例包括照相机、摄像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智能眼镜、头戴式设备、穿戴式设备、固定电话、媒体播放器、游戏设备、PDA和计算机等。
[0035]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36]实施例1
[0037]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辅助自动对焦方法。图1是该方法的流程图,请参照图1,该方法包括:
[0038]步骤101:检测被摄体,得到所述被摄体的选定区域;
[0039]步骤102:根据所述被摄体的选定区域的变化对所述被摄体进行辅助自动对焦。
[0040]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步骤101是采用人脸识别技术检测被摄体,得到该被摄体的脸部区域,步骤102是根据该被摄体的脸部区域的变化对该被摄体进行辅助自动对焦,下面以该实施方式为例,对本实施例进行说明,但可以理解,本实施例并不以此作为限制,在具体实施时,也可以采取其它识别技术来检测被摄体,得到该被摄体的其它选定区域,并根据该选定区域的变化对该被摄体进行辅助自动对焦,只要是在本发明的精神内所做的变化,都包含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41]在步骤101中,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对被摄体进行检测,可以得到该被摄体的脸部区域,也即面部的感兴趣区域(ROI, Reg1n Of Interest),该面部的感兴趣区域可以被圈定,以展示给用户。
[0042]其中,人脸识别技术可以采用:基于人脸特征点的识别算法(Feature-basedrecognit1n algorithms),基于整幅人脸图像的识别算法(Appearance-basedrecognit1n algorithms),基于模板的识另Ij 算法(Template-based recognit1nalgorithms),以及利用神经网络进行识别的算法(Recognit1n algorithms using neuralnetwork)等。
[0043]其中,该脸部区域可以是矩形,并通过矩形坐标来指示,当人脸朝不同方向移动时,检测得到的脸部区域的矩形坐标是不同的,目前的自动对焦方法就是根据该坐标来激活自动对焦扫描,也就是说,人脸的每一次移动都激活一次自动对焦扫描,大大增加了自动对焦扫描的工作量,降低了自动对焦的效率,并且增加了耗电量。
[0044]在步骤102中,不是根据脸部区域的坐标来激活自动对焦扫描,而是根据该脸部区域的变化来激活自动对焦。
[004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果当前脸部区域是第一次检测得到,则对该被摄体进行一次对焦扫描操作,如果当前脸部区域不是第一次检测得到,也就是说,在当前脸部区域之前还检测过脸部区域,则可以将两次检测得到的脸部区域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的结果决定是否对被摄体进行重新对焦。
[004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果当前脸部区域的第一坐标的差值或第二坐标的差值与之前的脸部区域的第一坐标的差值或第二坐标的差值的变化量小于第一阈值,例如相等,则说明所述被摄体的脸部未做平行于相机光轴方向上的移动,确定无需对所述被摄体进行重新对焦。
[0047]以第一坐标为横坐标并且第二坐标为纵坐标为例。
[0048]如果当前脸部区域的横坐标之差与之前的脸部区域的横坐标之差相同(变化量在预定范围内),则确定无需对所述被摄体进行重新对焦。在一个场景中,人脸可能只是向左移动或者向右移动,脸部区域的横坐标改变,但横坐标之差没有改变,人脸与摄像头之间的距离也没有发生改变,在这种场景下,焦点也不应该改变,因此通过本实施例的方法无需重新对焦。
[0049]图2是人脸向右移动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通过矩形框21圈出了脸部区域22,当人脸向右移动时,如果采用现有的自动对焦方法,矩形框21的横坐标发生了变化,例如从xl、x2变成了 xl’、x2’,则触发了重新对焦;如果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法,尽管矩形框21的横坐标发生了变化,但横坐标之差(xl-x2以及xl’ -χ2’ )没有发生变化,则不会触发重新对焦。
[0050]其中,横坐标之差没有改变是指横坐标之差的变化在预定范围内,例如,(χ?’ -χ2’) / (xl~x2) =? tl,再例如,(xl’ -χ2’) -(xl_x2) =? tl, tl 为预先设定的阈值,称为第一阈值。上述两个公式只是举例,在具体实施时,也可以采用其它公式来表明上述变化。
[0051]类似的,如果当前脸部区域的纵坐标之差与之前的脸部区域的纵坐标之差相同(变化量在预定范围内),则确定无需对所述被摄体进行重新对焦。在一个场景中,人脸可能只是向上移动或者向下移动,脸部区域的纵坐标改变,但纵坐标之差没有改变,人脸与摄像头之间的距离也没有发生改变,在这种场景下,焦点也不应该改变,因此通过本实施例的方法无需重新对焦。
[0052]其中,类似的,纵坐标之差没有改变是指纵坐标之差的变化在预定范围内。
[0053]类似的,如果当前脸部区域的横坐标之差与之前的脸部区域的横坐标之差相同(变化量在预定范围内),并且当前脸部区域的纵坐标之差与之前的脸部区域的纵坐标之差相同(变化量在预定范围内),则确定无需对所述被摄体进行重新对焦。也即,人脸可能只是沿着上、下、左、右的方向进行了平移,脸部区域的横纵坐标都发生了改变,但横坐标之差和纵坐标之差都没有改变,人脸与摄像头之间的距离也没有发生改变,在这种场景下,焦点也不应该改变,因此通过本实施例的方法无需重新对焦。
[0054]其中,类似的,横纵坐标之差没有改变是指横坐标之差的变化在一个预定范围内,纵坐标之差的变化在另一个预定范围内。这两个预定范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0055]在以上的场景中,如果采用现有的自动对焦方法,因为自动对焦是根据脸部区域的坐标来触发,因此可能每一次人脸的移动都触发一次自动对焦扫描,然而并不是每一次自动对焦扫描都是必要的,由此大大降低了对焦效率。通过本实施例的方法,只根据被摄体的脸部区域的变化对被摄体进行辅助自动对焦,大大提高了对焦效率。
[0056]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如果当前脸部区域的第一坐标的差值和第二坐标的差值与之前的脸部区域的第一坐标的差值和第二坐标的差值的变化量不小于前述的第一阈值,则说明所述被摄体的脸部做了平行于相机光轴方向上的移动,确定需要对所述被摄体进行重新对焦。
[0057]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果第一坐标的差值的变化量与第二坐标的差值的变化量近似,也即上述两个变化量之差小于预先设定的另一阈值,称为第二阈值,则还可以根据该第一坐标的差值的变化量或该第二坐标的差值的变化量确定重新对焦的方向。
[0058]其中,如果该第一坐标的差值的变化量或该第二坐标的差值的变化量大于1,则说明当前检测到的脸部区域大于上一次检测到的脸部区域,确定向更近的方向对所述被摄体进行重新对焦。
[0059]其中,如果该第一坐标的差值的变化量或该第二坐标的差值的变化量小于1,则说明当前检测到的脸部区域小于上一次检测到的脸部区域,确定向更远的方向对所述被摄体进行重新对焦。
[0060]图3是人脸向远方移动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通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