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的保护壳以及电子设备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24403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电子设备的保护壳以及电子设备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的保护壳,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子设备的保护壳以及电子设备组件。
【背景技术】
[0002]相关技术中,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屏幕尺寸逐渐增大,电子设备的抗摔性逐渐受到用户的关注。常用的硅胶保护壳相当于在手机的周围施加了一层较柔软或者材质相同的弹性保护层。但是,上述硅胶保护壳只能保证手机在低冲击下的安全,硅胶的弹性变形不能抵抗中高强度的冲击,无法对电子设备施加全面的保护,容易造成电子设备的损伤。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提出了一种抗冲击、全面保护电子设备的电子设备的保护壳。
[0004]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组件。
[0005]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保护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底板以及侧板,所述侧板与所述底板连接并限定出用于容纳电子设备的安置腔;多个凸包,所述凸包突出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
[0006]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保护壳能更好的抵抗冲击,避免电子设备摔伤。
[0007]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组件包括电子设备以及所述的电子设备的保护壳,所述电子设备为手机、平板电脑、MP3播放器或MP4播放器。
[0008]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组件,具有较好的抗冲击性能。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保护壳的立体示意图。
[0010]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保护壳的主视示意图。
[0011 ] 图3为沿图2的X-X线的剖视图。
[0012]图4为沿图2的S-S线的剖视图。
[0013]图5为图2所示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保护壳的侧视示意图。
[0014]图6为图2所不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保护壳的俯视不意图。
[0015]图7为沿图6的Z-Z线的剖视图。
[0016]图8为图7的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0017]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安装套与第一减震件和第二减震件组合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电子设备的保护壳100,壳体10,底板11,侧板12,侧板的上边缘121,第一分壁122,第二分壁123,安置腔13,安装套14,定位凸缘141,容纳孔15,第一容纳孔151,第二容纳孔152,突出部16,壳体的外表面17,凸包18,第一减震件20,第一弹簧21,第一弹性帽22,第一减震件的一端23,第一减震件的另一端24,安装套25,缓冲件30,金属弹片31,硅胶层32,缓冲件的上边缘33,第二减震件40,第二弹簧41,第二弹性帽42。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20]下面根据图1-9描述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保护壳100。
[0021]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保护壳100包括:壳体10以及多个凸包18,壳体10包括底板11以及侧板12,侧板12与底板11连接并限定出安置腔13,凸包18突出于壳体10的外表面。其中,侧板12的下端与底板11连接形成至少上端开口的安置腔13,安置腔13用于容纳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厚度小于或等于安置腔13的高度。电子设备放入安置腔13内,电子设备的底面与壳体10的底板11相贴,电子设备的侧面与壳体10的侧板12相贴。
[0022]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保护壳100,电子设备置于安置腔13内,壳体10的底板11以及侧板12对电子设备形成包覆,电子设备受到挤压或撞击时,凸包18朝向安置腔内变形并产生弹性形变以吸收撞击能量;电子设备跌落时,凸包18先于壳体的外表面17落地,凸包18与地面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以吸收势能,凸包18与壳体10为电子设备提供了更加安全的内部环境,增强了电子设备的保护壳100整体的抗冲击能力,避免电子设备受到损伤。
[0023]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MP3播放器、MP4播放器等,下面以电子设备的保护壳100在手机上的应用为例进行具体描述。
[0024]如图2所示,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壳体的外表面17设有突出于其的多个凸包18,凸包18设在侧板12和底板11上,凸包18突出于壳体的外表面17,可选地,凸包18还可以设在侧板12或底板11其中一个上。
[0025]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凸包18由壳体10的部分底板11和/或侧板12向外冲压形成,凸包18的内表面突出壳体10的内表面,凸包18的外表面突出壳体的外表面17。采用上述结构的凸包18,凸包18的内表面与壳体10的内表面限定出缓冲空间,凸包15的外表面受到冲击时,凸包18在缓冲空间内变形,该缓冲空间为凸包18向内弹性变形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减少了凸包18的内表面对手机的直接撞击,增强了壳体10的抵抗冲击能力。此外,凸包18的内表面与与壳体10的内表面限定出的缓冲空间还有利于手机的散热,保证了手机的正常工作。
[0026]在一实施例中,壳体10与凸包18均为弹性件,例如硅胶、橡胶。采用上述结构,壳体10和凸包18均能吸收撞击能量,具有更好的抗冲击性能。
[0027]结合图4看,在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保护壳100还包括多个第一减震件20,第一减震件的一端23与壳体10固定,第一减震件的另一端24突出侧板的上边缘121,且第一减震件20被构造成受力后沿厚度方向压缩变形。具体地,手机的屏幕低于侧板的上边缘121,或者手机的屏幕与侧板的上边缘121平齐。在自然状态和压缩变形状态下,第一减震件20均均突出侧板的上边缘121。
[0028]由此,手机的屏幕露出,手机落地且手机屏幕朝向地面时,第一减震件20首先与地面接触,多个第一减震件20形成了突出手机屏幕的接触面,多个第一减震件20受到冲击后沿厚度方向压缩变形来抵抗冲击,第一减震件20始终突出侧板的上边缘121,避免了屏幕与地面的接触;同时,凸包对手机上被壳体包覆的部分形成了有效的保护,凸包与第一减震件共同形成了对手机全面的保护,尤其避免了冲击对手机屏幕的损伤。
[0029]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侧板12环绕形成为大体矩形,第一减震件20设在侧板12的四个角上,侧板12的每个角上设有一个第一减震件20。由此,第一减震件20形成了面积大于手机屏幕的受力面,使手机屏幕全部位于受力面内,对手机屏幕形成了全面的保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手机多为矩形,侧板12的形状与手机的形状相一致,第一减震件20设置在邻近侧板12的任意合适位置。第一减震件20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例如,侧板12的每个角上还可以设置多个第一减震件20。
[0030]结合图4看,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减震件20包括第一弹簧21以及第一弹性帽22,壳体10设有沿厚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容纳孔151,第一弹簧21设于第一容纳孔151内,第一弹簧21的一端与壳体10连接且第一弹簧21的另一端与第一弹性帽22连接,且在自然状态下和压缩状态下,第一弹性帽22的至少部分伸出第一容纳孔151。第一弹性帽22与第一弹簧21连接的一端为平面,第一弹性帽22的自由端的表面为弧面。第一减震件20的第一弹性帽22与地面接触,第一弹性帽22推动第一弹簧21产生压缩变形以吸收能量,结构简单紧凑,外形美观。
[0031]需要说明的是,壳体10与第一弹簧21之间可以直接固定,还可以设置嵌套,嵌套的内孔即为第一容纳孔151,嵌套可以与壳体10集成在一起,也可以与第一弹簧21集成在一起后固定到壳体10上。
[0032]如图5-6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保护壳100还包括缓冲件30,缓冲件30设在侧板12的外侧且凸出于侧板12的外表面。由此,在手机侧面受到撞击或者侧面先落地时,缓冲件30突出于侧板12的外表面,因此缓冲件30优先与地面接触,缓冲件30产生弹性变形来抵抗冲击,对手机的侧面形成了保护。
[0033]手机落地时,在手机屏幕朝向地面的情况下,第一减震件20优先与地面接触并产生弹性压缩变形形成第一次缓冲,随后第一减震件20的弹性压缩变形恢复,手机向上弹起;因为手机各个部分落地有先后顺序,相应的第一次缓冲时各个第一减震件20的压缩变形不同,容易对手机产生侧向力,因此,手机再次落地时,常常会有部分侧面与地面接触,缓冲件30在此时起到了第二次缓冲的作用,第一减震件20与缓冲件30共同对手机形成了全面的保护。
[0034]如图7-8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缓冲件30的外表面呈弧面,缓冲件30的边缘与壳体10固定,缓冲件30为中间鼓起的碗状,缓冲件30的凸出方向沿侧板12的法线方向。由此,手机侧面受到撞击时,缓冲件30的弧面的凸出部分更容易发生压缩变形,能够快速变形、抵抗冲击。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缓冲件30的外表面还可以是U形、波浪形等形状;缓冲件30的凸出方向还可以与侧板12的法线方向具有夹角,例如,缓冲件30的数量为多个时,各个缓冲件30的突出方向可以设计成各不相同的。
[0035]如图7-8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缓冲件30包括金属弹片31以及包覆在金属弹片31外的硅胶层32,硅胶层32至少设置在金属弹片31的外表面。通过金属弹片31抵抗较大的冲击,提高了缓冲件30的耐冲击能力,通过设置在金属弹片31外的硅胶层32对金属弹片31形成了保护,防止金属弹片31划伤使用者。金属弹片31的形状可以是条形、环形、
鼓状等。
[0036]在图8的具体实施例中,缓冲件30的内表面与外表面的弧形形状一致,缓冲件30的内表面与壳体的外表面之间具有间距,壳体10上与缓冲件30相对的位置可以设置加工工艺孔。
[0037]在一实施例中,沿厚度方向,缓冲件的上边缘33高于侧板的上边缘121(图1中示出),且缓冲件的上边缘33低于第一减震件20的最外端。由此,屏幕面朝向地面时,在第一减震件20部分与地面接触的情况下,缓冲件的上边缘33能先与地面接触,避免了侧板12是上边缘直接与地面接触,进一步对手机屏幕形成了保护。
[0038]如图7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侧板12包括两个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分壁122以及两个沿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分壁123,第一分壁122和第二分壁123的连接处设有突出部16,突出部16沿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突出壳体10。突出部16的设置能够对壳体10的四个角形成进一步的防护。
[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