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设备及用于嵌入式设备的诊断卡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8595447阅读:来源:国知局
br>[0093]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嵌入式设备上插上可插拔的诊断卡并进入诊断流程,以完成嵌入式设备出厂前所需的操作,省去了嵌入式设备焊接前,预先对BootROM存储器烧结启动代码的过程,避免了由于烧结了错误的启动代码,需要将BootROM存储器焊下以重新烧结启动代码的问题,提升了工作效率。
[0094]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用于嵌入式设备的诊断装置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诊断装置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主板10和诊断卡20。
[0095]在该实施例中,当诊断卡20通过第一扩展接口 202与主板10的第二扩展接口107(图中未示出)连接时,处理器101的第一片选端会将连接的第四存储器102切换为诊断卡20上的第一存储器204,处理器101的片选信号CSO将会发送至诊断卡20的第一存储器204,此时主板10的选通芯片106将检测到诊断卡20的在位信号,并将主板的第四存储器102连接至处理器101的第二片选端,以使第四存储器102接收片选信号CS7,既能保证处理器101能够访问第四存储器102,又能避免在处理器101访问各个设备时发生总线冲突,此时处理器101将从诊断卡20的第一存储器204中读取启动代码,而主板10的第四存储器102将作为一个普通的存储器设备。
[0096]诊断卡20上的第一加密芯片208和第三存储器212可以通过第二总线112与处理器101连接,在电路设计时,为第一加密芯片208、第三存储器212设定了与主板10上的第二加密芯片104和第六存储器105不同的总线地址,以免发生总线冲突。
[0097]诊断卡20上还设置有第二存储器206,第二存储器206中存储了用于启动处理器101的启动代码和嵌入式设备的操作系统的镜像文件,第二存储器206挂接在处理器101的第一总线上,其通过逻辑切换芯片210的逻辑扩展接收处理器101的片选信号CS5。在诊断过程中,第二存储器206中存储的启动代码可以被复制到主板的第四存储器102中,第二存储器206中存储的操作系统的镜像文件可以被复制到主板的第五存储器103中。
[0098]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不会在客户的正常启动模式中显示进入诊断模式的选项,通过插上诊断卡进入诊断模式以对嵌入式设备进行诊断,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客户在启动设备时误进入诊断模式并操作,导致设备出现故障的问题。
[0099]在一个可选的应用场景中,如嵌入式设备发生了故障,需要对主板进行诊断,在插上诊断卡之后,处理器读取第一存储器中的启动代码,此时处理器可以检测到诊断卡的在位信号,识别到启动代码是来自第一存储器,系统将进入诊断模式并执行相应的诊断操作。
[0100]在另一个可选的应用场景中,如需对嵌入式设备进行正常的日常维护,在插上诊断卡之后的启动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在计算机中输入退出命令来退出诊断模式,退出诊断模式之后,处理器将按照正常模式启动,处理器读取主板上的第五存储器中的操作系统的镜像文件,以使嵌入式设备正常启动。
[0101]通过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可以避免在嵌入式设备加工过程中批量烧结错误的启动代码导致需要将BootROM存储器焊下,以利用专用的编程器重新在BootRom存储器上烧结启动代码的问题,降低了嵌入式设备的返工成本。
[0102]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0103]采用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将启动代码存储在可插拔的诊断卡上,该诊断卡独立于嵌入式设备而存在,在对嵌入式设备进行诊断时,嵌入式设备的主板可以从可插拔的诊断卡获取启动代码,具体地,在对嵌入式设备进行诊断时,将诊断卡的第一扩展接口插在嵌入式设备的第二扩展接口上,嵌入式设备的处理器可通过第一总线从诊断卡上的第一存储器中获取用于启动处理器的启动代码,嵌入式设备的系统启动并进入诊断模式,而不是使用嵌入式设备的主板上的BootROM存储器上的启动代码,从而在需要对启动代码作变更时,无需将嵌入式设备的BootROM存储器焊下并在其上烧结启动代码,通过可插拔的诊断卡的第一存储器中存储的启动代码即可完成嵌入式设备的诊断过程,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开发目的,需要经常将BootROM存储器从嵌入式设备上拆下的问题,简化了诊断嵌入式设备所需的操作,操作方便快捷。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对嵌入式设备进行诊断时,需从主板上拆卸BootROM存储器才能变更代码,导致诊断嵌入式设备的效率低的问题,实现了通过独立的诊断卡上的第一存储器启动嵌入式设备的处理器而无需将BootROM存储器焊下并烧结启动代码,进而达到了提高诊断嵌入式设备的效率的效果。
[0104]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用于嵌入式设备的诊断卡、嵌入式设备以及构成该诊断卡和构成该嵌入式设备的各个组件都是一种具有确定形状、构造且占据一定空间的实体产品。如与门、非门等电子器件;或,中央处理器、微处理器、子处理器等都是可以独立运行的、具有具体硬件结构的计算机设备、终端或服务器。
[010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用于嵌入式设备的诊断卡,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扩展接口,与嵌入式设备的主板的第二扩展接口可插拔地连接; 第一存储器,设置在诊断卡的电路板上,所述第一存储器通过所述第一扩展接口和所述第二扩展接口连接在所述主板的第一总线上,用于存储用于启动所述主板上处理器的启动代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诊断卡,其特征在于,所述诊断卡还包括: 逻辑切换芯片,设置在所述诊断卡的电路板上; 第二存储器,设置在所述诊断卡的电路板上,所述第二存储器通过所述逻辑切换芯片连接在所述第一总线上,用于存储所述启动代码和所述嵌入式设备的操作系统的镜像文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诊断卡,其特征在于,所述诊断卡还包括: 第一加密芯片,设置在所述诊断卡的电路板上,所述第一加密芯片通过所述第一扩展接口和所述第二扩展接口连接在所述主板的第二总线上,用于存储所述嵌入式设备的密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诊断卡,其特征在于,所述诊断卡还包括: 第三存储器,设置在所述诊断卡的电路板上,所述第三存储器通过所述第一扩展接口和所述第二扩展接口连接在所述主板的第二总线上,用于存储所述嵌入式设备的设备序列号。
5.一种嵌入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板和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嵌入式设备的诊断卡,其中,所述主板包括: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的第一片选端通过第一控制总线与所述诊断卡的第一存储器连接,所述处理器的第一片选端通过第二控制总线与选通芯片连接,所述处理器的第二片选端通过第三控制总线与所述选通芯片连接; 所述选通芯片,包括切换装置,所述切换装置用于切换第四存储器与所述第二控制总线或所述第三控制总线的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嵌入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还包括: 信号生成单元,分别与所述处理器和所述选通芯片连接,用于将生成的所述诊断卡的在位信号发送给所述处理器和所述选通芯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嵌入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生成单元包括: 电阻,所述电阻的第一端接电源,所述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切换装置和所述处理器的信号输入口连接; 所述诊断卡包括接地接口,所述诊断卡的第一扩展接口与所述主板的第二扩展接口连接时,所述接地接口与所述电阻的第二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嵌入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还包括: 第五存储器,通过所述主板的第一总线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用于接收从所述诊断卡的第二存储器读入的操作系统的镜像文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嵌入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还包括: 第二加密芯片,通过所述主板的第二总线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用于接收从所述诊断卡的第一加密芯片读入的所述嵌入式设备的密钥; 第六存储器,通过所述第二总线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用于接收从所述诊断卡的第三存储器读入的所述嵌入式设备的设备序列号。
10.根据权利要求5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嵌入式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嵌入式设备的第一总线为地址数据总线;所述嵌入式设备的第二总线为I2C总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嵌入式设备及用于嵌入式设备的诊断卡。其中,该诊断卡包括:第一扩展接口,与嵌入式设备的主板的第二扩展接口可插拔地连接;第一存储器,设置在诊断卡的电路板上,第一存储器通过第一扩展接口和第二扩展接口连接在主板的第一总线上,用于存储用于启动主板上处理器的启动代码。通过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对嵌入式设备进行诊断时,需从主板上拆卸BootROM存储器才能变更代码,导致诊断嵌入式设备的效率低的问题,实现了通过独立的诊断卡上的第一存储器启动嵌入式设备的处理器而无需将BootROM存储器焊下并烧结启动代码,进而达到了提高诊断嵌入式设备的效率的效果。
【IPC分类】G06F11-22
【公开号】CN204302961
【申请号】CN201420745713
【发明人】姜海波, 李兆军, 杨华, 蔡希
【申请人】北京山石网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4月29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日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