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沙性土壤生态河道的即插型人工生态鱼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89780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沙性土壤生态河道的即插型人工生态鱼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工鱼礁,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沙性土壤生态河道的即插型人工生态鱼礁。
【背景技术】
[0002]人工鱼礁是人们为了诱集并捕捞鱼类,保护增殖鱼类等水产资源,改善水域环境,进行休闲渔业等活动而有意识地设置于预定水域的构造物。中国现代人工鱼礁的建设,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目前正处于大规模建设和发展阶段。中国专利CN102599081B公开一种人工鱼礁,呈倒“Y”形状,由上部单元、左下部单元及右下部单元所形成,上部单元呈垂直向下的“箭头”形状,其由上左斜柱、上中柱及上右斜柱所形成,左下部单元呈向上且偏右倾斜的“箭头”形状,其由左下左斜柱、左下中柱及左下右斜柱所形成,右下部单元呈向上且偏左倾斜的“箭头”形状,其由右下左斜柱、右下中柱及右下右斜柱所形成。该人工鱼礁通过组合堆叠构建鱼类产卵与栖息的场所,在多个组合的情况下还能大大提高人工鱼礁的稳定性与水动力性,但该结构较为复杂,也未考虑河道清淤问题。
[0003]目前的人工鱼礁还存在以下不足:首先,目前鱼礁的使用主要集中于海域及养殖场,运用于生态河道的尚无详细资料,其尺寸、规模往往偏大,直接使用后将影响河道行洪功能;其次,一般鱼礁直接布设在水域底部,而沙性土壤河道受水流、船行波及地下水位的影响,河岸边坡容易坍塌,河道也极容易淤积,日积月累鱼礁就会被覆盖,其功能会大大降低,同时也给后期河道清淤造成负担;另外,鱼礁的功能研宄尚集中在集鱼方面,对于鱼礁在生态系统体系中的载体功能尚未合理利用;第四,目前市面上鱼礁的功能分区一般采用混凝土、尼龙网、钢板等材料作为隔板,生态亲和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制作方式简便、对清淤工作影响较小、生态效益高的适用于沙性土壤生态河道的即插型人工生态鱼礁。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适用于沙性土壤生态河道的即插型人工生态鱼礁,设置在护岸斜坡上,包括鱼礁本体和设置在鱼礁本体底部的固定支脚,所述固定支脚插入护岸斜坡,所述鱼礁本体为中空无底的矩形体,该矩形体包括正面板、背面板、左侧面板、右侧面板和顶面板,所述正面板上设有第一鱼孔和第三鱼孔,所述左侧面板、右侧面板上均设有第二鱼孔和第三鱼孔,所述顶面板上设有植物种植孔和第三鱼孔。
[0007]所述鱼礁本体与固定支脚由混凝土整体浇筑、一体成型。
[0008]所述第一鱼孔、第二鱼孔、第三鱼孔的面积Ap A2、A3间的关系为A i>A2>A3。
[0009]所述第一鱼孔、第二鱼孔均为方形孔,所述第三鱼孔为圆孔。
[0010]所述第三鱼孔为分布在正面板、左侧面板、右侧面板和顶面板上的多个圆孔。
[0011]所述第一鱼孔的尺寸为300mm*300mm。
[0012]所述第二鱼孔的尺寸为200mm*200mm。
[0013]所述第三鱼孔的直径为20mm?80mm。
[0014]所述人工生态鱼礁的整体尺寸为1000mm*1000mm*1000mm。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0016](I)本实用新型插入护岸后,露出的尺寸仅为1000mm*1000mm*100?500mm,内部呈三角柱体状,对河道行洪功能的影响低于布置于河床的非嵌入式大型鱼礁的影响。
[0017](2)本实用新型设有固定支脚,能够直接插入护岸,能有效防止礁体移位,另外,其距离河道底部尚有一段距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河道淤积对其无影响,不会给后期河道清淤造成负担,同时减少通航河道船底触礁情况的发生。
[0018](3)本实用新型设有植物种植孔,可在鱼礁内部种植水生植物,这样即能保证水生植物正常生长,又能防止水生植物过度生长。另外,在礁体内可形成“微生物-浮游生物-植物-鱼类”小型生态系统,能有效提高生态系统多样性,增强水体自净能力。对不适宜种植水生植物的水域,也可植入仿生植物替代真实的水生植物。
[0019](4)本实用新型鱼礁本体为中空无底的矩形体,底部设计成中空形式,使得礁体内部与土壤直接相连,设置的水生植物或仿生植物可作为隔板,将整个鱼礁间接分割成多个区域,这样既能为成年鱼类提供休息场所,又能保护幼鱼或者小型鱼类躲避敌害,功能上更全面,生态亲和性也更强。
[0020](5)本实用新型主体材料选择为混凝土结构,鱼礁本体和固定支脚一体成型,其结构稳固、制作简单、成本低、可批量生产、便于管理、微生物附着面大,对于尺寸可进行微调,还可组合成不同形式的鱼礁群。既充分利用了空间,还能促进社会、经济、生态多方面效益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示意图;
[00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顶面示意图;
[002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左侧面示意图;
[0025]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右侧面示意图;
[0026]图6为本实用新型安置在河道时的剖面示意图;
[0027]图7为本实用新型内部鱼类活动空间示意图。
[0028]图中:1、第一鱼孔,2、第三鱼孔,3、固定支脚,4、第三鱼孔,5、植物种植孔,6,右侧面板,7,顶面板,8、河底,9、河道边坡,10、沉水植物,11、水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0030]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于沙性土壤生态河道的即插型人工生态鱼礁,设置在护岸斜坡上,包括鱼礁本体和设置在鱼礁本体底部的固定支脚3,固定支脚3插入护岸斜坡,鱼礁本体为中空无底的矩形体(长方体),鱼礁本体与固定支脚3由混凝土整体浇筑、一体成型,制作方式简单。本实施例中,人工生态鱼礁的整体尺寸为1000mm*1000mm*1000mm,直接插入护岸后,露出的尺寸为1000mm*1000mm*10?500mm,内部空间为800mm*800mm*100?300mm,适合体型半米及以下的鱼类,而普通河道内鱼类多为50mm ?50Ctam 之间。
[0031]如图1-图5所示,所述矩形体包括正面板、背面板、左侧面板、右侧面板6和顶面板7,正面板上设有第一鱼孔I和第三鱼孔2,左侧面板、右侧面板6上均设有第二鱼孔4和第三鱼孔2,顶面板7上设有植物种植孔5和第三鱼孔2,顶面板7为正方形。植物种植孔5可用于种植沉水植物10,以调节鱼礁内部小型生态系统,在浊度较高的河流段,可以用仿生植物替代沉水植物。顶面板7具有为鱼类遮阴的功能。
[0032]第一鱼孔1、第二鱼孔4、第三鱼孔2的面积ΑρΑρΑ」!]的关系为A AA2SA3tj第一鱼孔1、第二鱼孔4均为方形孔,第三鱼孔2为圆孔。第三鱼孔2为分布在正面板、左侧面板、右侧面板6和顶面板7上的多个圆孔。第一鱼孔I的尺寸为300mm*300mm,大型鱼类可由此口洞出入。第二鱼孔4的尺寸为200mm*200mm,方便普通鱼类进出。第三鱼孔2的直径为20mm?80mm,具有为幼鱼提供躲避空间的功能,同时兼具产卵孔洞的功能。
[0033]如图6所示为本生态鱼礁使用时的剖面示意图,清淤工作一般在河底(清淤层)8进行操作,普通鱼礁也设置在河底8,而本生态鱼礁设置在侧面的河道边坡9上,对清淤工作影响较小,对水流阻碍的影响也远低于布置于河底的非嵌入式大型鱼礁。如图7所示,插入护岸后,内部空间呈三角柱体状,适合多种类型的鱼类同时栖息。
【主权项】
1.一种适用于沙性土壤生态河道的即插型人工生态鱼礁,设置在护岸斜坡上,其特征在于,包括鱼礁本体和设置在鱼礁本体底部的固定支脚(3),所述固定支脚(3)插入护岸斜坡,所述鱼礁本体为中空无底的矩形体,该矩形体包括正面板、背面板、左侧面板、右侧面板(6)和顶面板(7),所述正面板上设有第一鱼孔(I)和第三鱼孔(2),所述左侧面板、右侧面板(6)上均设有第二鱼孔(4)和第三鱼孔(2),所述顶面板(7)上设有植物种植孔(5)和第三鱼孔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沙性土壤生态河道的即插型人工生态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礁本体与固定支脚(3)由混凝土整体浇筑、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沙性土壤生态河道的即插型人工生态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鱼孔(I)、第二鱼孔(4)、第三鱼孔⑵的面积4、4、^间的关系为Ai>A2>A3。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适用于沙性土壤生态河道的即插型人工生态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鱼孔(I)、第二鱼孔(4)均为方形孔,所述第三鱼孔(2)为圆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沙性土壤生态河道的即插型人工生态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鱼孔⑵为分布在正面板、左侧面板、右侧面板(6)和顶面板(7)上的多个圆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沙性土壤生态河道的即插型人工生态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鱼孔(I)的尺寸为300mm*300mm。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沙性土壤生态河道的即插型人工生态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鱼孔(4)的尺寸为200mm*200mm。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沙性土壤生态河道的即插型人工生态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鱼孔(2)的直径为20mm?80mmo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沙性土壤生态河道的即插型人工生态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生态鱼礁的整体尺寸为1000mm*1000mm*100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沙性土壤生态河道的即插型人工生态鱼礁,设置在护岸斜坡上,包括鱼礁本体和设置在鱼礁本体底部的固定支脚,所述固定支脚插入护岸斜坡,所述鱼礁本体为中空无底的矩形体,该矩形体包括正面板、背面板、左侧面板、右侧面板和顶面板,所述正面板上设有第一鱼孔和第三鱼孔,所述左侧面板、右侧面板上均设有第二鱼孔和第三鱼孔,所述顶面板上设有植物种植孔和第三鱼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制作方式简便、对清淤工作影响较小、生态效益高等优点。
【IPC分类】A01K61-00
【公开号】CN204499100
【申请号】CN201520124172
【发明人】吴小慧, 龚炜, 庞翠超, 吴睿, 陶静, 赵升伟, 唐建华, 王玉臻
【申请人】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29日
【申请日】2015年3月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