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管柱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110715阅读:来源:国知局
3位置对应,连接轴13穿过轴向调节孔111。在对转向管柱20进行长度伸缩调整时,由于连接轴13的位置是固定不动的,当上管柱体21相对于下管柱体22伸缩移动时,上管柱体21带动固定在其上的轴向调节支架11 一起移动,此时相当于连接轴13在轴向调节孔111内移动,使连接轴13不与轴向调节支架11发生干涉。
[0026]请参图1与图6,安装座17包括第一 U形底座170和分别连接在第一 U形底座170上边缘处的两个固定板172,第一 U形底座170内形成有第一收容槽170a,第一收容槽170a用于容纳安装角度调节支架12。两个固定板172分别从第一 U形底座170两侧的上边缘处向外水平延伸,每个固定板172上还分布设有安装孔171,安装座17通过螺栓(图未示)穿过安装孔171后锁紧固定在汽车的仪表板横梁(图未示)上,从而与车身成为一体。此夕卜,固定板172的四周还设有一圈翻边173,翻边173的设置可加强安装座17的刚度,4个安装孔171的设置可加强转向管柱20与汽车的仪表板横梁之间的安装刚度,从而大大提升转向管柱20的垂向模态(可达49.5Hz,大于一般要求的45Hz),可有效避开发动机怠速振动共振频率,提高驾驶舒适性与安全性。
[0027]请参图1、图3和图6,角度调节支架12整体为一 U型支架,包括第二 U形底座122和分别连接在第二 U形底座122上边缘处的第三侧板123和第四侧板124,第二 U形底座122内形成有第二收容槽122a,第三侧板123和第四侧板124分别从第二 U形底座122两侧的上边缘处向上垂直延伸。角度调节支架12固定在安装座17上,角度调节支架12的第二 U形底座122容纳在安装座17的第一收容槽170a内,第二 U形底座122与安装座17的第一 U形底座170之间通过螺栓31固定连接在一起。为了更稳固地将角度调节支架12固定在安装座17上,角度调节支架12的第二 U形底座122上于远离操作部15的一端还折弯形成有两个固定片125 (参图1),两个固定片125通过销钉32与安装座17的两个固定板172固定连接在一起,从而将角度调节支架12稳固安装在安装座17上。转向管柱20容纳在角度调节支架12的第二收容槽122a内,且固定在转向管柱20上的轴向调节支架11位于角度调节支架12的第三侧板123与第四侧板124之间,轴向调节支架11位于角度调节支架12内,如图3和图6所示。如此,转向管柱调节机构10通过设置在转向管柱20上方的安装座17与车身固定,而将连接轴13设置在转向管柱20的轴线下方,使得转向管柱调节机构10的调节主体(即包括连接轴13以及由连接轴13连接的各个组件)布置在转向管柱20的下方(请参图4),可节约转向管柱20上方的空间。
[0028]请参图4,角度调节支架12的两个侧板123、124上设有角度调节孔121,角度调节孔121的延伸方向沿着转向管柱20的角度调整方向并与管柱轴线呈一定角度,连接轴13的端部伸入在角度调节孔121内。在对转向管柱20进行上下角度调整时,由于角度调节支架12是固定不动的,转向管柱20带动连接轴13上下移动,而此时连接轴13可在角度调节孔121内上下移动,而不与角度调节支架12发生干涉。
[0029]请参图1和图6,弹簧片16设置在轴向调节支架11与角度调节支架12之间,弹簧片16固定在角度调节支架12上,连接轴13同时穿过角度调节支架12与弹簧片16并将弹簧片16压向轴向调节支架11。当转向管柱20完成角度调节之后,可利用弹簧片16实现轴向调节支架11与角度调节支架12之间的连接,并在连接轴13将轴向调节支架11夹紧的前提下,利用轴向调节支架11与角度调节支架12之间的弹簧片16将转向管柱20定位在角度调整后的位置,使转向管柱20不会再轻易滑落至角度调整前的位置。具体地,弹簧片16设置在轴向调节支架11的第一侧板1151与角度调节支架12的第三侧板123之间,弹簧片16与连接轴13的压紧头131配合,压紧头131通过弹簧片16的变形而压紧轴向调节支架11。当压紧头131通过弹簧片16压紧轴向调节支架11时,轴向调节支架11的第一架体115与第二架体116之间被压缩靠近,进而对上管柱体21对应开槽211两侧进行挤压,使上管柱体21变形而将下管柱体22抱紧,以将上管柱体21相对下管柱体22固定在伸缩调节后的位置,同时满足转向管柱20的碰撞压溃要求。
[0030]在将弹簧片16固定在角度调节支架12上时,可以使弹簧片16的顶端通过两个焊点与角度调节支架12的第三侧板123焊接固定,连接轴13穿过弹簧片16的中部。弹簧片16上沿管柱角度调整方向设有与角度调节孔121对应的条形孔161,连接轴13穿过条形孔161,转向管柱20在进行上下角度调整时,由于弹簧片16是固定不动的,转向管柱20带动连接轴13上下移动,而此时连接轴13可在条形孔161内上下移动,而不与弹簧片16发生干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角度调节支架12上设置弹簧片16,可通过弹簧片16的变形而使压紧头131压紧轴向调节支架11,从而保证转向管柱锁紧时,轴向调节支架11与角度调节支架12之间不发生相对运动,从而将转向管柱定位在角度调整后的位置,提高调节机构的可靠性。此外,当操作部15锁紧或松开时,通过弹簧片16的弹性作用力可以保证操作部15的锁紧力或松开的力不会太大或太小,而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保证操作舒适性。
[0031]请参图1至图3,进一步地,转向管柱调节机构10还包括第一凸轮14和第二凸轮151,第一凸轮14穿设在连接轴13上且临近操作部15设置,第二凸轮151设置在操作部15上并与第一凸轮14配合,通过第一凸轮14与第二凸轮151的配合可锁紧或松开操作部15。
[0032]请参图1至图2,进一步地,轴向调节支架11上还设置有调节板113,调节板113靠近第一凸轮14设置并且连接在轴向调节支架11的第二侧板1161上,调节板113上沿着管柱轴线设有齿条112,第一凸轮14设有与齿条112相配合的卡合齿141。具体地,调节板113固定安装在第二侧板1161的外侧,调节板113的中部设有与第二侧板1161的轴向调节孔111对应的条形孔114,调节板113在对应条形孔114的边缘设有一圈齿条112,第一凸轮14上的卡合齿141与齿条112相对设置并可与齿条112啮合。进一步地,第一凸轮14在设有卡合齿141的一侧设有卡脚142,卡脚142依次穿过第四侧板124的角度调节孔121 (图2未示出角度调节支架12,请参图1)、调节板113的条形孔114和第二侧板1161的轴向调节孔111,从而将第一凸轮14卡在轴向调节支架11上。在对转向管柱20进行轴向长度调节时,由于第一凸轮14与连接轴13的相对位置是固定不动的,而上管柱体21带动固定在其上的轴向调节支架11 一起移动,如此,第一凸轮14可通过卡脚142在条形孔114及轴向调节孔111中移动而相对轴向调节支架11运动,通过齿条112与卡合齿141的配合可以保证调节力较小且较稳定。
[0033]请结合图1、图3与图6,操作部15设有与第一凸轮14配合的第二凸轮151,操作部15通过第二凸轮151与第一凸轮14配合而可带动连接轴13的压紧头131压紧或松开轴向调节支架11,进而使卡合齿141与齿条112卡合或松开,在本实施例中,操作部15为可绕连接轴13转动的操作手柄。具体地,第一凸轮14与第二凸轮151之间的相对面分别沿圆周方向设有连续分布的凹槽与凸台,操作部15与第二凸轮151铆接成一体,扳动操作部15可带动第二凸轮151转动。当第二凸轮151的凸台151a与第一凸轮14的凸台143相顶时,操作部15与角度调节支架12之间的距离变大,此时,操作部15处于锁紧状态,压紧头131被拉向操作部15—侧,使弹簧片16变形而压紧轴向调节支架11,使调节板113上的齿条112与第一凸轮14的卡合齿141卡合,转向管柱20被锁止。当第二凸轮151的凸台151a与第一凸轮14的凹槽144相对时,操作部15与角度调节支架12之间的距离变小,操作部15处于松开状态,使得连接轴13在其自身轴线方向上存在自由度,压紧头131在弹簧片16的回弹作用下松开轴向调节支架11,使调节板113上的齿条112与第一凸轮14的卡合齿141松开(转向管柱20被松开),此时,可同时对转向管柱20进行轴向调节与角度调
-K-
T O
[0034]接上述,在对转向管柱20进行轴向调节时,沿管柱轴线方向推拉上管柱体21,轴向调节支架11随上管柱体21运动,从而使齿条112与卡合齿141之间相对运动,当调节到所需位置后,扳动操作部15即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