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能越野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10723阅读:508来源:国知局
超能越野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能越野车。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现有技术中的车辆虽然种类较多,构造却大同小异。一般车辆的基本构造由发动机、转向机构、变速传动机构、制动系、电动系、底盘等主要部分组成。它的工作原理是将电能、燃料的化学能经过上述系统的连续传动转换来驱动车辆行,这些传动转换过程不仅有较大的磨擦阻力,还要消耗一定的能量,效率较低,尤其是在特殊情形的环境下不能满足于节能、环保、大功率,、安全的使用需求。
[0003]转向结构属于汽车转向系统的一部分。按照助力形式分类,转向结构可以分为机械式(无助力)和动力式(有助力)。机械式中常用的为齿轮齿条式、循环球式、蜗杆曲柄指销式。动力式转向结构由机械式转向结构与转向加力装置组合形成。
[0004]无论机械式还是电子式,现有转向结构的转向比均太小,一般都不够灵敏,例如当两前轮正处于右止点时,将转向盘由右止点转向左止点往往要两圈半,这在需要掉头、转弯、紧急避险等需要做较大角度转向的情况下,往往满足不了短时间完成的需求,容易带来驾驶安全上的隐患。并且,现有的转向机构操作时费时费力,容易造成驾驶员疲劳,进而引发交通亊故。
[0005]另外,当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遇道路塌方,路宽变窄时,或者车辆处于冰滑陡坡路段停靠时,车辆前后被堵塞或发生车轮陷滑时,往往需要外界支援。此时若能将车身整体原地旋转,则往往可以解决问题。故本领域亟需一种转向灵敏、可以原地旋转,当一边车轮轮胎受损坏或遇非标路况行车时,车辆仍能继续行驶的汽车。
【实用新型内容】
[0006]为了克服现有汽车中的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向灵敏、可使车身整体原地旋转,并当一边车轮轮胎受损坏或遇非标准路况行车时,在应急轮的作用下,车辆仍能继续行驶的超能越野车。
[0007]所述超能越野车包括转向盘、转向杆、万向节、由叠合设置的第一驱动板、第二驱动板和第三驱动板组成的驱动板、两个固定柱、两个旋转柱、两个由拔叉、拔叉杠杆本体和连接端组成的两个拔叉杠杆、两个棱柱、两个平板、两个由杆体和连接杆头部组成的轮毂连接杆、支撑架;
[0008]所述转向盘固定连接所述转向杆一端,所述转向杆另一端连接所述万向节上端,所述万向节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板背离所述第二驱动板的一侧,旋转所述转向盘,即可将旋转力矩传送至所述驱动板;
[0009]所述固定柱为圆柱,所述第一驱动板、所述第二驱动板和所述第三驱动板的边缘均对应设有两个通孔,所述第三驱动板、所述第二驱动板与所述第一驱动板从下往上通过各个通孔内的所述固定柱连接为一个整体,且各驱动板相互之间留有间隔,二个所述旋转柱与万向节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且对称设置,且其中一个固定设于所述第一驱动板与所述第二驱动板的间隔,另一个固定设于所述第二驱动板与所述第三驱动板的间隔,所述驱动板将所述转向盘的旋转力矩传递至所述拔叉杠杆;
[0010]所述支撑架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驱动板,另一端连接汽车底盘,以支撑所述驱动板,且其可绕垂直于底盘的轴线旋转;
[0011]所述平板固定连接汽车底盘,其一端设有圆孔,所述棱柱设有带圆柱的端部,所述端部插入所述平板的圆孔,且可自由旋转,以作为所述拔叉杠杆和所述轮毂连接杆的旋转中心;
[0012]所述拔叉为相互平行的两个杆件,其一端不相连,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拔叉杠杆本体的一端,所述连接端设于所述拔叉杠杆本体未连接所述拔叉的另一端,且带有与所述棱柱配合的通孔,所述连接端通过所述通孔固定连接所述棱柱,以传递所述驱动板的旋转力矩;
[0013]所述连接杆头部带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棱柱配合,所述杆体固定连接车轮轮毂,从而将所述拔叉杠杆传递的旋转力矩最终传递至车轮,实现汽车的转向。
[00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还包括蜗轮、蜗杆、电机、缸筒、活塞杆、锥形爪、和支撑板;
[0015]所述蜗轮上部固定连接汽车底盘,下部固定连接所述缸筒,所述活塞杆下方连接所述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下方固定设有多个所述锥形爪,所述电机输出端连接所述蜗杆,所述电机通过支撑结构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
[0016]液压系统首先将所述活塞杆升起,因所述活塞杆与地面接触,故所述缸筒会升起,从而所述蜗轮与汽车底盘均会升起,然后所述电机驱动所述蜗杆,所述蜗杆旋转,带动所述蜗轮和汽车底盘旋转,从而带动汽车原地转向。
[00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还包括轴承,所述轴承设于所述棱柱的圆柱部分与所述平板圆孔的间隙。
[00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驱动板为圆形或方形。
[001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固定柱为带有三个台阶的圆柱,台阶从上至下依次增大。
[002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棱柱为六棱柱。
[002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轮毂连接杆头部的通孔与所述棱柱的配合带有适当间隙,以使所述轮毂连接杆可沿所述棱柱上下移动。
[002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电机为变频电机。
[002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锥形爪阵列分布。
[002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还包括两个带液压顶的应急轮,其分别设于所述支撑架下方和汽车底盘后部下方。
[002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6]1、采用机械式转向结构,使转向比高、转向灵敏。
[0027]2、采用蜗轮蜗杆结构,首先利用液压缸将汽车底盘升起,然后旋转汽车底盘,实现汽车的原地转向。
[0028]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30]图1是超能越野车的底盘和传动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是转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3是图2卸掉转向盘、转向杆和万向节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4是图3卸掉第一驱动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5是图4卸掉第二驱动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6是图5卸掉第二驱动板后的结构不意图;
[0036]图7是拔叉杠杆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8是平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9是棱柱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10是旋转柱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11是固定柱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12是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13是蜗轮蜗杆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中:1、转向盘,2、转向杆,3、万向节,4、驱动板,41、第一驱动板,42、第二驱动板,
43、第三驱动板,5、固定柱,6、旋转柱,7、拔叉杠杆,71、拔叉,72、拔叉杠杆本体,73、连接端,
8、棱柱,9、平板,10、轮毂连接杆,101、杆体,102、连接杆头部,11、支撑架,12、锥形爪,13、支撑板,14、活塞杆、15,缸筒,16、蜗轮,17、蜗杆,18、电机,19、应急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44]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45]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超能越野车包括转向盘1、转向杆2、万向节3、由叠合设置的第一驱动板41、第二驱动板42和第三驱动板43组成的驱动板4、两个固定柱5、两个旋转柱6、两个由拔叉71、拔叉杠杆本体72和连接端73组成的拔叉杠杆7、两个棱柱8、两个平板9、两个由杆体101和连接杆头部102组成的轮毂连接杆10、支撑架11 ;
[0046]请继续参阅图3?图6、图10?图11,所述固定柱5为圆柱,所述第一驱动板41、所述第二驱动板42和所述第三驱动板43的边缘均对应设有两个通孔,所述第三驱动板43、所述第二驱动板42与所述第一驱动板41从下往上通过贯穿各个通孔的所述固定柱5连接为一个整体,且各驱动板相互之间留有间隔。二个所述旋转柱6与所述万向节3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且对称设置,且其中一个固定设于所述第一驱动板41与所述第二驱动板42的间隔,另一个固定设于所述第二驱动板42与所述第三驱动板43的间隔,所述驱动板4将所述转向盘I的旋转力矩传递至所述拔叉杠杆7 ;
[0047]请参阅图12,所述支撑架11 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驱动板43,另一端连接汽车底盘,以支撑所述驱动板4,且其可绕垂直于底盘的轴线旋转;
[0048]所述转向盘I固定连接所述转向杆2 —端,所述转向杆2另一端连接所述万向节3上端,所述万向节3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板41背离所述第二驱动板42的一侧,旋转所述转向盘1,即可将旋转力矩传送至所述驱动板4。
[0049]请参阅图8和图9,所述平板9固定连接汽车底盘,其一端设有圆孔,所述棱柱8设有带圆柱的端部,所述端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