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门间隙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18108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气门间隙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发动机配气机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自动调节进排气门间隙的机构。
【背景技术】
[0002]气门间隙是发动机可靠稳定运行的最重要的间隙之一。发动机工作时,气门将因温度的升高而膨胀。如果气门及其传动件之间在冷态时无间隙或者间隙过小,则在热态下,气门及其传动机构膨胀势必会引起气门关闭不严,造成气门漏气、活塞撞气门等,甚至无法启动。如果气门间隙过大,进、排气门开启滞后,进排气时间缩短,会降低气门的实际开启高度,改变了正常的配气相位,就会使发动机因进气不足、排气不净而功率下降。此外,还使配气机构零件的撞击增加,磨损加快,噪声增大。可见气门间隙对发动机的配气状况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会影响发动机的性能。
[0003]虽然可变配气机构能很好地改善发动机的配气状况,提高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但由于其结构相对复杂,成本较高,尤其是在摩托车所用的单缸机上,考虑到成本的压力和使用者的收入,令可变配气机构这种在汽车上行之有效的技术无法在摩托车上推广使用。通过研究发现,对气门间隙的改变,也会对发动机性能有所影响,不同的间隙,令发动机在低、中、高转速的表现完全不同,气门间隙对发动机扭矩、功率及燃油消耗率有明显不同的影响。具体来说就是,在发动机中低转速时,应加大气门间隙,令功率及扭矩有所增加,高转速时,减少气门间隙,保持充气效率,使扭矩和功率得以提升。而现阶段大部分发动机的气门间隙都是需要手动调节的,而不同发动机工况下需要有不同的气门间隙才能保证发动机有好的性能,因此手动调节气门间隙的方式很显然并不能满足要求。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克服现有技术存在问题,改变手动调节气门间隙方式的不便性,通过电控系统针对不同工况适时调节气门间隙。
[0005]本实用新型是在原有广泛使用的由凸轮轴驱动摇臂、摇臂再驱动气门的发动机配气机构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
[0006]本实用新型由摇臂1、轴瓦2、摇臂轴3、调整螺钉4、锁紧螺母5、连接凹槽6、轴承
7、推杆8、挺柱9、凸轮轴10、蜗杆11、蜗轮12、支撑座13、联轴器14、气门15、驱动电机16、气门间隙17、汽缸盖18、销19、蜗轮轴I 20、蜗轮轴套I 21、支撑杆I 22、支撑杆II 23、蜗轮轴套II 24、蜗轮轴II 25、卡环26、键27、蜗轮轴外缘28、润滑油道II 29、润滑油道I 30组成,其中蜗杆11 一端经联轴器14与驱动电机16的输出轴固接,蜗杆11另一端经轴承7与支撑座13活动连接,蜗杆11中部与蜗轮12啮合。
[0007]驱动电机16固接于汽缸盖18的凸台;支撑座13固接于原有汽缸盖里的摇臂轴底座上。
[0008]推杆8上端经连接凹槽6与调整螺钉4的下端活动连接,调整螺钉4与摇臂I的尾部纵孔31螺纹连接,调整螺钉4头部与摇臂I的尾部纵孔31之间置有锁紧螺母5 ;推杆8下端经挺柱9与凸轮轴10表面接触。
[0009]蜗轮轴I 20经定位销19与摇臂轴3 —端固接,蜗轮轴I 20同时与蜗轮12固接,蜗轮轴外缘28经键27与摇臂轴3另一端固接,蜗轮轴外缘28同时与蜗轮轴II 25固接,蜗轮轴外缘28外侧由卡环26限位。
[0010]摇臂I经轴瓦2与摇臂轴3的中部横孔32活动连接。
[0011]支撑杆I 22上端与蜗轮轴套I 21下端固接,支撑杆I 22下端与支撑座13 —边固接。
[0012]蜗轮轴I 20外圈与蜗轮轴套I 21内圈活动连接,蜗轮轴套I 21上端设有润滑油道 I 30。
[0013]支撑杆II 23上端与蜗轮轴套II 24下端固接,支撑杆II 23下端与支撑座13另一边固接。
[0014]蜗轮轴II 25外圈与蜗轮轴套II 24内圈活动连接,蜗轮轴套II 24上端设有润滑油道 II 29。
[0015]蜗轮12、蜗轮轴I 20、蜗轮轴II 25和蜗轮轴外缘28的圆心在同一条轴线上,此轴线与摇臂轴3纵轴线平行,二轴线之间设有偏心距d,其值为2-3mm。
[0016]所述的摇臂I尾部设有纵孔31,摇臂I中部设有横孔32,摇臂I头部设有摇臂头33ο
[0017]气门间隙17的大小对发动机的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而且在不同工况下最佳气门间隙17是不同的,传统的手动调节气门间隙17的方法,不能够根据不同工况适时调节气门间隙17,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进行了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
[0018]在本机构中摇臂轴3通过轴瓦2与摇臂I连接,使得摇臂I可以绕摇臂轴3旋转;摇臂轴3 —端通过定位销19与蜗轮轴I 20固接,蜗轮轴外缘28经键27与摇臂轴3另一端固接,蜗轮轴外缘28外侧由卡环26限位,这样就使得摇臂轴3不能相对于蜗轮12自转,也不会相对于蜗轮12左右窜动。通过这种连接方式,在蜗轮12旋转的时候会带动摇臂轴3偏心旋转、旋转的同时就使得气门间隙17在改变。与此同时蜗轮轴I 20、蜗轮轴II 25、在蜗轮轴套I 21、蜗轮轴套II 24内自转,且有润滑油通过润滑油道I 30、润滑油道II 29进行润滑。
[0019]电机16旋转可以驱动蜗杆11旋转,蜗杆11与蜗轮12啮合,就使驱动电机16转动时能够驱动蜗轮12旋转。
[0020]本实用新型能自动调节气门间隙,并使发动机在各工况的气门间隙均处于最佳状态,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由凸轮轴、摇臂和气门组成的配气机构,对原机结构改动小,能有效提高发动机的经济性和动力性。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气门间隙调节机构的主视图
[0022]图2为气门间隙调节机构的侧视图
[0023]图3为图2中A-A截面的示意图
[0024]图4为气门间隙调节机构的俯视图
[0025]图5为摇臂结构示意图
[0026]其中:1.摇臂2.轴瓦3.摇臂轴4.调整螺钉5.锁紧螺母6.连接凹槽7.轴承
8.推杆9.挺柱10.凸轮轴11.蜗杆12.蜗轮13.支撑座14.联轴器15.气门16.驱动电机17.气门间隙18.汽缸盖19.定位销20.蜗轮轴I 21.蜗轮轴套I 22.支撑杆I 23.支撑杆II 24.蜗轮轴套II 25.蜗轮轴II 26.卡环27.键28.蜗轮轴外缘29.润滑油道II 30.润滑油道I 31.纵孔32.横孔33.摇臂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详细说明:
[0028]本实用新型中蜗杆11 一端经联轴器14与驱动电机16的输出轴固接,蜗杆11另一端经轴承7与支撑座13活动连接,蜗杆11中部与蜗轮12啮合。
[0029]驱动电机16固接于汽缸盖18的凸台;支撑座13固接于原有汽缸盖里的摇臂轴底座上。
[0030]推杆8上端经连接凹槽6与调整螺钉4的下端活动连接,调整螺钉4与摇臂I的尾部纵孔31螺纹连接,调整螺钉4头部与摇臂I的尾部纵孔31之间置有锁紧螺母5 ;推杆8下端经挺柱9与凸轮轴10表面接触。
[0031]蜗轮轴I 20经定位销19与摇臂轴3 —端固接,蜗轮轴I 20同时与蜗轮12固接。
[0032]蜗轮轴外缘28经键27与摇臂轴3另一端固接,蜗轮轴外缘28同时与蜗轮轴II 25固接,蜗轮轴外缘28外侧由卡环26限位。
[0033]摇臂I经轴瓦2与摇臂轴3的中部横孔32活动连接。
[0034]支撑杆I 22上端与蜗轮轴套I 21下端固接,支撑杆I 22下端与支撑座13 —边固接。
[0035]蜗轮轴I 20外圈与蜗轮轴套I 21内圈活动连接,蜗轮轴套I 21上端设有润滑油道 I 30。
[0036]支撑杆II 23上端与蜗轮轴套II 24下端固接,支撑杆II 23下端与支撑座13另一边固接。
[0037]蜗轮轴II 25外圈与蜗轮轴套II 24内圈活动连接,蜗轮轴套II 24上端设有润滑油道 II 29。
[0038]蜗轮12、蜗轮轴I 20、蜗轮轴II 25和蜗轮轴外缘28的圆心在同一条轴线上,此轴线与摇臂轴3纵轴线平行,二轴线之间设有偏心距d,其值为2-3mm。
[0039]所述的摇臂I尾部设有纵孔31,摇臂I中部设有横孔32,摇臂I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