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自适应光伏跟踪性能的漂浮型光伏发电系统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10275381阅读:来源:国知局
避免了彼此同极性串接导致的电池组发热状况,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
[0047]根据上述控制结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相应的具体实施结构,其安装及工作状态如下:
[0048]1)、根据建设地经玮度、气象环境等因数,为整个光伏发电系统设置合适的安装倾角和前后间距。将光伏发电系统布置成图示结构,并采用浮筒、导轨等将作为漂浮基座10而将太阳能电池板阵列漂浮在水面上。
[0049]2)、对于图10所示的实施结构,通过在漂浮基座10上甚至在海底固定下立柱82,在下立柱82顶部插入直径稍小一些的上立柱83。上、下立柱之间可自由伸缩,两个立柱截面均为正六边或正八边,也可为其他棱柱型,防止上、下立柱之间旋转。在上立柱83顶部安装回转台81,回转台81顶部与太阳能电池板20中心连接固定。依靠浮筒的浮力,上述各结构可自由漂浮在水面,随着水位的涨落而上下起伏。太阳能电池板20可在回转台81的带动下,利用直流驱动电机30的正、反转,从而产生旋转,实现太阳能电池板20的水面光伏方位角跟踪功會K。
[0050]而对于如图8-9所示的实施结构,则通过在太阳能电池板20的外围安装固定圆形导轨以形成漂浮基座10,并将多个漂浮基座形成品字型阵列排布。在漂浮基座10接触处,安装如图9所示的互动旋转连接装置。
[0051]互动旋转连接装置为:在漂浮基座10的圆形导轨外侧安装两个从动轮70,漂浮基座10的环形内侧安装一个主动轮80。采用压缩弹簧53将主动轮80压紧在漂浮基座10内侧。通过直流驱动电机30驱动内圈的主动轮80产生旋转,从而带动漂浮基座10及相应阵列旋转。为增大摩擦力,主动轮80外表面可采用凹槽花纹甚至的齿轮齿条设计。采用压缩弹簧53连接图9所示的两个压板,通过压缩弹簧53自身的弹性缓冲,以避免相邻的漂浮基座间因水力拍击而发生冲击碰撞状况。工作时利用直流驱动电机30的正、反转,从而带动主动轮80产生动作,进而以漂浮基座10的转动进而实现太阳能电池板20的水面光伏方位角跟踪功能。
【主权项】
1.一种具备自适应光伏跟踪性能的漂浮型光伏发电系统,包括以漂浮基座(10)漂浮于水面上的太阳能电池板(20),以及通过正反转来驱动太阳能电池板(20)产生匹配太阳行进路径的往复摆动动作的直流驱动电机(30),其特征在于:本系统还包括用于控制直流驱动电机(30)产生上述动作的驱动电路以及控制驱动电路作相应启闭的控制电路,驱动电路包括由主光伏板(41)构成的主电池,主光伏板(41)的受光侧板面与太阳能电池板(20)的受光侧板面平行且两者指向方向同向;直流驱动电机(30)两端分别串接继电器开关Kl和继电器开关K2,且两继电器开关在两继电器的线圈同步失电时连通于主电池同一极,而同步得电时均连通于主电池另一极处;在太阳行进路径上,垂直主光伏板(41)板面布置有受光侧板面面积相等且彼此反向的左光伏板和右光伏板;控制电路包括左光伏板和右光伏板串接构成的反向串联电池组,反向串联电池组、继电器Kl和继电器K2彼此并联;所述继电器Kl和继电器K2均为延时动作继电器;继电器Kl所在并联支路上串接二极管Dl,继电器K2所在并联支路上串接二极管D2,且二极管Dl和二极管D2的串接截止方向彼此反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自适应光伏跟踪性能的漂浮型光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本系统包括四方箱体状的控制盒(40),控制盒(40)固定于太阳能电池板(20)和/或漂浮基座(10)上;控制盒(40)盒体正面与太阳能电池板(20)的受光侧板面平行且两者指向方向同向;主光伏板(41)嵌设于控制盒(40)的正面处,左光伏板和右光伏板分置于与主光伏板(41)相邻的左、右两侧面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自适应光伏跟踪性能的漂浮型光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主光伏板(41)的受光侧板面面积大于左光伏板受光侧板面面积。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具备自适应光伏跟踪性能的漂浮型光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基座(10)外形呈圆环状构造,各漂浮基座(10)间彼此并列贴靠以形成太阳能电池板(20)的阵列结构;本系统还包括贯穿相邻漂浮基座的环体的拉杆(50),拉杆(50)的位于漂浮基座(10)内环面的两端部分别固接以直流驱动电机(30)驱动的主动轮(60),主动轮(60)轴线平行漂浮基座(10)轴线;拉杆(50)的位于漂浮基座(10)外环面的杆体处套设第一压板(51)与第二压板(52),两压板上均布置与主动轮(60)轴线平行的从动轮(70),且该从动轮(70)与靠近该压板的相应侧漂浮基座的外环面间构成滚动式抵靠配合;第一压板(51)和第二压板(52)间的拉杆杆身上,以及主动轮(60)轮轴与漂浮基座(10)内环面间均布置有压缩弹簧(5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备自适应光伏跟踪性能的漂浮型光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板(51)和第二压板(52)外形均呈“V”字状且其内侧板面与相应漂浮基座的外环面避让布置;第一压板(51)和第二压板(52)的“V”字状尖端彼此相对并以压缩弹簧(53)驱使其产生相离动作;各压板上的从动轮(70)均为两个且相应布置于“V”字状的第一压板(51)和第二压板(52)的两端部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备自适应光伏跟踪性能的漂浮型光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以每对彼此配合的漂浮基座(10)及相应太阳能电池板(20)为一组太阳能电池板组件,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组件为多组且同平面的呈“品”字形阵列布置。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具备自适应光伏跟踪性能的漂浮型光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本系统还包括轴线铅垂的布置于漂浮基座(10)顶端面的立柱,立柱顶端设置以直流驱动电机(30)驱动的回转台(81)且位于该回转台(81)顶端的回转面固接于太阳能电池板(20)底端面处,所述回转台(81)的回转轴线铅垂设置。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具备自适应光伏跟踪性能的漂浮型光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包括固接于漂浮基座(10)顶端面的下立柱(82)以及套设在下立柱(82)的中空管腔内的上立柱(183),上立柱(83)顶端固定回转台(81);下立柱(82)具备多棱柱状的管腔构造,上立柱(83)外部轮廓呈与之适配的多棱柱状并可与下立柱(82)间构成铅垂向的直线导向配合关系。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光伏发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备自适应光伏跟踪性能的漂浮型光伏发电系统。本实用新型包括漂浮基座、太阳能电池板及直流驱动电机,直流驱动电机两端串接继电器开关K1和继电器开关K2,且两继电器开关在两继电器的线圈同步失电时连通主电池同一极,而同步得电时均连通于主电池另一极处;反向串联电池组、继电器K1和继电器K2彼此并联;继电器K1和继电器K2均为延时动作继电器;继电器K1所在并联支路上串接二极管D1,继电器K2所在并联支路上串接二极管D2,且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的串接截止方向彼此反向。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对于太阳光照射角度的准确动作响应性,以确保高效率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需求。
【IPC分类】H02S40/34, H02S20/32
【公开号】CN205195645
【申请号】CN201521036177
【发明人】陈秋菊
【申请人】陈秋菊
【公开日】2016年4月27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0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